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需要打开椎管切除椎管内的占位病灶,例如各种肿瘤,囊肿,清除血肿,处理血管畸形等,是否需要做脊椎内固定确实是一件令人揪心的事。传统来讲当手术影响到脊柱稳定性的时候需要做内固定,不然脊柱就像被拆掉承重墙的房子会坍塌,后果不堪设想。那有没有微创的方法达到既可以切除或清除椎管内的病变,又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因而可以省略内固定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里简介几种微创方法,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1、半椎板入路:简单来讲就是切除半侧椎板,在显微镜下显露和切除椎管内病变。相当于在墙角开了扇门,墙面不会倒。本方法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故此不需要内固定。适用于脊椎的各个节段,一般来讲多用于椎管内脊髓外的病灶,以及偏侧的脊髓内肿瘤。
2、微创通道下半椎板入路:在直径约一元硬币大小的专用扩张器辅助下,在显微镜下切除半边椎板,然后再处理椎管内的病灶。多用于较小的椎管内病灶切除,尤其是圆锥马尾部位的肿瘤切除。
3、椎板间入路:这种方法是切除上位椎板的下半和下位椎板的上半,形成一个骨窗。打个比喻,就像在墙上开个窗,不影响承重。由于椎板的连续性是完整的,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因而不需要做脊柱内固定。本方法适用于横径较大、上下较局限的髓内病变,目前少用。
4、劈开棘突:这一方法是从后方中央劈开椎骨,撑开椎管,切除病变后让劈开的椎骨自动弹回去,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所以不必做内固定。
5、在颅颈交界部(寰枕部),例如枕骨大孔区域或者 C1-C2 的哑铃型肿瘤,常常只需要打开枕骨大孔后缘,切除寰椎后弓,部分患者还需要切除 C2 的部分椎板,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很小也可以不做内固定。
上述方法均需要术者具备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要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完成操作,目前多在有脊柱神经外科亚专科的神经外科中心开展。术式各有优劣,具体的适应证要咨询专科医生,切不可自作主张。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组熟练开展了上述术式,成功治疗了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病患。
椎管内肿瘤或囊肿是看骨科还是神经外科?人们可能很纠结,或者是听熟人朋友推介,要不就是凭感觉。这是因为骨科和神经外科都在做椎管内肿瘤手术,一般人、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对如此专业的问题确实不了解。现在就这 2 个专科各自的特点简单分析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椎管内包含脊髓和神经根,而脊髓和神经根是非常娇嫩的组织,必须精心的保护,一旦损伤则难以恢复,可能遗留永久性的感觉障碍、肢体单瘫、偏瘫或截瘫,大小便失禁或困难,性功能障碍甚至性无能;在上颈段甚至会导致呼吸与吞咽困难、咳嗽无力,危及生命,因此后果显然很严重。手术是否精细、准确直接关系到预后,所以要求解剖清晰,操作精准。首先看得清楚无疑是解剖清晰的基础,毫无疑问显微镜(而不是戴在头上仅仅放大 2-3 倍的放大镜)可以让医生看的更加清楚,因为显微镜可以放大十几倍、二十几倍,举例来说显微镜可以让头发丝变得像筷子一样粗;其次显微外科操作技术也是精细操作的前提。
骨科在国外叫做矫形外科,顾名思义就是纠正骨性畸形,例如脊柱侧弯、脊柱后凸或前凸,各种脱位、骨折以及脊柱的退行性疾病等。对象决定了风格,骨科医生行事多大刀阔斧,注重脊柱稳定性的保护与重建,所以喜欢内固定,常常是先做脊椎内固定然后再处理肿瘤。传统上脊柱手术不需要显微放大,因此基本上是裸眼手术(也许有戴放大镜的),极少用显微镜。而神经外科医生注重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显微镜使用和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娴熟,动作较精细。既往是切除椎板来显露和切除肿瘤,不做内固定,对于多节段肿瘤手术潜在脊柱稳定性不足的可能。目前有多种手段可以做微创手术、既能够切除肿瘤或囊肿,还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故而不需要脊柱内固定,省时、省钱,效果还好。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做椎管内手术不一定要做脊柱内固定。 [请参考本人的另外一篇文章《椎管内手术一定要内固定吗?有没有不需要内固定的微创方法?》]
兼容并蓄是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早已有融合了神经外科和脊柱骨科的脊柱外科,集中了 2 个专科的优势,形成了 1+1>2 的格局。它属于神经外科的一个分支(亚专科),专门诊治与脊柱和脊髓相关的疾病,包括肿瘤、囊肿、各种先天性畸形、出血、创伤、血管疾病等。国内部分医院逐渐在神经外科建立专门的脊髓脊柱亚专科(组),涌现了一批掌握了脊柱内固定技术的神经外科医生,广泛开展前述疾患的诊治。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与神经疼痛亚专科已经成立,早已全面开展了脊髓/神经及相关脊柱疾病的诊治,在脊髓血管瘤、神经鞘瘤、脊膜瘤、脊髓圆锥和马尾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脊髓室管膜瘤和胶质瘤、Chiari 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与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综合征以及哑铃型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欢迎有需要的人士垂询。
