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柏大夫,有些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口苦,口中泛酸水现象,尤其是以早晚或者感受寒凉后出现。去医院检查后,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但确实不舒服,一般临床上予以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对症治疗,但多为治标不治本。有没有标本兼治的方法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
首先出现口苦泛酸的原因是肝胃功能受损,传统医学认为肝火犯胃,同时会伴有胁肋疼痛,胸闷不舒,遇到少许情绪波动,上述症状就会加重。治疗很简单,两位草药吴茱萸和黄连。黄连苦寒泻火;吴茱萸可以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同时还可以缓解黄连苦寒的药性。两药配合使用,辛开苦降、清肝降逆、行气止痛。此外,还可以用于颈椎供血不足性的眩晕,肝火上炎导致的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出现的胸闷、胸痛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还是去中医科看一下,根据每个人的寒热虚实、辨证论治、加减化裁。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中医柏大夫,咱们下次再见。
从西医上说可能与肝胆疾病,如胆囊炎、暴饮暴食导致积食、胆汁反流、胃酸反流,或者长期吸烟、饮酒,口腔疾患等因素有关。
口干口苦的口感异常表现多出现在饮食不规律、偏食辛辣味咸的食物、长期饮酒抽烟、精神压力过大、脑力劳动者、缺乏运动等人群的身上。也可能是患有龋齿、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好引起的,其次,当胆囊功能降低,发生肝胆急性炎症的时候,也会伴有口干口苦的现象。另外,当呃逆分泌失调,新陈代谢减慢,或是患有糖尿病的时候,也会有口干口苦的感觉。
因此,为了避免口干这种不舒服口感的发生,大家就一定要从小事做起,规律饮食,健康生活,适度运动,舒畅心情。如果出现了口干口苦的症状,建议大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说到口干口苦,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可能我们都会出现口中难受,又干又苦的情况,通常我们会认为是喝水喝少了,身体缺水导致的,但往往喝水并不能解决问题,口干口苦依然存在,实在让人苦恼。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口干口苦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上的解释
首先从中医上来说,口干口苦的病机上来说多数与火热之邪有关,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肝胆火旺、肝胆湿热的人,就会出现口干,口苦,口渴,大便秘结或粘腻,心情急躁易怒等症状。
- 胃火旺盛的人,则会口干喜冷饮,喜欢吃冰凉的,容易饥饿,食欲旺盛,饥不择食。
- 阴虚内热的人,容易口干,但是却又不喜欢喝水,喝了水也不觉得解渴,晚上睡觉多梦,容易出汗,手足内热。
- 气虚的人,会出现人体津液不能上乘,导致口干苦,但是不喜欢喝水,或者喜欢喝热水。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口淡指口内淡而无味,多伴有味觉减退、食欲不振等症状。前人又称口淡为“口不知味”。
“口失谷味”,有人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淡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大病、重病及外科大手术后的病人多有食欲不振,常会觉到口淡无味。
《医学正传》说:“有口淡者,知胃热也。”《世医得效方》说:“虚则口淡。”而 《景岳全书》说:“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皆能令人口淡无味,不亦岂皆胃火使然耶?”
中医认为,导致口淡原因有虚有实,虚证多见于久病大病的脾胃虚弱患者,实证多见于脾胃湿阻或由胃热所致。
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有脾虚口淡、湿阻口淡、胃热口淡等。
01、脾虚口淡
成因:脾虚口淡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或情志所伤,致脾胃损伤。中气虚弱,运化失职,“脾不和则口不知五谷”。
主症:口淡无味,不思饮食,纳少,腹胀,便溏;伴神疲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脉弱。
治疗:宜益气健脾和胃,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兼阴虚者,加沙参、麦 冬、山楂等;兼阳虚者,加干姜、附子等。
02、湿阻口淡
成因:湿阻口淡多由于外感湿邪,或过食生冷、嗜食肥甘,湿浊内生,湿困中 焦,脾失健运,浊气上蒸,而致口淡不知味。
主症:口淡黏腻,不思饮水,胸闷脘痞,泛恶欲吐,纳呆食少,舌胖,苔白腻, 脉濡缓。
治疗: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外感湿邪者,用藿香正气散或三仁汤加减;内生湿浊者,以平胃散或胃苓汤加减。
03、胃热口淡
成因:胃热口淡多由过食辛辣肥厚、烧烤煎炸,嗜烟嗜酒,蕴积化热;或七情伤肝,气郁化火;或外感热病致阳明胃热,胃热上逆于口,致口淡、口苦。
主症:口淡或兼见口臭、口苦,胃中灼热;或牙龈肿痛或牙龈出血;或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治疗:宜清热和胃,用清胃汤合玉女煎加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早上一觉醒来后,感觉嘴巴发干,还有点苦,即使起来漱完口后,还觉得嘴有异味……给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普通老百姓对于这种状况了解不深,会认为这是上火引起,实际上口苦的深层次原因还有很多,并不只是单纯上火那么简单。
临床上出现口苦、干原因很多,常见病因有:
1、肝脏出现问题
肝脏出现问题,会导致代谢产物以及毒素不能快速的排出体外,从而在胆囊以及肝脏里面堆积,引起口苦、口干、口臭等等症状。
2、口腔问题
睡前没有彻底清洁口腔,口腔会产生大量的细菌,而细菌的繁殖会直接导致口干、口苦。 另外,如果是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出现,没有及时处理,也会在夜里出现口臭口干口苦的问题。建议及时处理,避免更严重的症状出现。
3、胃部问题
胃肠缺少动力、反流食管炎、胃火旺盛、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都会导致口腔的干燥、口苦等问题频现,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调整饮食,避免进食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
4、生活压力过大
人总是处于高度紧张、压力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口干口苦。疲劳、焦虑、睡眠不足、过度吸烟、酗酒等同样会引起口苦感觉
