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姬涛
姬涛

姬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治疗及相关研究,主要方向为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骨盆肿瘤切除后功能重建,肉瘤分子诊断及治疗。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七年制);2009年获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中心骨科博士后,主要从事Wnt通路在骨肉瘤肺转移中相关机制研究,抗肿瘤药物筛选及临床前研究,二代测序在骨肿瘤中应用研究等方面。参与编写中文学术书籍5部,英文书籍6部。参与发表论文122篇,SCI收录39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5篇,SCI收录18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首发专项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课题。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获得ISOLS青年学者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技新星,首都创新转化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儿童及青少年良、恶性骨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等;儿童保肢治疗,生物重建,保留关节的手术治疗,肢体不等长;成人骨盆肿瘤,软骨肉瘤;四肢肿瘤保肢治疗;脊柱及四肢骨转移癌综合治疗;肿瘤型人工关节感染、松动、断裂的处理;保肢术后功能康复。
徐立斌
徐立斌

徐立斌,男,199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以“临床直博生”身份被保送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习,2005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05年留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事骨科专业至今。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软组织肿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滑膜肉瘤等)、骨肿瘤(包括骨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癌等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孙正望
孙正望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博士。曾经在瑞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长征医院工作多年,目前工作于复旦大学骨软组织外科,主治医师、讲师。集多家医学院之所长。 长期从事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临床工作,成功实施脊柱及骨肿瘤手术500余例次,在脊柱肿瘤、四肢骨肿瘤、软组织肿瘤、脊柱退变性疾病、创伤及相关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脊柱及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以脊柱转移癌微创诊疗为特长。 获奖荣誉 曾获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 获得上海市星光计划三等奖,并获得创新之星提名 获得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医生“雏鹰”计划资助 获得肿瘤医院院级科研基金资助 科研成果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edicine》、《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脊柱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著7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编学术专著1部。

好评率:75%

立即咨询
擅长脊柱转移癌;四肢转移癌;脊柱原发肿瘤、四肢骨肿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血管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脊索瘤、软骨肉瘤等);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脊柱退变性疾病(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结核;颈椎外伤;软组织肿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硬纤维瘤、脂肪瘤等)
唐顺
唐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师从国际保肢协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肿瘤专业主任委员郭卫教授,现任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 专业特长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综合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外科治疗,儿童骨肿瘤的保肢治疗。2009年赴德国汉堡进行肿瘤人工关节保肢技术学习,2013年赴意大利Rizzoli骨科研究所进行骨肿瘤外科临床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际保肢大会(ISOLS)和亚太骨肿瘤年会并做大会发言,多次参加全国骨科大会及全国骨肿瘤年会并做大会发言。从1999年开始从事骨肿瘤专业以来,一直专注于从事骨肿瘤领域高难手术方面的治疗,如骨盆及骶骨肿瘤的切除重建,脊柱多节段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复杂四肢肿瘤的手术治疗,肿瘤骨转移的外科治疗等。目前个人完成的复杂骨肿瘤手术数量及质量居国内前列。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疑难骨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骨盆,骶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肢体肿瘤的保肢治疗及人工关节翻修手术 骨肿瘤的微创治疗 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 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儿童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及肢体延长 骨质疏松症的外科治疗
徐学政
徐学政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湖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秘书,湖南省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员。200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2008年2009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进修培训,2014年中南大学MPH硕士毕业。擅长原发性骨肿瘤的外科、综合治疗,骨肉瘤的新辅助化疗,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侵袭性骨肿瘤的热疗及保肢治疗,各种良性骨肿瘤的保肢的治疗,各部位软组织肿瘤的切除、修复、重建及整形,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骨、软组织肿瘤的化疗,恶性艷素瘤的免疫治疗,熟悉脊柱原发和继发肿瘤的切除、微创骨水泥填塞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骶骨脊索瘤的骶骨肿瘤切除及腰、骶重建术,盆I区、I区、I +IV区的肿瘤切除及腰骶、盆重建术。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瘤、皮肤癌。
王鲁强
王鲁强

