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美英 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心理科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由于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复发、易自杀、易致残,在精神病防治中,有90%以上的病人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护理。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干预,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康复、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那么,如何有效地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呢?
首先,家人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陪伴,多倾听。良好的关系能有效打破患者对家人的阻抗,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恢复社会适应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鼓励患者表达痛苦。家人要多鼓励、多陪伴,多倾听,积极诱导患者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伤。应充分认识患者的精神疾病不是思想病,不是意志不坚强,更不是“装病”,充分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不要随意对他们指责批评,以减轻患者的病痛。
第三,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要认识到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一种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讳疾忌医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次,要强化这样的认识:目前的灰暗心情和悲观想法是病态的,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也是病态的,这些都是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的。
第四,鼓励积极治疗。和患者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活动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鼓励执行。切忌强迫患者做他目前难以进行的活动。如果不能继续工作和学习,在休息期间不要消极地等待疾病好转,应制定促进早日康复的日常活动计划,并努力执行。计划要确实可行,内容不求多,只求能够做到。主要内容有: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尽量保持生活规律:起床、睡觉、吃饭的时间要有规律,避免病愈后难以适应正常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把做事当作治疗的手段,而不是负担。保持必须的活动:每日保证力所能及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尤其是阳光充足的日间活动。
第五,要善于观察,加强安全的护理。注意从日常生活的言语行为中及时发现举止异常,情绪波动、自杀先兆等。患者卧室不宜摆放刀剪绳带等危险物品, 避免患者能随时拿到有危险的物品。对于容易激惹、强烈自杀观念乃至自杀行为的患者,要有专人全程看护,确保其人身安全。
第六,做好生活事件后的防范。生活中一个很小的事件,都有可能让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属应保持警觉,提高防范意识,杜绝患者一时想不开而自杀。
第七,做好睡眠的护理。患者常伴有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浅、早醒、睡眠感缺失,应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病人常会诉说“我三四点钟就会醒,这是我一天中最难受的时候”,所以在下半夜的时候,自杀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应加强夜间的巡视,避免自杀的悲剧发生。
第八,卫生的护理。患者常有兴趣下降、疲乏无力、生活懒散等症状,因此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日常生活要学会自我料理,如洗头洗澡、洗衣、整理房间等。
第九,加强药物的管理。有效的家庭干预能打破患者对治疗的阻抗,鼓励患者寻求医生的帮助,督促患者医嘱服药。药物治疗必须足量足疗程。家人要鼓励患者按时吃药并定期复诊。如果擅自停药,病程复发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十,适当运动。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目前有氧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和运动量。运动可保持体力和脑力协调,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 甄龙 徐改玲
家庭是一个人所归属的最早的、最密切的、最持久的社会单元,一个人的情绪健康情况与整个家庭是紧密相连的。精神病学与社会、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社会-文化-心理问题,在临床上产生很多后果。而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个特征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社会管理和回归。精神疾病大多数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其中不低比例的患者,尤其重症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不全或缺乏,回归社会有一定困难,这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困扰和压力。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封闭病房管理比重过大,而封闭病房管理有诸多弊端:患者与社会隔离,功能丧失等,且适应人群较少。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巨大且多层面的,涉及个体、家庭、服务提供者、公众等。中国精神病防治指南上提出的治疗联盟,是指在患者家庭、 精神科医生及社区卫生支持系统间建立的有机组织,是基于传统治疗模式的全面升级,也是对目前单纯靠药物主导治疗的有力补充。建立积极的治疗联盟,获得同伴支持、建立自助团体,可以提供多数患者其需要的家庭支持。指南中提出的患者个案管理,则更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重视亲情,家庭关系复杂又相对稳固,即是精神问题滋生的肥沃土壤,同时也是精神病人的社会回归去处。因此,家庭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家庭干预需要做些什么?
首先,家庭是社区管理的主力军。目前一些一二线城市政府给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提供管理费用为每月几百元不等,并给予特殊的支持。患者家属需接受精神病学知识教育,督促患者规律用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技能,帮助患者回归社会,适应生活。
其次,家庭干预在心理治疗上就是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以系统观念来理解和干预家庭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中从个体转向关系。个体心理治疗通常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个体的内心精神状态,挖掘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而家庭治疗比较重视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以及生活中需要改善的相处问题。家庭治疗的理论前提为: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并能调节个人的行为。家庭治疗的对象,其问题往往是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所致,改变病理现象不能单从治疗个体入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对象。
那么,家庭治疗具体怎么做?
