麻醉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麻醉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麻醉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小腿有*鳞一样的东西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肾结石报告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女宝宝14个月,这几天有点发烧,但是没有别的症状是怎么回事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小孩在学校,蚊虫叮咬了,红肿很厉害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前天洗澡,时间有点长,水凉了,有点打喷嚏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这个灯光音*怎么开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男科方面的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哪种适**岁半宝宝吃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脚扭了,有淤青肿了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低级别异型增生
    点击查看
    functions/random/int.htmlfunctions/random/int.html

    总交流次数

    总回复次数

    患者:

展开更多

麻醉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点击查看
    å

    冠心病合并房颤,抗栓治疗如何选?

    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存在临床并不少见。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抗凝治疗。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202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等,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发表了共识,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存在双重困难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OAC)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增加出血风险1

    治疗前评估,提高治疗获益

    为了提高抗栓治疗的获益并减少出血风险,在启动抗栓治疗前应对患者的血栓栓塞/缺血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采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进行出血风险评估1

                      

    增加缺血(包括支架内血栓)或出血风险的因素

    抗栓双联治疗,首选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为第二代P2Y1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2

    共识指出,对于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总体出血风险相似,但是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因胃肠道出血的住院率较低1

    与传统三联抗栓治疗相比,双联抗栓治疗明显降低了出血事件风险,且不增加缺血事件风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房颤患者应在保证抗栓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三联抗栓疗程,继以OAC加单一抗血小板药物(首选氯吡格雷75mg每一次)的双联抗栓治疗1

    对于ACS和/或PCI合并房颤患者的急性期抗栓治疗,与氯吡格雷相比,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虽然效果更为明显,但出血风险更高,因此P2Y12受体拮抗剂应首选氯吡格雷1

    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可采用双联抗栓方案——OAC+P2Y12受体抑制剂(P2Y12受体抑制剂首选氯吡格雷) 1

     

    需OAC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PCI围术期抗栓管理流程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需要评估获益风险后,进行个体化决策。建议尽可能缩短三联抗栓疗程,继以OAC联合P2Y₁₂受体拮抗剂(首选氯吡格雷)的双联抗栓策略,这可能是绝大多数房颤和并PCI术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7):552-564.
    2.    中国硫酸氢氯吡格雷说明书-20220910版.
  • 点击查看
    å

    按照损伤的承程度也可以分为四型

  • 点击查看
    å

    膀胱肿瘤(tumor of bladder)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来自上皮组织,其中90%以上为尿路上皮癌,鳞癌和腺癌各占2%~3%;1%~5%来自间叶组织,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儿童。本节主要介绍来自上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

    【病因】引起膀胱癌的病因很多,并且其发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中心性,危险因素包括:1.吸烟 是最重要的致癌因素,约1/3膀胱癌与吸烟有关。吸烟可使膀胱癌发病风险增加2~4倍。可能与香烟含有多种芳香胺的衍生物致癌物质有关。戒烟后膀胱癌的发病率会有所下降。2. 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如染料、皮革、橡胶、塑料、油漆等,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现已肯定主要致癌物质是联苯胺、β-萘胶、4-氨基双联苯等。可在30~50年后发病。
    3.膀胱慢性感染与异物长期刺激如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血吸虫感染或长期留置导尿管等,会

    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其中以鳞癌多见。

    4.其他长期大量服用含非那西丁的镇痛药、食物中或由肠道菌作用产生的亚硝酸盐以及盆腔放射治疗等,均可成为膀胱癌的病因。多数膀胱癌是由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的,这些基因的改变不仅增加了膀胱癌的患病风险,且与膀胱癌侵袭力及预后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大多数为50~70岁。

    1。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约85%的病人表现为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可自行减轻或停止,易给病人造成“好转”或“治愈”的错觉而贻误治疗。有时可仅为镜下血尿。出血量与肿瘤大小、数目及恶性程度并不一致。尿频、尿急、尿痛多为膀胱癌的晚期表现,常因肿瘤坏死、溃疡或并发感染所致。少数广泛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最初可仅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其预后不良。三角区及膀胱颈部肿瘤可造成膀胱出口梗阻,导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肿瘤侵及输尿管可致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广泛浸润盆腔或转移时,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骨转移时可出现骨痛。

