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确实有一定影响。比如,家族里有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者高胆固醇等疾病,那么他们的后代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一些。有些人可能遗传到了易导致高胆固醇的基因,增加了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归因于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如果在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当运动,戒烟少酒等,我们是可以改变或减小这种遗传风险的。
中国古代常把“耳垂厚”视为帝王之相,西方文学中常用“美丽的大眼睛”描述善良的人。
理性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但你知道吗,“相由心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一个人的面貌不仅可以反映其性格特点,还能看出心脏的健康程度。
《生命时报》采访心理和心内科专家,帮你从脸上看出一个人的心态和心脏健康。
受访专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郭瑞
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王鸿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洪昭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李剑
心态:以貌取人有点道理
通过外貌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华并不准确,但《心理科学进展》杂志的一篇专业综述提到,有不少研究发现人的地位、人品、习惯等,与特定面容确实有相关性。
眼睛大——积极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们会自然地把大眼睛和美好的人物特质如友好、善良、聪明等联系起来,这些正向反馈有助于大眼睛的人形成开朗、积极的个性。
脸宽、嘴大——有领导力
面部较宽的人,其支配性和攻击性较高,可能是受体内雄激素水平影响。这有利于他们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收入。
嘴宽的人业绩更好,一项以全球500强企业前25家企业CEO为样本的研究发现,CEO嘴巴的宽度与企业利润有关。
大鼻子也被认为是事业和财富的象征。
秃顶——有才华
秃顶是“资历”的反映,秃顶男性也更易被判断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头发浓密——健康有魅力
头发浓密程度和长得漂不漂亮是重要线索。浓密、有光泽的头发是个体健康、具有良好繁殖基因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头发稀疏则与疾病关联。
长得好看,即面孔吸引力高的人,也反映出繁殖优势,其健康水平更高、寿命更长、拥有的后代也更多。
鹰鼻、眉毛紧凑——交往时要警惕
西方的犯罪学研究发现,犯罪分子有较大的耳朵、鹰鼻;小偷的眉毛通常呈紧凑状。
自恋的人眉毛会“飞起”,眉形棱角分明,这些可能与遗传有关。
不过,长相只能当做识人的辅助工具,不轻易下定论,否则容易误解他人。
心脏:把疾病信号写在脸上
心脏出现问题时,在脸上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顺藤摸瓜,及早发现一些心脏疾病的信号,提前防范。
高原红——心脏病
心脏病中的二尖瓣狭窄,可能导致整个身体和血液中的氧含量减少,表现在脸上就是出现不正常红色。
抬头纹——动脉粥样硬化
抬头纹多且深的人,比没有皱纹的人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稍高。前额的血管很细,可能对斑块更敏感,抬头纹加深、变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积聚导致的血管硬化有关。
鼻梁横纹——冠心病
鼻子和两眼中间的鼻梁处若有一条横纹沟,严重者会出现一条青筋,称为“鼻褶心征”。如果面部出现这条“皱纹”,预示可能存在冠心病等心肺疾病。
耳垂有褶——冠心病
正常健康人群的耳垂是平滑、饱满的,但在某些冠心病患者的耳垂上,却可发现有一条褶沟或皱痕,通常被称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
睑黄瘤——高胆固醇
中老年人双上眼睑内侧长有淡黄色、柔软的扁平疣状隆起,一般为米粒或黄豆大小,主要是由“坏”胆固醇偏高,导致皮下脂肪堆积所致。
老年环——高血脂
如果眼角膜周围长出一圈灰白色的环,即角膜老年环,这是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沉淀的表现,也提示会有心脏病的可能。
眼睑水肿——心衰
心脏病可导致心脏功能不全,造成患者心脏收缩加强,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因为静脉回流受阻,出现水肿。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嘴唇发青(紫)或唇边呈现青紫色,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问题。如果伴随明显的胸闷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4步让“双心”都受益
不良情绪和心脏疾病能够互相影响,下面4个“养心法”,既能帮你保持好心情,又能保护心脏健康。
1.读书、运动释放快乐激素
无意识地久坐、多吃、失眠等,可能是不良情绪的信号,应想办法尽快摆脱。
选一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最好是户外运动能帮助身体释放更多快乐激素(内啡肽)。建议每周运动5次左右,每次30分钟以上。
读书、写日记、看电影、听歌等也有助开阔心胸、纾解不良情绪。
2.合理作息,避免负面情绪
休息对健康至关重要,吃好睡好是释放压力最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因为工作还是娱乐,都不该牺牲休息时间,也不要向以后“借时间”。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无形中为自己增加压力,积累负面情绪。
3.和乐观的人交朋友
走出“网络社交”、减少“负面社交”,和让你感到舒适的朋友见面联络感情。老年人更要重视孤独感的察觉,积极走出去,参与社交活动。
4.偶尔“暂停”一下
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一些正念或者冥想。尤其是在陷入自我否定、情绪消沉时,可停下手中的事儿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有利于提升积极情绪。
