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彭冬根
彭冬根

长期从事在心理科临床工作。对婚恋爱情亲子教育,家庭关系维护,个人成长烦恼,人际关系疏理,职场压力及心理等问题有独到治疗经验。心理科注册执业医师,长期在心理病房临床工作20年,曾在湖南省湘雅医院心理病房和湖南省脑科医院进修。获优秀住院医生称号。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强迫,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治疗。
赖高平
赖高平

本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荣获2018年首届中国医师节岳阳市"百佳医师"称号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邱鑫
邱鑫

南华大学本科毕业,主治医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精神科临床二十余年,多次到湖南省湘雅附二医院,省脑科医院进修!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咨询,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失眠障碍,用药指导等
徐漫丽
徐漫丽

待补充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心理专科
陈化吉
陈化吉

精神病学副主任医师,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首届心理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平江县残疾评定中心专家成员,平江县首届“十大名医奖”获得者,从事临床工作30年,临床经验丰富。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王自湘
王自湘

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技术工作经验,有正确诊治精神心理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能尽快解决本专业疑难杂症问题,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各种精神心理问题
余细娥
余细娥

本科学历,主治医生,优秀住院医生,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技术。

好评率:93%

立即咨询
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双向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李倦国
李倦国

大专学历,从事精神科工作20年余,治愈许多精神病,现在主管本院业务指导工作。

好评率:96%

立即咨询
擅长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年余,擅长精神疾病治疗和心理治疗。
李黎
李黎

从事精神科10余年!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跟踪精神病患者预后及改善意见。从根本治疗精神科疾病。
罗冲
罗冲

精神科从业近十余年,熟悉CCMD-3,ICD-10,ICD-11,DSM-4,DSM-5等多套精神疾病诊断系统,相信精神疾病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诊断才能带来正确的治疗。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咨询、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性功能障碍、用药指导。
精神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 *俊杰
    回复质量:满意服务态度:满意回复速度:满意
    171818744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恒至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171818666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琦纹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6527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亚林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6496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贤林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6025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文彬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5889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福绵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568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登兰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5574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凤兰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533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文越
    回复质量:服务态度:回复速度:
    1718185218000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精神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精神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惊恐发作主要是由于你的大脑进入了战斗或逃跑模式。不管危险是否真地存在,大脑已经知觉到了危险。当一个人处于很大的压力下,大脑的“战斗或逃跑”模式就会变得更容易被激活。

    根据心理学家雷吉娜·A·施所说,有些人天生就容易恐慌。施博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双胞胎中的其中一个患有惊恐发作,那么另一个患惊恐发作的可能性就更大。

    惊恐发作的触发因素

    当我们的战斗或逃跑模式发出错误警报时,就会惊恐发作。我们开始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比如特定的思维模式,或心率变化等身体反应)与当时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在锻炼时感到恐慌,因为锻炼会使心跳变快,而这种生理反应和惊恐发作类似。

    消除惊恐发作的线索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设法消除这些引起惊恐发作的线索。我们的大脑接收了很多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的线索。通过找出这些线索,我们可以确定是什么触发了惊恐发作。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度过惊恐发作期,并预防其发作的建议:

    • 要知道一切都会过去
    • 深呼吸
    • 顺势而为
    • 动起来
    • 自我照顾

    要知道一切都会过去

    惊恐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约 10 分钟。短时间就会到达峰值,然后逐渐消退。对于身处惊恐发作的人来说他们很难相信这么快就会过去,但事实的确如此。

    许多人发现给自己找一个暗示语是有用的。一些常见的暗示是“它会结束的”、“我是安全的”或“我会好的”。如果当你感到自己要惊恐发作时,恰巧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让他们用这些话来安慰你。当这些话来自他人时,它会更有效。

    深呼吸

    深呼吸听起来太过简单,对吗?然而,深呼吸的实际效果可能比想象中要好很多。许多人在惊恐发作时呼吸急促,而这会导致窒息、濒死体验、头晕等。而通过控制呼吸,你就可以控制你的症状。

    记得要用腹式呼吸

    你可以尝试几种不同的呼吸技巧。其中有一个很常用的方法叫作 4-7-8。为了完成这项技术,你需要先把气体完全呼出。然后,用鼻子吸气 4 秒钟,屏住呼吸 7 秒钟,呼气 8 秒钟。根据需要重复这个过程即可。这项技术是基于古代印度的一种叫做调息的练习,如果你练过瑜伽,你可能听说过这个词。

    另一种呼吸技术叫做鼻孔交替呼吸法。首先,伸出右手,将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两眉中间。然后,用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鼻子两侧。先用大拇指将右鼻道摁住,用左鼻道吸气;再用手将左鼻道也堵住,屏住一会儿呼吸;然后放开右鼻道,用右鼻道尽量呼气;换右鼻道深深吸气;堵住双鼻,屏住一会儿呼吸;放开左鼻道尽力呼出。至此,一个过程完成。之后,重复这个过程。

