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平江县精神病医院

平江县精神病医院

简称: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

公立 二级医院
医院介绍

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始建于1957年,其前身为城关镇卫生院东源分院(1957年至2002年),平江县精神病医院(2002年4月至2005年6月),2005年7月更名为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是一所以精神科为主的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非盈利性医院,为湖南省安康医院提供整体的医疗服务。医院占地面积25亩,医疗用房16000余平方米,开放病床1000张,开设精神病专科6个,精神科病床900张,同时开设了内、外、妇、儿、戒毒科等综合科室。配备有双螺旋CT机、CR、彩超、电子胃镜、心电图、脑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现有职工36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0人,高级职称(主任、副主任)医师4名,中级职称(主治)医师19名,医务人员均在湖南省二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湘雅医院接受过中、长期培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的快速发展及规范化管理在全县乃至全省有着较大影响,连续十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医疗卫生单位”;2006年被省人事厅、省编办评为“优秀事业单位”;2007年获“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称号;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窗口单位”,省消费者委员会评为“省级十佳诚信单位”。

平江县汉昌街道首家坪大道35号
0730-6301395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彭冬根
彭冬根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强迫,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治疗。
陈小芳
陈小芳

主治医师

好评率:98%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与简介:青少年情绪障碍,抑郁症、广乏性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惊恐障碍、适应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失眠症、梦魇症、梦游症、睡行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强迫症、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偏执狂、性心理障碍等各种心理相关的疾病的诊治及可预约心理治疗。
邱鑫
邱鑫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咨询,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失眠障碍,用药指导等
徐漫丽
徐漫丽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心理专科
曾初远
曾初远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头痛,眩晕,中风预防及后遗症,颈肩腰腿痛,肺部疾病,胆囊炎及胆囊结石,冠心病,结肠炎,胃炎及胃溃疡,泌尿系结石,肾炎及肾盂肾炎,乳腺纤维瘤,面瘫,脾胃及消化系统疾病。
赖高平
赖高平

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余细娥
余细娥

主治医师

好评率:93%

立即咨询
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双向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李倦国
李倦国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6%

立即咨询
擅长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年余,擅长精神疾病治疗和心理治疗。
李黎
李黎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跟踪精神病患者预后及改善意见。从根本治疗精神科疾病。
毛焕然
毛焕然

住院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罗冲
罗冲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心理咨询、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性功能障碍、用药指导。
黄碧燕
黄碧燕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吴文龙
吴文龙

住院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内科及精神科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王自湘
王自湘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各种精神心理问题
陈化吉
陈化吉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患者评价
  • *萍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秀珍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秀荣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刚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秀华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芝萍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娜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培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小柯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亚范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有效的沟通更有利于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精神科有别于其他内外科室,精神疾病的病史介绍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家属介绍的,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可以自己介绍病史,然而在家属介绍病史的时候,家属更多的加入了自己主观的感受,例如:“我看到患者什么什么样,肯定是存在什么什么问题…我觉得患者是怎样怎样的…”

    我们不是患者,所以我们主观的“觉得”,可能并不是患者的真实感受,而病史对于诊断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所以家属的介绍或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就在介绍病史的过程中使用医疗专业术语,这些都是不适合的,毕竟大部分人在查阅网络资料中无法精确的理解和分类各种症状,这样会在介绍病史中产生误导,而且查阅资料多数是非专业的资料,可能写资料的人也如大家一样,是非专业人员,那网络资料的参考价值就更低了。

    如何更有效的跟医生沟通呢?

    • 请在介绍病史的时候尽可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来介绍,尤其是一些突然的转变或者突然出现的持续的症状,更有意义;
    • 如果是家属的主观感受,可以跟医生明确说明并非患者的感受;
    • 医生的提问对医疗都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希望家属能配合如实回答;
    • 请注意倾听医生给你的反馈及医生所述的注意事项,均是在临床治疗中真正主要注意,而非医生的免责条款。

    精神科疾病是身心疾病共同存在的,并不能完全依赖药物,除了药物我们还有很多对疾病好转有用的能做的事,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在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医生、患者与家属共同度过疾病难关。

