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也看“精神病”?

中医也看“精神病”?
发表人:彭一舟

首先应该向大家澄清什么是精神病,它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精神病学包括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和诸多类别的儿童智能或品德发育障碍等等。而中医学不是现代医学的分支学科,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学术体系。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汲取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学在认识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从内经时代起便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经历代医学家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中药针灸心理,三法合一的理法方药治疗体系和独到的临床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疾病学名词术语的研究。他们根据现代术语学单义性,简明性,约定性,系统性国际性等基本原则,基于中医学理论体系规范科学术语定义及结构关系,初步建立了症状术语,症候术语,疾病术语等层次的科学准确的名词术语体系。例如不寐相参照失眠,郁病相参照抑郁障碍,思虑、惊恐相参照焦虑障碍等,或直接引用例如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这些术语的规范化使用有待于广泛的科教宣传,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普通老百姓能够更加清晰的得以认识中医。余籍书於小文,愿百姓健康就医以方便。【参考书籍:《精神病学》、《中医神志病学》、“百度百科——中医心理学”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创伤性精神病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采访专家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 李江波
    文 | 黑凤梨

     

    说起精神病,第一印象可能是「发疯」、「乱骂人」、「行为异常」,或者是失眠、抑郁、自杀、自残等,很多影视剧作品也喜欢把「犯罪」和精神疾病相关联。

     

    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精神疾病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的各种疼痛、说不清的难过、痛苦、浑身不适、尿频、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等。

     

    即使诊断为各种疾病,花钱无数却无法消除疾苦,使病人倍受煎熬,就是说身体的各种痛苦还可以以非常隐蔽的形式隐藏在精神疾病之中,使我们很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换句话说精神疾病才是这些身体病症的根源,治好了这些精神问题,才可以改善躯体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3位患者患病的经历,起病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疼痛」是他们主要痛苦的症状……

     

    受访医生:李江波

     

    疼,是最突出的症状!

     

    故事1:

     

    19岁的刘甜甜(化名)在某大学读书,平素话少,不喜欢社交,很少和宿舍人说话,舍友们背地里说她「自命不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独自去教室上课,不愿参加学校、班级、宿舍的活动,渐渐的各种活动大家也不叫她了。

     

    面临孤立的刘甜甜

     

    大三的下学期,班主任找到了刘甜甜,「你最近怎么总是旷课?再这样下去,都难毕业!」「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觉得头疼的很,时不时还胸口疼,上述疼痛症状位置不固定,好像经常移动,已经看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能回宿舍躺着……」

     

    故事2:

     

    兢兢业业的闫爽(化名)是名银行职员,35岁上升空间有限,身体也拼不过年轻一辈。

     

    经常因为身体难受休病假,半年没上班了,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觉得浑身疼,喜欢躺着,可是躺着症状也不能减轻,动起来就疼得厉害,终日卧床,根本下不了床!」

     

    不得不放弃银行工作的闫爽 

     

    闫爽告诉我们,某市的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按照此病治疗一段时间一点·没效果,又到外地另一个大医院诊断是“肌纤维痛”,又吃了许多药,治疗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转,而且到处都疼。

     

    家人听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把她送到某大城市的三甲精神病院求治,被收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吃了很多抗抑郁、抗焦虑药,疼痛症状有所改善,还是好不彻底。

     

    故事3:

     

    张德民(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和竞争对手打「商业战」是他的日常。

     

    最近,他打了场败仗,营业额被对手吊打、碾压,那以后经常感觉腿疼、腰疼,没有力气,甚至都站不起来了…

     

    竞争压力山大的张德民 

     

    他怀疑自己患了重病,可是一直查不到原因,可是过一段时间又头疼起来,经常去医院检查头疼的问题,可是以往的毛病却不再提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为了搞清头疼原因,他住进医院,各专科会诊后,结论是「无器质性疾病,建议去心理科治疗」。这个结果使他很沮丧,几乎要崩溃了,七尺的男儿居然哇哇大哭了起来……

     

    疼痛背后的真相是......

     

    于是,我们走访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找到了3名患者的接诊医生——李江波主任。

     

    李江波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已经30余年了,而且在日本研究森田疗法、心身医学多年,他告诉我们:“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很有迷惑性,往往以身体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闷、晕、胀、无力等,为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会认为是身体出了毛病,各科医师也是首先这样考虑的,会积极地做各种检查,帮助病人查找发病病因,而且给与对症治疗。”

     

    有时即使给予病人充分地治疗,症状还是没见好,医师才会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心理科治疗。

     

    反复就医,又找不到问题,让人奔溃 

     

    而很多患者仍无法同意医生的意见,继续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科室再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几经周折,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半信半疑的去精神科或心理科求治。

     

    其实做了几十种检查也不过就是一类检查,即身体检查,若身体检查没问题,患者又不是装病,那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不良行为和性格、饮食、性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所以另一部分检查就是心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非器质性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上面3位「各种疼」的病人,遇到李江波之前,也是四处求医,各种检查来了一遍,查不出明确的病变,吃了一些药也都不见好转,即使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仍不能完全得到治愈,。