    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复杂,试着跟着视频或音频指导语呼吸,直到你掌握它的技巧。

    顺势而为

    惊恐发作的时候,你总想让它快点停下来,所以你会尽力抵制它。然而,这只会让状况变得更糟。不要试图抵制它,让它自行发展和消退。直面迎接焦虑和恐慌感的到来,而不是一味地害怕它。听起来可能有些吓人,这的确需要大量的练习,但很多人都成功地做到了。

    从逻辑上讲,惊恐发作是无害的。虽然感觉很可怕,但它不会伤害你。有些人甚至发现,倾诉自己的焦虑是很有帮助的;需要意识到的是,焦虑发作的存在是因为你的神经系统超负荷了。

    动起来

    我知道当惊恐发作时,你很不愿意动。然而,动起来可以释放多余的能量、分散注意力,并且可以向你的身体发出信号,告诉它你并没有处于危险之中。

    惊恐发作的时,你真地可以做任何动作:散步、跳舞、晃动胳膊,拍打四肢。这也包括你的声带,制造响声,无论是对着枕头尖叫还是唱歌,这些都可以帮助你释放多余的能量。

    自我照顾

    最后,记得进行自我照顾和呵护。这是你每天、每周或任何时候都应该做的事情。你可以给自己洗个澡、美餐一顿、做瑜伽或你喜欢的运动。

    自我照顾也包括按时看医生、遵医嘱服药。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但很多人发现,不管你的问题看起来多大多小,看心理医生都是有帮助的。

    即使你没有惊恐发作,最好也经常练习以上这些方法。这样,当你惊恐发作时,会因为熟练掌握了这些方法而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 点击查看
    å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身处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心理压力不断加大,这也诱发了较大比率的抑郁症患病。近年民众对于抑郁症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多半是通过明星或者热门事件第一次接触抑郁症,多数民众并不真正了解抑郁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防患未然,这里纠正 4 个抑郁症误区:

    “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

    情绪低落存在不同的情形。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低落,比如被上司批评,被父母催婚,被房贷压的喘不过气,或因为孩子的教育与家人争吵不断等等的负面事件。这些情形都会引起情绪低落,但这种低落的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就可以将其抛在脑后,比如看个喜剧电影、吃一顿美食、与好友聊聊天儿等,持续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几天。而抑郁症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低落是其核心症状之一,对生活、工作等的影响是广泛的,也不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等行为方式来解决,并且持续的时间会超过两周。

    “抑郁是性格软弱”

    抑郁症是种实实在的疾病,就如同高血压、心脏病一样。只不过抑郁症缺乏躯体疾病那样的外在表现,因而容易被人误解,甚至将其污名化,认为患抑郁症的人性格软弱、抗压力差、遇到困难想不开。其实,简单的来讲,如同缺铁了人就会贫血一样,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患者脑内某种神经递质不足,浓度降低,患者由此产生的外在表现就是情绪低落、自卑、精力不足、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等体验。所以,抑郁症与性格是否软弱没有必然的关系。

    “爱笑的人不会抑郁”

    众所周知,喜剧明星卓别林、憨豆先生都患有抑郁症。所以,有时候看上去快乐也可能只是“看上去”。不久前,美国西雅图一名无驾驶飞机资格的男子擅自偷偷开动飞机,后坠毁造成机毁人亡。通过他最后与塔台的联络员的谈话,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情绪相当的低落,言语里透着绝望、无助还有自责。而事后,不论是他周围的同事还是朋友和家人,都说他是个积极、乐观的人,没有人能想到他会有如此极端的自杀式行为。就像这名男子一样,有些抑郁症患者很擅长掩饰和压抑自己的抑郁情绪,对外表现的积极、乐观,甚至面带微笑,专业上称之为“微笑型抑郁”。所以,千万不要从一个人平时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因为,有些人是非常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的。有的时候,这种压抑甚至能骗过患者自己。

    “聊天、沟通就能治抑郁”

    如前所述,一时的“情绪低落”可以通过和朋友聊天来缓解。但患了抑郁症,则无法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疗效。重度抑郁患者在被自己低落的情绪控制的时候,是没有倾诉欲望的,他们不想见人,不想出门,更不要说让患者与他人主动聊天;而可以沟通的轻度抑郁症患者虽然可以与他人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却没办法真正听进去对方给予的建议。因为抑郁情绪就仿佛一个金钟罩一般将患者罩在其中,多好的建议可能会被这个金钟罩隔离在外。所以,如果真的被诊断为抑郁症,就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论是用药还是药物结合心理治疗,都务必要遵从医嘱。

  • 点击查看
    å

    在临床上,如果诊断出了心慌和焦虑,那么就需要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做一些深呼吸和放松的练习,尤其是在吸气的时候,要注意气流在鼻子里流动的感觉,想象自己呼出的是氧气,在呼出的时候,会有一种烦躁和不舒服的感觉。此外,如果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对自己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可以通过口服抗焦虑、抗抑郁、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缓解。

