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李志高
李志高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 医疗系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专注于感染性疾病领域常见病、多发病。擅长各种病毒学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妊娠期肝病、母婴传播性疾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管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及后遗症管理有丰富经验。
陈念
陈念

陈念,女,主任医师现任江苏省医院协会重症医学学组委员。专业特长:擅长各种肝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在病毒性肝炎、急慢性肝衰竭、发热待查、黄疸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自免肝等疑难肝病,中枢神经感染,发热待查,黄疸待查及肠道传染病的诊治
董莉
董莉

董莉,女,主任医师。主要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子课题三项,主持横向课题两项,药物临床研究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专业特长:1,擅长感染性疾病,尤其对病毒性肝炎、发热待查及肠道传染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2,非感染性肝病,包括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以及先天代谢性肝病等。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发热待查、黄疸待查及肠道传染病的诊治
张宏伟
张宏伟

张宏伟,男,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三年,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工作,擅长艾滋病、性病、病毒性肝炎及一般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12年获得北京市“十百千”人才“百”层次人才。2014年底赴非洲参与抗击埃博拉活动,除留学英国以外,还先后赴西班牙、法国、美国等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艾滋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梅毒及暴露后梅毒预防,尖锐湿疣及HPV感染,急性和慢性淋病及非淋,疱疹,龟头炎,尿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病,艾滋病合并乙肝和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恐艾,性病心理咨询。
蒋龙凤
蒋龙凤

蒋龙凤,女,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自2004年来医院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诊断医学专业委员会肝病精准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免疫学会肝脏病学组秘书,南京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基础和临床。于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avid Geffen医学院博士后学习一年。参与多项课题,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肝炎基金会等课题4项,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专业特长:擅长诊治感染性疾病和肝脏疾病,对重型肝炎、不明原因肝损害和发热待查等疾病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肝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汤正明
汤正明

1987年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一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传染科/感染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贵州省中西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贵州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贵州省预防医学会理事,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健康教育专家,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贵州省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各种肝脏疾病,尤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
田瑞民
田瑞民

从事从事相关传染病17年,其中肝病12年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百日咳、咳嗽、手足口病、猩红热、消化道出血、肝衰竭、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布氏菌病、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乙肝、丙肝、戊肝、甲肝、肝性脑病等传染病,百日咳糖浆
陈杰
陈杰

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主任。1995年7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医学学士。曾到广西医科大学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学习进修。现为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重症肝病及人工肝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肝病分会第一届委员,玉林市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肝病分会委员,玉林市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专长:各种肝病、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的诊治。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及院内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的诊治。不明原因的发热、黄疸、水肿(腹水)的诊治以及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肝囊肿、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熟练掌握电子胃镜、结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李爱新
李爱新

李爱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从事艾滋病临床与科研工作十余年,在HIV感染防治及AIDS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诊疗及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科研业务骨干参与多项国家级及市级重大课题研究。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HIV暴露后预防、艾滋病恐惧症以及各种性病例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HPV、生殖器疱疹等临床诊治。
施光峰
施光峰

施光峰,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副院长;1964年生,198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999年~2001年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擅长感染病的诊治,特别是慢乙肝、慢丙肝的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抗炎和抗纤维化的综合治疗,对脂肪肝、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热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囊虫病的鉴别及其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各种慢性肝病的临床诊治,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感染病的诊治,特别是慢乙肝、慢丙肝的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抗炎和抗纤维化的综合治疗,对脂肪肝、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热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囊虫病的鉴别及其诊治有丰富经验
感染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感染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展开更多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感染内科疾病推荐专家
天津滨海新区感染内科疾病推荐专家
感染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或 Bell(贝尔)麻癖,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瘫痪性疾病。发病急促,发病 7 天内为急性期,发病 7-15 天为静止期,发病 15 天以后为恢复期,病变多为单侧。成人多见,小儿亦可出现。

    小儿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发病突然,常在夜间发病
    • 2. 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 3. 食物停留于患侧颊间
    •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 5.或伴流泪,流口水。

    治疗:

    • 1.患儿入院初期给予抗生素(控制炎症发展),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激素甘露醇(消除局部神经水肿),改善循环药物治疗。
    • 2.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理疗对症处理。
    • 3.按摩面部肌肉。
    •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 即便你是一块货真价实的金子,多说己长也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单侧聋是否应植入人工耳蜗 #耳蜗宝宝 #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 看着绿灯坚持23秒不动不说话,起来近视就矫正了。

  • 点击查看
    å

    一文解析| 关注冠心病,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推算,我国冠心病现患病人数为1139 万2。

    一、       什么是冠心病(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1。

                      

    二、       CHD怎么分类?