下面是一个例子,让大家了解家庭治疗:有一个35岁的男人,不结婚,不上班,不恋爱,没有生育,无所事事,患有焦虑障碍。后来,他参与了家谱图的制作,众多亲戚被画在同一张纸上,他对治疗师分别讲了家族各个分支的状况,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父母那一代人,从小生活艰苦,为家庭承担了很多责任,拼命打拼,40-50岁时积攒了足够的财富,使后代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二是图谱中有一个家族分支在某个地方就断掉了,因为他们的后代没有生孩子。这个男人发现,他的爸爸两代单传,如果自己不生孩子,接下来父亲和他这一支也会在家谱中断掉,这给了他很大的冲击。治疗师认为:如果盯着这个男人没有能力出去工作,不找伴侣,就是缺陷取向,而在家庭治疗里,发现他没出去工作是在接承父母没有完成的愿望,即他的父母在青年时代无法衣食无忧地生活,而他实现了,这就是资源取向。这个资源取向建构出来患者的生活状态是他和家庭成员的主动选择,有意识或无意识,而不是没有能力,因此是个赋能的过程,从而减轻他的焦虑。同时,家谱中显示出的家族的责任,也使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想法,准备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治疗的适应症很广泛,可用于很多方面,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下面所有的情况都适合采用家庭心理治疗的方法干预:
1.家庭成员有冲突,经过其他治疗无效。
2.“症状”在某人身上,但是反映的却是家庭系统问题。
3.在个别治疗中不能处理的个人的冲突。
4.家庭对于患病成员忽视或过于焦虑于治疗。
5.家庭对个体治疗起到了阻碍作用。
6.家庭成员必须参与到某个患者的治疗。
7.个别心理治疗没达到预期在家庭中应有的效果。
家庭治疗的相对相对禁忌包括:
1.重性精神障碍发作期一般不宜首选家庭治疗。
2.当家庭治疗成员不愿意参与时,也不要急于实施。
家是温暖的港湾,有家才有我,才有喜怒哀乐和有丰沛的人生。家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精神病人同样,甚至更重要。由于学科发展等原因,我们之前对家庭干预的重视不够,也缺乏专业性。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发展探索家庭治疗领域,以给精神疾病患者一个温馨的家,祝愿他们好运,能够在家庭的港湾里,快乐幸福地生活!
小伟是2年级的学生,聪明可爱,活泼机灵,说话声音清晰响亮。除了学校的日常课程外,乒乓球和美术学的也非常出色,见到他的人都非常喜欢。然而在小伟妈妈的心中,小伟却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做作业太慢。
小伟妈妈描述,别的孩子做一个小时的作业,小伟要做三四个小时,晚上家庭作业一般要做到9点多。家长不断在旁边叮嘱,才能勉强在睡前做完作业。为此父母焦躁不安,小伟本人也开始逐渐唠叨抱怨学习,偶尔也会把本子扔在地上,直接不做了。这个时候,父母往往只能好言相劝,有时候愤怒了也会呵斥他几句。但不管怎么样,就是无法改变小伟做作业慢的毛病。
孩子做作业慢,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每一种“慢”都会有其背后的原因,所以,很难直接针对“慢”提出一个解决对策。如果针对“慢”下功夫,这往往会以损失孩子其它学习效能作为代价,容易混淆孩子作业慢的真实困难,无法对孩子提供更实际的帮助。
作业慢的几种可能因素
“慢”只是一种问题的表现,最直接的理由可能是来自孩子对于学习上的压力和退缩,比如对某种课程的自卑和畏惧情绪、对作业多的不满、对父母和老师严厉批评的消极反抗等,还有可能是对课程知识的不熟悉,甚至有可能和父母的过渡关注或忽视行为有关。如果对于这些问题没有足够的观察和认识,只是一味要求孩子尽快完成作业,只能迫使孩子持续压抑对学习的不良情绪,在今后的某一天,这种情绪会更加猛烈地爆发出来。
在“慢”中寻找孩子的积极因素
当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很慢的时候,情绪上的骚动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无力干预的家长,会感觉到强烈的挫败感和愤怒。此时,家长需要坚定地从孩子 “慢”的行为中找到积极的因素,这样才能安抚家长内心的情绪,以便家长和孩子更能冷静、和平的相处,甚至带着欣赏孩子的眼光和孩子相处。
慢的孩子对待自己的作业有非常宝贵贵的坚持性和责任感。不管处于哪种理由,孩子在作业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别人都多是事实,感受到的痛苦和怨愤也是事实,可是孩子没有轻易地放弃学习,只是偶尔抱怨学习而已。在这种困难的情境下,孩子仍然坚持完成作业,这已经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品德了,这正是我们一直所要求的“学习毅力”。
耐心等待孩子“由慢而快”
关注孩子的坚持和责任感也许同样不能直接解决孩子作业慢的问题,但却可以让孩子在做作业“慢”的挫败和自责中解脱出来。孩子一旦能够认可自己的坚持和责任感,孩子的学习动力会渐渐复苏,对老师的信赖和接纳也会更多,在进一步教育辅导中,将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和支持,而且孩子对于改变的承受力也会增强。孩子对于作业的态度更积极,对于自己的评价也更积极向上,各种影响作业效率的行为会减少很多。影响少了,做作业的效率自然而然会提高。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I)治疗高血压该如何服药
佐米曲普坦的注意事项
很多男性朋友在就诊时会担心自己是否是前列腺炎,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前列腺炎和勃起功能障碍之间的一些关系。