     

    最终,李江波主任给他们1个共同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我们提到的「精神疾病」之一。

     

    你越关注它的症状,它就越欺负你

     

    国际上对这个病的病因仍没有弄清,在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把这个病的名称又改为躯体不适障碍。许多医学专家都认为情绪的压抑和对现实的逃避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如果情绪没能表达出来,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但是事实上其病因也许并不仅限于此,李江波主任告诉我们,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性格倾向于过于敏感、胆小,过度追求完美。

     

    药物可不是唯一的办法

     

    生活中经常由于劳累、被批评、失败、挫折、寒冷、炎热、紧张、恐惧、生气等因素导致躯体不适感,或者由于偶尔的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感觉,这种躯体不适本来是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正常反应和现象,正常的现象不去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对于身体出现的哪怕一点不适感觉都特别敏感,容易往坏了想,越想越怕。

     

    因此对这些身体不适感觉引起“特别关注”,越是关注,其身体不适感觉就会越是被增强,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它使躯体不适症状越来越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而难以治愈。

     

    故事1的主人公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学不理她又很生气,经常生气就头疼,头疼就不上课,就更有时间去关注头痛,就更头疼,可是经常吃完饭就躺着,不容易消化,胃肠又不舒服了,开始关注胃肠,越关注就感觉越难受。

     

    性格孤僻

     

    故事2的主人公是银行职员,经常坐着,回家很累,家务都是丈夫做,自己坐着吃现成的,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弱,肌肉僵硬疼痛,越是关注这种疼痛,就越痛,就越不爱动(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疼痛久治不愈,心情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情绪得到改善,躯体不适感得到减轻,然而不爱动的习惯没有改变,身体肌肉久坐导致的僵硬感仍没有改善。所以尽管服了很多抗抑郁药物,疼痛症状仍然不能彻底改善。

     

    故事3的主人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电脑旁久坐,久之难免颈肩、腰部疼痛,由于工作失利,导致情绪消沉,身体不适感觉增强,为此却怀疑是患了躯体疾病,到医院又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更是心怀疑虑,更加关注躯体不适症状,却没有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越是这样就越是容易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李江波主任的治疗策略

     

    第一个病人有个特点:闲着的时候疼加重、忙起来的时候疼痛减轻甚至不疼。所以,李江波主任在接诊她的时候,除了对应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外,还建议她发展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比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种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大脑的快乐信号,还能让她通过这些活动变得开朗起来,打开心门,积极交友,这样就减少了对不适感觉的关注,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使疼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情就更加愉悦,也逐渐愿意与同学适当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躯体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躯体形式障碍

     

    第二个病人,尽可能去改变久坐、不爱动的习惯,既然没有查出确切的身体各系统的问题,给予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情绪,同时鼓励她在床上爬起来(因为以往经常躺着,身体不动,尽量休息并无疼痛改善效果);从开始每天走100步,一点一点的加到每天1千步,最后每天突破10000步,用这种「目标性激励」的方式,促使她活动起来,不去关注和放大躯体不适症状,转移注意力,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切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

     

    第三位男病人把自己的疼痛症状想的很坏,认为可能是患了什么重病,越是这样就越害怕,反而症状就越严重,其实怕病就等于希望健康,那就建议他为了健康而多去进行身体锻炼,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睡眠,这样一来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恶性循环,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治疗和指导,以及患者的配合,上述患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结语

     

    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生,有些患者症状来势凶猛,进展异常迅速;有些症状的诱因很难以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察觉,医生有时也很难鉴别。

     

    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按照身体疾病不能使其身体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一定要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确定心理方面的异常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即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不断关注躯体不适症状的状态。

     

    李江波主任把精神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比喻成「火」,如果单纯用药治疗比喻成消防队灭火,不将持续的不良情绪和不断地对症状的关注掐断,就如同没有切断火源,病情就会反反复复,不能得到好转。

     

    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看医生 

     

    李江波主任有很多病人朋友,他们都亲切的叫他「知心李老师」。面对病人,他喜欢倾注120%的爱心和100%的专业,这也是病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的原因。

     

    如果您阅读完这篇文章,也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找到我们的李江波主任进行线上咨询,祝您健康!

     

  • 生病了、产后或者身体的特殊时期,尤其在服中药期间,医生或者老人经常会千叮万嘱哪些、哪些是“发物”不能吃!

     

    您一定特别奇怪,“发物”具体指些什么?

