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滞病是中医学术语,也称为“瘀滞病”或“血滞病”,指人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血淤滞、停滞不畅,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积滞病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病理机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比如长期情绪压抑、抑郁不畅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积滞病。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气血瘀滞。外伤、手术或其他创伤可能导致气血淤滞于创伤部位,形成积滞病。长期处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特别是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会导致气血凝滞,出现积滞病。
积滞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气血瘀滞、疼痛、肿块、经络堵塞等,中医治疗积滞病的方法主要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比如针灸、推拿、中药服用等。积滞病目前仍属于中医理论范畴,在现代医学中可能没有明确的对应概念,出现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了解。
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酸腐或呕吐,大便酸臭溏薄或秘结为临床特征.
今日分享积滞——️ 乳食内积证候:不思乳食,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酸臭,哭闹不宁,夜眠不安,舌质淡红,苔白垢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2、泡木香陈皮:a;陈皮的功效作用: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b;木香的功效作用: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
主治胸痞胁痛,脘腹胀痛,痢疾后重,食积不化,呕吐泄泻,寒疝腹痛,水肿,脚气。
1.食滞脾胃
- 证候表现 伤乳者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吮乳,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夹杂奶瓣;伤食者呕吐酸馊食物残渣,不思乳食,腹部胀痛拒按,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烦躁多啼,大便酸臭夹杂不消化食物,小便短黄或如米泔,或伴低热,舌红苔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主方 消乳化食。乳积宜消乳丸,食积宜保和丸。
方药运用 常用药:伤乳用炒麦芽、焦神曲、香附、砂仁、陈皮、炙甘草。伤食常用焦山楂、焦神曲、莱菔子、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腹胀腹痛明显加广木香、厚朴、枳实;大便稀溏加白扁豆、白术、薏苡仁;便结加枳实、莱菔子、槟榔;秘结不下加大黄、芒硝;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积久化热加黄连。
2.积热中阻
- 证候表现 脘腹胀痛,胸胁苦闷,面黄恶食,扪手足心及腹部有灼热感,或午后发热,面部时而潮红,心烦易怒,夜不安寐,自汗盗汗,好翻动蹬被,喜俯卧,口气臭秽,口苦口干,大便臭秽,或干结或溏稠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主方 通导积滞,分消湿热。枳实导滞丸。
方药运用 常用药:枳实、生大黄、神曲、茯苓、白术、泽泻。积热内盛者,加黄连、连翘、山栀;脾胃湿盛者,合平胃散加枳实、槟榔;肝胆湿热者,龙胆泻肝汤加茵陈蒿、麦芽、青黛;夜寐不安,头汗蒸蒸,加山栀、连翘、莲子心、夜交藤、生石膏;盗汗明显者,加地骨皮、青蒿、银柴胡、胡黄连。
3.脾虚夹积
- 证候表现 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夜寐不安,腹满喜按喜伏卧,大便稀溏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唇舌色淡,苔白腻,脉细而滑,指纹淡滞。
治法主方 若虚多实少,治虚为主,兼治其实,健脾化积,健脾丸加减。实多虚少,治实为主,兼治其虚,消积扶脾,大安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偏虚用党参、白术、陈皮、枳实、炒麦芽、焦山楂、焦神曲、肉豆蔻、炙甘草、茯苓、山药。偏实用焦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白术。兼呕吐者,加半夏、丁香、生姜;寒凝腹痛加白芍、广木香、干姜;舌苔白腻加藿香、佩兰;四肢不温,虚寒甚者加用理中汤。
孩子几天都消化不良,怎么办?眼看孩子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也不吃东西,送往医院可能会花长时间排队挂号看病,或者孩子哭淅淅的被打吊瓶......下面教你自己在家治疗孩子的积滞问题,秒变育儿强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积滞问题了!