读一些哲学、历史类书籍可提升人文修养;吃苦能磨炼意志,吾日三省吾身以提升觉悟。
从今天起,做一个没心没肺没烦恼,有头有脑有智慧的人。▲
本期编辑:张杰
中国人胆固醇水平的全球排名,可能“高”得超乎想象。
近日,一项涉及全球200多个国家的1.026亿人口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人胆固醇水平自1980年之后持续走高,涨幅位列全球前十。
目前冠心病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这与“坏胆固醇”管理不善有着密切关系。《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教你管好自己的胆固醇,不让它悄悄“越界”。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 郭艺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刘菊英
我国男性胆固醇增幅位列全球前十
最近,权威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迄今最大规模的全球胆固醇水平研究结果[1]。
该研究纳入1980 年至今已发表的 1127 项有关不同国家的血脂异常的研究报告,基于全球200多个国家的1.026亿人口的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18年200个国家的胆固醇水平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从1980年至2018年间,中国人的胆固醇水平一路走高,男性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长率位列全球前十。
近40年间,高收入国家人群的总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总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出现明显上升。
研究者指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主要受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胆固醇,每类人都有最佳标准
血脂异常被称作最“温柔”的杀手,很多人没有明显不适,但血管已被慢慢“侵蚀”。
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分为两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患病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是我们需要控制的对象。
胆固醇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下面这几个指标能帮上你。
对普通人而言参考上述标准控制胆固醇即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将坏胆固醇控制在2.6 毫摩尔/升以下;已经确诊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脑梗塞者应把坏胆固醇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
“坏胆固醇”水平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美国学术期刊《神经病学》刊载的一项随访9年、涉及9.6万中国人群的新研究称,坏胆固醇低于1.295毫摩尔/升,中风风险将升高169%。因此,坏胆固醇水平控制在1.813~2.6毫摩尔/升可能是预防出血性脑中风的最佳选择。
5种吃法“赶走”坏胆固醇
食物摄入是胆固醇的来源之一,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三多”和“两少”的吃法,来减少胆固醇摄入和吸收。
1丨多吃可溶性膳食纤维
燕麦、米糠等食物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坏”胆固醇,还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这些食物还包括豆类、大麦、水果等。
2丨多吃植物甾(zāi)醇
植物甾醇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固醇,临床试验显示植物甾醇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小麦胚芽、麦麸、花生、杏仁、孢子甘蓝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榄油等)等食物含有植物甾醇。
3丨多吃不饱和脂肪
鱼、核桃、牛油果、橄榄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高胆固醇。深海鱼类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欧米伽3,这种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中性或酸性胆固醇从粪便排出,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合成,降低坏胆固醇。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这种脂肪酸,只有靠食物补充。
4丨少吃饱和脂肪
大部分饱和脂肪来自于肉类,比如牛肉、羊肉、猪肉、带皮禽肉,以及黄油、奶油、芝士、全脂牛奶等。
有些植物脂肪比如椰子油、棕榈油(经常藏在平时吃的零食里)等也含有饱和脂肪。
5丨少吃反式脂肪酸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坏胆固醇,减少好胆固醇的含量,干扰必须脂肪酸的新陈代谢。购买食品时先看配料表,如果出现了“氢化”“精炼”“起酥”“植物奶油”“植脂”“代可可脂”等字眼,大部分含有反式脂肪。
除了饮食,减肥、有氧运动都能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约70%的“坏”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减少人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如果医生开了他汀类药物的处方,需要严格遵医嘱服药。
参考文献:
[1]Repositioning of the global epicentre of non-optimal cholesterol. Nature. 2020; 582(7810):73‐77. doi:10.1038/s41586-020-2338-1.