     

    其实发物就是食物,所谓“发”是激发、诱发的意思,也就是有可能损害身体、甚至是加重病情。发物的禁忌在养生和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体质是饮食造就的

     

    古时对这类论述的中医著作非常多,涉及的内容和食谱种类也非常广。

     

    中医看病讲究辩证论证,把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型,药物的作用也分为温、凉、补、泻四种,食物当然也能根据本身的性味寒、凉、辛、热,对应疾病的寒、热、虚、实四型性质是否冲突有害,而做出能否食用的判断,什么体质的病人适宜吃什么,不适宜吃什么。

     

    1. 生冷水果类:对于舌苔白、滑、厚、腻的寒湿体质,是不适合食用的;

     

     

    2. 鱼肉海鲜等黏腻食物:舌苔厚腻湿邪阻滞的体质是不适合的;

     

     

    3. 辛辣食物:比如煎炒油炸、辛辣刺激、火锅烧烤等,对于舌质红的热性、燥热体质也不适合;

     

    4. 热性食物:比如食用菌类蘑菇、香菇以及牛羊肉等,易导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疼、肝风眩晕等疾病。

     

    中西医在“发物”上的异同

     

    1. 现代医学:

     

    过敏体质怕“蛋禽鱼腥”:

     

     

    比如过敏体质的人不能吃含异体蛋白和组织胺高的蛋禽类、鱼虾海鲜等食物,容易构成过敏源导致人体发生过敏反应。

     

    组织胺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以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从而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诱发皮肤出现风团、红斑、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甚至严重的引起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胃肠道炎症。

     

    术后、创伤怕“辛辣刺激”:

     

    1)辛热刺激性食物:酒、葱、蒜、花椒、胡椒、辣椒、牛羊狗肉等容易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体温上升,对减少手术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不利,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

     

    2)盐类等:肥肉、海鲜、辣椒、醋酸等食物对水肿病人不利,而杨桃对于属于肾性水肿、肾脏功能差的病人特别不利,因为杨桃易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和上皮细胞损伤而导致血尿。

     

    重油重盐等含钠高的食物,会导致水钠潴留,导致平滑肌细胞肿胀,管腔变细,血管的阻力增加,并且引起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导致血压的不稳定,影响药物的效果而加重高血压。

     

    2. 中医理论:

     

    一般情况下需要忌口,但有些情况我们却可以借助这些发物的特性来治疗疾病。

     

    抑郁多思宜补气血:

     

    比如平时容易情绪低落、抑郁的人,会建议他们食用一些菌类食物来促进肝气的生发舒达,协助治疗,减轻病症。

     

    对于一些气血虚弱、脾胃虚寒的人,我们反而建议食用一些温热的鸡肉、牛羊肉来改善体力,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

     

    结核病宜两食消散:

     

    对于结节类疾病,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我们会用一些贝壳类海鲜,药食两用的食物来促进结节的消散,来达到软坚散结的目的。

     

    麻疹初期可催发:

     

    比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发物的特性起到良性治疗作用。

     

    或也可通过食物加工来减轻或者消除食物的发性,这跟中药炮制后减轻或者消除毒副作用的原理一样。

     

    比如豆类有很好的补肾益脾、延年益寿的作用,但是难消化、易产气,会导致腹胀气滞的反应,如果将其水泡、磨浆、加热、发酵、催芽等方式加工后,其食性明显提高,而各种不良发性得到有效抑制。

     

    有迹可循:古典早有记载

     

    1.《灵枢·五味篇》曾言: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2.《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鱼,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不无道理。

     

    3.《素问·热论》说:“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4.《临阵指南医案》言:“自来热病,最怕食复劳复,举世共闻,非臆说也。”又说“乱进食物,便是热助,唯清淡之味,与病不悖。”

     

    5.《金匮要略》则言:猪肉与生胡荽同食,烂人脐;鸡不可合胡蒜食之,滞气;龟、鳖肉不可合苋菜食之,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杀人;枣合生葱食之,令人病;生葱和雄鸡、雉、白犬肉食之,令人七窍经年流血。

     

    从古至今“发物”都贯穿在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中,连接了饮食与体质,甚至是家族疾病。所以,现代人在追逐健康的路上,千万要注意各类发性食物是食用问题!

     

    作者 | 扬州洪泉医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朱秋波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张从正,是“攻邪派”的创始人,对汗、吐、泻等攻邪治法的认识别具一格,而且擅长使用药性猛烈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这在中医学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张从正生活的金朝,金宣宗完颜珣曾因为张从正医术高明,将张从正征兆为宫廷太医,不过宫廷之中太医院太过闲暇,且有小人常常排挤。张从正想着自己有悬壶济世的志向不能埋没在宫廷之中,于是没干多久就辞官回家,继续他的“游医”生活。

    话说张从正有一次过亳州时,遇到了一个得了怪病的女子。那是什么怪病呢?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这位女子半年前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引起的,突然的就变得疯疯癫癫的、见人就嬉笑不止。家里人和她说话,她也似懂非懂。家人怕她乱跑就把她关在家中,谁知她在家中又打又砸,还跳窗逃了出来。就这么整日在村子里游荡,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她的丈夫将附近但凡有点名气的医生都请过来,为妻子看过病,有的医生认为是心火扰神,用清心火的药物;有的认为是痰火扰神,用祛痰火的药物;还有些认为药物难以治疗,用针灸治疗等。如此种种办法都用过了,就是不见效果。

    这位女子的丈夫本来都想放弃治疗了,不过听说亳州城最近来了一位郎中,以前还是皇宫里的太医,想着这位郎中名气这么大,万一能治好自己妻子的病呢?毕竟普通人家,哪里供养的来这么一个活菩萨。于是,便哄着疯癫的女子去找张从正碰碰运气。