    心慌是一种焦虑的症状。病人通常有明显的心律失常,但是没有发现有任何的器官病变。这是一种焦虑的急性发作,这是一种恐慌症。应该寻找包括情感焦虑和抑郁评价在内的正式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和使用诸如五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之类的治疗来缓解情感紊乱。此外,要排除一些心脏的原发性疾病,比如有些人的心脏出现了心肌缺血的症状,但是这些症状都会被忽略,非常隐蔽,需要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冠脉 CTA、造影等检查。

    心慌、焦虑是可以治愈的,不用太惊慌。有垂死的感觉,如果没有器质性的疾病,一定要做好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平时要多做一些锻炼。如果是由于甲亢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服用倍他乐克来进行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以上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造成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调节情绪,适当进行运动,提高免疫力。

  • 点击查看
    å

    心理学家米哈里说:“人们总是在无聊和焦虑中徘徊”。你很容易因为想要逃避焦虑而陷入无聊之中,这反而不利于你的成长。

    你本能地相信,内疚和自责能够帮助你实现改变,就像小时候,你淘气、偷懒,严厉的老师或者父母就会监督你做作业。可是,内疚和自责能推动改变吗?

    当然不能,要不然我们也不会一边内疚自责,一边拖延着不愿意改变了。

    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比如:拖延、暴饮暴食、自残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现在,内疚和自责增加了你的焦虑和压力,那你会用什么办法处理它们呢?当然还是拖延、暴饮暴食、自残这些老方法了。

    所以,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这就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激励自己,自己只会焦虑烦躁地在原地打转。更何况,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

    所以,不要害怕焦虑情绪,也不要想着逃避它,因为那不现实,它无处不在。一个人的成长改变势必有压力的陪伴,你要知道,那个你责备的自己,也正是那个要承担改变责任的自己。

  • 第一容易得高血压

    临床观察,许多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失眠症,高血压病伴失眠发病率以中老年人为多。现代医学认为:

    失眠对血压有显著的影响,高血压病可以导致失眠,失眠常使血压升高,高血压与失眠之间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导致心脏病

    如果没有满意的睡眠,那么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就会变大,这样很容易导致心脏病。

    第三. 可致使老年痴呆

    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神经衰弱、食欲不振、消瘦、记忆力减退等,失眠也可以导致患者老年痴呆。

    第四.导致脱发

    俗话说:睡眠不好,头发最容易受伤。因为失眠长期存在,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或皮脂腺分泌性质改变,所以引起脱发现象。

    一般健康正常人群,遇到时差改变、睡眠环境改变、突发事件等造成偶尔失眠,可以通过自身调整恢复;如果长期慢性失眠,有加上有情绪改变现象和躯体症状不适,这种失眠障碍,多为脑功能失调,神经衰弱,常与遗传易感、人格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焦虑或抑郁的精神心理问题,必须药物治疗。

  • 精神症状是一种异常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的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要区分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正常还是病态及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否,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精神活动是否具有明显改变;
    • 横向比较: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令其消失;
    • 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即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环境对其精神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常见精神症状有

    • 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意识障碍,和自知力障碍。
    • 感觉障碍分为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分为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 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思维化身,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和超价观念;
    • 注意障碍,包括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狭窄,注意转移;
    •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虚构,错构;
    • 智能障碍包括智力发育障碍,痴呆;
    • 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 情感障碍包括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情感淡漠,焦虑,恐惧,易激惹,情感不稳,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 意志障碍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矛盾意向;
    • 动作行为障碍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模仿动作,刻板动作,作态,强迫动作;
    • 意识障碍分为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
    • 自知力是指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不同精神疾病自知力的损害程度是不同的,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志,临床上往往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 点击查看
    å

    药物代表着科学的先进性!

    一种优秀的药物到临床使用是经过了很长的研发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被推广到临床后还要临床医生逐渐对其了解再熟练使用的。

    我们精神科的药物是被误解最多的,常见的误解是有激素或者有毒,被误解为激素说是药物不能停,那是因为治疗疗程较长,你吃个三五天一两个星期就停,剂量没有达到治疗剂量,病还没好,停药当然不行,并非药不能停;药物都有副作用,并非有毒,可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排斥药物的就选择心理治疗,如有一家境贫寒患者,父亲慢性病,母亲一个人工作养活四口人,但为了孩子依然选择价格并不低的心理咨询,不愿意吃药物,结果情况好转不明显,负责该患者的咨询师推荐到我这边门诊,药物两周后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希望这孩子能坚持服药,这位咨询师人很好,一定在药物的帮助更好的帮助这个患者。并不是说心理咨询没有效果,如果是达到了精神症状的病态的程度,需要先咨询精神科医生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记得有位很有名的咨询师(她同时也是精神科医生,她的咨询号一般都要等上半年)分享说等待这个半年的时间患者已经用药缓解了大部分情况,所以接下来咨询效果更好很顺畅。我深以为然。