此类人群要学会释放压力,避免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普通人遇到口干、口苦的情况,都认为这不是什么大病,也不会选择就医。但它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影响大家的食欲和胃口。
"对症下药"有什么问题,就用什么方法解决。如果你是肝火旺盛,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与情志情绪,不熬夜、以养肝护肝为目标,多吃能降低肝火的食物,主要推荐的食物有苦瓜、绿豆汤、绿茶等。
每晚睡前及清晨刷牙,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每年检查一次牙齿,并洗一次牙。如果有牙病,就要尽快去看。预防口腔卫生造成的口苦、口干等情况。
调整好饮食习惯,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拒绝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绿豆粥、莲子粥等有助于清热解毒、养胃去火的食物。改变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生活规律。多运动,分散、调节释放压力,这样对调节口苦、口干等情况有很大的效果。
如果长时间或经常性感到口干口苦者,建议去医院检查病因,具体原因具体分析,还是要听听医生的指导建议改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早上起床后感觉到口臭难闻、而且还口干、口苦,发生这种情况需要首先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极有可能与我们吃的东西紧密相关,食用了某些药物或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所致的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等都可能引起短暂的口臭。而且还有一种比较讨厌的消化问题也会出现类似的表现。
一、胃食管反流
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睡眠不足、压力大的问题比比皆是。晚餐吃的晚、吃的多、吃的肥腻的肉类较多都会造成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系统负担加重。
晚上吃完饭没有充足的活动和消化的时间,那么睡下之后胃上口的贲门很容易关闭不严,会直接造成胃酸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这是口苦、口干的重要诱因。睡眠之后,胃蠕动减慢导致其中大量的食物不能正常排到小肠,在胃中产生的异味也会充盈和熏灼口腔,出现口臭。
预防胃食管反流要少吃多餐,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将床头抬高10厘米。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
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一些胃部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也会出现口干、口苦和口臭的问题。幽门螺杆菌不仅可以在肠胃滋生,引起肠胃疾病,还能存在牙菌斑之中,产生一种硫化物,硫化物具有很强的臭味,呼吸时经过口腔散发出去,形成难以清除的顽固性口臭。
出现此类症状时,需要减少肉类等难消化的食物,饮食清淡易消化,比如选择发酵主食、粥面类主食、未经煎炸的肉类、禽蛋和豆制品,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过晚进食、晚餐六七成饱即可。另外,经过碳13检查确认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需要口服三联灭菌药物治疗,1~2个疗程一般就可以消除。
除此之外,如果有刷牙不彻底、口腔溃疡、未治疗的龋齿、 残根、 残冠、 不良修复体、 牙龈炎、 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口腔疾病,也会导致口腔细菌繁殖较快,引起口腔异味和口苦的情况,所以每年定时检查和清洗、修补牙齿、也是减少口臭的重要措施。
眼下正值三伏天,很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胸闷不适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什么病,这种情况称为“苦夏”。其实它并不是一种器质性的疾病,而是身体受到了体质和气候的影响。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苦夏是伏天暑湿之气旺盛对人体造成种种影响的总称,它的形成一般有两大根源。
“脾累”
所谓“无病三分虚”,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困阻中焦等,如果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加之有些人夏日里贪凉、爱吃冷食、喜欢熬夜等习惯,就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四肢乏力、消化不良等苦夏症状。
“心累”
中医认为,夏季对应人的心脏,心阴和心阳在夏季消耗很大。心阳一旦受损,就很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多汗、乏力等症状,而心阴受损,就容易出现烦热、失眠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这些都是“心累”的表现。
肾虚酷似苦夏
此外,夏季也极易引起和加重人体肾虚的症状,一旦肾虚了,人同样会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等类似苦夏的症状。因为肾本就喜热恶寒,而夏季人们久处空调房、饮食贪凉、喜欢打赤脚、女孩子衣着喜欢露腰腹等等这些习惯,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从而加重肾虚,所以中医说夏季人易心火旺而肾寒凉。
夏季饮食的“苦”
民间对于“苦夏”还有一种更为接地气的解释:夏天要多吃苦,可别以为这就是简简单单的拆字造句,其中可是蕴含了智慧的。这个“多吃苦”,并不是要多干活,让身体劳累的意思,而是在夏天,人应该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心,苦荞、杏仁,甚至是带苦味的咖啡、茶叶等。因为夏季暑盛湿重,而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泻热坚肾,泻中有补,还能清心火,同时,苦味属火,脾胃属土,因此食苦对脾胃也有好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也就是这个道理了。除了多吃苦味食物以外,一些食物也可以补气固肾、健脾燥湿,如羊肉、山药、芡实、红枣等等。
冬病夏治
说了这么多夏季时节给人体带来的不适症状,那么夏季是不是真的就“百害而无一利”呢?当然不是,四季循环如同人体一样,是个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的过程,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如果我们利用好这把“火”,不但可以养生,还能治病呢。
