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引起宝宝的扁桃体经常性发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由于孩子的免疫功能比较差造成的后果
如果孩子的免疫功能比较差,尤其是孩子属于早产儿或者低体重的初生儿,再加上后天没有护理喂养得当,孩子的自身免疫功能往往是比同龄儿童差一些的。孩子的免疫功能比较差的情况下,就会引起孩子反复出现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这些感染会使得孩子的呼吸道发生炎症,比如孩子会出现发热以及扁桃体发炎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只需要给孩子增强免疫功能就可以了,比如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多运动,并且孩子要饮食以鱼虾蛋奶等优质蛋白质为主。
2孩子经常发生反复扁桃体炎的另一个原因是治疗不彻底造成的
另外引起孩子经常反复扁桃体炎的原因是孩子在第1次发生扁桃体炎,尤其是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时候,家长或者医生没有按照治疗的疗程而规范性的用药,从而使得隐藏在孩子扁桃体隐窝中的病原菌没有被彻底的清除干净。这样就会使得孩子少有疲劳或者吹风受凉以后病原菌就会继续活跃起来,从而引起扁桃体的反复发炎。
3另外是由于交叉感染造成的
由于交叉感染而造成的孩子反复发生扁桃体炎也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孩子在环境比较密闭的教室内长期和同龄儿童相处。如果一个孩子患有扁桃体炎,就会通过飞沫传播等途径而传染给另一个孩子。这就会引起孩子由于交叉感染而造成的反复扁桃体炎。
孩子扁桃体化脓反复高烧临床上考虑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诱发导致的,临床上主要以咽部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同时伴有反复的全身发热、头晕、浑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等相关的症状,个别患者严重时可以出现呼吸困难、颈部蜂窝织炎、颈部淋巴结炎等等相关情况。临床上主要是抗炎治疗为主,一般建议抽血查血常规,同时做扁桃体表面脓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可以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进行输液治疗,也可以等待药敏试验回报之后,依据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输液治疗。部分患者如果反复高热临床上可以用退热针进行治疗,也可以短期应用激素进行辅助治疗。对于扁桃体化脓反复发作临床上建议尽量治疗彻底,一般疗程是7-
扁桃体化脓患者不建议喂奶,临床上主要有以下的原因:第一、扁桃体化脓之后在体内以及奶汁内存在大量的内毒素、细菌等等,一旦被婴幼儿吸入之后有可能导致婴幼儿出现腹泻、胃肠道疾病,甚至包括全身的感染性疾病。第二、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哺乳喂奶时,与婴幼儿可能会有亲密的接触,可以通过呼吸道的飞沫等等将扁桃体表面细菌直接传染给婴幼儿,导致出现咽炎、扁桃体炎等等感染性疾病。所以临床上对于扁桃体化脓患者不建议喂奶,建议积极的进行治疗,等待疾病痊愈之后再喂奶,对患者本身以及婴幼儿都是有利的。
扁桃体发炎、化脓发烧要烧几天要根据扁桃体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等来综合分析,如果只是扁桃体化脓没有其它并发症,一般经过临床治疗扁桃体炎发烧3天左右会逐渐的开始消失或者减退。因为扁桃体炎发热主要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其中因素之一,临床上应用足量的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同时可以口服抗病毒的中成药制剂联合对症治疗,必要时可以用激素、退热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处理,大部分病人随着病情控制好了3天左右发烧会开始明显的减退。还有就是扁桃体局部化脓同时伴有其它并发症,比如扁桃体周围脓肿出现急性鼻窦炎、颈部淋巴结发炎、颈部蜂窝织炎甚至肺炎、支气管炎等等,发热的时间可能会延长1-2天,甚至1个星期都有可能更长。
不药博士作为执业药师与营养师,一方面疾病预防,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另一方面专注于疾病的食疗保健!
先说说什么是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源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
风热病即用寒凉食物来治疗
该病主要是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链球菌、葡萄球菌侵入扁桃体所致。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和咽部充血,下咽困难,伴有疼痛。严重的患者发热能到40℃,并可引起数种并发症,切莫发展到切除扁桃体的地步!
中医讲,扁桃体炎多因风热外侵,肺胃温热所致。所以在食疗上就要用凉性的食物来解决!
得了扁桃体炎,要清楚的知道身体所处的状态,通过饮食的调理,及时处理,才能让身体尽快恢复!