毕业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省部级及局级课题,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外科治疗,包括骨转移瘤、骨原发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等)、软组织肉瘤(未分化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以及皮肤肿瘤(黑色素瘤、鳞癌等)。
曲华毅
曲华毅

曲华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学习。2002-2003年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进行了尤文肉瘤分子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2004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继续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工作。2011.8-2013.7期间,至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访问学者,跟随美国著名教授Richard Gorlick教授进行骨肉瘤起源的相关研究。在长期的临床和试验工作中,在儿童及成人肢体骨肿瘤保肢治疗、骨盆及骶骨肿瘤、脊柱肿瘤,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申请了多项专利。参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的研究工作。参加了骨盆肿瘤外科学、骨转移性肿瘤外科学、脊柱肿瘤外科学等多部著作的编写和翻译工作。

好评率:96%

立即咨询
擅长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脊索瘤等骨肿瘤。 四肢骨巨细胞瘤保留关节治疗,骶骨、骨盆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以及复发骨巨细胞瘤手术方案制定与治疗。 儿童恶性骨肿瘤的保留关节的保肢治疗。骨肿瘤切除、3D假体重建、生物重建、关节置换等。 乳腺癌骨转移。骨转移癌的微创治疗。 软组织肉瘤的诊断综合治疗,脂肪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脊柱肿瘤、骶骨肿瘤及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 骨样骨瘤的微创治疗。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刘佳勇
刘佳勇

刘佳勇,男,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副主任。北京肿瘤医院骨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1、擅长软组织肉瘤的规范化诊治和个体化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方案的制定。常见软组织肉瘤包括未分化多形性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上皮样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侵袭性纤维瘤等; 2、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治疗;有2年显微外科培训经验,尤其擅长肢体肉瘤切除时血管神经的处理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年均住院手术量700余台(含南郊),门诊量和手术量连续十余年科室第一。 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
程默
程默

待完善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骨肿瘤、软组织肉瘤、脊柱肿瘤、骨巨细胞瘤
孙伟
孙伟

孙伟,肿瘤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主治医师,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曾获得美国AACR青年医师奖学金,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在Cell Death & Disease, Bio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文章十余篇,中华期刊文章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部级课题一项,累计课题经费300余万。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皮肤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等);软组织肿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硬纤维瘤、脂肪瘤等) ;脊柱及四肢骨转移癌;脊柱原发肿瘤、四肢骨肿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血管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脊索瘤、软骨肉瘤等);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
骨肿瘤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骨肿瘤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骨肿瘤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判断有无内部损伤可以从症状、检查两方面进行。

    1.症状:如果患者摔伤后皮肤表面没有出现破裂、出血等不适的症状,此时可能是没有出现内脏损伤的情况。但建议患者及时使用清水冲洗伤口,并通过局部冰敷的方式来缓解局部不适的症状。

    2.检查:如果患者摔伤后出现严重的皮肤破损,并伴有疼痛、意识不清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比如CT检查、X线检查等,来确定是否存在内脏损伤等现象。由于摔伤后可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并且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失血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血常规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内脏受损的情况。

    患者如果有任何疑虑或者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是否存在内部损伤。

  • 点击查看
    å

    外耳道癌是一种相对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应积极就医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持续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外耳道癌的发病可能与慢性炎症、外耳道损伤、长期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有关。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会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道肿物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于外耳道癌的治疗,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耳,以免引起耳部不适症状。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确诊为外耳道癌,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点击查看
    å

    膝关节本身并不会导致发烧到38°的症状,发烧一般为病原体感染而导致。膝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运动受限等。

    1.关节疼痛:膝关节炎的最常见症状是膝关节的疼痛,主要表现为隐隐作痛、钝痛或剧痛,常见于重体力活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

