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科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暂无科室医生
结核病科患者评价
查看全部
    暂无患者评价
结核病科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暂无问诊记录
结核病科科普文章
查看全部
  • 其实血管堆满脂肪和血管老化,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的两种说法。   长寿的老人可能血管依然相对年轻,而生活习惯差的年轻人可能拥有垂垂老矣的血管。   而决定了血管年龄的就是血脂,不管是过多的摄入脂肪,还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脂肪代谢问题,如果血脂含量高的话,脂肪就会钻入血管内皮之下,日积月累,本来柔软富有弹性的管壁就会增厚、变硬、弹性差,这就是血管的老化。血管老化会引起如血管狭窄、血压高、血管破裂等问题。   与此同时,血管内皮下堆积的脂肪也会形成大家耳熟能详的“粥样硬化斑块”,成为血管中的定时炸弹,斑块破裂导致血栓、血管,引起心梗、脑中风等各种问题。   这个过程说完了,您就该明白, 所谓能清理血管、软化血管的食物和保健品是不存在的!   但是清理血管、稳定斑块的药物是存在的,如果你的医生让你按疗程服用他汀类药物,一定要坚持,不要自作主张地停药哦!     但是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预防和及时止损还是可以的。   1 多吃粗粮对保持血管年轻是很有好处的   常吃红薯、土豆、玉米、荞麦等粗粮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补充特殊维生素和矿物质,调节肠胃内环境,增强免疫功能。   2 多吃绿叶蔬菜   绿叶菜多为碱性,可以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酸性物质,使体液保持健康的弱碱性。常食蔬菜可选萝卜叶、青菜、油菜叶、菠菜、芥蓝、大白菜、胡萝卜、菜花、甘蓝等,特别是含钾元素高的菠菜。平时多吃些蘑菇、黑木耳等菌类也有助于血液清洁。有条件的也可考虑吃些深海鱼类。   3 不可以吃太咸   4 避免吃动物油也很重要。   比如肥肉、煎烤油炸类食物、红肉 ( 猪牛羊肉 ) 、烹调用动物油等。   5 不吸烟,不过多喝酒   6 多做有氧运动     最后还是推荐几个有利于血管健康的简单食谱:   红薯芝麻粥 原料 :红薯 1000 克,大米、芝麻各适量。 制法: 将红薯洗净后切成片,与洗净后的大米一起煮成稀粥,芝麻加适量的食盐炒熟后碾碎,装入瓶内备用。每次取一汤勺芝麻粉放入红薯粥中拌匀后即可食用。 提示: 芝麻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及四烯酸,有良好的降胆固醇作用,红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 8 种氨基酸,还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佳品。   玉米木耳粥 原料: 玉米 150 克,黑木耳 10 克。 , 制法: 将木耳用冷水浸泡,待泡软后将其撕碎,玉米煮熟,然后加入木耳一起煮成稀粥即可食用。此粥可经常食用。 提示:玉米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脂类的正常代谢,木耳能防止胆固醇沉积,有抗凝血作用。   香菇冬瓜汤 原料: 香菇 15 克,冬瓜 500 克,食盐、葱白各适量 制法: 将冬瓜切成小片与香菇一起放入锅内煮汤,再加入食盐、葱白即可食用。香菇可抑制胆固醇上升,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提示: 冬瓜性味甘凉,具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作用,与香菇同用,有补脾益肾、降低血脂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临床特征: 珍珠样丘疹多见于 20~40 岁左右的男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龟头的边缘与冠状沟交界处。表现为 1~3mm 大小的丘疹,位于系带两侧损害较大。丘疹顶端圆而光滑,有个别丘疹呈毛状或丝状。丘疹互不融合,多密集排列呈一行或多行,在龟头背侧明显,可部分或完全环绕龟头。颜色多为珍珠状白色,少数为淡红色、肤色,部分可出现轻度红肿。无疼痛、无破溃,且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临床特征: 尖锐湿疣好发于男女私处或肛周部位,损害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红色或污灰色。根部常有蒂,且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皮损裂缝间常有脓性分泌物郁积,致有恶臭,且可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感染。本病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异物感、痛、痒感或性交痛。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里急后重感。 尖锐湿疣发病初期,有 2 周-8 个月的潜伏期,病情的发展因人而异,发病初期有些人可见局部轻微瘙痒、疼痛,部分人没有症状显示。多发部位为阴道、外阴、肛周、宫颈、肛门等,临床上,同时两个部位一起发病的患者也比较常见,在病处,有淡红色或灰色小丘疹可见,这些小丘疹呈疣状突起,可融合形成菜花样赘生物。 大家如果怀疑自身患有尖锐湿疣疾病的的时候,是需要特别的在意的哦,是可以通过白醋的实验方式,来看下自身是否得了尖锐湿疣疾病了,如果是得了尖锐湿疣的话,那么患者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了。