    鳞癌多为结石或感染长期刺激所致,可伴有膀胱结石。

    【诊断】中老年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应首先想到泌尿系尿路上皮肿瘤的可能,尤以膀胱癌多见。下列检查方法有助于确诊。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时反复尿沉渣中红细胞计数>5个/高倍镜视野应警惕膀胱癌可能。在新鲜尿液中易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故尿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低级别肿瘤细胞不易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以及因炎症或结石引起的变异细胞鉴别。近年采用尿液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NMP22)、ImmunoCyt 以及尿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等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2.影像学检查超声简便易行,能发现直径>0.5cm的肿瘤,可作为病人的最初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U)和尿路CT重建(CTU)对较大的肿瘤可显示为充盈缺损(图53-6),并可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以及膀胱肿瘤对上尿路影响,如有肾积水或肾显影不良,提示膀胱肿瘤侵犯同侧输尿管口。CT和MRI可以判断肿瘤浸润膀胱壁深度、淋巴结以及内脏转移的情况。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可了解有无骨转移。

    3.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初步估计浸润程度等并可对肿瘤和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原位癌(Tis)局部黏膜呈红色点状改变,与充血的黏膜相似。低级别乳头状癌多浅红色,蒂细长,肿瘤有绒毛状分支。高级别浸润性癌呈深红色或褐色的团块状结节基底部较宽,可有坏死或钙化。检查中需注意肿瘤与输尿管口及膀胱颈的关系以及有无憩室内肿瘤。此外,窄带光谱膀胱镜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膀胱癌的诊断率。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并结合病人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辅助腔内化疗或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膀胱非尿路上皮癌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必要时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2、T,) TURBT既是膀胱癌的重要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TURBT应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正常的膀胱壁肌层。此外,经尿道激光手术可准确汽化切割膀胱壁各层,疗效与TURBT相近。而光动力学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治疗方式仅适用于特殊条件的病人。

    尽管TURBT可以完全切除Tis、T.、T,期肿瘤,但术后存在复发或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因此,术后应行辅助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应在术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对于中高危病人还应进行维持膀胱腔内化疗或免疫治疗。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等。卡介苗(bacillus Calmete-Guerin,BCG)是最有效的膀胱内免疫治疗制剂,疗效优于膀胱腔内化疗药物,一般在术后2周使用。

    膀胱原位癌TURBT术后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发生肿瘤复发、进展,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其标准治疗方式,能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病人生存率。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及周围脂肪组织、输尿管远端,男性应包括前列腺、精囊(必要时全尿道),女性应包括子宫、附件及阴道前壁,以及盆腔淋巴结。术后需行尿流改道和重建术,主要包括原位新膀胱术、回肠通道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利用肛门控尿术式等。目前,越来越多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通过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

    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以考虑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在接受合适的保留膀胱手术后,应辅以化疗和放疗,并密切随访,必要时行挽救性膀胱切除术。

    化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化疗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主要包括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和阿霉素等。放疗可单独或联合化疗一起应用。

    对于无法手术治愈的转移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全身化疗,但这类病人常伴有严重血尿、排尿困难和泌尿系统梗阻等,因此,姑息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也是较常用的治疗方法。

    3.膀胱鳞癌和腺癌 鳞癌和腺癌为浸润性膀胱上皮肿瘤,分化差、侵袭性强,在明确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 点击查看
    å

    学术文章-30

  • 头屑是一种头皮的异常表现,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它不仅仅是病理的、生理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年人的头屑发生率达73%,女性呈轻度头屑较多(39.94%),而男性中重度者较多(18.05%)[1]。真菌感染是发生头屑的因素之一,严重时可出现红斑与油腻性头屑(脂溢性皮炎)。轻度头屑与脂溢性皮炎可使用抗真菌洗发水治疗,中度至重度脂溢性皮炎可使用抗真菌洗发水联合强效外用皮质类固醇(如哈西奈德溶液)。

     

    头屑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头屑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接触灰尘、过度使用发蜡、细菌和真菌感染等[2]。在真菌感染中,马拉色菌属被认为是头屑的元凶[1]。它们是一组真菌,生活在所有人的皮肤上,在皮脂含量高的地方大量繁殖[1]。马拉色菌属在脂肪酶作用下,将脂肪中的甘油三酯降解为游离脂肪酸[1];而在头皮上的马拉色菌消化了油脂的甘油三酯,释放出脂肪酸,脂肪酸渗透头皮角质层,破坏了皮肤屏障功能[1]。

     

     
     
     

    当头皮出现红斑及油腻性头屑时,可能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疾病-脂溢性皮炎[3]。成人皮损为位于头皮、面部及躯干等处的暗红色油腻性斑片[3]。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严重时可出现糜烂、渗出[3];婴幼儿常在出生后2-10个月发病,头皮上表现为黄色痂及棕色粘着性鳞屑[3]。