     

     

    这天张从正在当地一家药房门前坐诊,慕名而来的病人不少。在排队看病的人群中就有一个男人带着一个疯癫的女子,由于那位疯癫的女子太过显眼,不一会儿便引来了人们的围观。这也引起了张从正的注意。

    张从正说:“这位兄台,你的妻子得的什么病?”这个男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妻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这样疯疯癫癫半年多了,附近的人都说你是神医,你可要救救她啊!”这时药房的一个小二对张从正说:“张先生,这男人为了自己老婆的病,把附近的郎中都请了个遍,都拿这病没辙。”张从正看了看,那个女人,反而放声笑道:“这位兄台,今天你怕是找对人了,这个病我能治。”众人听了大惊,心想“太医”果真这么厉害?  

    只见张从正接着说:“《黄帝内经》有说到神有余则笑不休,这里所说的神便是心火,火如果遇到风则会变成烈焰,所以就会笑个不停。这个病必是因为痰热内盛,久郁化火,上扰心神导致的。所以这病很好治,只要祛除痰火即可。”

    众人听到这纷纷觉得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这时候药房的抓药老先生出来了,向张从正行礼后,客气地说道:“张先生,果然是高见,只是老朽抓药多年,能看出这病机的郎中怕是不少,只是这体内之‘痰火’先生打算如何祛除啊?”

    张从正微微一笑,说道:“此事简单,取沧盐成块者二两余,用火烧令通赤,放冷后研成细末,用河水一大碗来煮。放温后分三次喝完。然后用钗子伸到口中探吐,以催吐之法来呕吐痰涎。然后再用大剂量黄连解毒汤,以苦寒直折来清泄火热。老前辈以为如何?”   

    药房的老先生听后,捋了捋胡须,细想了片刻说道:“先生用药好大的手笔,敢用如此峻猛之手段,老朽佩服。”说完便吩咐药房的小二赶紧按照张从正的方子去配药,给那对夫妻带了回家,嘱咐一定按照张先生的方子吃药。

    果然,这位女子吃药后探吐,一下呕吐出了热痰五升,接着服用大剂量的黄连解毒汤几天,那病果然就好了。后来张从正将这个病案记载在了自己的医书《儒门事亲》之中,在病案末尾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法虽无奇,但医者审因论治,确值后人仔细揣摩。”

    附:《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黄连三两(9g),黄芩二两(6g),黄柏二两(6g),栀子十四枚(9g)。

  • 红眼病,是中医里的称谓。在中医里,红眼病主要是因为外感风热之邪气而引发的一系列眼部红肿疼痛等不适的症状。在治疗的前期,主要是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和改善当下最为严重的问题。

     

    但是,当我们到了治疗的后期,热毒之邪基本上已经被我们驱赶到了体外,因此红眼病后期我们应当巩固自身的正气。眼睛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是生活学习,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眼睛一旦出现了问题,我们更加应当谨慎处理。

     

    红眼病患者,会出现眼睛有异物感,眼部红肿热痛的感觉,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眼睛得到好转,但是在治病后期更应当注重自己的眼睛。中药的某些偏方对于此病的后期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红眼病后期的中药食疗偏方


    1、热毒类型的红眼病:白菊黄豆汤


    配方:白菊花、桑叶、夏枯草各15克,黄豆30克,少许白糖。

     

    制法:前几味药一同熬煮,至黄豆煮熟,加入适量的白糖即可。

     


    2、肝肺火邪上扰类型的红眼病: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地骨皮熬了两次的药水加入粳米,熬好后,待温凉时服用。


    同时,在此期间,建议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苦瓜、丝瓜等,忌火锅等辛辣的食物。

     


    针对病情较轻者,为风热上行所致,治疗上应以疏散风热为主,解毒驱邪为辅。可用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杭菊10克、夏枯草10克、薄荷5克、桔梗20克、芦根10克、甘草5克,加减配伍使用,水煎服用。一直两个疗程即可。


    其次,针对病情较重者,为火毒炽盛所致,治疗上以清热降火为主,解毒驱邪为辅。这种情况下,多见全眼部充血严重,目痛,分泌物增多等。可采用药方:柴胡10克、板蓝根10克、野菊花10克、黄连3克、黄芩10克、陈皮3克、薄荷10克、僵蚕20克、升麻10克、大黄10克、党参10克、甘草3克,加减配伍使用。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


    最后,为了有效的预防红眼病,我们应当与红眼病患者做好隔离,对一切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及时消毒,不要使用患者的毛巾等生活用品,避免再次感染。以上方药及计量仅供参考,建议到正规医院找医生看过之后,在听从医生的建议下服药。切勿盲目的吃药,每个人都有自身个体的差异,应仔细辨别病情后使用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老年性精神病是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常见的老年性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一、老年性精神病的表现有哪些?