勃起功能障碍(ED)和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两种健康问题,它们虽然不同,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了解这些区别和联系对于维护男性健康至关重要。
勃起功能障碍(ED),即男性突然不能勃起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心理原因、行为习惯、器质性伤害和药物影响四大类。
心理原因:心理因素是导致ED的常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对怀孕或性传播疾病的担忧,对性行为的紧张、焦虑或恐惧,以及缺乏隐私或舒适的环境。
感情问题,如夫妻感情冷淡或审美疲劳,也可能影响男性的性功能。
此外,性知识缺乏或性经验不足也可能导致ED。
睾丸一前一后通常是正常的现象。人体的阴囊内包含着两个睾丸,正常情况下两个睾丸的位置并非完全对称,常常呈现出一前一后或者一高一低的状态。
从解剖学结构来看,睾丸的这种位置差异是为了避免在两腿并拢、运动或者遭受外力撞击时相互挤压,起到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在生理功能方面,尽管睾丸位置存在差异,但并不会影响其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主要功能。
每个睾丸都有独立的血液循环、神经支配和生精功能体系。而且,阴囊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睾丸的位置和温度,以保证睾丸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一般比体温略低)进行正常的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不过,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也可能导致睾丸位置的明显改变或异常。例如,精索静脉曲张可能会引起患侧睾丸位置相对升高,并且常常伴有阴囊坠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睾丸扭转是一种较为紧急的情况,会突然出现睾丸位置的异常改变,同时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伴随症状,如睾丸疼痛、肿胀持续不缓解或者阴囊外观有明显改变等,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排除疾病的可能。
如果仅仅是睾丸一前一后且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伴随其他异常不适,不要耽误治疗时机,赶紧就医。
病症: 胃癌 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李女士
年龄:70岁
病症: 胃癌 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李女士
年龄:70岁
罹患癌症,毫无疑问对每个人都是重大打击。而如果一位患者不幸同时罹患两种癌症,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沉重。
但时至今日,癌症早已不再是什么“不治之症”,很多良好的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迈过重重困境,预后得到极大提升。
不仅如此,在医疗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患者也能通过“海外二诊”服务,快速触达到国际权威专家资源,为自己的治疗保驾护航!
今天的案例主人公李女士,正是一位“海外二诊”的受益者。我们来一起看看她的故事。*为保护隐私,文中患者个人信息均已经脱敏处理。
70岁的李女士在去年年底,因脚底疼痛去医院看病,结果发现脚后跟有一个1厘米的黑色肿物。医生判断是冻疮,于是开了点外用药,李女士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
大概4个月后,真正的噩梦降临:李女士通过影像检查,被诊断为胃癌,而且有了淋巴结转移。 她还出现了多次呕血,病情非常危急。很快,医生为她实施了全胃切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通过检查,医生发现李女士后脚跟的肿物竟然也是癌症——恶性黑色素瘤。于是大概2个月后,医生又切除了她的足底肿瘤。
为了降低复发风险,李女士开始了3个周期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替吉奥联合纳武单抗)。
虽然该做的都已做完,但对于李女士来说,恐惧感还远未被消除。因为癌症最令人恐惧的,是其具有“复发转移”的能力 。一旦癌症再次袭来,李女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另外,两种癌症的治疗以及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也让李女士遭遇了一些副作用。比如腹泻、味觉障碍还有体重明显下降的问题。这些对于已经70岁的李女士来说,都很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迫切需要解决。
在本次的国际专家“海外二诊”服务中,李女士预约的是来自日本某知名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的外科部长医生,他的专长领域既包括肿瘤外科,又包括各类癌症药物疗法、姑息治疗,是一位“内外兼修”的权威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李女士既往的病情和治疗经过后,医生很快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为患者详细解答了当前她的所有问题。
1、 未来如果转移或复发了该怎么办?