  • 哪些情况是需要到心理科看病的呢?经常会有很多朋友问我,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属不属于心理问题?需不需要看心理科呢啊?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也是最常见的,经常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的不想活,心烦,啥也不爱干,容易发脾气,生闷气,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有精神,头疼头晕,心慌,胸闷,胃肠不适等又或者是感到特别的兴奋,总想说话,总干这干那,但是都干不好,使劲花钱,疯狂购物,使劲玩,觉也睡不着,但觉得自己精力旺盛等等,这些症状可以,可以只有其中的2-3条,也可以有很多项。

     

    第二:就是反复多次的睡不着觉,入睡费劲总醒,后半夜醒了就睡不着,睡眠问题也属于心理科的疾病,心理科的治疗可以有效的解决睡眠不好。

     

    第三:在各大医院看过很多科,做过很多检查,没有发现身体上的疾病,可是身体就是难受,可能是哪个部位长时间的疼痛?也可以是心慌气短,严重的时候都憋的气喘不上来,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甚至要去急诊,也可能总是打嗝,胃胀,腹泻或者便秘,也可能是身体酸痛,肌肉无力,也可以身体各个地方难受,自己就认为自己是身体的疾病,反复看病,花了不少钱。甚至服过很多药物,但是没有效果,这可能是神经失调带来的各种反应,并不是哪个器官出现了问题。

    第四:就是老百姓所谓的中邪了,情绪变得非常大,冲动,说一些从来不说的话,比如说某某菩萨附身了,还有些身体的活动不良,记忆丧失等等,家人往往会在家做各种迷信活动来试图改善,花了人力、钱财但改善不了。这些其实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需要看精神心理科。还有很多方面也容易涉及精神问题,比如智力发育障碍,酒精成瘾,厌食或暴食,性功能异常,特殊偏好等等都属于心理门诊治疗的范围。

     

    第五、儿童青少年,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厌学,自伤,自残,总是在家呆着,不去上学或上不了班,跟谁也不爱交往,话也少,也不爱出门,在家靠家人养着,这也是心理问题,不是养着休息就能解决的,

    第六:就是在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刺激带来的情绪激动,失眠过度紧张,害怕、睡不着觉,做噩梦、冲动等等,这些都是心理问题了。需要求助精神心理科医生。

    当出现以上这些异常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尽早求助精神心理科医生,结合心理测评等相关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的,以便早期疏导治疗。

     

  • 心理学家米哈里说:“人们总是在无聊和焦虑中徘徊”。你很容易因为想要逃避焦虑而陷入无聊之中,这反而不利于你的成长。

    你本能地相信,内疚和自责能够帮助你实现改变,就像小时候,你淘气、偷懒,严厉的老师或者父母就会监督你做作业。可是,内疚和自责能推动改变吗?

    当然不能,要不然我们也不会一边内疚自责,一边拖延着不愿意改变了。

    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比如:拖延、暴饮暴食、自残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现在,内疚和自责增加了你的焦虑和压力,那你会用什么办法处理它们呢?当然还是拖延、暴饮暴食、自残这些老方法了。

    所以,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这就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激励自己,自己只会焦虑烦躁地在原地打转。更何况,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

    所以,不要害怕焦虑情绪,也不要想着逃避它,因为那不现实,它无处不在。一个人的成长改变势必有压力的陪伴,你要知道,那个你责备的自己,也正是那个要承担改变责任的自己。

  • 第一容易得高血压

    临床观察,许多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失眠症,高血压病伴失眠发病率以中老年人为多。现代医学认为:

    失眠对血压有显著的影响,高血压病可以导致失眠,失眠常使血压升高,高血压与失眠之间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导致心脏病

    如果没有满意的睡眠,那么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就会变大,这样很容易导致心脏病。

    第三. 可致使老年痴呆

    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神经衰弱、食欲不振、消瘦、记忆力减退等,失眠也可以导致患者老年痴呆。

    第四.导致脱发

    俗话说:睡眠不好,头发最容易受伤。因为失眠长期存在,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或皮脂腺分泌性质改变,所以引起脱发现象。

    一般健康正常人群,遇到时差改变、睡眠环境改变、突发事件等造成偶尔失眠,可以通过自身调整恢复;如果长期慢性失眠,有加上有情绪改变现象和躯体症状不适,这种失眠障碍,多为脑功能失调,神经衰弱,常与遗传易感、人格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焦虑或抑郁的精神心理问题,必须药物治疗。

  • 急性期的治疗:

    • 推荐时间是 6 到 8 周
    • 治疗目标是确定治疗方案,控制急性期的重度症状,如自杀想法,企图和行为,改善患者重点关注的症状
    • 大多抗抑郁药物在 2 到 4 周开始起效
    • 药物起效是需要时间的,如果遵医生指导足量治疗 4 到 6 周,没有效果,再检视诊断无误后,可以考虑换用相同机制,其他药物或者不同机制的药物治疗

    巩固期的治疗:

    • 推荐治疗时间是 4 到 6 个月
    • 治疗目标是在急性期治疗的基础上,微调药物剂量及品种,继续缓解症状,获取预期疗效及临床痊愈,观察防范病情波动,防止复燃,药物使用上力求达到最少品种、适宜剂量进入维持期的治疗

    维持期的治疗:

    • 治疗时间一般是 6 到 8 个月,1 年或者 2 到 3 年,甚至长期维持治疗
    • 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到 85%会有第二次发作,因此需要维持期治疗,防止复发,维持期结束后病情稳定,可以遵医生指导,缓慢减量至终止停药治疗,但应该密切检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应迅速恢复原治疗方案,维持期的治疗目前有个体差异的,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长,大于五年者,可以不进行维持期的治疗,首次发作需要维持治疗 6 到 8 个月,两次发作,尤其是五年内两次发作,维持治疗 2 到 3 年,有明显家族遗传史的,建议维持 2 到 3 年,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 1.恐艾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极度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使事实上并没有感染。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对艾滋病和性行为的不正确理解、过度焦虑和强迫思维所导致的。
     
    2. 病因分析:
    恐艾症的病因有多种。一方面,可能源自对艾滋病和性行为的不正确认知,如对艾滋病的过度恐惧、对性行为的不安全感等。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个人心理特质,如过度焦虑、强迫思维等。此外,社会和家庭因素也可能对恐艾症的形成起到一定影响,如社会对艾滋病的过度恐惧、家庭对性行为的过度限制等。
     
    3.治疗建议:
    治疗恐艾症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1)心理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情绪管理技巧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艾滋病的认知,减少焦虑和强迫思维,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2)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焦虑和抑郁。
    (3)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良好的社交环境,避免孤独和压力过大。
     
    4.生活建议:
    (1)饮食方面: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2)锻炼方面: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心情。
    (3)作息方面: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 精神症状是一种异常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的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要区分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正常还是病态及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的正常与否,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精神活动是否具有明显改变;
    • 横向比较: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令其消失;
    • 是否与现实环境相符?即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环境对其精神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常见精神症状有

    • 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意识障碍,和自知力障碍。
    • 感觉障碍分为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分为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 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思维化身,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和超价观念;
    • 注意障碍,包括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狭窄,注意转移;
    •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虚构,错构;
    • 智能障碍包括智力发育障碍,痴呆;
    • 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 情感障碍包括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情感淡漠,焦虑,恐惧,易激惹,情感不稳,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 意志障碍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矛盾意向;
    • 动作行为障碍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模仿动作,刻板动作,作态,强迫动作;
    • 意识障碍分为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
    • 自知力是指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不同精神疾病自知力的损害程度是不同的,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志,临床上往往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 冬季来临,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此刻,一些人会变得情绪低落、懒慵乏力、嗜睡和贪食、对所有事情都兴趣降低。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他们的这些症状又会逐渐消失,情绪和精力也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
    冬季来临,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此刻,一些人会变得情绪低落、懒慵乏力、嗜睡和贪食、对所有事情都兴趣降低。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他们的这些症状又会逐渐消失,情绪和精力也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忧郁症。
    冬季抑郁症的发病无明显的遗传因素。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特别是被称为情绪稳定剂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减少,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
    冬季抑郁症最爱五类人:青年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性格内向、敏感、感情脆弱的人,恰巧在冬季遭遇心理应激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的人,在室内工作尤其是体质较弱和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生活和饮食不规律的人。
     
    冬季抑郁症患者每到冬季,因为气候寒冷,阳光微弱,景物萧瑟的情景,就会感到精神上有股无形的压力,整天陷于郁郁寡欢的情绪之中,忧郁沉闷,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降低,贪睡多梦,睡眠质量差,无精打采。这些人的食欲往往较差或贪食,总喜欢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物,还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不愿外出社交,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专家提示,身体保暖的同时,别忘了给情绪也“保保暖”。通过一些小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冬季抑郁情绪的困扰。
     