     

    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幻觉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老年性精神病诊断包括以下几点:1、60岁以后发病;2、起病隐渐,呈进行性发展;3、临床表现以记忆障碍和个性改变并进行性全面性痴呆;4、气脑造影可见脑室扩大,弥漫性脑沟增宽或呈囊状扩大,ct检查显示脑萎缩。

     

    二、老年性精神病的治疗

     

    老年性精神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轻症病人加强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使病人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活自理和人际交往能力;重症病人,应加强护理,保证适当的营养和注意水盐代谢,酸碱平衡。并预防感染。对失眠、情绪激动焦虑,可使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利眠宁、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情绪忧郁,使用三环抗抑郁药,如多虑平、去甲替林、阿米替林等;对兴奋及妄想病人,可选用甲硫嗪,从25-50mg日剂量开始,缓慢增加,有效治疗日剂量50-300mg;或奋乃静,日剂量4-30mg;三氟啦嚎,日剂量2-20mg;改善认知功能,取用促进脑代谢药,如吡乙酰胺400-800mg tid;吡硫醇0.1g酸tid;肌苷0.2g tid ;三磷酸腺甙20-40mg tid等,和改善脑血循环的药,如西比灵5mg tid;尼莫地平20 mg tid与及大量维生素等。

     

     

    老年性精神病与其他精神疾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特的年龄特征。老年群体是社会中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许多老年人患上精神病都是因为子女的不在身边过分的孤独造成的。针对老年性精神病,精神病专家指出,老年性精神病的治疗要点不在于服用药物与生活调理,更重要的是子女亲属的交流与关怀,需要身边的亲人的心理上的耐心呵护。

  • 抑郁症的概念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情况。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临床治愈率高的精神障碍,但由于老百姓对该病认知不足,导致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较少,因此也有接受治疗率低、复发率高的特征。

     

    它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有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可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抑郁性木僵,可表现为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话秒甚至不言语、少动甚至不动等。抑郁症发作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抑郁症可以通过西药,针灸或者是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调理,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很注意,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让自己的身体可以更好的康复。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压力非常大,不少的人因为承受的压力过大,又不能很好的释放,都换上了抑郁症,会变得抑郁寡欢,有的时候心情很不错,而一瞬间心情又会很低落。抑郁症给的人身体,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困扰,那么怎么治疗呢,西药和针灸同时治疗抑郁症可以吗?

     

     

    抑郁症不管轻微,还是比较严重,都要好好的治疗调理。那么西药和针灸同时治疗抑郁症可以吗?这个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西药的毒副作用会比较大,患者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和耐药性,对大脑也会有抑制的作用,所以抑郁症可以选择针灸的方法治疗,同时治疗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来治疗。怎么治疗都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决定。

     

    抑郁症应怎么调理?

     

    得了抑郁症的人,如果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可以选择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调理,因为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患者,在抑郁症方面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治疗,吃西药或者是食用针灸的方法,也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抑郁症患者要注意什么?

     

    抑郁症的发展病情会比较长,如果患上抑郁症,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药物,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很注意,可以多和家人朋友接触,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一定要要说出来,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这样慢慢的调理才能将抑郁症治疗好。

     

    抑郁症对于人的身体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不愿意得抑郁症,但是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患上了抑郁症。这个时候一定要好好的调理,西药和针灸同时治疗抑郁症可以吗?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每个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决定的,抑郁症患者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从而慢慢的让自己的身体恢复。

  • 生病似乎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过程,人这一生,可能会生很多场病,有的人已经习惯了类似感冒发烧这种"小病"。不同的人,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病菌,对一部分人起作用,对有些人却完全不奏效。

      


    这也说明了有的人天生就属于"易生病体质",他们的一生中,要不断地与病魔打交道,生病也成了"家常便饭",其实这类人可能都有相似的特征。

     

    "易生病体质"通常有5个特征,若全都符合,劝你早做预防

     

    容易感冒

     

    相信大家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一到换季就感冒,吹了凉风就感冒、喝了凉水也感冒,只要身边有人咳嗽,想都不用想就是他。这类人一般体质比较虚弱,免疫力低下,对于一些流行疾病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建议:

     

    平时多加强锻炼,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一开始可以先从慢跑、瑜伽等运动项目做起,再慢慢增加一些力量训练。同时,饮食上也要注意滋补,多吃一些能补血益气的食物,像桂圆、红枣、蜂蜜、牛肉等。

     

    经常发高烧

     

    有的人一生病就会发烧,平时也不注意忌口,觉得气温回升了,就乱吃冰冷寒凉食物,平时经常待在空调房里。这种人长期"糟蹋"身体,导致自身免疫力薄弱,遇到病菌时只能"缴械投降"。而且长期食用生冷食物,胃也会受到刺激,除了容易腹泻之外,还会引发胃病。

     

     


    建议:

     

    这种人通常属于体寒体质,因为长期贪凉,体内的寒气湿气都比别人重,所以更容易生病。建议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天气,都尽量避免冷饮、冰水,多吃温性的食物,平时也要坚持泡脚,注意保暖。

     

    容易生气、急躁

     

    有的人经常火急火燎,不论是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总是容易生气发火,只要有什么事不如他的意,就立马翻脸,这种人通常有心火、肺火旺盛的问题,容易出虚汗,常常便秘,口干舌燥。