胆固醇也分好与坏?那我们只要多吃好胆固醇就好啦!可是,饮食中的胆固醇并不能如此拆分,胆固醇的好坏之分只存在于人体中。
一、好胆固醇——HDL-C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它处在流动的磷脂之中,宛若“基石”一样起着稳定和支撑的作用。除此之外,胆固醇还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间质中,如果过量堆积,会引发脂肪肝和冠心病等疾病[1]!
可见,人体并不欢迎胆固醇的“滞留”,倾向于送走多余的部分,维持自身的稳定。此时,“脂质管控中心”肝脏会派出“遣送车”——高密度脂蛋白(HDL),它由磷脂膜、载脂蛋白组装而成,起着将胆固醇遣返回肝脏处置的功能。
而这部分愿意“上车”的胆固醇就是好胆固醇了,我们把它们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部分胆固醇被运回肝脏后,有的用于合成胆汁酸,有的直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被“遣送出国”,而不会居留于体内。因此HDL-C越多,我们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往往也越小。
二、坏胆固醇——LDL-C
肝脏作为“脂质管控中心”,在脂肪的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中转作用。肝脏脂肪酸后,用于合成内源性甘油三酯,随后派出“运送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将甘油三酯、磷脂膜、载脂蛋白和小部分胆固醇组装在一起,发往全身各处组织。途中,脂肪“到站”下车,来自HDL的一部分胆固醇“偷渡”上车,让VLDL的密度越来越大,向着中密度脂蛋白(IDL)到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方向发展。
偷偷搭乘在LDL上的这部分胆固醇就是坏胆固醇了,我们把它们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2/3的LDL被“抓捕”回肝脏,剩余1/3则被巨噬细胞等吞噬。巨噬细胞如果“吃撑”了,会涨破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再堆积在动脉内皮,形成不规则的粥样斑块,最终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2]。可见,过多的LDL-C对人体不利,属于坏胆固醇。
三、“去好留坏”三大措施
1. 控制体重
LDL由VLDL转变而来,VLDL最初的“目的”是转运脂肪。可见要想控制LDL,首当其冲要控制体内的脂肪含量。为了预防肥胖,我们应该减少每天摄入食物的总能量,同时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油饮食,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BMI:20.0~23.9kg/m2)[3]。
2. 戒烟戒酒
戒烟戒酒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提倡大家从现在做起。
3. 坚持运动
推荐大家每周运动5~7天,每次保证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自行车和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3]。这样做既有利于控制体重,也能改善脂代谢,防治血脂异常[4]。
胆固醇有好有坏,好坏比例失调不利于人体心血管健康。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坚持运动,防治血脂异常,从现在做起!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宋保亮.小肠胆固醇吸收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4,34(03):318-328.
[2]杨宝瑜,高天琦,李洋,高兵,芦秀丽.细胞胆固醇的生理功能及其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7,39(12):1642-1650.
[3]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陆国平,赵冬,李建军.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4]任超学,姜涛,王琨,杜新星.运动干预对脂代谢异常人群血脂及体成分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5):607-613.