需及时补充的营养元素
蛋白质:增强免疫力,提高受损细胞的自我修复。可选择豆制品,奶类,蛋类等食物。
维生素C:抗氧化,增强机体对外界的应激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可选择柠檬,猕猴桃,橙子,油菜等食物。
B族维生素:患病时缺乏,需及时补充,可调节身体代谢,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可选择麦麸、花生、动物肝脏等食物。
β-胡萝卜素:帮助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可选择胡萝卜,哈密瓜,红薯,菠菜等食物。
饮食原则
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比如西瓜,梨子,百合,丝瓜等食物。患病时,通常嗓子痛,进食困难,可选择将这些食物打成汁饮用。
多饮水有助于新陈代谢!有利于扁桃体炎的恢复!
切忌不能吃火上浇油的食物,比如荔枝,桂圆等!
推荐几款不错的食疗方:
1、绿豆百合粥:绿豆,百合,花生米,粳米各适量,煮熟后加些许冰糖再稍煮后,放置常温,分次饮用。
2、蒲公英金银花茶:蒲公英400克、金银花200克、甘草100克、胖大海50克,薄荷200克。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临床证明,这个方子对扁桃体炎效果很好!
3、银耳白果冰,用银耳和白果冰糖煮后放凉制成,可缓解咽部不适!
4、板蓝根清咽茶,这款茶板蓝根、金银花、杭菊花、麦冬、桔梗、甘草、冰糖等,对扁桃体炎效果也很不错!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更多干货将推送给大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扁桃体发炎”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当细菌病毒来临时,它就是我们的人体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健康。但是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就会在此大量繁殖,导致充血、肿胀、化脓等炎症出现。尤其是小孩,在冬季这样气温比较低的季节,更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那么,小孩扁桃体为什么经常发炎?小孩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1. 扁桃体对宝宝健康有多重要
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其免疫功能在小儿期(尤其是 3-5 岁)最活跃,位于咽部扁桃体隐窝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喉咙”处,此位置相当于两军交战时的先头部队或者神话故事中的门神,它抵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器官。但它的免疫能力也是有限的,当吸入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或者是毒力比较强时,就会引起扁桃体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
2. 为什么小孩扁桃体经常发炎
扁桃体作为呼吸道及消化道的“门户”,当细菌病毒来临时,扁桃体首当其冲,一旦人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就会在此大量繁殖,扁桃体就会发炎。发炎的扁桃体充血、肿胀、化脓。
扁桃体的陷窝上出现许多小脓栓,严重的会布满脓苔。经常反复发炎可形成慢性扁桃体炎,由于反复炎症使扁桃体增生肥大,两侧扁桃体几乎碰在一起,像两扇大门堵住了咽部。可以说,扁桃体就是守卫宝宝健康的卫士。
3. 小孩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扁桃体炎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从大多数的急性化脓扁桃体炎来看,其疗程不少于一周,一般是 8 至 10 天。在此期间,孩子保证充足的休息是最关键的要素。在临床上,未能得到好好休息的扁桃体炎患儿,甚至出现过暴发心力衰竭的极端状况。
除了卧床休息之外,家长还可让孩子多喝些水,以此来补充因高烧而丢失的水分,促进体内毒素排泄;日常饮食宜清淡,宜吃水分多又易吸收的食物,如米汤、新鲜果汁等;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再度感染的机会;与此同时,患儿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药,并按时服药停药。
4. 生活中如何预防扁桃体发炎
1.孩子的营养摄入要全面,不能太挑食,这样体内才会呈现一种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
2.同时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清水漱口、避免食物残渣留存在口腔中;
3.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中,空调房间与室外温差不可太大,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相对湿度可在 45%至 55%间;
4.体弱的孩子也可采取预防接种,通过预防呼吸道感染来预防扁桃体发炎。
在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当中,出现肚脐部位有发红感染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特别是在新生儿时期,这样的情况有可能会更加常见一些,因为新生儿肚脐部位还没有长好,而且结扎的脐带残端会脱落,容易导致出现有局部感染的情况,感染进一步的加重就可以导致出现局部有化脓的表现。
对于婴儿出现有肚脐化脓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全身的感染表现,这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了,所以还是需要及时的治疗预防加重。针对肚脐部位有红肿化脓的情况,首先需要注意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擦拭一下,防止感染进一步的加重。其次可以考虑外用消炎药进行治疗,可以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者莫匹罗星软膏等有利于治疗局部的感染。最后也需要注意,如果已经发生了发烧等全身性的感染表现,需要及时的应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输液治疗口服药物或者局部使用药物,不能够完全治愈全身性的感染表现。另外也需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在新生儿时期,需要注意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有利于预防感染的情况,密切的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有加重趋势,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出现有肚脐部位发红的情况比较常见,一般经过及时的治疗之后,症状是可以好转治愈的,但是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化脓或者有一些发烧的症状,有可能是相对比较严重了,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