    2.关节肿胀:膝关节部位受到炎症的刺激,可导致关节出现肿胀的现象,膝关节部位可观察到肿胀、膨胀或增厚。

    3.运动受限:由于关节疼痛和肿胀,膝关节活动可能受限制,如行走、爬楼梯和弯腿等动作可能变得困难且疼痛。

    此外,还可导致关节僵硬、关节声响等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点击查看
    å

    剖腹产下奶快食物有很多,像鲫鱼木瓜汤、花生猪蹄汤、黄豆鸽子汤等食物可以多吃。1.鲫鱼木瓜汤:鲫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木瓜则含有木瓜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两者一起煲汤具有辅助下奶的作用。2.花生猪蹄汤:花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猪蹄则含有丰富胶原蛋白,两者放在一起炖煮可以起到通乳效果。3.黄豆鸽子汤:黄豆含有雌激素、植物蛋白等营养物质,鸽子则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等成分,两者一起煮汤喝美味又能帮助催乳。剖腹产后需要放松心情,过于紧张、焦虑并不利于下奶,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长时间不下奶可以求助医生。

  • 十二指肠溃疡可能会引起后背痛。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液消化作用而引起的十二指肠黏膜的炎性缺损。对于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一般可能会引起后背疼的现象。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后背疼的主要原因是溃疡本身引起的穿孔或神经的牵涉痛。大部分患者常表现为饥饿痛及夜间痛,一般进食后可缓解。若溃疡发生严重穿孔时,可损伤黏膜下血管或穿透肠壁肌层引起出血或穿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院就诊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保证生命的安全。

  • 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因开发mRNA疫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021年10月22日,周五,在西班牙北部奥维耶多的一个仪式上,Katalin Kariko与其他6名科学家一起,从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公主莱昂诺尔手中接过了2021年阿斯图里亚斯公主技术和科学研究奖。2023年10月2日(当地时间),诺贝尔医学奖被宣布授予使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开发成为可能的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

    2名科学家因开发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有效mRNA疫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Katalin Karikó是匈牙利萨根大学的教授,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兼-职教授。Drew Weissman与Karikó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完成了他的获奖研究。

    诺贝尔大会秘书Thomas Perlmann周一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了这一奖项。

    去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Paabo因在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发现解开了尼安德特人DNA的秘密,为了解我们的免疫系统提供了关键见解,包括我们对严重COVID-19的脆弱性。

    这是家族中第二次获奖。Paabo的父亲Sune Bergstrom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奖将于周二公布物理学奖,周三公布化学奖,周四公布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将于周五公布,经济学奖将于10月9日公布。

    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100万刀[美元])。这笔钱来自该奖项的创造者、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留下的遗产。诺贝尔于1896年去世。

    由于瑞典货币的暴跌,今年的奖金增加了100万克朗。

    获奖者将被邀请在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的颁奖典礼上领奖。根据他的意愿,久负盛名的和平奖将在奥斯陆颁发,而另一个颁奖仪式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诺贝尔委员会宣布: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今天决定将20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同授予:

    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

    他们发现了核苷碱基修饰,从而开发出了有效的COVID-19 mRNA疫苗。

    这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发现对于在2020年初开始的COVID-19大流行期间开发有效的mRNA疫苗至关重要。这些开创性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mRNA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在现代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期间,这些获奖者为疫苗研发的空前速度做出了贡献。

    大流行前的疫苗

    接种疫苗刺激形成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这使身体在以后接触疾病的情况下,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以灭活或弱化病毒为基础的疫苗早已问世,例如脊灰、麻疹和黄热病疫苗。1951年,Max Theiler因开发黄热病疫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于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基于单个病毒成分而不是整个病毒的疫苗已经被开发出来。病毒遗传密码的一部分,通常编码在病毒表面发现的蛋白质,被用来制造刺激病毒阻断抗体形成的蛋白质。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的疫苗。或者,部分病毒遗传密码可以转移到无害的病毒载体,即“载体”。这种方法用于埃博拉病毒疫苗。当注射载体疫苗时,我们的细胞会产生选定的病毒蛋白,刺激针对目标病毒的免疫反应。