    希望大家还是要看重科学的先进性,不“视药物如猛虎”。不随便停药,过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每一种药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都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药物效果的两面性,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如果正常,精神状态方面完全可以耐受是没有关系的。特别是焦虑症状患者,本身就是过度担心和在意,所以惧怕副作用,一点不适感就认为不能耐受或者没有效果是极不可取的,要及时与面诊医生沟通,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一般是可以恢复过来的。

  • 冬季来临,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此刻,一些人会变得情绪低落、懒慵乏力、嗜睡和贪食、对所有事情都兴趣降低。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他们的这些症状又会逐渐消失,情绪和精力也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
    冬季来临,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此刻,一些人会变得情绪低落、懒慵乏力、嗜睡和贪食、对所有事情都兴趣降低。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他们的这些症状又会逐渐消失,情绪和精力也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
    冬季抑郁症的发病无明显的遗传因素。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特别是被称为情绪稳定剂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减少,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
    冬季抑郁症最爱五类人:青年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性格内向、敏感、感情脆弱的人,恰巧在冬季遭遇心理应激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的人,在室内工作尤其是体质较弱和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生活和饮食不规律的人。
     
    冬季抑郁症患者每到冬季,因为气候寒冷,阳光微弱,景物萧瑟的情景,就会感到精神上有股无形的压力,整天陷于郁郁寡欢的情绪之中,忧郁沉闷,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降低,贪睡多梦,睡眠质量差,无精打采。这些人的食欲往往较差或贪食,总喜欢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物,还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不愿外出社交,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专家提示,身体保暖的同时,别忘了给情绪也“保保暖”。通过一些小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冬季抑郁情绪的困扰。
     
    即便现在天比较冷,白天也应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上班族可利用午休时间,到户外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这样能对脚掌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
     
    可以经常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如肉类、蛋类、豆类、香蕉、柑橘、巧克力、咖啡和绿茶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
     

    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此外,可有意识地穿着一些颜色明快的衣服,如红色、黄色和白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 高中生小 A最近感觉心情特别差,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动不动就哭,一开始她以为是高考压力的原因,直到一次考试考差后她突然想到了死的念头,才被自己吓到: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小 A鼓起勇气去医院,拿到手的药物的副作用一栏却写着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她犹犹豫豫地吃了几天,没有啥效果,想到可能会长成一个大胖子被同学嘲笑,干脆停了药。

     

     

     

    结果小 A 情况越来越糟糕,临近高考,想死的念头越来越多,最后一次在家哭泣准备割腕时被爸妈发现,被送到医院强行接受住院治疗。

     

     

     

    体重当然因为停药的缘故没有涨上去,但小 A 的生活却被严重影响了:不仅因为错过高考需要再读一年书,更由于初次发作时没有规范治疗,这次的治疗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小 A 的悲剧不是个例,几乎每天,都有精神疾病患者因为惧怕长胖而停药,结果就是病情变得更严重,一些人不得不住院治疗、终生治疗。

     

     

     

    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之一,由于吃药可能会发胖,很多患者吃吃停停,甚至干脆就不吃了,那么,就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美与健康,如何兼得?

     

     

    抗精神病药为什么会发胖

     

     

     

    1、药物的作用。

     

    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影响患者体内代谢与改变患者饮食习惯两个因素。

     

    药物会影响体内糖代谢,使得热量更容易被吸收与积累,转化为脂肪囤积。一些则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患者的食欲,如帮助心境低落者改善心境、睡眠差患者改善睡眠等方式,使得患者食欲增加,吃得更多,自然更容易发胖。

     

     

     

    2、患者自身的原因。

     

     

     

    因为患病,患者通常相较于普通人活动量更少、锻炼更是几乎没有,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存在过量补充营养物质的现象,吃得多、动得少,自然长胖。

     

     

     

    想学猫睡到地老天荒?

     

    可是猫不长肉啊

     

    吃药发胖,不吃药发病,

     

    平衡就那么难?