胆固醇高,一般指的是总胆固醇高。总胆固醇是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血脂四项检查:
总胆固醇(TC): 2.8~5.2mmol/L
甘油三酯(TG): 0.56~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LDL-C):0~3.12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0 .96~1.15mmol/L;女0 .90~1 .55mmol/L。
总胆固醇是LDL、HDL、甘油三酯之和除以5所得,总胆固醇含量有一定范围,其中HDL属于好胆固醇,过低反而有害。
胆固醇来源与疾病预警
胆固醇可以通过肝脏合成(70%),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30%)。胆固醇在体内经过转化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总胆固醇升高,提示肝脏合成出现了异常,或者从食物中获取过多。
因为只有少部分来源于食物,正常情况下,食物来源增多,肝脏合成会相应减少。控制食物摄入量对降低胆固醇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高胆固醇。还需从肝脏合成代谢方面寻找病因。
胆固醇升高,虽不是一个特异的指标,但能引起一些问题,特别是心血管方面,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饮食需注意
医学界普遍认为,在肝脏合成可能异常的情况下,为了降低胆固醇,应减少含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尤其是动物内脏、蛋黄、鱼卵、蟹黄等。因为饮食中的胆固醇几乎全部来自动物性食物。
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取200mg胆固醇就够了。200mg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考虑到吸收率(约30%),吃一个鸡蛋大约摄入60mg左右,这个量其实并不多,综合考虑其他食物来源,在总摄入上进行控制。
有些食物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排泄。有的能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总体上降低了胆固醇升高带来的风险。
1、海带,含丰富的牛黄酸、褐藻酸,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控制胆固醇的吸收。
2、黑木耳,含有高纤维与胶质,能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3、深海鱼,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好处。
4、韭菜除了含钙、磷、铁、维生素A、C外,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等,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5、香菇,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有降血脂的作用
6、对于总胆固醇高的朋友来说,豆类和玉米是最实惠的抗胆固醇食物。各种矿物质、大豆磷脂、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含量非常丰富。此外,葱、蒜也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想要远离胰腺癌,这些事情不得不做:
1、戒烟戒酒
在现实生活当中,抽烟喝酒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一个趋势,这样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要去戒,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当中发现,长期抽烟喝酒的人群,是患有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之一;
因为烟和酒当中含有的有害成分,对胰腺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久而久之,会使得胰腺蛋白酶被激活,从而诱发胰腺癌!
2、忌饮食油腻
经常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人体的脂肪大量的堆积,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当中,很多人都是久坐不动的。
这样对于降脂燃脂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就会导致胰腺的工作负担不断的增加,因为它的主要负责任务就是消化脂肪。
但如果长期脂肪累积,让胰腺超标工作,那么再好的胰腺也会报废!建议大家日常一定要清淡饮食!
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以上介绍到的几个点,而且都能够一一地对号入座的话;
那么建议尽早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是否患有胰腺方面的问题,由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在第一时间内去掌握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有疾病,也能够趁早的治疗!
胆囊是人体的一种消化器官,它从肝脏接收胆汁,进食后,胆囊发生收缩,使储藏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么,一旦因胆囊病变而切除其胆囊者,会不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和身体健康呢?
2
胆囊切除后饮食会受到影响吗?