    即便现在天比较冷,白天也应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上班族可利用午休时间,到户外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这样能对脚掌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
     
    可以经常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如肉类、蛋类、豆类、香蕉、柑橘、巧克力、咖啡和绿茶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
     

    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此外,可有意识地穿着一些颜色明快的衣服,如红色、黄色和白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 失眠会导致患者白天困倦和烦闷,患者可能尝试过一些方法来改善失眠,但未见效,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睡得更好,但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睡眠质量低下的原因,如果有其他健康隐患,如压力抑郁,慢性疼痛或情绪问题,需要采取针对这些病症的治疗,可能更有帮助。

    为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放松练习,例如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这在患者躺在床上,思维仍然很兴奋,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尝试一下,放松松练习,第一,呼吸放松训练 引导想象放松训练,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瑜伽。
    • 选择更健康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状态,或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解决健康问题,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患者了解为什么会有睡眠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睡眠中断次数。

    改变生活方式是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每晚固定时间上床睡觉,每天同一时间起床。睡前的几个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定期锻炼,找出一天中最适合的睡眠时间,避免白天睡觉。

    关于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服用药物,短期使患者得到休息,而习惯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长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医生建议可以偶尔或者短期服用药物,但药物治疗慢性失眠,并非首选。许多安眠药,有副作用,如低血压焦虑或恶心,另外,当患者身体对这些药物耐受好,可能会导致药效下降,甚至体验后会出现戒断反应。

    失眠的药物治疗包括:

    • 安定类药物即苯二氮卓类药物
    • 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类的药物
    • 褪黑素作用的药物

    不同药物的治疗周期不同,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时间一般在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抗精神病类药物尽可能不用,它对于治疗难治性失眠也要慎用且时间不宜过长;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及诱因不同,其治疗周期也不同。

  • 病例介绍

    张女士,58 岁,小学教师。3 年前退休后赋闲在家,自感“孤独”,感觉无所事事,开始并未在意,后期逐渐出现失眠,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且多梦,偶尔头痛,疲乏无力。一直未经系统治疗,每月会有间断几日的好转,但大多数时间自觉精力不足。

    半年前因女儿结婚,之前的头痛加重,有时冷,有时皮肤又有烧灼感,皮肤沾到衣服就像针扎一样疼痛。而且总是感觉心慌、胸闷,喜欢长叹气。后背也疼痛,沉重,就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偶尔家里来客人,聊天时她会感觉烦躁。总是愁眉苦脸,家务活也不愿干,经常对爱人发脾气,遇事容易急躁,多数时间在家,不愿出门,大多数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拉紧窗帘,感到光线异常刺眼,听到电话铃响也会吓一跳,不准开空调。多次到综合医院检查 B 超、CT、心电图、化验等都没有发现明显异常。1 周前,女儿特意从外地赶回来,带母亲来到我医院治疗。

    既往史:患者称自己一直有“肠炎”,经常上厕所,尤其着急时更容易加重。除此否认其他疾病。

    个人史:患者足月顺产,胞一行一,高中文化。18 岁毕业后从事于教育行业,24 岁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和睦,无不良事件刺激。

    性格特征:平素性格开朗,无不良嗜好。

    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家庭成员中精神异常者。

    精神检查

    患者衣着整洁,但面容憔悴,双眼无光。意识清晰,接触、沟通欠主动,注意力缓慢。自诉主要问题是身体难受,疼痛,连光线射在脸上都感觉不舒服。后来总是检查不出原因才出现的心烦、爱发脾气。感觉心情“还可以”,否认轻生念头,只是不愿见人,不愿讲话。认为自己的病一时半会不会被治好,提到此长叹一声。

    诊断与治疗

    入院诊断:伴有躯体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入院后检查:心电图示: ST-T 改变。B 超:脂肪肝。余化验均无明显异常。

    治疗:入院后给予患者度洛西汀治疗,20 毫克/日;坦度螺酮 10mg,每日三次口服;唑吡坦 10mg,睡前口服,当晚睡眠改善。

    治疗第三天,除睡眠外其他无明显改善,检查生命体征无异常,患者无新增不良主诉,遂调整度洛西汀至 40mg/日,同时安抚病人情绪,关注患者的饮食、健康及心理等方面变化。