中医有“冬病夏医”之说,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具体体现,不是说在夏天把还未发生的冬天的病给治了,而是利用夏天这个特殊时间,改善我们身体的内部环境,扶正祛邪,让导致我们冬天生病的因素减少,这样容易犯的病就不复发或者减少复发。例如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被一些虚寒性疾病侵入而引发的冬病,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脾、肾关系密切,所以在夏季通过补肾、健脾来改善体质,可以有效的达到防治冬病的目的。除了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等方式以外,还可以日常吃一些具有祛湿、健脾、补肾功效的食材,比如山药、荔枝、枸杞子、芡实等等,毕竟药补不如食补。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憋尿不一定会尿道炎,憋尿次数多、频率高、个人卫生差、体质弱时,更易引发尿道炎;而偶尔憋尿、频率低、卫生好、体质强时,相对不易引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1、憋尿次数
若憋尿次数频繁且较多,比如每天多次长时间憋尿,尿液长时间在膀胱内积聚,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细菌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滋生繁殖,当细菌数量增多后,就有可能沿着尿道上行感染,引发尿道炎。如果偶尔憋尿一两次且憋尿时间不长,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可能能够应对,不一定会直接引发尿道炎。
2、憋尿频率
高频率的憋尿如每隔几天就频繁长时间憋尿,会使尿道和膀胱长期处于尿液潴留的不良状态,这会反复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降低黏膜的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袭并引发炎症。
较低频率的憋尿如一个月内仅有几次短暂的憋尿情况且身体整体状况良好,平时又注重饮水和个人卫生等,那么相对来说引发尿道炎的可能性会小一些,但即使是低频率憋尿,也不能完全排除引发其他泌尿系统问题的风险。
3、个人卫生
当憋尿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相结合时,更容易引发尿道炎,如果憋尿后不注意尿道口的清洁,细菌容易在尿道口滋生并进入尿道。
若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即使有偶尔的憋尿行为,在排尿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如用清水清洗尿道口,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勤换内裤等,那么憋尿引发尿道炎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4、身体体质
对于身体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憋尿更容易引发尿道炎,这类人群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不足,当憋尿导致细菌有机会滋生繁殖时,身体可能难以迅速有效地清除这些细菌,从而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身体体质较好、免疫力较强的人,相对而言对憋尿引发的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憋尿,只是在相同的憋尿情况下,他们可能比体质差的人更不容易患上尿道炎。
预防尿道炎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憋尿,有尿意及时排尿,防止细菌滋生繁殖及尿液反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停留机会。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
抗抑郁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多汗等,往往在服药的前几天明显,随着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在最初阶段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恶心的发生率,且大多数患者描述恶心是一个短暂的不良反应。
服药的前 2 周是最容易停药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药物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不良反应可能先出来了,患者主观感觉用药后"更糟糕了"。那么开怎么办呢。
如患者在服药第 1 周出现诸如胃肠道反应、困倦、焦虑等不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这是很普遍的且多是阶段性不持久的;
若服药后不良反应长期存在但程度不重,如出汗、便秘、体重增加等,如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明显则继续用药,同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
如不良反应明显时,比如严重的性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等,需要评估不良反应是否抗抑郁药物所致,必要时尽快减药、换药。
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症状部分或完全消除时,患者往往会担心长期用药可能成瘾,或由于病耻感,觉得吃药就意味着有病,于是自行减药、停药,导致病情复发,这个阶段建议多跟医生沟通,获得专业支持和帮助,规范治疗。
妊娠或计划妊娠妇女、产后抑郁是否使用抗抑郁药物
对症状较轻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可;
对轻度⁃中度抑郁症患者,建议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治疗;
对重度或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抗抑郁药治疗,目前孕妇使用最多的是 SSRIs 类药物 。研究显示 ,除帕罗西汀外,孕期使用 SSRIs 类抗抑郁药并未增加胎儿心脏疾病和死亡风险,但可能增加胎儿早产和低体重风险。SNRIs 类药物和米氮平可能与发生自然流产有关。如果产后开始使用 SSRIs治疗 ,应避免使用氟西汀,因其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更容易排泄到母乳,其半衰期长达 1~2 周,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有蓄积效应 ,其他SSRIs 类 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
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如病情严重不用药疾病的波动也会增加孕妇和胎儿风险,需要权衡沟通药物治疗对母亲和胎儿的获益与不治疗的风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