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压力的反应不同,压力的影响常常不能被直接和明确感知,对于“述情障碍”的国人来说,我们往往被传统观念教化要忽视自身感受和欲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似乎我们追求的总是那么内敛深刻,同时又那么冷酷无情,当然,我说的是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冷酷无情。
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我们的压力往往会变化形式表现出来,就像临床工作中,我们极少听到谁说“我心情不好”,而常常听到的是“我最近失眠”。
那么如何识别包裹着厚厚外衣的压力呢?压力现象背后的心理解释都是什么呢?我们这里把压力预警信号娓娓道来。
生理信号——哪些机体零件是您面对压力的薄弱环节?
1.当你处于压力之下时,头疼、头晕、失眠、多梦、精力减退、疲乏将是一种早期预警信号。
2. 肌肉紧张,尤其是发生在头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的紧张、震颤、僵硬,颈背痛,肌肉酸痛。年纪轻轻却查不到明确间盘膨出的颈椎腰椎病,可能就是压力而已。
3. 皮肤对压力特别敏感。皮肤干燥、颜色晦暗、长斑、 刺痛、皮疹、瘙痒都是典型的压力反应征兆。
5. 心慌、心悸、憋气感和胸痛也经常是与压力有关的。
看到这里会发现,似乎心理科和中医科是有相似之处的,中医讲的情志致病,“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肝郁气滞”“肝阳上亢”等等,讲的都是情绪对身体的损伤。与心理科对症状的解释不同,中医科有更宏观、更系统化、更广泛联系的心身认识,让人不得不感慨古人智慧。能从中医科的角度理解情绪问题的心-身转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医与心理的交集显而易见,都认为“病在身,根在心”。
唐突的在这里做一个区分的话,我认为中医更宏观的看心身联系,而西医的心理更倾向从微观角度,试图对这一联系做出解释。心理科欣赏中医科的智慧,辩证观、平衡观、互作观,都是中医传递出来的灿烂精髓。我们愿意为了建立沟通,让患者理解心理科干预的必要性,从中医的角度给出一些解释。同时,与泛泛的中医统合干预不同,心理科更愿意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对神经接头的那一点点递质进行一些卑微的调整。由于中药的大分子往往很难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小小的有针对性的微调往往产生更明确的效果。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医不应该和心理是互斥的,相反,是相辅相成的。中药就“毫无毒副作用”,西药就“是药三分毒”?多少西药的说明书洋洋洒洒,做了大规模细致的试验,最终落在“未发现明确的某方面毒性”;而中药说明书言简意赅,“尚不明确”?在医疗科技发展到尽头之前,我想所有的定论都是有待商榷的,治病和做人一样,彼此包容才能彼此成就。
男性备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皮瓣、植皮,傻傻分不清楚?
抗瘢痕产品你用对了么?
瘢痕药、瘢痕贴、减张器、减张贴,你都用对了么?
眉毛上的痣切除后,眉毛还在么?
什么是术后换药?
怎样才能术后无痕?看看你都掌握了么?
大家口中常说的瘢痕体质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