     

     

     

     

    1、药物让人长胖的时间。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通常出现在开始药物治疗的头几个月,而此时药物的治病效果即缓解症状,却并没有完全凸显出现,发胖的出现往往早于症状缓解,使得一部分患者开始怀疑药物没效果、还长胖,算了,不吃了。

     

     

     

    实际上,抗精神病药起效虽然较慢,却并没有那么糟糕,只要坚持服药,症状就可以得到控制与缓解,而到了服药后期,患者由于服药导致的体重增加,也能趋于稳定。

     

     

     

    问题在于很多患者没有坚持到平衡出现的时候。

     

     

     

    2、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会让人发胖。

     

     

     

    抗精神病药中,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两类的药物是较为容易让人出现体重增加的,然而,却又不是所有的这两类药物都会让人发胖。

     

     

     

    有些药物不仅不会引起体重增加,还能控制体重。

     

     

     

    此外,抗精神病药物药效的个体差异较其他疾病的药物大,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一种药,小 A 吃发胖、你吃不发胖,或者你吃不发胖、而小 A 就发胖得厉害。

     

     

     

    发胖出现时,医生会帮你换成其他的药,能够同时既可以治你的病、又可以控制体重。

     

     

     

    担忧长胖却不去复诊、和医生沟通,而是选择擅自停药,只会造成更糟糕的后果。

     

     

     

    3、服药后长胖,重要的是控制与锻炼。

     

     

     

    精神疾病患者想减肥,和普通人是一样的:管住嘴、迈开腿。在医生调整为不会那么明显引起体重增加的药物后,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

     

    调整饮食结构,炒菜少放油盐、增加蔬果与肉蛋奶的比例、主食米面中增加粗粮。

     

     

     

    控制自己每餐的摄入量,不是要你吃不饱饿着,八分饱就可以,额外饿了可以吃个鸡蛋或者喝杯牛奶。

     

     

     

    增加锻炼,有条件能去健身房当然好,没条件也没关系,哪怕只是每天出去散个步、偶尔打打球,也是极有帮助的,而且帮助不仅仅体现在体重的控制上,也体现在对于病情的恢复上。

     

     

     

    健康饮食,并不需要做到图中这样

     

    因为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突然改成这样

     

    只会更加抗拒减肥

     

    有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精神病人病情的缓解与恢复。

     

     

     

    想要控制病情又不长胖,难吗?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为什么那么多人停药?

     

     

     

    1、“侥幸心理”,认为停药没有医生说的那么可怕。

     

     

     

    很多人停药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疾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现在自己控制得挺好的,停药不会导致复发,错估了停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以在药物治疗中经常出现发胖的精神分裂与抑郁来说,都需要患者服用一段较长时间的药物后,才可以考虑停药,这个时间不仅仅是指症状缓解、也包括症状缓解后的一段时间。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发作后急性期用药虽然能够控制症状,而后逐步缓解,但仍需要患者在疾病缓解后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巩固,并降低将来复发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虽然此时你的症状已经消失,与常人无异,医生判断你此时仍然不能停药,那么你就需要继续吃,直到病情稳固医生认为可以了的时候,再慢慢减药。

     

     

     

    即使是医生认为可以减药,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逐渐减药,骤然停药,依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是的,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就是这么“麻烦”,但不能因为“麻烦”就拒绝治疗,拒绝治疗的后果,会更“麻烦”。

     

     

     

    我们提倡患者在治病期间,定期前往医院看自己的医生,一个月去一次的频率为宜,一方面是方便医生知道你的近况好随时调整药物,一方面也是如果有什么难度,也可以及时跟医生沟通得到解决。

     

     

     

    医生并不介意患者问很多问题,医生更介意的是患者不提问题、有问题憋着,然后憋出问题。

     

     

     

    “我的病人又没有听话按时吃药,现在过来住院了”

     

    2、对治疗没有信心。

     

     

     

    如前所说,药物长胖的副作用,往往发生在开始治疗的开头几个月,而药物起效也需要一段时间,对于药物敏感的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已经开始长胖了、但效果感觉一般般的情况。

     

     

     

    坚持吃药能够缓解这种状况,但精神疾病患者本身的情绪控制能力、行动力等方面的能力,因为受到疾病的影响,是弱于一般人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亲朋好友的监督与陪伴。

     

     

     

    独居人士或者不想告知身边之人自己病情的患者,就可以选择多去医院、向医生倾诉,必要时,可以请医生做心理咨询与治疗。

     

     

     

    3、不能坚持服药。

     

     

     

    内在的对于服药一事的抗拒心理、或者外在的客观原因,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服药。

     

     

     

    不少抗精神药物需要每天服用,一旦忙起来或者短时间需要外出,就容易忘记。这种情况,就需要服药管理,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帮助自己记得要服药,比如将药放在饮水机旁边、放在门口,外出前提前放在衣服口袋里,或者养成记录的习惯,买分装的小药盒,将接下来一周的量放在小药盒里,吃一次就记录一次,等等。

     

     

     

    只要想坚持治疗,有的是方法。

     

     

     

    而抗拒的心理,也可以通过向医生、向周围的人求助,得到解答。

     

     

     

    4、经济问题。

     

     

     

    长期服药对于不少患者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加上因病的缘故,患者的工作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经济收入偏低。

     

     

     

    现在,不少抗精神病药物已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还有补贴,患者在医生开药时可以向医生说明,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请医生选择便宜、纳入医保可报销的药物。

     

     

     