    冠心病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两大类1,3:

    1.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

    1)      稳定型心绞痛:指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临床表现在 1~3 个月内相对稳定。

    2)      缺血性心肌病:属CHD晚期阶段,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 

    3)      隐匿性冠心病: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的冠心病,亦称无症状性冠心病。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初发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

    2)      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若UA伴有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此时可确诊为NSTEMI。

    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若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血供完全停止,导致所供血区域心室壁心肌透壁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STEMI,即传统的 Q 波性心肌梗死。

     

    图 2 :ACS 诊断及分类

    (注:UA :不稳定型心绞痛 ;NSTEMI :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E-ACS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三、       CHD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      疼痛1,4

    特点:发作性胸痛,可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ACS患者疼痛诱因多不明显,休息时亦可发生疼痛,且通常程度更重。)

    常为压迫、发闷、紧缩性或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感。

    发作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之后,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持续时间:稳定型心绞痛一般为3~5 min,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持续时间更长,可>20分钟。

      

    2.      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容易和胃肠道疾病混淆的症状。

    3.      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等症状1。

    四、       CHD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1.      药物治疗1,3

    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主要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钙通道阻滞剂等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或缓解心绞痛症状。

    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溶栓药物可用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进一步形成。

    此外,一些降脂、降压和降糖药等能够帮助稳定斑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2.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1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PCI指一组经皮介入技术,包括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斑块旋磨术等。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CABG通过取病人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改善病变冠状动脉分布心肌的血流供应。

       

    除药物和手术等,还可配合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来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等.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3-246.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04):305-318.

    3.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06):1-130.

    4.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03):265-273.

  • #健康科普 #守护健康计划 #中医 #糖尿病

  •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小雪来了,作为冬季的第2个节气,伴随着小雪的到来,气温也越来越寒冷,民间谚语道: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甚至连南方的朋友都开始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了。那么小雪之后,寒冷之下,应该如何养生呢?

     

     

    小雪之后,牢记“3事不做”

     

    1)不要熬夜

    随着天气的变冷,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为了顺应天时,我们应该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天气会比白天更冷,对于老年人、儿童,更是要早睡早起,睡得好精神才会抖擞。而熬夜不仅仅会影响睡眠,还会降低免疫力,在天气变冷的时候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同时,睡眠时间减少,可诱发内分泌紊乱,胰岛素分泌会增加,身体更容易储存脂肪,导致高血脂或肥胖问题。

     
    2)不要暴饮暴食

    到了冬天,人们感到天气寒冷,为了抵御严寒,就会比夏天吃得更多,甚至有人会暴饮暴食。但如果吃得过多会增加胃肠道的压力,特别是有的朋友喜欢冬天吃烧烤、火锅等容易上火的食物,秋冬干燥,会导致内热过于聚集,使得人更容易上火、燥热。同时冬季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如果同时暴饮暴食,体内能量无法消耗,必然也会诱发高血脂或肥胖问题。

     

    3)不要总是紧闭窗户

    冬天寒冷,人们怕冷,往往会紧闭门窗。但是这样不利于空气流通,反而导致室内细菌、病菌、二氧化碳增多,反而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所以可以在每天中午较为温暖的时候开开窗透透气,或者将门窗开一点,使得室内空气得以流通。

     

     

    小雪之后,牢记“3物不碰”

     

    1)不碰寒凉的食物

    很多北方的朋友因为冬天有暖气,就喜欢在室内吃着冰淇淋看雪,或者做冻梨、冻柿子吃。其实冬季饮食过于寒凉对健康不利,虽然一时吃得痛快,但也会影响脾胃功能。

     