性疾病通常指的是通过性生活传播的疾病,在有了不良的性行为或者性接触之后都有可能会导致性疾病的发生,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之后,会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而且会出现多种危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性疾病,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1、观察症状:留意生殖器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如溃疡、水疱、皮疹、赘生物、红肿、分泌物异常(包括颜色、气味、质地的改变)等。注意排尿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灼热或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2、身体感觉:感受是否有全身不适,如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检查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疼痛。
3、性伴侣情况:如果性伴侣被诊断患有性病,或者有多个性伴侣且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应警惕自己感染性病的可能。
如果发现身体有潜在性疾病的可能,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不要害怕或担心,更不要放任不管,避免造成身体永久性损伤。
为什么现在成绩好或者不好的孩子都容易厌学,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就是要恢复孩子的自信。
因为这一代的孩子自信人权太单一了,他们的自信来源主要就是学校的学习。如果在学校学习当中接二连三地产生挫败感的经验,这些孩子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自我评价,在心理机制里面产生一种深深的无能感。
所以我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有充分的时间,养孩子可以跟大量的同伴在一起,教会孩子如何跟同伴打交道,来提升他们的人际处理的能力。
同时也要在生活当中给予孩子必要并且充分的体育、劳动、运动、生活技能各方面的能力练习,来提升孩子的自信,令孩子觉得就算成绩不好,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他方面的能力还是有的。
还要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一个孩子就算成绩不好,但是有朋友有欲望可以进入社会、组织社群,有自学的能力,能创造情绪价值,一个有很强的自力更生的驱力,难道你还会担心以后孩子过不好吗?
CAR-T能治红斑狼疮吗?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I)治疗高血压该如何服药
佐米曲普坦的注意事项
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排精的频率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因为其取决于病情的情况等,具体时间可能在7-21天不等。
对于症状较轻、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一般可以每7-10天排精一次。适度的排精有助于促进前列腺液的排出,减少前列腺液在腺管内的淤积,从而可能对缓解炎症有一定的帮助。例如一些患者在这个频率下,会感觉会阴部的坠胀感有所减轻,尿频、尿急等症状也没有加重,这个频率也不会让患者过度疲劳或者加重心理负担。
如果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较为明显,如出现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会阴疼痛、性功能障碍等,在治疗初期可能需要适当减少排精频率,甚至暂时避免排精,可以考虑每2到3周排精一次或者更长时间不排精。这是因为在症状严重时,前列腺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过度排精可能会刺激前列腺,加重炎症反应。在这个阶段,患者应该集中精力进行药物治疗和休息,让前列腺有足够的时间恢复。等症状得到一定控制后,再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调整排精频率。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合并其他疾病(如精囊炎、附睾炎等)或者正在进行特定治疗(如物理治疗、中药调理等),排精频率需要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进行调整。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根据治疗的阶段和身体的反应,灵活调整排精时间,可能在10到15天排精一次,也可能更短或更长时间。
慢性前列腺炎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适度的饮水量和多排尿、远离辛辣食品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炎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排精的注意事项
1、个体化调整:根据自身症状和身体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排精频率。如果排精后症状加重,则可能需要减少频率;反之,若感觉良好,可以适当维持或增加。
2、避免过度刺激:在排精过程中,避免过度手淫或性行为过于激烈,以免对前列腺造成额外的损伤。
3、关注症状变化:排精后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等症状。如果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
4、坚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在排精的同时要按照医生的方案坚持治疗,以提高疗效。
很多男性朋友在就诊时会担心自己是否是前列腺炎,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前列腺炎和勃起功能障碍之间的一些关系。
勃起功能障碍(ED)和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两种健康问题,它们虽然不同,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了解这些区别和联系对于维护男性健康至关重要。
勃起功能障碍(ED),即男性突然不能勃起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心理原因、行为习惯、器质性伤害和药物影响四大类。
心理原因:心理因素是导致ED的常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对怀孕或性传播疾病的担忧,对性行为的紧张、焦虑或恐惧,以及缺乏隐私或舒适的环境。
感情问题,如夫妻感情冷淡或审美疲劳,也可能影响男性的性功能。
此外,性知识缺乏或性经验不足也可能导致ED。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