    另外,患者在服药期间并不是要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可以做很多事情,帮助自己恢复。除了一定的康复训练外,患者还可以从低脑力、体力要求的工作做起,循序渐进,一方面可以锻炼能力,一方面还可以力所能及地挣些药费。

     

     

    畸形的审美,

     

    束缚的不仅仅是精神患者

     

     

     

    每天起床第一句 先给自己打个气

     

    每次多吃一粒米 都要说声对不起

     

    魔镜魔镜看看我 我的锁骨在哪里

     

    美丽 我要美丽 我要变成万人迷

     

    ……

     

     

     

    这是之前大热的一首歌《卡路里》的歌词,女孩们对于热量的控制已到了变态的地步:吃饭都要数着米粒吃。

     

     

     

    “胖”代表着不健康、缺乏自制力、不够优秀、不够努力,“胖”是你自己的错,因此你也不值得被他人爱。

     

     

     

    在这种畸形的审美下,人类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对于体重与外形的要求,到了自虐的地步:“好女不过百”“胖没人要”……

     

     

     

    无处不在的宣扬减肥的时尚广告

     

    别说因为吃药导致发胖的精神疾病人群,普通健康人也是天天苦恼体重、害怕长肉,这当中,便又有不少的人因为过度节食,患上了进食障碍,成了前者人群中的一员。

     

     

     

    而实际上,现代人类以瘦为美的审美,始于上世纪初,只是近现代百年来的产物。

     

     

     

    一战结束后,时尚界一反过去对于丰满身材的追求、开始了对于平板身材的鼓吹,随后的几次“瘦美人”浪潮,席卷全球,塑造了人类至今“以瘦为美”的审美。

     

     

     

    而直到 20 世纪初,西方油画里出现的女性形象,仍然以丰腴为主。中国崇尚“瘦”,也是改开后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的产物。

     

     

     

    审美的左右,从来都是一些商人们的生意,而不是真正对于健康的追求。

     

     

     

    一样东西,如果是违反自然规律、有害于健康,那么就不是正确的。

     

     

     

    医学上有专门用于于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称作身体质量指数,简称 BMI 值,计算公式如下:

     

     

     

    体重指数BMI=体重(单位Kg) ÷ 身高的平方 (单位m)

     

     

     

    正常BMI值介于18.5~23.9,可以粗略反应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健康与否,另有体脂比可以更为精确地反应健康程度。

     

     

     

    而按照网络对于“瘦美”的标准,即“好女不过百”,绝大多数健康人都是不合格的,看上去好像体重三位数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实际是正常范围内的体重,一个身高 165cm 的女性,如果体重在 50kg 以下,恐怕只能瘦成麻杆,不仅没有必须的脂肪(女性需要一定的脂肪以维持体内代谢的稳定),而且恐怕也没有多少肌肉,风吹就倒不是夸张,极容易生病。

     

     

     

    而将“胖”与“自律”挂钩,就更没有道理,表面上好像是因果关系,没有控制食量与运动量于是导致肥胖,实际上,一个人的发胖有多种原因,自律只是其中一种,更重要的是,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996” 的年轻人休息的时候都不够,还要强求对方去健身房搏击吗?

     

    以“胖”去要求与苛责他人,是忽视他人的痛苦、不尊重人;因为“胖”而自卑,进而低自尊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他人的关爱,是无形中被受了这种畸形审美的束缚。

     

    放宽对自己的要求、放过自己,开开心心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就好。

     

     

     

    而对于因为吃药而发胖的精神疾病患者,就更应该学习爱自己,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以治病为主,再慢慢减肥。

     

     

     

    即使你的体重最终减不下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治好了病活了下来,没有被疾病打败,那就非常很了不起。

     

  • 病例介绍

    张女士,58 岁,小学教师。3 年前退休后赋闲在家,自感“孤独”,感觉无所事事,开始并未在意,后期逐渐出现失眠,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且多梦,偶尔头痛,疲乏无力。一直未经系统治疗,每月会有间断几日的好转,但大多数时间自觉精力不足。

    半年前因女儿结婚,之前的头痛加重,有时冷,有时皮肤又有烧灼感,皮肤沾到衣服就像针扎一样疼痛。而且总是感觉心慌、胸闷,喜欢长叹气。后背也疼痛,沉重,就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偶尔家里来客人,聊天时她会感觉烦躁。总是愁眉苦脸,家务活也不愿干,经常对爱人发脾气,遇事容易急躁,多数时间在家,不愿出门,大多数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拉紧窗帘,感到光线异常刺眼,听到电话铃响也会吓一跳,不准开空调。多次到综合医院检查 B 超、CT、心电图、化验等都没有发现明显异常。1 周前,女儿特意从外地赶回来,带母亲来到我医院治疗。

    既往史:患者称自己一直有“肠炎”,经常上厕所,尤其着急时更容易加重。除此否认其他疾病。

    个人史:患者足月顺产,胞一行一,高中文化。18 岁毕业后从事于教育行业,24 岁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和睦,无不良事件刺激。