    生产基于病毒、蛋白质和载体的全疫苗需要大规模的细胞培养。这一资源密集的过程限制了为应对疫情和大流行而快速生产疫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开发不依赖细胞培养的疫苗技术,但这被证明具有挑战性。

    mRNA疫苗: 一个有希望的想法

    在我们的细胞中,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被传递给信使RNA (mRNA),信使RNA被用作蛋白质生产的模板。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一种无需细胞培养即可产生mRNA的有效方法,称为体外转录。这一决定性的步骤加速了分子生物学在多个领域应用的发展。将mRNA技术用于疫苗和治疗的想法也开始了,但前面还存在障碍。体外转录的mRNA被认为不稳定,难以递送,因此需要开发复杂的载体脂质系统来封装mRNA。此外,体外产生的mRNA可引起炎症反应。因此,开发用于临床目的的mRNA技术的热情最初受到限制。

    这些障碍并没有阻止匈牙利生物化学家Katalin Karikó,她致力于开发利用mRNA进行治疗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她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助理教授时,尽管在说服研究资助者她的项目的重要性方面遇到了困难,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愿景,即实现mRNA作为一种疗法。Karikó的一位新同事是免疫学家Drew Weissman。他对树突状细胞感兴趣,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监视和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激活中具有重要功能。在新想法的刺激下,两人很快开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重点是不同的RNA类型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突破

    Karikó和Weissman注意到,树突状细胞将体外转录的mRNA识别为一种外来物质,这导致了它们的激活和炎症信号分子的释放。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体外转录的mRNA被识别为外源mRNA,而来自哺乳动物细胞的mRNA却没有引起同样的反应。Karikó和Weissman意识到一些关键特性必须区分不同类型的mRNA。

    RNA包含4个碱基,缩写为A、U、G和C,分别对应DNA中的A、T、G和C,这是遗传密码的字母。Karikó和Weissman知道,来自哺乳动物细胞的RNA中的碱基经常被化学修饰,而体外转录的mRNA则没有。他们想知道,在体外转录的RNA中,没有改变的碱基是否可以解释不必要的炎症反应。为了研究这一点,他们产生了不同的mRNA变体,每个变体的碱基都有独特的化学变化,并将其递送给树突状细胞。结果是惊人的:当碱基修饰包含在mRNA中时,炎症反应几乎被消除。这对我们理解细胞如何识别和响应不同形式的mRNA是一个范式的改变。Karikó和Weissman立即意识到他们的发现对使用mRNA进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开创性结果发表于2005年,也就是COVID-19大流行发生的15年前。

    在2008年和2010年发表的进一步研究中,Karikó和Weissman表明,与未修饰的mRNA相比,通过碱基修饰产生的mRNA的递送显著增加了蛋白质的生成。这种效应是由于调节蛋白质生成的一种酶的激活减少。Karikó和Weissman发现碱基修饰既能减少炎症反应又能增加蛋白质的生成,他们消除了mRNA临床应用的关键障碍。

    mRNA疫苗实现了它们的潜力

    人们开始对mRNA技术产生兴趣,2010年,几家公司开始致力于开发这种方法。研发寨卡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疫苗;后者与SARS-CoV-2密切相关。COVID-19疫情暴发后,编码SARS-CoV-2表面蛋白的两种碱基修饰mRNA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被开发出来。据报告,保护效果约为95%,两种疫苗最早于2020年12月获得批准。

    mRNA疫苗的开发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灵活性和速度,这为将新平台也用于预防其他传染病的疫苗铺平了道路。在未来,该技术还可能被用于递送治疗性蛋白质和治疗某些癌症类型。

    基于不同方法的其他几种SARS-CoV-2疫苗也迅速推出,全球共接种了130多亿剂COVID-19疫苗。这些疫苗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防止了更多人患上严重疾病,使社会得以开放并恢复正常状况。通过对mRNA碱基修饰重要性的基本发现,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在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健康危机之一期间对这一变革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出版物

    Karikó, K., Buckstein, M., Ni, H. and Weissman, D. Suppression of RNA Recognition by Toll-like Receptors: The impact of nucleoside modif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RNA. Immunity 23, 165–175 (2005).