    头屑的治疗建议

     对于存在弥漫性细小的皮肤脱屑而无炎症(头屑)的轻度头皮脂溢性皮炎,建议使用抗真菌洗发水(如2%酮康唑洗发水)治疗[4]。应在头皮上使用5-10mL洗发水,保留3-5分钟后冲洗[4]。酮康唑洗发水应每周使用2次,持续2-4周[4]。随后,每周使用1次药用洗发水有助于预防复发[4]。

     

     

     

     

     

    有研究表明,50名头屑和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使用2%酮康唑洗剂5 ml洗头(每周2次),连用5周后,痊愈36例,占72%(头屑和皮屑完全消退、红斑消失,皮肤无油腻、痒感,3个月以上无复发)[5]。作为抗真菌药物,外用酮康唑几乎不会被皮肤所吸收,适合长期使用[6]。

    对于存在鳞屑、炎症和瘙痒的中至重度头皮脂溢性皮炎,建议使用抗真菌洗发水(如2%酮康唑洗发水)联合强效外用皮质类固醇(如哈西奈德溶液),并可每日外用皮质类固醇,持续2-4周[4] 。

     

    总结

    头屑是一种头皮的异常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1]。真菌感染中,马拉色菌属被认为是头屑的元凶[1]。当头皮出现红斑及油腻性头屑时,可能发生了脂溢性皮炎[3]。

    对于存在弥漫性细小的皮肤脱屑而无炎症(头屑)的轻度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建议使用抗真菌洗发水(如2%酮康唑洗发水)治疗[4]。对于存在鳞屑、炎症和瘙痒的中至重度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建议使用抗真菌洗发水联合强效外用皮质类固醇(如哈西奈德溶液等),并可每日外用皮质类固醇,持续2-4周[4]。

     

    参考文献

    [1] 姚毅华,夏叶玲.《中国人头皮健康蓝皮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Sheth U, Dande P. Pityriasis capitis: Causes, pathophysiology, current modalities, and future approach[J]. J Cosmet Dermatol, 2021;20(1):35-47. DOI:10.1111/jocd.13488.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0):639-640. DOI:10.3321/j.issn:0412-4030.2008.10.001.

    [4] Denis S,et al. Seborrheic dermatiti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OL]. UpToDate, 2021.

    [5] 黄静. 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糠疹和头皮脂溢性皮炎50例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4):188-189. DOI:10.3969/j.issn.1672-1721.2007.04.096.

    [6] 刘千汇,赵方舒,彭佳铭,等. 头皮糠疹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研究现状[J]. 山东化工,2018,47(17):71-73. DOI:10.3969/j.issn.1008-021X.2018.17.028.

     

  • 过度使用耳机会怎样

  • 经脐微切口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交通性鞘膜积液,又叫先天性鞘膜积液。是由于精索部位鞘突在出生后仍未闭合,造成腹腔内液体与鞘膜囊内液体相通,导致阴囊和积液时大时小。

     

    在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过程中,前端有一个腹膜的膨出(即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从腹股沟内环至阴囊上方都是闭合的,只在环绕睾丸周围的地方有一潜在的小空腔。如果胚胎发育异常就会引起鞘状突在出生后仍未闭和的情况,就形成了交通性鞘膜积液。

     

     

     

    2岁以下儿童的鞘状突有自行闭合、鞘膜积液自行吸收可能,对于出生时就存在鞘膜积液的患儿可以先观察。如果2岁以上仍有交通性鞘膜积液或出现临床症状,影响生质量时就需要手术治疗。2岁以下儿童如合并腹股沟疝或积液量大且无明显自行吸收者也需要手术治疗。不然可能会压迫睾丸,影响睾丸发育,并且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还会因为摩擦导致阴囊表皮破溃、感染,且可能导致腹股沟疝。

    交通性鞘膜积液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原理是在内环处将未闭合的鞘状突高位结扎,阻断腹水下流。
    以往的做法是取患者腹股沟切口长约50mm,找到精索及鞘状突,向上游离到内环口,结扎鞘状突,切除精索鞘膜囊,损伤较大,切口愈合时间长,术后痛苦较大,恢复时间长,且一般均会出现阴囊红肿、水肿,住院时间往往达1周以上,且术后于腹股沟区留下明显疤痕。

     

     

