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嘉雨秋 精神时间 前天
目前在临床上,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居高不下。成年精神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长期生活水平低下,并遭受着不良预后的折磨。
过往许多证据显示,疾病复发与复发前经历的生活压力事件相关。这些生活压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创伤性经历、丧亲、经济上的困难或纠纷、社交问题、家庭冲突、婚姻问题、搬家、疾病与损害、自然灾害等。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究竟有多大,学界还未达成共识。
为此,来自伦敦国王大学精神心理与神经科学研究所精神病研究部门的 Martland 博士等人通过 PsycINFO, Medline 和 EMBASE 数据库,筛选了从 197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8 月 1 日的 23 篇相关文献,提取重点并分析总结为综述,结果于今年 12 月发表于 Psychological Medicine 杂志。
文献筛选时,研究者将筛选标准规定为精神病性障碍与包含精神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而复发的认定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区别,其中 20 篇为「症状复现」,2 篇为「需要住院的症状复现」、其余 1 篇两者皆可。
共 18 篇(78%)文献发现,成年后压力事件与精神病复发之间有显著关联,而余下 5 篇(22%)仅观察到两者间细微的相关性。
在发现相关性的文献中,9 篇(39%)文献内患者的压力事件发生在复发当月,1 篇(4%)发生在复发前三个月。其余 13 篇(57%)未明确写明压力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没有评估时间与复发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者难以确定遭受生活压力事件后,患者复发的易感期有多长。
在生活压力事件中,家庭冲突、经济损失、失业、躯体疾病是复发前最常见的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一定重视。然而,这些事件的频繁出现可能与研究者们使用的量表有关,许多事件未在量表范畴内,不能直接将这些事件认定为复发的高危因素。
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在疾病起始期遭遇的压力事件,可能是精神症状复发的诱因。
在机理方面,数篇文献提出了关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系统的猜想,即生活压力事件会以某种方式激活 HPA 轴,导致多巴胺分泌异常或边缘系统回路紊乱等,从而诱发精神症状。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可以从此入手。
综上,Martland 博士认为,精神症状的复发与生活压力事件息息相关,临床上应关注患者的生活压力事件,设法进行干预来缓解生活压力事件对患者的影响,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首先应该向大家澄清什么是精神病,它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精神病学包括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和诸多类别的儿童智能或品德发育障碍等等。而中医学不是现代医学的分支学科,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学术体系。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汲取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学在认识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从内经时代起便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经历代医学家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中药针灸心理,三法合一的理法方药治疗体系和独到的临床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疾病学名词术语的研究。他们根据现代术语学单义性,简明性,约定性,系统性国际性等基本原则,基于中医学理论体系规范科学术语定义及结构关系,初步建立了症状术语,症候术语,疾病术语等层次的科学准确的名词术语体系。例如不寐相参照失眠,郁病相参照抑郁障碍,思虑、惊恐相参照焦虑障碍等,或直接引用例如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这些术语的规范化使用有待于广泛的科教宣传,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老百姓能够更加清晰的得以认识中医。余籍书於小文,愿百姓健康就医以方便。【参考书籍:《精神病学》、《中医神志病学》、“百度百科——中医心理学”条】
抗精神病药物常被推荐用于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因抗精神病药物降低了其复发的风险,然而,抗精神病药物有着许多的副作用,临床上包括代谢紊乱、迟发性运动障碍及脑萎缩等并发症。
一、临床现状:
1、当症状改善,患者可能会要求减少药物的剂量甚至要求停止用药,如果在没有临床指导用药或擅自停止用药的情况下,都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证据表明,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终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在小剂量服用或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其社会交际会得到改善;
2、临床中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严谨的部分,但据目前来讲,临床没有任何关于减少或停止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相关的指南或用药指征。
二、复发因素:戒断
抗精神病药物停药后临床症状经常会复发,临床中被广泛认为其属于慢性的潜在性疾病,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的本质可能与复发有关,如没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人突然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会出现恶心、泌乳困难等不良反应,从临床上看,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停药试验中突然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很快复发的一个显著现象。
三、潜在的神经生物学
1、戒断的出现归因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也称多巴胺能超敏反应,机体适应后,在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持续存在,事实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发现,曾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其 D2/D3 受体的利用率明显增加;
2、当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减少时,对多巴胺的超敏反应可能会增加患者精神疾病的复发
(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在机体内所产生的「适应性效应「在停药后会持续数月或数年,动物实验表明,停药后,动物的多巴胺超敏反应的持续相当于人类 1 年的时间;
(2)由多巴胺超敏反应引起的运动障碍可在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持续数年,也有证据表明,与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在 3 年内复发率明显增加;
(3)一项小型荟萃分析发现,与突然停药相比,在 3~9 个月内逐渐减量将会使复发率减半,2~4 周内逐渐减量与突然停药没有区别。
四、建议
当抗精神病药物适当减量时,应该需要缓慢(以数月或数年)的方式进行,如可以通过计算每 3~6 个月时减少 10 个百分点(大约等于最后一次给药剂量的一半)的量来减少剂量,以防止 D2 被大量阻断,这种减量方案可能会降低停药后复发的风险。
通过血和超声检测
这主要是因为共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情感交流导致双方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同步。长期相处中,夫妻会模仿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加之相似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面部肌肉使用模式趋于一致,从而形成相似的外貌特征。这种现象是亲密关系中适应和协调的结果。