    Karikó, K., Muramatsu, H., Welsh, F.A., Ludwig, J., Kato, H., Akira, S. and Weissman, D. Incorporation of pseudouridine into mRNA yields superior nonimmunogenic vector with increased translational capacity and biological stability. Mol Ther 16, 1833–1840 (2008).

    Anderson, B.R., Muramatsu, H., Nallagatla, S.R., Bevilacqua, P.C., Sansing, L.H., Weissman, D. and Karikó, K. Incorporation of pseudouridine into mRNA enhances translation by diminishing PKR activation. Nucleic Acids Res. 38, 5884–5892 (2010).

    Katalin Karikó于1955年出生于匈牙利的Szolnok。1982年,她在赛格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赛格德的匈牙利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直到1985年。随后,她在费城天普大学和贝塞斯达健康科学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1989年,她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并一直任职到2013年。之后,她成为BioNTech RNA Pharmaceuticals的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自2021年以来,她一直是赛格德大学(Szeged University)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兼-职教授。

    Drew Weissman1959年出生于米国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他于1987年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在哈佛医学院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接受临床培训,并在米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韦斯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成立了他的研究小组。他是罗伯茨家族疫苗研究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RNA创新研究所主任。

    附:最近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以下是过去1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名-单:

    2022年: 瑞典古遗传学家Svante Paabo发现了灭绝的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

    2021年: 米国搭档大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发现了人类感知温度和触觉的受体。

    2020年: 米国人Harvey Alter和Charles Rice与英国人Michael Houghton共同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导致了敏感的血液检测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2019年: 米国的William Kaelin和Gregg Semenza以及英国的Peter Ratcliffe为我们理解细胞如何反应和适应不同氧气水平奠定了基础。

    2018年: 米国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Tasuku Honjo,他们发现了如何释放免疫系统的刹车,使其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

    2017年: 米国遗传学家Jeffrey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Young在控制大多数生物觉醒-睡眠周期的体内生物钟方面的发现。

    2016年: 日本的Yoshinori Ohsumi,因其在自噬(细胞“吃掉自己”的过程)方面的研究而获奖。自噬被破坏会导致帕金森病和糖尿病。

    2015年: William Campbell,爱尔兰出生的米国公民,日本的Satoshi Omura和中国的屠呦呦,因为他们解开了疟疾和蛔虫的治疗方法。

    2014年: 米国出生的英国人John O'Keefe、Edvard I. Moser 和挪威的May-Britt Moser发现了大脑是如何通过“内在GPS”导航的。

    2013年: 出生在德国的米国公民Thomas C. Sudhof,以及米国的James E. Rothman和Randy W. Schekman,研究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

     

  • 点击查看
    å

    大肠癌在医学上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是由分期决定的。 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期通常为Ⅲ期或Ⅳ期。Ⅲ期患者一般仅有周围淋巴结的转移,通过根治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在50%-70%。Ⅳ期患者一般合并远处器官转移,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欠佳,通过内科姑息治疗后,5年生存率低于20%。除此之外,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改变对存活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患者在及时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 点击查看
    å