    经脐微切口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是指经肚脐1个5mm穿刺孔将直径5mm的穿刺鞘管刺入腹腔,经鞘管置入5mm腹腔镜镜头,连接显示系统,在腹腔镜监视下,经外环口刺入带线克氏针,直视下于外环口、腹膜下绕外环口一周,缝线于针孔处体外打结,将未闭的内环口扎闭,并将线结扎埋入皮下,外环口针孔细小,无需缝合,术后亦不留疤,肚脐切口用生物胶水粘合,无需拆线。

     

     

     


     

     

     

     

    经脐微切口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技术优势
    1、创伤小,术后疼痛轻。
    2、手术时间短(单侧10分钟左右)。
    3、恢复快,住院时间短(2-3天)。
    4、单孔手术(肚脐内约5mm切口),腹部无明显瘢痕,皮肤不用缝合,术后无需拆线,术后美容效果好。
    5、并发症少,腹腔镜直观下手术,不损伤精索、输精管,术后无阴囊红肿、硬块等现象。
    6、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几率小。
    7、能够同时检查另一侧是不是也有鞘状突未闭问题,并可一并手术治疗,避免再次手术和再次麻醉。

  • 点击查看
    å

    #打呼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医学科普 #北京协和医院李五一

  • 有一位家住天津的女士把父亲的支气管镜报告通过网上诊室发给了我,她父亲在天津的另一家三甲医院住院,通过做支气管镜取病理,诊断为肺癌。她让我看看支气管镜的报告,想了解父亲的肺癌处于什么样的分期?
     
    支气管镜只能看到气管粘膜的情况,看到气管腔里长没长肿瘤,长了肿瘤,和隆凸也就是气管分叉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虽然这些可以作为临床分期的依据,但并不是主要的依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肺癌处于什么样的分期?还是要依赖于全身的检查,以及胸部CT的表现,只看支气管镜报告,肯定推断不出来患者准确的分期。
     
     

     

  • 引言

    特异性皮炎是一类常见的皮肤疾病,它涉及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虽然这种疾病可能不会导致生命威胁,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显著影响。长期管理是治疗特异性皮炎的关键,它旨在减轻症状、预防复发,并帮助患者适应生活方式的调整。本文将探讨特异性皮炎的长期管理策略,以便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慢性皮肤疾病。

    一、特异性皮炎的概述

    特异性皮炎,也称为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它是由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度反应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特异性皮炎类型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这些类型的特异性皮炎通常由接触过敏原(如化学物质、植物、动物等)引起。

    二、长期管理策略

    2.1 过敏原识别和避免

    长期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识别并避免引起特异性皮炎的过敏原。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过敏测试,以确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是减轻症状和预防复发的关键。例如,如果特定化妆品或洗涤剂引起过敏反应,患者应尽量选择不含这些成分的产品。

    2.2 皮肤护理

    特异性皮炎患者应特别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有助于减少炎症和症状。选择温和的洗涤剂和保湿霜是至关重要的,最好选择不含刺激性成分的产品。对于特殊部位的皮肤炎症,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局部激素类药物,但应谨慎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2.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特异性皮炎的长期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可减轻症状和瘙痒感。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使用口服或局部激素类药物。然而,激素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应避免,因为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4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长期管理特异性皮炎至关重要。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如坚果、海鲜和某些水果。增加抗氧化剂和omega-3脂肪酸的摄入有助于加强免疫系统,减少过敏反应。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锻炼、充足睡眠和减少精神压力,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改善皮肤健康。

    2.5 患教和心理支持

    对于患有特异性皮炎的个体,患教和心理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患者应接受关于疾病的教育,了解如何应对症状和预防复发。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由于疾病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6 避免激发因素

    除了过敏原外,特异性皮炎的症状可能受到其他激发因素的影响。常见的激发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湿度、紫外线照射、压力和感染等。患者应努力避免这些激发因素,尤其是在症状加重或复发期间,以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

    2.7 检查过敏疗法

    特异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因个体而异,没有一种通用的治疗方案适用于所有患者。在长期管理过程中,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定期检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某种治疗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求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8 接受光疗

    对于某些特异性皮炎类型,如特应性皮炎,光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光疗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症状。然而,光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需要定期监测,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2.9 寻求专业帮助

    特异性皮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的治疗和管理可能需要多学科专业医生的合作。除了皮肤科医生外,可能还需要过敏学专家、免疫学家、营养师和心理学家等的支持和指导。与专业医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全面和有效的治疗。

    结论

    特异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需要长期管理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复发。识别和避免过敏原、正确的皮肤护理、药物治疗、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患教和心理支持,都是有效的管理策略。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特异性皮炎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态度。当然,患者应始终与医疗专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