中国近年来出生率持续下降,已稳居世界倒数第二。这一现象背后,是经济发展、教育成本上升和生活压力增大的综合影响。政府已采取措施,如放宽生育政策,以期改善现状。
1、一般检查: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因为睾丸损伤可能会导致疼痛性休克,尤其是严重的损伤,如睾丸破裂等情况。通过检查这些基本生命体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整体状况是否稳定。
勃起不坚、早泄且有手淫过度的情况,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并且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或治疗:
原因分析
• 生理方面:
• 过度手淫导致性器官疲劳:过度手淫使阴茎海绵体长期处于充血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海绵体受损,影响勃起功能。同时,频繁射精会使射精反射弧变得敏感,从而引发早泄。例如,一个人每天多次手淫,持续数月后,可能会明显感觉到勃起硬度不如以前,性生活时射精也更快。
• 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是常见原因之一。手淫时不注意卫生,细菌等病原体容易逆行进入前列腺,引起炎症。炎症刺激周围组织,会影响勃起功能和射精控制能力。例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勃起不坚、早泄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
• 心理方面:
• 精神压力与焦虑:过度手淫后,有些人可能会产生内疚、自责等心理负担,这种心理压力在性生活时会转化为焦虑情绪,影响勃起功能和射精时间。比如,每次性生活时都担心自己因为手淫过度而表现不好,结果越是担心,勃起就越困难,射精也越快。
改善与治疗方法
• 生活习惯调整: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 - 8小时,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恢复性器官的功能。
•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3 - 4次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对改善勃起功能和射精控制能力有帮助。
• 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鱼类等,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 减少手淫频率:逐渐减少手淫次数,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比如从每天手淫一次逐渐减少到每周一次或更少。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帮助控制手淫欲望,例如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音乐等,当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活动上时,手淫的念头就会减少。
• 心理调节:
• 自我认知调整:正确认识手淫行为,了解适度手淫是正常的性释放方式,但过度手淫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摆脱过度的内疚和自责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 心理咨询:如果心理压力较大,无法自行调节,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缓解焦虑情绪,改善性功能。
• 医学干预:
• 药物治疗:如果勃起不坚和早泄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对于勃起功能障碍,常用的药物有西地那非等;对于早泄,可以使用达泊西汀等药物来延长射精潜伏期。
• 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如果存在前列腺炎等生殖系统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α - 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等药物进行治疗。
男性备孕期间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精液检查
• 精液常规检查:这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最基本的检查项目。通过检查精液量、颜色、液化时间、酸碱度、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以及精子形态等指标,了解男性的精液质量。例如,如果精子密度过低或者活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受孕几率。正常情况下,精液量应大于1.5ml,液化时间一般不超过60分钟,a级(快速前向运动)精子活力≥25%或a级+b级(前向运动)精子活力≥50%。
• 精液生化检查:检测精液中的果糖、酸性磷酸酶、锌等成分。果糖由精囊腺分泌,可为精子活动提供能量;酸性磷酸酶反映前列腺功能;锌对维持精子活力和膜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精囊腺或前列腺等附属性腺存在问题。
血液检查
• 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睾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泌乳素和孕酮。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男性的内分泌功能,对精子的生成和成熟有重要影响。例如,睾酮水平过低可能导致精子生成减少、性欲下降等。
• 染色体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反复流产史或严重少弱精症的男性,染色体检查非常必要。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或不孕不育,如克氏综合征(47,XXY)患者会出现无精或严重少精的情况。
• 传染病检查:主要检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这些疾病可能通过性传播或母婴传播影响配偶和胎儿的健康。例如,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感染乙肝,影响其生长发育。
生殖系统超声检查
• 睾丸超声检查:可以了解睾丸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血流情况。睾丸是精子生成的场所,如果睾丸存在萎缩、肿瘤或精索静脉曲张等异常,可能影响生育能力。例如,精索静脉曲张会导致睾丸局部血液回流不畅,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质量。
• 前列腺和精囊腺超声检查:检查这两个附属性腺是否存在炎症、囊肿或结石等异常。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精液的成分和质量,进而影响受孕。
精子顶体酶活性偏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是详细介绍:
生殖系统感染
• 附睾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等感染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成熟环境,导致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例如,附睾炎时,炎症介质会干扰精子的正常代谢过程,破坏精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而使顶体酶的合成和分泌减少。
精索静脉曲张
• 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这种异常的环境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精子的成熟,使精子顶体酶活性下降。就像在一个过热且充满有害物质的环境中,精子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
内分泌因素
• 雄激素水平降低会影响精子的发生和顶体酶的合成。例如,下丘脑 - 垂体 - 睾丸轴调节功能紊乱,导致雄激素分泌不足,精子缺乏足够的激素刺激,顶体酶的活性也会随之降低。
生活习惯不良
• 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损害男性的生殖功能。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可进入血液循环,影响睾丸的微循环,减少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影响精子顶体酶的活性。
染色体异常
•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可能影响精子顶体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比如,克氏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这种染色体异常会导致睾丸发育不全,精子生成障碍,顶体酶活性也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