      
    建议:

     

    我们常常说这种容易生气的人属于“上火体质”,这类人群就是心里的“火气”过于旺盛,平时在饮食上就需要注意避免像羊肉这类的“发物”,多吃能降火的苦瓜、冬瓜、绿豆等。

     

    体内湿气重

     

    虽然说“十人九湿”,看似很普遍,但有的人体内湿气格外重,就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自测一下,如果舌头肥大、舌苔厚重、黑眼圈明显、面色暗黄,说明你体内的湿气已经严重危害健康了,如果平时还爱喝酒、吃生冷食物的话,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建议:

     

    平时少吃寒性食物,多喝热水,吃热食,避免重口味食物。饮食上做到合理搭配,运动也不可忽略,没事多跑步出汗,排出湿气一身轻松。

     

    嘴唇颜色暗淡发紫

     

    有些人常年嘴唇颜色较深,呈暗紫色,虽然他们会调侃自己像“中毒了”一样,但这并不是可供闲谈的症状,可能是肝病的征兆。

     

    建议:

     

    如果平时经常吃油腻、重口味食物的话,首先就要把这类食物从餐桌上撤走,其次是要戒酒,不论酒精对你的诱惑多大,为了健康,趁早远离,最后,注意休息,平时不要劳累过度,按时睡觉,让身体也能好好休息一下。

      
    总结:有的人常常被疾病困扰,刚从上一场疾病中恢复,又陷入另一场疾病,这种生活确实会让人感到绝望,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达到预防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找准自己的症状,对症下药了。

  • 东西必须摆放整齐、站在楼下不停的数楼层、出门时候反复检查锁门情况……这一系列不可理喻的想法或行为已经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1。很不幸,如果出现了这些无法控制的情况,那么这可能真的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在代谢率水平及脑功能成像上都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2。而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正是由大脑前额叶所掌控的2

     

    那么这就提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

     

    认知功能损害 3,4

     

     

    强迫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听觉言语、视觉图形及空间记忆等各方面。

     

    包括注意的保持和转移、言语的接受和运用、短时记忆、信息编码能力、抽象概括、思维转换能力、视觉信息的接受能力和执行功能等,这些损害可能与大脑额叶、颞叶及顶叶有关。

     

    (1)智力是一种复杂的功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记忆、抽象、形成行为的计划能力,以及执行计划达到目的的能力等。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大脑各叶的功能,特别是额叶和颞叶的功能。强迫症患者在数字符号、木块拼图测验、联想学习、情景记忆、视空间能力等方面,均不及普通人群。

     

     

    (2)注意是心理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状态,任何心理过程的完成都与注意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思维粘滞、注意保持和注意转换能力的缺陷,在完成有视觉干扰信息的任务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3)执行功能是指通过意志、计划及对行为的自我监控以完成有目的活动的能力,是多种认知功能的综合。

     

    强迫症患者在行为的计划调整能力、空间知觉、工作记忆、认知弹性、干扰抑制、概念的形成和分类、色彩图形的知觉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均存在障碍。这也提示了强迫症患者存在与执行功能相关的额叶功能障碍。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复发、高致残性精神疾病。目前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这可能与强迫症异质性、共病抑郁、药物治疗以及测验工具的选择等有关5

     

    但是,无论强迫症会不会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到哪种程度,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存在强迫症的可能,及时就医一定没错。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症状严重,错过最佳的治疗康复时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2. 周云飞, 等. 强迫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3. 张丽霞, 等. 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5, 38(1).
    4. 岳计辉, 等.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9).
    5. 岳计辉, 等. 首发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及其与执行功能缺陷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0).
  •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说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为“神经质”,其实神经衰弱和神经质并不是一个疾病范畴。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情绪变化所引起。有些人就问了,神经衰弱会不会跟精神分裂有关系,下面就来听一下专家是怎样回答的。


    心理专家提醒您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长期患有神经衰弱也不可以转变为精神分裂,因为它们是两个从病理上就具有不同的分类。所以患有神经衰弱的病人千万别以为自己哪天会变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相反精神分裂患者也不能轻意地认为自己只是些许的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精神分裂这个病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经衰弱不可能变成精神分裂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大量的病案资料,多少代人的悉心对照研究,都没发现神经衰弱变成精神分裂症的依据和迹象。

     

    神经衰弱属轻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属重型精神病,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都不一样。不能转变的道理就像树木和野草一样虽都是植物,但树木长的再矮小,还是树,它与草有本质的区别,野草长得再高大,也不能变成树木。神经衰弱病人不会因为自觉症状重而变成精神分裂症。


    也有少数原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这决不是疾病本身的演变,而是诊断上的错误。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初期会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和疑病等,以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逐渐明显,表现出对自身的疾病并不焦虑,不主动求治,即使是就医诉说也不生动。

     

     

    仔细检查可发现他们的情感反应减退,对亲人冷淡,对工作不关心,甚至有的还有奇特的言语和行为。由于神经衰弱具有自身不适感较多,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害怕自己会患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问题,而若干年后他们真的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不能认为是神经衰弱变成精神分裂症的依据。