如果孩子几天都消化不了,在中医里称作积滞。积滞是由于小儿伤于乳食,积而不化而形成的一种脾胃病症。是属于消化不良的一种。小儿发病率比较高,且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婴幼儿时期是人类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要求比较迫切。
虽然婴儿的消化道面积相对比较大,但支配消化系统的神经系统还不健全,唾液和消化酶的分泌也较少。因此极易因各种因素造成消化障碍。如果进食的数量或质量稍微不适,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在症状上主要就表现为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嗳吐酸腐食物,大便不调,腹部胀满,形体消瘦等。本病经过适当治疗,预后良好,大多都会痊愈,但如果积滞过久,脾胃功能受损,营养吸收问题会出现,就会影响孩子发育,因此家长们务必引起重视。以下我就来讲解如何治疗孩子的积滞。
积滞在中医中的辨证分为两类,简而言之,一类是吃多了,这类主要是孩子乳食内积。由于哺乳不节,食物过度,直接引起的。由于孩子太小,脾胃嫩弱,若喂养太多,而又消化功能不足,就会引起积滞。另一类是脾虚夹积,孩子身体就比较虚弱,或为先天,或为后天调养失宜。脾胃本虚,就不足以去运化可能是正常的食物了。因此做妈妈的得注意在平时不能给孩子喂养太多乳食,这极其容易引起积滞。
当然积滞是小儿常见的,下面我就来讲解如何缓解孩子的身体不适。积滞在中医里主要还是捏脊疗法比较快当。利用抚触按摩疗法,会很大程度上给减轻孩子的消化不良问题。按摩方法主要还是消食化积按摩法和健脾益胃法相结合了。主要手法如下:
补脾经100次(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旋推为补,称补脾经)
运内八卦40次(让孩子把拳头松松的握住,中指尖下穴即是内劳宫穴位,围绕着内劳宫学顺时针推就是运内八卦手法)
摩腹5分钟,分推腹阴阳150次(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上腹至脐,向两旁分推。)
按揉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各一分钟。
捏脊3—5遍(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
以上就是我对运用推拿按摩,抚触手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应用的讲解,妈妈们get了吗?
今日分享小儿积食~
小儿百病,积食为先
积食其实是大家的俗称,
它在中医里的名字叫积滞,这是很多家长们非常熟悉、但又非常害怕的育儿问题,因为孩子经常积食的话,身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如果积食严重,可能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甚至影响到智力。
那么,宝宝为什么会发生积食呢?
1:吃的太多
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就是孩子吃的食物太多或者吃的过于油腻,身体难以消化,反而在脾胃堆积起来,就造成了积食。
2:生病时大补
孩子生病的时候,脾胃的功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个时候大补,会使脾胃的负担变重,即使病好了,也容易脾胃虚弱发生积食。
3:冷饮吃的太多
尤其是现在炎热的夏季,冰淇淋、冰镇饮料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但冷饮吃的太多,孩子的阳气被大量的消耗,就容易脾虚,脾虚了自然也容易发生积食了。
孩子有没有积食,看孩子有没有这4个症状:
1:食欲小
孩子积食,经常会有厌食的现象,比较常见的就是在吃饭时,在嘴巴里含些饭咽不下去,吃饭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有的孩子一点东西都吃不下,严重时没有精神。这是孩子出现积食,胃里已经无法容纳食物引起的表现。
2:排便异常
宝宝积食的时候,胃部食物的残渣消化速度慢,这些食物滞留的时间太久,水分就会被吸收干净,这个时候,宝宝排出的大便就会又干又硬,出现大便干燥秘结的现象;另外,有的宝宝会因为消化不良而腹泻。但不管是大便干燥秘结还是腹泻,排出的粪便都会伴随着一种腐臭味。
3:舌苔厚、口气重