    入院第 7 日,患者头痛改善较明显,对治疗充满信心。这时能够主动关心询问自己的检查结果,并且在女儿的陪伴下下楼散步。

    入院第二周,患者感觉精神头比以前好了,讲话明显较之前主动了。而且,自己一直没说,之前总感觉脑子不好使,以为是老年痴呆前兆,现在感觉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所恢复,但身体的不舒服感觉仍然存在。

    入院第三周,病情较第二周无明显改善。

    第四周,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明显减轻了,也愿意洗澡了,之前总是不敢经常洗澡,因为澡巾搓在身体上非常疼。更加惊奇的是,患者近日的“肠炎”也减轻了。经科室讨论,评估患者病情康复,同意出院,回家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总结

    患者为老年女性,入院时虽然以“身体不适”为主诉,但通过观察和病史,发现患者已存在抑郁情绪 3 年之久,具体可表现注意力缓慢、无价值感、自我评价低、食欲下降、意志活动减退,且伴随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故诊断重度抑郁,伴躯体症状。

    结合患者既往疾病:称自己一直有“肠炎”,经常上厕所,尤其着急时更容易加重,怀疑很可能为肠易激综合征。

    药物选择

    度洛西汀属于 SNRI 类抗抑郁药,为临床常用抗抑郁药, 其作用机制为同时增强 NE 与 5-HT 能递质系统, 促进 5-HT 神经传导, 进而间接提高大脑及脊髓内 5-HT、NE 浓度。度洛西汀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抗焦虑、抗抑郁效果显著, 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 缓解躯体疼痛症状。而患者除了存在抑郁症状外,还存在明显的焦虑症状,所以应用坦度螺酮,用以辅助治疗,能达到度洛西汀的协同作用。

    在精神科,“满血状态”指的是“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充足,充足的状态下,人看起来很有精气神,然而这其中任何一种物质不均衡都可能出现病症。

    怕光、怕声音和疼痛感增加,归根结底,可统一命名为“感觉过敏”。

    正常状态下,我们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NE )主要分布在脑干背侧的脑桥和中脑交界处的蓝斑核。而五羟色胺(5-HT)主要分布在脑干背部中缝两侧的缝际核群。NE 和 5-HT 正常时能够维持着我们的情感状态,以及对痛觉神经的抑制作用。

    出现抑郁症状时,人蓝斑核处的 NE 不足,导致上行传导不充分,就出现的“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同样由于 NE 不足,导致下行传导受到抑制,脊髓不能抑制外周传来的疼痛信号,就出现了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

    在脑干背部中缝两侧集中着 5-HT 神经元,向上投射,能够保持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中情感的迟钝状态,向下投射至脊髓后角,能够抑制外周痛觉信号传入,由于抑郁时 5-HT 不足,导致出现情绪不稳,痛觉阈值下降。

    当抑郁时,脑内 NE 和 5-HT 能都不足,导致抑郁和疼痛。而抑郁和焦虑往往互相伴随,焦虑症状出现时,杏仁核区异常兴奋,而杏仁核距离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很近,当兴奋传导至听觉和视觉中枢时,就出现了对听觉和视觉的过敏,具体表现轻微的刺激,患者便做出很大反应,甚至受到惊吓。

    有数据显示:抑郁患者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患病率约为 65%,常见的疼痛部位有胃肠道、背部、关节和四肢等。而这些疼痛的症状往往掩盖了抑郁症状本身,所以才会有很多人不断的检查却没有异常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症伴发的躯体疼痛会随着抑郁症加重而加重。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因为疼痛已经就诊于多个科室,做了多项检查却没有发现病变时,要考虑是否为抑郁情绪所致。

    诊断一旦确立,应尽快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SSRI 类和 SNRI 类都属于治疗抑郁的一线用药。但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伴随有躯体疼痛的老年抑郁患者,需要增加 5-HT 的同时,增加 NE 的浓度,这就要考虑 SNRI 类作为首选。

    提到 SNRI 类,就要想到另外一种代表药物——文拉法辛,相比于度洛西汀,从治疗效果上,二者并无明显差异。在剂量上,度洛西汀在低剂量时即可显示出其 NE 与 5-HT 的“双通道”作用,而文拉法辛则需要在 150 毫克以上才能发挥其双通道作用。从这一点上,度洛西汀比文拉法辛作用更加均衡。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