    从专家的介绍中,大家可以发现,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不属于同一种疾病,相对于神经衰弱来讲,精神分裂的严重程度会更大一些。而且不容易治疗。所以,如果大家患有神经衰弱,不要有太多顾忌,怕会出现精神分裂,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疾病。

  • 经常听到这么一种说法:有些人从来不生病,但一生病就是大病;而有些人看起来弱不禁风,动不动就发烧感冒,但反而很长寿。

     

    这句话到底有科学依据吗?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 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体各类疾病发生主要与体内“毒素”积累、人体系统失调、营养缺乏、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毒素”积累

    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脂质沉积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与空气、饮用水、食物等的污染物质长期停留在人体内,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人体系统失调

    人体神经、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八大系统中有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体的整个运行机制,导致疾病的产生。

     

    营养缺乏或不均衡

    饮食因素是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只有平衡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才能使体内环境更趋于稳态。

     

    营养的缺乏或不均衡,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C、D,微量元素锌、硒等免疫相关营养素,会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免疫力低下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卫士”,每天都打击入侵的“敌人”,保护着我们的身体。

     

    但是免疫系统并不是天生完善无缺的,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免疫系统也很容易受到睡眠、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而被削弱。

     

    每个人的免疫力是不同的,免疫力强的人不易生病,而免疫力弱或免疫力下降的人一遇到病毒侵袭,就易诱发各种病症。

     

     

    //. 为什么有些人小毛小病不断,却很长寿呢?

     

    小毛小病不断的人会更重视定期的健康检查,认真对待每一次体检结果,懂得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及时调整,反而不易得“大病”。

     

    但是从来不生病的人往往会忽视体检,对存在的亚健康症状也不注意,久而久之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患大病、重病的比例相对更高些。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经常生病的人,身体的免疫系统不断得到锻炼,不断得到修复完善,能够在身体内部建立起一道防火墙,更容易及时发现和攻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而不经常生病的人免疫系统相对处于懈怠状态,一旦有新的病毒侵入,就容易造成免疫系统紊乱,酿成“大病”。

     

     

    ///. 日常多注意,远离亚健康

     

    不管自身免疫力强与弱,容易还是不容易生病,我们都应该关注日常体检,重视身体的任何亚健康状况,不断从睡眠、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节,提高自身免疫力。

     

    有营养不均衡困扰的朋友,也可以选择服用NatureMade综合维生素,通用款、专为年轻男女定制款、以及专为50岁以上男女定制款,多种产品可按需选择哦~

     

    免疫力强了,才能“正气存内”,做到“小病不易得,大病更难得”

     

  • 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代老年医学研究证实,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衰老与疾病、精神创伤、环境变化。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因素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老年人应保持心明豁达、面对现实、结交知音等。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描述:

    1. 衰老与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和记忆力会逐渐下降,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如“力不从心”的感受和身体不适等。疾病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心理状态。

    2. 精神创伤: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疗效有重要影响。一些老年人可能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环境变化:老年人往往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这会加速衰老过程。

    4. 其他因素: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一个焦虑不安的家长,带着我那15岁的儿子,踏上了寻找专业帮助的旅程。他总是易怒、易烦躁,情绪不稳定,甚至有过轻生的想法和自残的行为。看着他那日渐消瘦的身影,我的心如刀割。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我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

    医生的回复总是那么及时,即使是在深夜。他耐心地询问了我儿子的病情,详细地询问了他的生活习惯、饮食状况,甚至是他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医生告诉我,这个年龄段的精神心理疾病,主要是情绪和行为控制力不足。

    面对我的焦虑,医生并没有给我任何压力,而是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我,治疗只是阶段性的,目标是能在成年前病情稳定住。他还提醒我,诊断需要在线下明确,而疗程与诊断相关。虽然我无法立刻得到治疗,但他的话给了我一丝希望。

    医生还告诉我,对于这种情况,家属的关心和支持至关重要。他建议我关注儿子的自伤行为,引导他回归正常的生活习惯,并传递多种应对方式的经验。在紧急情况下,我可以随时联系他,他一直在门诊,随时准备提供帮助。

    虽然我无法立即预约到医生的门诊号,但我对这位医生的品质和专业精神充满了敬意。他的耐心、专业和关怀,让我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 匿名患者与医生的网络医疗之旅

    那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地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自从***先生去世后,我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独自面对着无尽的孤独。我需要有人倾听我的声音,理解我的痛苦。

    在医生***的引导下,我缓缓道出了自己的遭遇。她耐心地倾听,没有打断我,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慰。她告诉我,虽然我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可以寻求帮助,让生活重新焕发光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医生保持着频繁的线上沟通。她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我处理丧夫之痛,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在她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孩子的问题感到焦虑。我担心孩子会因为父亲的去世而受到影响,不知道如何与他沟通。***医生耐心地为我分析了情况,并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她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医生的陪伴下,我逐渐走出了阴霾。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现在,我已经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迎接每一个新的明天。