    俗话说,病从口入,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不仅仅是成人,儿童的忌口也很需要重视,尤其是一些反复、慢性疾病,比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等,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儿童忌口的一些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物质也极度的丰富,我们一到商场里,各种商品玲琅满目,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有些东西我认为孩子是不能吃的,需要“忌口”!
    第一,甜品,中医讲,甘能养脾,就是说甘味的食物能够滋养我们的脾胃,使我们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好。但是现代却是相反的,过多的摄入甜食不仅不能补脾,反而损害我们的脾胃功能,我觉得有两点原因:一是摄入量过多,古代的时候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糖分摄入的比较少,劳苦大众居多,大多数处于营养不良阶段,所以摄入糖分不多,适当的摄入有助于增加脾胃功能,反观现在糖分很多,也很容易摄入,孩子也喜欢吃,这是其一;第二就是糖分种类不一样,在古代几乎都是以植物糖,以原生态为主,而现代由于制糖工艺的提高,糖分种类也很多,这些糖大多数是精糖、细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第二,饮料,除了市面上的碳酸饮料大家都知道不能吃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奶制品,比如一些乳酸饮料、旺仔牛奶、儿童QQ星等,这些都奶制品,其实奶粉含量不多,加上广告效应、口感不错、价格也不贵,受到很多人的青睐,这是不能给孩子长期喝的,喝就要喝纯牛奶或者发酵的酸奶。
    第三,油炸食品,众所周知。油炸食品不仅在外观上还是口感上都是很好的。孩子也喜欢吃,但是一吃就容易上火,喉咙发炎,扁桃体肿大等等。原因是这种东西热量高,而且是经过油炸后更容易上火,姑且不说油的品种好不好,所以这类不能吃。
    第四,生冷食物,这大家都知道,生冷的食物比如冰棒、冰激凌等,孩子很爱吃,但是这些生冷的东西会使得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损,影响孩子的消化和进食。其中生冷还包括喂饭中的饭,怎么说呢?我是一直反对给孩子喂饭,尤其是冬天,追着孩子喂饭,饭没吃多少,饭就凉了,然后继续给孩子喂,这样也是生冷的东西,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第五,各种营养品,很多家属总是担心自己家的孩子营养不够,然后又听很多广告忽悠,买了很多所谓的营养品,说白了就是保健品,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为什么现在的性早熟那么多,跟这个也有很大原因。
    我们讲“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容易,学会健康的育儿很重要,有时候你所谓的“爱”可能是对孩子的“害”。

  • 包皮干燥脱皮可能是由干燥皮肤、皮肤炎症、皮肤感染、过度清洁等原因引起的。1.干燥皮肤:干燥的环境、缺乏保湿、频繁的清洁等因素可能导致包皮干燥脱皮。2.皮肤炎症:皮肤炎症,如湿疹、荨麻疹、过敏反应等,可以导致包皮干燥、发红和脱皮等症状。3.皮肤感染:包皮干燥脱皮也可能是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感染(阴茎念珠菌病)和癣菌感染。4.过度清洁:频繁或过度使用肥皂、洗液等清洁剂可能导致包皮干燥,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引起脱皮和刺激。如果出现包皮干燥脱皮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治疗。

  • 如果你做了一个牢固的稳定,非常牢固,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要扶着拐杖去下地,不要到处乱走。

  • 三天前,孩子不慎摔伤胳膊骨折,经过CT检查显示骨囊肿范围较大,需要明确诊断并进行局部注射激素。医生建议不干预病理骨折风险较大,并提出微创穿刺操作,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询问是否需要手术,医生解释微创穿刺操作并安排了明天的门诊号。最终,医生建议明天带孩子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进行治疗。

  • 近日,我在网上咨询了一位骨肿瘤科的医生,询问了关于腱鞘巨细胞瘤的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并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提醒我,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治疗需要家长陪同并确认专业医师的陪同。医生还提醒我,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在医生的诊疗下,我得知了我的病情需要手术治疗。医生建议我在积水潭医院进行手术,治愈率较高。我很担心手术后的复发情况,但医生给予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曾在其他医院询问过,他们对手术的效果并不乐观,甚至提到可能会截肢。医生在听取我的情况后,给出了很专业的分析,并表示有信心治愈我的病情。