    性格特征:平素性格开朗,无不良嗜好。

    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家庭成员中精神异常者。

    精神检查

    患者衣着整洁,但面容憔悴,双眼无光。意识清晰,接触、沟通欠主动,注意力缓慢。自诉主要问题是身体难受,疼痛,连光线射在脸上都感觉不舒服。后来总是检查不出原因才出现的心烦、爱发脾气。感觉心情“还可以”,否认轻生念头,只是不愿见人,不愿讲话。认为自己的病一时半会不会被治好,提到此长叹一声。

    诊断与治疗

    入院诊断:伴有躯体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入院后检查:心电图示: ST-T 改变。B 超:脂肪肝。余化验均无明显异常。

    治疗:入院后给予患者度洛西汀治疗,20 毫克/日;坦度螺酮 10mg,每日三次口服;唑吡坦 10mg,睡前口服,当晚睡眠改善。

    治疗第三天,除睡眠外其他无明显改善,检查生命体征无异常,患者无新增不良主诉,遂调整度洛西汀至 40mg/日,同时安抚病人情绪,关注患者的饮食、健康及心理等方面变化。

    入院第 7 日,患者头痛改善较明显,对治疗充满信心。这时能够主动关心询问自己的检查结果,并且在女儿的陪伴下下楼散步。

    入院第二周,患者感觉精神头比以前好了,讲话明显较之前主动了。而且,自己一直没说,之前总感觉脑子不好使,以为是老年痴呆前兆,现在感觉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所恢复,但身体的不舒服感觉仍然存在。

    入院第三周,病情较第二周无明显改善。

    第四周,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明显减轻了,也愿意洗澡了,之前总是不敢经常洗澡,因为澡巾搓在身体上非常疼。更加惊奇的是,患者近日的“肠炎”也减轻了。经科室讨论,评估患者病情康复,同意出院,回家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总结

    患者为老年女性,入院时虽然以“身体不适”为主诉,但通过观察和病史,发现患者已存在抑郁情绪 3 年之久,具体可表现注意力缓慢、无价值感、自我评价低、食欲下降、意志活动减退,且伴随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故诊断重度抑郁,伴躯体症状。

    结合患者既往疾病:称自己一直有“肠炎”,经常上厕所,尤其着急时更容易加重,怀疑很可能为肠易激综合征。

    药物选择

    度洛西汀属于 SNRI 类抗抑郁药,为临床常用抗抑郁药, 其作用机制为同时增强 NE 与 5-HT 能递质系统, 促进 5-HT 神经传导, 进而间接提高大脑及脊髓内 5-HT、NE 浓度。度洛西汀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抗焦虑、抗抑郁效果显著, 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 缓解躯体疼痛症状。而患者除了存在抑郁症状外,还存在明显的焦虑症状,所以应用坦度螺酮,用以辅助治疗,能达到度洛西汀的协同作用。

    在精神科,“满血状态”指的是“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充足,充足的状态下,人看起来很有精气神,然而这其中任何一种物质不均衡都可能出现病症。

    怕光、怕声音和疼痛感增加,归根结底,可统一命名为“感觉过敏”。

    正常状态下,我们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NE )主要分布在脑干背侧的脑桥和中脑交界处的蓝斑核。而五羟色胺(5-HT)主要分布在脑干背部中缝两侧的缝际核群。NE 和 5-HT 正常时能够维持着我们的情感状态,以及对痛觉神经的抑制作用。

    出现抑郁症状时,人蓝斑核处的 NE 不足,导致上行传导不充分,就出现的“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同样由于 NE 不足,导致下行传导受到抑制,脊髓不能抑制外周传来的疼痛信号,就出现了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

    在脑干背部中缝两侧集中着 5-HT 神经元,向上投射,能够保持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中情感的迟钝状态,向下投射至脊髓后角,能够抑制外周痛觉信号传入,由于抑郁时 5-HT 不足,导致出现情绪不稳,痛觉阈值下降。

    当抑郁时,脑内 NE 和 5-HT 能都不足,导致抑郁和疼痛。而抑郁和焦虑往往互相伴随,焦虑症状出现时,杏仁核区异常兴奋,而杏仁核距离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很近,当兴奋传导至听觉和视觉中枢时,就出现了对听觉和视觉的过敏,具体表现轻微的刺激,患者便做出很大反应,甚至受到惊吓。

    有数据显示:抑郁患者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患病率约为 65%,常见的疼痛部位有胃肠道、背部、关节和四肢等。而这些疼痛的症状往往掩盖了抑郁症状本身,所以才会有很多人不断的检查却没有异常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症伴发的躯体疼痛会随着抑郁症加重而加重。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因为疼痛已经就诊于多个科室,做了多项检查却没有发现病变时,要考虑是否为抑郁情绪所致。