    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感谢***医生,让我在人生的低谷中找到了希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 那天,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坐在沙发上,心情沉重。我知道,我必须做出一个决定,关于我的未来,关于我的健康。

    我拨通了***医生的网络咨询热线,他是一位在精神科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我向他倾诉了我的困扰,包括我无法接受正常的性行为、对父亲的恐惧以及对呕吐的极度敏感。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没有打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偏见。他告诉我,我的症状很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表现,并建议我尝试认知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干预。

    他告诉我,我可以尝试平时多运动,晒晒太阳,这样有利于心身疾病的缓解。他还强调了规律生活和睡眠的重要性。

    我向他讲述了我的家庭情况,我的父亲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他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我告诉他,我还在处理一些过去的创伤,包括被表哥性侵的经历,以及我对此的恐惧。

    ***医生安慰我,他告诉我,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我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他还建议我,如果可能的话,尝试与父亲沟通,帮助他理解他的行为对我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在咨询的最后,我感到心里轻松了许多。虽然我知道,我的康复之路还很长,但有了***医生的指导,我相信自己能够走出阴影,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让像我这样的患者能够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我衷心感谢***医生,感谢他给予我的耐心和关怀。

  • 在一次线上问诊中,患者描述了自己情绪低落,头痛,手抖,易焦躁,有过伤害自己的行为,幻想过轻生等症状。经过医生的细致评估和专业建议,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支持和指导,医生用心倾听,耐心沟通,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性关怀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心,医生不仅关注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内心世界,给予了精神上的支持。通过线上问诊,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帮助,逐渐摆脱了情绪困扰,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 那天,我鼓起勇气,决定向一位精神科医生倾诉我的痛苦。

    “医生,我今年23岁,小时候经历过猥亵,现在害怕黑夜,害怕和年长的男性长辈,年轻的同龄男性单独呆在一起,单独在一起让我很不自在,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感觉有一个男的在黑暗的角落看着我,我不敢闭上眼睛,不敢睡觉。”

    医生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我,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理解和同情。

    “小时候不懂那些事情是不对的,父母也没有教导过,所以对我影响不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越来越在意小时候发生的那些事情,那些事情困扰着我,让我觉得很痛苦。”

    医生温柔地问我:“你现在的情绪如何?有没有经常想起那些事情?”

    我告诉她:“好像感觉没有什么能让我开心的事情。一家人一起出去玩我都没有愉悦感,平时也不想出门,反正我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期待,感觉活着很累很痛苦。”

    医生听后,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说:“你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创伤的愈合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也会影响你目前的行为模式。”

    我听了医生的话,心里渐渐有了希望,我知道,我需要专业的帮助,我需要走出这个阴影。

    医生建议我做一下心理治疗,我犹豫了很久,但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虽然我担心隐私泄露,但医生向我保证,和心理治疗师之间的沟通是保密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面对自己的恐惧,我开始理解自己的情绪,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我开始慢慢走出阴影。

    感谢那位精神科医生,是他的耐心和理解,让我找到了希望,让我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勇气。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线上问诊成为了一种便捷的健康管理方式。与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

    通过线上问诊,我向医生咨询了孩子的自伤行为问题。医生耐心倾听我的描述,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他提出了合理的治疗建议,并详细解答了我的疑惑。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有信心面对治疗过程。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细致服务让我深受感动,感谢医生为我们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 我的线上医疗之旅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我收到了一条来自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信息,告诉我有一位医生愿意为我提供远程咨询服务。

    电话那头的医生听起来温和而专业,她询问了我孩子的近况,我详细描述了孩子反复自伤的情况。医生耐心地倾听,没有打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急躁。

    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医生问我:“您能告诉我,孩子现在的情绪状况吗?”我叹了口气,回答说:“他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好像总是高兴不起来。”医生又问:“能电话聊吗?”我犹豫了一下,因为我不太习惯这种方式,但还是答应了。

    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下,电话问诊可能不够详细,建议我通过文字交流。我有些失望,但还是按照她的建议,开始打字描述孩子的症状。

    在交流的过程中,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每一个细节,她问:“一天中想到创伤事件就会情绪不好,是吗?”我点了点头。医生又问:“有没有想过如何帮助他不去想这些创伤事件?”我沉默了片刻,回答说:“他现在就是不想去想。”医生鼓励我说:“这样很正常,但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

    医生最后建议我带孩子去做正规的心理治疗。我感到一丝希望,虽然不知道这条路会有多艰难,但我决定尝试。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和高效。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互联网医疗会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 服务已开始。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地打开了我的互联网医院账户。我知道,这次我要面对的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医生***提醒事项: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请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我按照要求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心境障碍伴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关于病情的各个方面,他们的专业和细心让我感到安心。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医生***详细地为我分析了病情,并提出了治疗方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让我感到非常信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我非常感谢医生***的关心和帮助。

    然而,治疗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孩子在服用鲁拉西酮后出现了自伤行为,医生***耐心地为我解释了原因,并提出了调整方案。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孩子的用药剂量,以及如何应对病情波动。

    现在,我已经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不仅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感谢医生***,您的专业和耐心让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