    我还咨询了关于参与临床试验的情况,医生对此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医生耐心地回答了我的各种疑问,让我对治疗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对治疗的方向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也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治疗。

    总的来说,我在网上咨询医生的经历非常愉快,医生专业耐心,为我的病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指导。我对接下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也感谢医生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 我是一名患者,最近因为右股骨盆骨的疼痛问题,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

    医生在诊疗前完整查看了我的病例,并提醒了我关于儿童开具处方的相关规定。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对我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还询问了我详细的症状和疼痛部位,并耐心地听取了我的主诉。

    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包括右关节的疼痛、头疼头晕眼花等情况。医生通过沟通了解到我的病情后,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并解释了病情的复杂性和治疗上的困难。

    医生还在问诊结束后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鼓励我前往医院就诊。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以友善的方式与我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关怀和专业。

  • 我是一位患有肋骨局部膨大的患者,最近在网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刘大夫回复很快,病情分析透彻,让我非常感激!

    在与刘大夫的沟通中,他不仅专业且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还提供了详细的治疗建议。我感受到他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对线上问诊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与刘大夫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医生需要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持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以及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

    总的来说,通过与刘大夫的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关怀精神,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更加信赖。

  • 我是一名年轻的患者,在2019年因为右侧骨巨细胞瘤做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经历了一段不容易的康复过程。然而,最近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左腿出现了疼痛和不适的症状。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走路后,我发现左腿大腿和膝盖都感到疼痛,经过医生的检查,发现是内侧半月板变性和少量积液的问题。幸运的是,通过药物治疗,我的膝盖疼痛已经几乎消失了。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制动休息,我的右腿变得无力起来,甚至无法独立站立。走路时也只能短距离行走,而且右腿上部还是感到疼痛。有时候甚至会突然软弱下来,让我感到非常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我急需医生的帮助和建议,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让我的右腿恢复正常功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 我最近左腿疼痛得厉害,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我打开手机,打开了医院的App,填写了个人信息,选择了骨肿瘤科作为就诊科室。

    过了不久,医生开始了我的问诊,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疼痛的具体情况。医生非常细心地听我描述症状,给了我一些专业的建议,让我感到很安心。

    医生还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擅自服用药物,定期复查等。我对医生的专业性和细心给予了高度评价,觉得自己选择了这家互联网医院是正确的。

  • 我在网上找了一个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很耐心地给我解答了很多问题。我担心自己的下颚骨肿物会不会严重,医生告诉我不要紧张,这种情况不需要手术,只需要定期复查就可以。医生还告诉我,如果情况持续增大,导致下颌骨形态异常,才需要考虑手术处理。医生还提醒我,手术已经很成熟,不需要过于担心。我很感谢医生的耐心解答,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

  • 我是一个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扰,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咨询。在与医生的沟通中,医生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即使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医生也能迅速做出判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建议,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友善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他们不仅给予了我医疗方面的支持,还在心理上给予了我鼓励和安慰。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深刻。

  • 我是一名26岁的男性,最近出现了左胸壁下多发疼痛性结节的症状,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是假肌源性血管内壁瘤。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他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建议。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他详细地为我解释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他还告诉我,需要做基因检测和免疫治疗,费用方面大部分可以通过医保报销,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下定决心尽快入院治疗,他还协调安排了住院治疗的事宜。我对他的专业知识和细心关怀深表感谢,他让我对医疗行业充满了信心。

  • 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咨询了我的腰间盘突出的问题。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我的病情,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他耐心地听取我的主诉,并为我解答了疑惑。医生提醒我要定期随访,并且如果有任何变化需要及时处理。通过线上问诊,我对我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信任医生的治疗方案。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会积极配合治疗,定期进行随访,并且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通过互联网医院,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细心,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