    2)不吃过烫的食物

    冬天大家都喜欢吃得暖暖的,就有人吃火锅、喝汤的时候追求吃烫食。但其实过烫的食物也对身体不好,超过65℃的食物就容易烫伤食道黏膜,长期食用甚至会导致食道癌。

     
    3)不碰香烟

    冬季寒冷天气里,呼吸道首先受到冷空气影响,处于应激状态,如果受到香烟刺激,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诱发支气管炎、哮喘发作,而同时人体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如果此时还习惯抽烟,很容易诱发血管发生痉挛,特别本身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甚至可发生心梗、脑梗等急性疾病发作。

     

    结语

    总之,小雪到了,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养生,做到“3事不做,3物不吃”,才能少生病,健康度过冬天,迎来新一年的春天!

  • 大多数病情较轻者停药可逆转,偶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在应用下列药物时应重视药源性高血压的发生,在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无效时也应注意是否有应用这些药物。

    激素类药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去氧皮质酮等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远端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致低钾性高血压,而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 RAAS 活性,导致血压升高。

    临床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可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使用降压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清钾指标,避免出现低钾血症的情况。

    性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其中雌激素最易引起高血压,主要是促进水钠潴留,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减少循环血量从而兴奋交感神经所致。除此之外,雌激素还可使血浆肝源性和肾源性血管原浓度增加,从而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因此对血压高者应尽量避免口服避孕药,对于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血压升高,建议立即停药,一般停药 3~6 个月血压会慢慢恢复。如果 3~6 个月后血压未见好转,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 降压。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 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见于服用 NSAIDs 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者在服用 NSAIDs 期间引起血压升高的情况较多,对于血压正常者影响较小。

    机制是 NSAIDs 能够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另外还可以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 ACEI 等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不同种类的 NSAIDs 对血压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选择性 NSAIDs 升压作用比非选择性 NSAIDs 强,以罗非昔布升高血压的作用最明显,非选择性 NSAIDs 以萘普生、吲哚美辛和吡罗昔康对血压影响最大。

    大剂量使用 NSAIDs 期间,必须监测血压,并根据对血压影响的程度酌情选用。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情况下停药后血压会慢慢恢复。因可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 ACEI 等药物的降压作用,故不宜联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环孢素最易引起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促进血管收缩所致。

    环孢素导致的血压升高可以导致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容易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或出现夜间血压升高的情况。

    对于环孢素引起的血压升高,首先建议减量使用,观察血压变化,如减量后血压未见好转,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治疗。

    抗抑郁药

    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最易引起血压升高。苯乙肼、异唑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和 5-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而丙米嗪、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则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浓度,起到拟交感的作用,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两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减量使用后血压会得到一定控制,如果减量后血压未见好转,建议停药或选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

    麻醉药

    氯胺酮、丙泊酚等麻醉药可阻断迷走神经和兴奋交感神经而使血压升高,大剂量应用利多卡因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

    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一般停药 24 小时内血压会逐渐恢复,如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可选用 CCB 降压治疗。

    抗肿瘤药物

    贝伐珠单抗、紫杉醇、顺铂是最易引起血压升高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使 NO 生成减少,激活内皮肽-1 系统,致急性肾衰竭,使肾素水平升高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类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建议选用 ACEI、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

    除上述药物易引起血压升高外,苯妥英钠、山莨菪碱、氯氮平、奥利司他、左甲状腺素、甲氧氯普胺及某些抗感染药物等也可引起血压升高,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用中也应格外注意。

    药源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也是引起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应询问患者既往用药情况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

    一旦诊断为药物性高血压,应立即减量或停用可能引起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并根据不同药物所致的高血压结合患者情况选用合适药物进行治疗。对降压药物引起的反常性高血压要仔细查找基础疾病并积极治疗,同时可换用其他降压药物。

    另外,药源性高血压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处理。

  •  

    本文节选自

    若想了解更多体系化知识

    请点击上方图片购买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