知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发文称,一名刚生育完3个多月的28岁女子,经人介绍到成都做代孕,被安排去贵阳移植后,体检查出血值没翻倍,代孕机构便放弃并让其回家,但该女子回家后发现自己已怀孕。女子借钱买票来到成都与代孕机构沟通,却遭对方拉黑。目前该女子正寻求援助。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卫健局回应网传哺乳期妈妈代孕:针对网络反映哺乳期妈妈代孕情况,该局高度重视,立即会同有关单位对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今天是京东健康心理×大儒心理《咨询师解惑》的第四期。留言来自一位苦恼的母亲,她的孩子目前正休学在家。
读者留言:
我家孩子今年13岁了,初一之前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很乖很懂事。可从今年7月份开始,他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发脾气,让我措手不及。虽然我承认自己之前对他的控制欲会比较强,什么事情都帮他安排好了,但仍旧没想到他会变成现在这样。
说说儿子的现在的状态吧:首先就是沉迷电脑。主要就是看B站视频和玩“我的世界”游戏。除此之外,他还不肯上学,厌学特别严重。从11月份开始,先是不写作业了,在家里也不学习,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学校了。上周在家,我每天问他去不去上学,他都说去,到了早上又不肯去,本周更是直接就说不去了。他还变得很不讲卫生。经常不刷牙,也不洗澡(一二周洗一次),矫正牙齿的牙套也不肯戴了,角膜塑形镜也停了一个多月了。
咨询师解惑:@心理咨询师陈美
看完这位妈妈的留言,我捕捉到了很多关键信息,其中有一个很直观且重要的信息就是:“13岁”和“初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时期刚好处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比较特殊的阶段:一是青春期,一是小升初的过渡期。
脾气突然暴躁,情绪化严重,沉迷网络、电子产品,厌学严重,不讲卫生、拖延邋遢,自我否定严重......这些问题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中非常普遍,并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更严重的,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抑郁、“躺平摆烂”、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和行为。这些都是我们家长非常担忧的情况,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但很多家长对此却束手无策,即使付出了一些努力,往往也适得其反。
我真的很心疼各位家长朋友们,也很能理解大家的焦虑。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管的多了,怕给孩子带来压力;管的少了,又怕耽误孩子;管的轻了,觉得不管用;管的重了,还怕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如何适度合理管教,这个“平衡”和“度”很难把握,为此我们常常会很着急。
我也明白,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摸着石头过河”,在努力尝试和不断探索着,这个过程中也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和物力财力。况且我们本身还承受着很多其他压力,包括家庭、工作的压力,以及关系中的困扰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处理。所以,当结果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或是问题层出不穷时,难免感觉心力交瘁、疲惫不堪。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究竟可以做点什么呢?
接下来,我将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希望不止为这位妈妈,也能给所有正在为此操心的父母提供一些帮助。
01|最爱不过我懂你: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和特点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和家长都备受煎熬: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他,家长则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很多的变化。身高的增长、大脑的发育、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快速发展,都会让他觉得:“我是一个大人了,我已经有了与你对抗的力量和底气。”他想在决定上有更多话语权。家长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会认为孩子不懂事,便想通过控制、批评、指责等方式去管教,结果孩子可能会更加逆反,矛盾就激化了。再加上他们这个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得他们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亲子关系就很容易产生破裂。
最爱不过我懂你。只有先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才更能深刻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把握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实现“精准投喂”;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从而收获真正的心理营养和内在力量。