    诊断一旦确立,应尽快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SSRI 类和 SNRI 类都属于治疗抑郁的一线用药。但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伴随有躯体疼痛的老年抑郁患者,需要增加 5-HT 的同时,增加 NE 的浓度,这就要考虑 SNRI 类作为首选。

    提到 SNRI 类,就要想到另外一种代表药物——文拉法辛,相比于度洛西汀,从治疗效果上,二者并无明显差异。在剂量上,度洛西汀在低剂量时即可显示出其 NE 与 5-HT 的“双通道”作用,而文拉法辛则需要在 150 毫克以上才能发挥其双通道作用。从这一点上,度洛西汀比文拉法辛作用更加均衡。

  • 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因为最近焦虑引起的失眠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医生详细阅读了我的病情描述后,精神科的医生孙军伟_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询问了我之前的就诊和用药情况,并提醒我关于药品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他还特别关心我的近期状况,给予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和支持。最终,医生为我开具了适合我的药品处方,并提供了便捷的复诊服务。我在互联网医院预约了药品,并且顺利购药使用,感觉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感受到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他充分了解我的病情并给出了恰当的治疗方案,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满意。我对这次线上问诊的服务非常满意,也为医生的细心和专业表示由衷的感谢。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向医生咨询了自己的焦虑状态和睡眠障碍问题。医生在仔细查看患者病历后,给出了专业建议并开具了相应的药物处方。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并在结束问诊后提前预约了药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友善而专业,彰显了医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

    在接诊过程中,医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医疗知识,还要善于与患者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给予支持。医生需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需要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服务,患者可以在家中就诊并获得及时的医疗帮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细心服务让患者感受到了医疗行业的温暖与关怀。

  • 我最近在网上问诊了一位精神科医生,非常感谢他的专业建议和耐心指导。

    在我询问关于盐酸氟西丁分散片的用药情况时,医生非常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并提醒我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一些风险因素,比如药物过敏史、近期体检报告是否异常等,让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清楚了盐酸氟西丁分散片的用法用量,以及购买注意事项,感觉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我对这次的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感觉到医生的专业和贴心,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了解,非常感谢医生的服务。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细心和耐心地倾听了我的主诉,并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医生通过专业的医疗知识,为我提供了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在沟通中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建议。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成功预约了药品,并在用药期间得到了及时的关怀和咨询。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和医生的专业素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线咨询医生,觉得挺方便的。于是我注册了一个账号,填写了我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档案,然后就可以开始在线问诊了。我提到了我最近感觉情绪低落,有些焦虑,医生很耐心地听我描述了我的情况,并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评估。他建议我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并开了一些药物给我。

    医生还提醒我,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他还很贴心地提醒我,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这让我感到他很专业并且负责任。

    在问诊结束后,医生还提供了便捷复诊卡片,让我可以方便地预约药品,并且告诉我可以找他进行便捷复诊开方。我感觉这次的在线问诊很顺利,医生很贴心,给了我很多关心和建议,让我觉得很温暖。

  • 我在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精神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医生很耐心地听取我的主诉,并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完成了处方审核并预约了药品。整个问诊过程非常便捷,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的态度让我感到很满意。

    在问诊结束后,我对医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我会根据医生的建议继续进行治疗。如果需要诊疗,我会前往医院就诊。

  • 我最近在网上看病,使用了一家互联网医院,通过在线问诊的方式,我得到了一位医生的专业帮助。这位医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非常耐心细致地询问我的症状,并给予了我很好的建议。在问诊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专业素养,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

    此外,医生还非常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在问诊过程中,她始终尊重我的意见和选择,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她还非常注重医疗知识的更新和学习,保持着良好的专业素养,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有了更好的认识和信心。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对互联网医院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品质和对患者的关心,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更加信任和放心。

  • 我3年前得了抑郁症,长期在医院开药吃,药停了就不舒服。最近听说***互联网医院可以在线问诊,我决定试一试。经过几次图文问诊,我终于找到了一位非常耐心细心的医生。医生不仅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症状,还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药品处方。我非常感激医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从此以后,我每次有疑问都会选择***互联网医院进行图文问诊,因为我知道那里有一群负责任的医生,他们会给我最好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 我在某互联网医院上线问诊,向医生咨询了曲唑酮这药要处方的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惑,并为我开具了处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非常细心,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并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深刻。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问诊服务下,患者一样能够得到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

  • 我在一个晚上,心情低落地躺在床上,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感到整个世界都变得无望,生活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我决定尝试在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一位精神科医生与他沟通我的问题。医生非常友善地与我交流,耐心地听我诉说。他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并且开具了我需要的药品处方。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服务,我很快就收到了医生开具的处方,可以直接在线上购买药品。整个过程非常方便快捷,省去了排队等候的麻烦。

    我感到非常感激,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我会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并且提前预约医生的复诊。如果有需要,我会随时联系医生寻求帮助。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