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熏蒸。宝宝脾胃功能都正常的时候,吃进去的食物都能及时的消化,舌苔自然色浅而薄;但宝宝积食的时候,胃部就会残留一些食物,这个时候,宝宝的舌苔就会变厚,舌苔的颜色也会发黄。
同时,因为胃部滞留了脾胃无法消化的食物,食气上升,口中也会出现一股酸臭味,出现宝宝口气过重的表现。
4:脸色红
如果发现孩子的脸色发红,很可能是脾胃积滞,体内有内热引起的;如果是成年人脸上经常起很多痘痘,或者脸部发红,也可能是胃火大引起的,这个时候要注意少吃一点东西,少吃油腻的东西。
积滞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脾胃病证,由于乳食不节,恣食肥甘生冷,脾胃运化失职,致使乳食内停,积而不化,阻滞气机,蕴积化热,进而损伤脾胃。初伤乳食者,称为新积,也称伤乳、伤食,发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以不思乳食,甚则厌食恶食,腹部胀痛拒按,呕吐酸腐,大便不调为主症。食滞日久,滞而不化而成积者,称为久积,发病缓渐,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以面黄食少,肚腹胀大,时作腹痛,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秽臭异常,或兼低热盗汗,睡眠不宁为主症。新积者,病位在胃肠,病理为有形之乳食停滞。久积者,病位在脾胃,病理以无形之气滞郁热为主,兼伤气津。若积滞日久不愈,可进一步导致脾胃气虚、津液亏耗,而转化成疳,所谓“积久成疳”即是指此。因此,小儿积滞是包括自初伤乳食,至成疳之前的整个病理过程阶段的病证。
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酸腐或呕吐,大便酸臭溏薄或秘结为临床特征。
头痛这个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好治的不用吃药,睡一觉就行。不好治的,吃上十几天的药,该疼还是疼。针对头痛,民国年间的中医秦伯未先生颇有心得。
秦老先生说,头痛虽然有气血虚导致的,但是头痛的治法却很少有用补法的。这里边涉及到了疾病虚实的概念。如果患者单纯的身体虚弱,体内的气血经络都是畅通的,那么这种情况多数是不会头痛的。
秦老的临床经验
在临床上,大多数人都是在身体虚的基础上,继发出现头痛症状。以气虚头痛为例,患者首先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外感风寒。寒邪痹阻经络,出现头痛症状。又比如血虚头痛,患者必然先是因为血虚而生火,火气上攻头面而有头痛症状出现。这个虚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体的自愈能力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感受同样强度的风寒冷湿,若是放在平时肯定没事,但若此时人体处于亏虚状态,那便容易生病。但是生病的本质是因为自身亏虚,导致邪气乘虚而入所致。
所以在治病的时候,一定要先治疗导致头痛的原因,也就是外来或者内生的这些邪气。如因气虚导致外感风寒的头痛,需用荆防芎苏饮内服加外熏,治疗头痛。若是血虚有火,火气上攻的头痛,可以用知柏四物汤,清热养血而止头痛,再加当归补血汤补气养血而收功。
但是,在治疗之前,我们一定要确认脾胃是否有积滞存在。如果没有积滞,我们用前边说的办法,可以随手而愈。但是,一旦胃中有积滞,比如痰饮、食积、痞满等。导致胃中阳气不能向上布散到巅顶,而让头部气血空虚,此时最易感受邪气而生头痛之疾,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在治疗中一定要合入平胃散或者保和丸这类方剂才能起效,否则任凭你三十二种治法,七十二般变化,也是枉然。
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头痛时需要看患者的脾胃是否有积滞,如果有,那么一定要注意先散积滞,让胃中阳气上达头顶,这样再治头痛,方能奏效。这属于战略层面的用药部署,涉及到疾病治疗先后的问题。就好比我们准备打一场战争,但是援军的道路被堵住了,这时候一定要先给援军铺好路,再组织进攻。这样才能一鼓作气,取得胜利。这点很多人意识不到,所以别小看头痛这个病,如果治疗不得法,任你用出何种手段,效果就是不好。
综上所述:
单纯的头痛,可以根据病因对症用药。但如果患者在头痛的基础上伴有脾胃积滞的话,则需要先解决脾胃积滞,让脾胃之气能够直达巅顶,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孕期补钙诀窍,孕妈须知
诺特兰德维生素钙片,补钙新选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