所以面对孩子情绪化、网络成瘾、厌学等问题,家长最根本的处理方法是:要先认识了解、懂得理解,学会共情,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才能更好地激发他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投入的内在动力。
02|学会适应:正确把握过渡期
很多孩子在小升初的过渡期,都会表现出学业的不适应。因为学科一下增多,难度加大,与小学阶段的节奏和付出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就会“跟不上”,这样落下的学习内容会累积更多,他会越来越听不懂,越来越跟不上,最后就会出现烦躁、畏难的情绪,从而产生厌学的行为。而如果他在这个期间曾表现出一些努力和调整,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时,也可能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开始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所以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小升初和初升高的过渡期,我们要首先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找到突破口,打破因为适应问题导致孩子厌学的恶性循环,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顺利度过过渡期。
具体来讲,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利用教师和优秀伙伴的资源或寻找替代榜样等;还可以通过言语激励,分解困难的目标、孩子有进步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尝试的策略。
03|给孩子自主权:放下控制,抓大放小
我在与青少年的咨询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真的很讨厌我的家长什么都管我,每天死盯着我,干点什么都管,烦死了。”
我曾经接待过一名来访者,是高中生,因抑郁休学在家,可父母在家还是会极度地控制;一遇到诸如早上起来没有及时拉开窗帘、屋子垃圾没有及时倒、书包放在床上没有放在椅子上这样的小错误,就一直向孩子说教,搞得孩子很崩溃。
还有一位来访者,是一名住校生,周五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躺在自己床上休息会儿,妈妈就会不停地唠叨,觉得孩子应该与她汇报下这一周的情况。这让孩子觉得非常压抑,感觉一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想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都不行,逼得孩子想要自己出去租房。
管得太多,就是在逼着他叛逆。
大的事儿我们要管,比如原则性的、触碰法律的、涉及安全的这些大事我们都要管;但是生活上的那些小事,我们能不管就不管。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宋倩就是一个极度控制的妈妈,最后孩子抑郁到想要跳河,妈妈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所以,我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从现在就开始觉察并思考,给到孩子一些自主权和空间,尊重孩子,认可孩子。
04|善用资源:寻找专业支持、科学评估
当然,如果你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而孩子的问题没有好转,甚至更为严重了,请一定要学会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帮助的资源,寻找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尽早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后,一定是越早解决越好。
您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给孩子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以排除心理疾病的可能。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就会表现出不讲卫生、不肯上学、不愿意行动等情况,而青春期的抑郁表现往往更为情绪化,这些都是传达给我们的、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及时干预的信号。
写在最后
如果你家孩子也突然“性格大变”,这让你手足无措,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可以备注“不要精选”)。
我们会定期选取一些留言,邀请大儒心理的入驻咨询师来解答。同时,我们一定会保护你的隐私,隐藏你的个人信息,请放心。希望你在感到迷茫和无措时,能在这里被拥抱和支持。
今天是京东健康心理×大儒心理《咨询师解惑》的第五期。留言来自一位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她对于亲密关系有着自己的困惑。
读者留言:
我在网络上看到亲密关系主题的讲座。
其中提到,在谈恋爱时,一定要和对方一起回忆童年,通过回忆童年来确定伴侣的家庭情况。如果对方来自单亲家庭或曾受过创伤,那理应慎重考虑。这让我感到很沮丧,难道说我来自单亲家庭,就一定不健康吗?
咨询师解惑:
@心理咨询师杨利霞:在看完这位女生的留言后,我决定先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也想为所有被区别对待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发声:家庭结构只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因素,而非决定因素。许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关爱、支持和正确引导下,也能够发展出健康、积极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的确,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可能会亲眼目睹父母感情从亲密到疏离,甚至反复经历父母之间剧烈的争吵,直至最终分开;可能会与双亲某一方的相处时间不可避免地减少;也可能不得不去面对经济压力大、家庭支持系统相对薄弱的情况。
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在很多家庭中:即便父母已经分开了,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各自承担为人父母的的责任和功能。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网络上常说的那些“妈宝男”,不就是因为单亲家庭中,男孩子与母亲联结太过紧密导致的吗?为什么说单亲家庭也能抚养出健康的孩子呢?