胆囊作为胆汁的储存器官,在胆囊切除之后,胆汁不会因为胆囊的切除而不产生,肝脏依旧会像原来一样二十四小时分泌胆汁,胆汁会持续 24 小时进入肠道。大家在进餐时需要大量高浓度胆汁帮助消化,但此时体内无“富余胆汁”相助,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是诱发脂肪泻,导致经常“拉肚子”。
人体是奇特的,在经过一到三个月的机体代偿期后,机体会逐渐代偿性的储存胆汁,“拉肚子”的症状也会慢慢消失。 因此,我们只会在早期建议患者适当控制一下。
3
胆囊切除后的饮食需要做好以下六点:
1、控制热量减体重。每餐应七八分饱,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超重、肥胖患者应该 减肥, 过多的进食会对肝脏带来一定的负担。
2、减少脂肪和胆固醇。讲究荤素合理结合,尽量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胆囊切除后,因缺乏足量浓缩胆汁,若过量摄人脂肪和胆固醇,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脂肪泻,导致营养不良。减少摄人脂肪含量高的坚果类食物,严格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尽量做到少量多餐。
3、优质蛋白要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修复因胆囊炎和胆石症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4、蔬菜水果保健康。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提高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胆固醇摄入,改善饮食结构,有益于术后恢复。
5、烟酒辛辣须戒除。切除胆囊的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因为吸烟酗酒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同时要少食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6、讲究烹调有办法。烹饪应力求清,最好采用清炖、蒸煮、煨汤等方法,避免油炸、烧烤、烟熏、半生半熟的烧煮方法,并尽量少用调味品,减轻消化系统负担。
情志内伤
情志内伤主要指七情过激。在一般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傢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生理现象,不足为病。但当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则可引起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功能失调而致病。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外在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有关的内脏,才能表现出情志变化。对男科疾病而言,情志因素大都导致功能病变,少数可致器质性病变。
(一)突受惊恐
平时遭受惊恐,或性交时意外受吓,或初婚时性交痛而畏惧,久久不能自解,以致出现阳痿、遗精、射精不能等。如《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萎厥,精时自下。”《临证指南医案》谓:阳痿“亦有因恐惧而得者。盖恐则伤肾,恐则气下也。”
(二)所愿不遂
失恋失意,思虑过度;或情志抑郁或夫妻不睦,精神紧张;或性欲不一致,同房不协调,忍精不泄,可见性欲淡漠、阳痿、早泄、悬痈、疳疮等。如清•俞震说:“少年新婚,欲交媾,女子阻之,乃逆其意,遂阴痿不举。”(《古今医案按•卷八•阳痿》)吴谦说:“疳疮多由欲火未遂瘦淋难。”(《医宗金鉴外科•卷九•下部•疳疮》)清•许克昌说:“悬痈多有忍精提气而成。
所谓欲泄不泄,化为脓血是也。”(《外科证治全书 卷三•悬痈》)
(三)悲哀太甚
遇有严重痛心之事,悲哀欲绝,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和其他病变。如《素问•痉论》曰: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瘦血也。”
(四)恼怒太过
口角斗殴,怒发冲冠;或郁怒于中,未得发泄,以致阴纵、阴缩、淋证等。如《血证论》说:
“前阴属肝,肝火怒动,茎中不利,甚则劑痛,或兼血淋。”(卷大•淋浊)
情志之误有“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两种情况。以不育症为例,可因各种情志因素导致不育(因郁致病);反之,长期不育,又可出现各种情志变化(因病致郁)。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致病因素,尤宜引起医者和病者的重视。
性生活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则易引起房劳伤。房劳伤,又易导致其他一系列病变,其病根在于耗精伤气。因此,房劳过度,在中医男科的病因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房劳过度导致早衰、损寿
已婚者房事不节,纵欲无度,每夜必欲或一夜数欲;或年过四十,依然纵情恣欲,嗜而无厌,精耗气伤,而致早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又青年人受黄色荒诞小说、书刊、电影、电视等精神污染,沉溺于色情之中,频频手淫和遗精,也可导致房劳伤。古云:”荒淫无伦,精神耗散,意淫于外,欲火内扇,虽不交合,但精已暗泄,自促其寿命。”上述“半百而哀”、“自促其寿命”,即指房劳伤的后果是早衰和损寿。
(二)房劳过度引起虚劳、消渴、痨瘵
虚劳原因甚多,房劳伤是其主要者。《金匮要略》虚劳门“五劳虚极”,房劳伤即是其中之一。葛可久《十药神书》云:“盖因人之壮年,气血充聚,精液完足之际,不能守养,唯务酒色,岂分饥饱,日夜耽嗜,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精液,则呕血吐痰,骨蒸烦热,肾虚,精竭形羸,颊红面白,口干咽燥,小便白浊,遗精盗汗,饮食艰难,气力全无。”房劳又易伤肾之精,导致阴虚火旺,诱发消渴,故元•朱震享指出:“真水不竭,安有所谓渴哉?”(《丹溪心法•卷三•消渴四十六》)痨瘵每由纵欲而虚损,“瘵虫乘机袭人”之所致。故明•徐春甫有“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唯夫纵欲多淫,若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痨瘵》)即可患“痨瘵”之说。