  • 一到冬天,医院的心内科、呼吸科、神内科、急诊骨科,好像更忙了,在这里排着队的中老年人比其他时节更加多。事实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冬季是一个“鬼门关”。英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过一组数据: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冬季死亡人数比其他季节多4.4万,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6万,老人成为冬季死亡高发人群。2015 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也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那么为什么到了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老年人会容易生病呢?哪些疾病喜欢在冬天侵袭老年人呢?重点有以下 3 个。呼吸系统,首当其冲要问冬天哪个科最“热闹”,呼吸科绝对是其中之一。不但门诊熙熙攘攘,住院部也是一床难求。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冬季最为严重。老年人的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弹力降低,易积聚呼吸道分泌物,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而致带菌状态增多。再加上很多老年朋友本身就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比较低。所以,中老年人群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此外,很多老年人由于畏寒怕冷,家中门窗紧闭,很少开窗通风,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细菌病毒浓度可能增高,感染的风险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应该怎么降低风险?为了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老年朋友应该:1. 建议在每年秋季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大大降低感染风险。2. 存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的老年朋友,出门要戴好围巾口罩等,减少冷空气刺激。3. 将支气管扩张药备在自己可触及处并告知家人知晓,以备不时之需。4. 避免去粉尘较多或人群聚集的地方。5. 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要保暖,也要避免穿太多衣物,让身体太热。6. 常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动。7. 注意室内的保湿,有条件的家中备好加湿器。心血管疾病,不甘落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冬天,又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的基础病变,血管壁弹性降低,对血压的缓冲作用降低,血压升高会更明显。这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的负荷加重,从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而对于气候干燥的地区或者是室内温度高不注意补充水分的人群来说,干燥和干热会造成体内缺水,导致血液粘稠、血流减慢。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或加重。应该怎么降低风险?1. 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疾病的老年朋友,一定要按时定量服用药物,控制好各项指标。2. 冬季到来前,可以做一次检查,并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量。3. 要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避免过低温度的刺激。4. 适度锻炼,但一定做好热身,也要避免剧烈运动。5. 避免情绪激动。6. 依然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冬天也要吃够新鲜蔬果。摔倒骨折,不能承受之痛冬天也藏着其它的隐患,老年人的骨折也更容易发生在冬季。跌倒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中国大于65岁的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 58.03/10 万,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在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是18.3%。老年人跌倒不但会造成扭伤、擦伤、撕裂伤,更让人害怕的是,可能造成的骨折、脑出血等等。在超过65岁、因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患者中,有25%在一年内死亡,25%的跌伤老年人失去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有50%的老年人行动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本身由于年龄的增长,关节僵硬不协调,肌肉萎缩力量下降,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变差等原因,本身就容易跌倒。如果再加上天气寒冷,关节僵硬加重,厚重的衣服让行动更不灵活,地面湿滑等因素,跌倒的风险就进一步升高了。应该怎么降低风险?1.视力听力减退、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骨骼肌肉病变的老年朋友,需要及时科学地治疗。2.有基础疾病需要服用抗抑郁药、催眠药、镇静药、降压药、抗过敏药、降糖药的老人,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要格外注意自己服药后的精神状态和体能情况,量力活动。3.在家里,建议在卫生间、厨房等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4.如果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建议听从医生建议,该手术的,果断手术,因为需要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反而会增加脑梗、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死亡率。6.卧床期间,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家人朋友要悉心照料,包括不限于要帮病人更换体位、协助排痰、及时排尿,做好皮肤清洁护理等。对于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冬天是一个相对高危、需要格外留意自己身体状况的季节。总得来说,就是要记得维持基础疾病的治疗,把各项身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意保暖,减少寒冷的刺激,居住环境不要太干燥。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做好适当的运动。有条件的,提前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不要在恶劣的天气出门,避免摔倒跌伤。总之呢,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冬天。身体上的健康问题,哪怕再小也不能忽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不仅有专业的三甲名医,提供治疗方案,指导你正确用药,还能够在京东App凭处方在线购药,方便快捷。

  • 点击查看

    作者:六大内,第十一诊室

  • 心脏每天为全身源源不断地提供血液,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美国《预防》杂志专栏作家、迈阿密大学心脏学专家亚瑟·盖斯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多项国际研究,总结出心脏最脆弱的 6 个时段。 1.暴饮暴食后。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戚文航建议,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排除心脏问题。 2.用力排便时。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使腹压升高,于是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戚文航指出,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为了保证大便通畅,平时最好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还应多喝水、适量运动。 3.剧烈运动时。适当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因此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戚文航表示,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靶心率(40 岁以下用 180 减年龄,40 岁以上用 170 减年龄),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4.压力大、精神紧张时。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戚文航指出,人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每天早上 6 点至 12 点。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 800 多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早上 6 点至中午 12 点这一时段的病人数量最多,且病情更为严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 40%。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戚文航建议,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6.每年 11 月到来年 3 月。国际多项研究发现,以季节来看,冬天(通常是每年 11 月到来年 3 月)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且气温每下降 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 7%。原因在于,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再加上室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戚文航说,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 作者:六层妖塔,第十一诊室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