今天,我就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与你详细聊聊:单亲家庭到底是如何影响孩子的?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家庭结构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01|
“妈宝”的真正原因
我们还是拿“妈宝男”举例,他们的形成一般需要以下两个条件:一,生命早期,孩子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边界意识薄弱,经常强行突破孩子的边界。
依恋理论创始人,心理学家鲍尔比认为:在生命早期,母亲能够给到孩子充足的、稳定的爱,能及时给予孩子情感的回应,孩子就会形成安全的依恋。这就意味着,孩子在探索外面的世界时就拥有了坚强的后盾。
如果孩子得到了足够的爱和及时的回应,孩子就会相信:
无论遭遇什么,他都可以回到母亲提供的安全的港湾,并获得支持和肯定孩子就有了离开父母探索环境的勇气,也有了拒绝父母的侵入、维护自己边界的底气。
如果把人的成长类比为树的成长的话,那生命早期的依恋关系的建立就相当于培育树的根,只有树根长好了,才能经得住风吹雨打,经得住生命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种事件。
可如果孩子在生命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回应,孩子就很难形成安全的依恋,他就会停滞于继续寻找爱,就会粘滞在和母亲的关系中。他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会被母亲抛弃,那样就再也得不到爱了。为此,他们需要对母亲言听计从,甚至被迫迎合母亲的需要,只有那样母亲才高兴,才有可能施舍一些爱给自己。
所以,虽然妈宝男们看上去和母亲关系紧密。实则在孩子的感受中,母亲是若即若离的,一不留神就有被母亲抛弃的危险,内心充满着恐惧和不安。
更可怕的是,这种安全依恋的“标准”并不会因为孩子的性别而有所改变。母女之间的安全依恋与母子之间的类似。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男孩子或许会成为“妈宝男”,女孩子则可能会成为“扶弟魔”。这两种类型的人都和家庭结构无关,只和生命早期是否形成安全依恋有关。当然,这种安全依恋的形成不一定非得是母亲,也可以是能够给与孩子充足而稳定的爱的其他人,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是保姆。
除此之外,一个“妈宝男”的背后必然站着一对强势的父母或者其中一方。这样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边界意识,对孩子处处“越界”,控制甚至干预孩子的一切。从一饮一食、穿衣打扮、兴趣培养、交友选择甚至人生发展,无不充斥着父母的直接安排或“善意提醒”。如果亲子之间出现相左意见,父母往往用“过来人”的经验进行规劝、限制甚至打击,或者采用爱的收回、冷漠等方式逼其就范,甚至采用道德绑架。而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此类父母就是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直升机,随时俯冲下来帮助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纵使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渴望独立的想法,孩子也会因为这种家庭既有模式和父母的态度而放弃“权利”,变得听之任之。在面对需要自己独立判断、选择和处理的问题时,显得毫无主见、唯唯诺诺。 对于女孩子来说同样如此,如果遇到同款父母,也会变成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的傀儡。
但值得强调的是,这样强势的父母并不是单亲家庭才有的。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小金人”奖的动画短片《Bao》,描述了一位母亲意外收获了由一枚包子变成的小男孩,点燃了她做母亲的热情。
她每天把“新儿子”捧在手心里,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给他喂食,帮他洗澡、带他逛街。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儿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有了自己的爱好、朋友圈,可是母亲却对儿子进行了种种限制,在最后为了阻止儿子离家出走,在绝望中将儿子整个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
影片中没有一句语言对白,却生动地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最终在面临失控时将孩子“吞噬掉”的隐喻。
所以,一个人心理状态如何,与她是否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没有绝对直接的关系。
更多的是她和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决定的。
02|
单亲家庭的孩子还能完成认同吗?
可能有人会问,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是和双亲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那孩子会不会没有办法完成对父亲或者母亲的“认同”。
的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理想的状态是,父母恰好可以成为孩子认同的对象。但现实是很多父母没办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亦或没办法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亦或起不到榜样的作用,因此孩子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完成认同。比如,通过认同身边其他的人,认同舅舅、认同保姆、或者认同小说中的人物。
再比如,孩子父母中的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描述也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认同。
比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虽然奥巴马他爸并不是个负责任的父亲,但奥巴马从母亲和外祖父母口中听到的都是关于父亲如何才华出众、魅力非凡、抱负远大的故事。老奥巴马曾在国际音乐节上演唱非洲歌曲,母亲会说“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个人都被他迷住了”。所以,即使奥巴马的父母分开了,但他们之间依然彼此尊重,不攻击对方,不在孩子面前奚落对方。
反而经常告诉孩子,对方是如此地爱着孩子。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认同。
03|
离婚不是过错无爱的婚姻伤害更大
另外,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刻板印象,多少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于离婚的一些态度。离婚,仿佛是一件什么不光彩的事情。“离婚的人大概率是存在一些人格缺陷的。”“离婚的两人之前一定经历了刀光剑影的冲突,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内部已然是一地鸡毛、一片狼藉,轻则同床异梦,严重的则是“硝烟弥漫”。出于对于离婚带来的社会舆论的恐惧,或是有着熟悉感、安全感的需要,很多家庭努力保持着婚姻表面上的完整状态。然而,当人们从伴侣身上得不到所需的情感时,就会慢慢开始向外抓取:要么从婚姻外寻找,要么就是从孩子身上找。所以,那些貌合神离的家庭氛围,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可见,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情况而言,家庭结构并非最为关键的要素。有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合适的认同以及和原生家庭保持合适的边界,才是我们和潜在伴侣回忆童年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写在最后
如果你有一些亲密关系方面的困惑,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可以备注“不要精选”)。我们会定期选取一些留言,邀请大儒心理的入驻咨询师来解答。同时,我们一定会保护你的隐私,隐藏你的个人信息,请放心。希望你在感到迷茫和无措时,能在这里被拥抱和支持。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