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广州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转制成为广东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是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我院先后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制试点医疗机构”“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国际合作基地(广东)”、首批国家级基本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和消化道肿瘤早筛及早诊早治项目协作中心、国家级食管癌多中心临床研究成员单位及国家食管癌大数据中心采集单位、广东省第一家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协作中心、国家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房颤中心和中国心脏康复中心、广东省微生态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垂体疾病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慧护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精准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物医学大数据库建设单位,广东省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广东省唯一“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治疗研究基地”,广东省红十字会首家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基地和省红十字会“救心行动”指定合作医院,广东省药学会粤港澳I期&BE(一致性评价)临床研究联合平台成员单位,成立了全国首家慢阻肺康复中心。医院也是广州市最早开展心脏起搏器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广州市第一家引进高能双光子直线加速器开展肿瘤放射治疗医院,全国第一例成功实施103岁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广东省最早开展大肝癌治疗、小儿麻痹症矫治、心理咨询门诊、放射免疫检测的医院之一;在2016年全省公立医院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我院排名广州榜首;获评“2017年度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新锐奖”。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我院稳居A等级,位列全国前18%。  我院分为农林院区、共和院区,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余张。现有员工1679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03人,高级职称192人,其中,双聘院士、岐黄首席科学家、珠江学者各一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2名。还拥有一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和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教学名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名中医、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经过70年的传承和建设发展,我院拥有一批优势突出、在广东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专科。现有学科、专科39个,拥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管局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7个,院级重点专科8个。2009年中西医结合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6年成为广东省教育厅攀峰重点学科,2018、2019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排名全国医学类第3名(前5%),广东省第1名。2018年“代谢性疾病”入选首批广东省医疗高地行动计划,2019年中西结合代谢病科入选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临床药学学科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2019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2021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市级科研成果2项。主持纵向科研课题500多项,其中国家级43,省部级93项。专利授权211项。参编专著和教材100多部,其中专著50余部。  我院作为广东药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2008年实行附属第一医院和临床医学院一体化管理。每年承担近千名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及培养任务。现有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个,201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设有省级特色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2017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并保持至今。2020年临床医学专业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位授权建设点,2023年获批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培育建设点位。  我们将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校训和“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办学特色以及“崇德仁爱博学至臻”的院训,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药科大学为目标,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和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医院和临床医学院,承担起医疗保驾护航的重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两种矛盾的表现在DIC疾病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特有临床表现。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尚无发病率的报道。DIC病死率高达31%~80%。,DIC的病因来自于基础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疾病约占2/3,产科灾难和外伤也是DIC的主要病因。 诱发DIC的基础疾病包括:①全身感染/严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等。②外伤,包括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的灼伤、脂肪栓塞等。③器官损害,见重症胰腺炎等。④恶性肿瘤,包括各种实体瘤、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⑤产科灾难,包括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综合征等。⑥其他,如严重肝衰竭、严重中毒或蛇咬伤、输血反应、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等等。,骨髓,血液血管,1.基础疾病治疗 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是消减DIC促发因素,增加患者存活的首要措施。 2.血液制品的应用 应用血液制品实际是一种替代性治疗。包括浓缩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新鲜全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等。 3.肝素应用 肝素治疗可使某些慢性DIC患者受益。也用于急性DIC患者,应用时需审慎。 4.纤溶抑制剂 应用时需慎重。,1、重症肝病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原发性纤溶亢进,1.避免油腻食物;2.避免油炸食物;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1.常用的快速简易的实验室筛选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 2.DIC特殊的检查适用于筛选检查后仍不能确诊者。,。

周兰兰
true 周兰兰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接诊量:39 平均响应:-
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类贫血等血液常见疾病诊治
朱秋花
true 朱秋花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接诊量:1262 平均响应:2小时
擅长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化疗后骨髓抑制,贫血性疾病,溶血性疾病及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叶海伦
false 叶海伦 住院医师
好评率:- 接诊量:- 平均响应:-
待补充
患友问诊

宝宝反复发烧两周,心肌酶异常,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了,担心是否有重症肺炎和DIC的风险?患者男性9岁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患者连续三天输血后,医生告知其血液不凝固,患者无其他明显症状,提供了血液检查结果,请求医生帮助分析和处理。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患者小腿上出现红斑和硬块,疑似凝血功能问题,曾在今年1月份做过体检但未检查凝血功能。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33岁女性,咨询祛斑药物使用。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我最近经常感到头晕和胸闷,担心可能与血管内凝血有关,想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患者女性38岁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术后25天,血管堆结,勃起时更明显,咨询用药。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用药咨询。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黄褐斑,想了解氨甲环酸的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患者右臂下半部分出现一条明显的黑色线,伴有肿痛,未有磕碰,想了解可能的原因和处理建议。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咨询血栓形成并发症药物使用。患者女性

接诊医生:
  
2024-09-20 23:49:02
科普文章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