(三)其他
此外,尚有大病后过早交合,招致旧病复发的“房劳复”如《金匮要略》所言之伤寒后房劳复,《血证论》所言的失血之人,不忌房劳,而致的血证后房劳复者即是。又产后房劳而致的产后房劳复者亦有之。
纵隔是位于双侧胸腔之间,胸骨之后,脊柱侧面,上为颈部入口,下达膈肌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内包含了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腺等重要结构。当这个区域出现肿物时,会让患者和家属面临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做手术吗?
一、纵隔肿物的类型
纵隔肿物种类繁多,可以简单分为良性肿物和恶性肿物。良性肿物常见的有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等。胸腺瘤多位于前纵隔,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神经源性肿瘤常起源于后纵隔的神经组织,可压迫周围结构。囊肿类肿物则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形成,里面可能含有液体等成分。
恶性纵隔肿物包括恶性胸腺瘤、淋巴瘤、纵隔型肺癌等。淋巴瘤可以侵犯纵隔内的淋巴结,导致肿物形成,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纵隔型肺癌则可能与原发肺部肿瘤侵犯纵隔有关,病情往往较为复杂。
二、是否手术的考虑因素
(一)肿物的性质
如果是良性肿物,且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比如体积较小的囊肿,可能并不需要立即手术。医生通常会选择定期观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CT)来监测肿物的大小、形态变化。但如果良性肿物有增大趋势,压迫周围重要器官,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影响吞咽,或者引起胸痛等不适,就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对于恶性肿物,手术往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不过,在手术前需要综合评估。如果是早期恶性纵隔肿瘤,没有远处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如果是晚期恶性肿瘤,已经广泛转移,手术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此时可能需要先进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手术的可能性。
(二)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心肺功能、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对是否手术有重要影响。老年患者或者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比如,一位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如果要进行纵隔肿物切除手术,术后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谨慎权衡手术的利弊。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手术中麻醉和操作对心脏的影响也需要充分考虑。
三、手术的风险与收益
(一)手术的风险
纵隔肿物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外科手术。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如果损伤大血管,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损伤神经可能引起相应部位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比如损伤喉返神经可能导致声音嘶哑。另外,术后还可能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问题。对于一些切除范围较大的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恢复也需要密切关注。
(二)手术的收益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成功的手术可以切除肿物,缓解肿物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如果是恶性肿瘤,手术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时间。例如,早期胸腺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即使是部分良性肿物,手术切除后也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肿物恶变或进一步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
四、其他治疗选择
除了手术,对于纵隔肿物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淋巴瘤等对放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放化疗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放化疗过程中,可以使肿瘤缩小、控制肿瘤的进展。对于一些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手术切除困难的患者,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比如对于一些富血供的纵隔肿物,可以通过血管栓塞来减少肿物的血供,缓解症状。
总之,纵隔肿物是否需要做手术需要综合考虑肿物的性质、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以及其他可能的治疗选择,从而做出最适合患者的决策。在面对纵隔肿物时,不要盲目地选择手术,也不要因害怕手术风险而拒绝必要的治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才是改善病情的关键。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