医生:假如您未来不幸出现转移或复发,那么化疗是核心治疗手段。对于单发的孤立转移灶,可以选择手术、放疗来进行局部治疗。
具体化疗方案选择,我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列出了3类,当前面的方案失效后,可更换为后面的方案。
一类方案:化疗联合/不联合免疫方案
- CAPOX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O药(即免疫药物纳武单抗)
- SOX (替吉奥+奥沙利铂)±O药
- FOLFOX (5-FU+奥沙利铂)±O药
二类方案:化疗联合/不联合抗血管药物方案
- Taxane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雷莫芦单抗
三类方案:化疗方案
- 曲氟尿苷/盐酸替吡嘧啶
- 伊立替康
2、N K细胞疗法是否对我有帮助?副作用是否可控? X医生: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NK细胞疗法对癌症有效,因此不予推荐。
3、口服替吉奥会腹泻,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II/III期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辅助治疗方案,分别为:
- 替吉奥口服 1 年(口服 4 周,停药 2 周,共 8 个疗程或口服 2 周,停药 1 周,共 16个疗程)
- CAPOX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共半年(每 3 周一次,共 8 个疗程)
- SOX (替吉奥+奥沙利铂) 共半年(每 3 周一次,共 8 个疗程)
这三种方案中,替吉奥方案和CAPOX方案等效,但SOX要优于替吉奥。另外,胃癌术后直接使用纳武单抗免疫治疗无意义。
替吉奥确实会出现腹泻等代表性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考虑对症治疗,比如调节肠道的药物、止泻药等缓解副作用。如果副作用太严重,那么可以考虑减少药物剂量。
替吉奥的标准用药剂量为120mg,但用量低于80mg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当前患者用药为100mg,那么为了降低副作用,可以减少剂量到80mg;但如果目前剂量已经是80mg,则无法进一步降低剂量,此时考虑更换方案为CAPOX方案替代。 如果不良反应严重到干扰日常生活,则患者可以选择停药,持续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II期B和II其C的患者,可选择使用1年帕博丽珠单抗免疫治疗。
4 、术后患者很瘦,味觉障碍,如何调理改善? 通常,手术后患者体重会减轻20%左右。这是患者消化吸收能力低下、促食欲的胃肠激素减少引起的。大约6个月到1年时间,患者可以恢复正常。
味觉障碍可能是抗癌药的副作用引起的,也可能是饮食减少导致缺乏锌等微量元素引起的。建议患者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饮食,每天分5-6次吃饭。在日本,我们有时也会给患者用一些营养补充剂。
另外,也可以考虑采用中草药的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比如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 会诊结束后,李女士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平复。她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更清晰了,也对日本专家的细致指导和会诊的快速响应非常满意。
中国是消化道癌症发病数量较多的国家,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数据,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约为35.87万例,死亡人数26.04万人。
总体来说,胃癌属于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蕞常见癌症之一。胃癌如能在早、中期发现,还是有很大机会通过手术实现根治的,患者仍有一定机会得到临床治愈(术后5年不复发即为临床治愈)。
但在胃癌患者中,一部分人会因为【年龄较高】、伴有诸多【基础病】等问题,对手术存有疑虑,担心“下不来手术台”,甚至会放弃手术机会,选择吃药等姑息治疗。这样的选择真的正确吗?现如今的技术能否支持这类老年患者安全手术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个真实案例。
01七旬老人遭遇中期胃癌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胃病”项女士,因短时间体重骤降(8斤)前往就医。血液检测显示,她有一项指标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食道和胃连接的地方(贲门)以及胃的“外墙”(胃壁)都变得异常的厚,而且形状不均匀——这正是胃癌常见的表现。
医生随后通过胃镜检查和病例活检(取一小块组织观察上面的细胞),确诊了老人患有胃癌。由于还没有出现胃以外的远处其他器官的转移,也没有附近淋巴结转移,因此项女士的胃癌分期为中期。虽不是早期,但中期胃癌通常是可以手术的。为项女士提供诊疗的医生也表示,可以通过全胃切除手术实现根治。
但一来项女士已经七十多岁,二来她有20多年的糖尿病(手术伤口会更慢愈合、感染风险高、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右肺还有一枚1.2厘米的肺结节。种种问题让老人和家人们都比较犹豫,担心扛不住治疗,最终“越治越糟”。在这样的背景下,项女士决定找一位足够权威的外科专家,来为自己进行全面评估,看看能不能兼顾好肿瘤根治以及手术的安全性。
不久后,项女士预约了来自日本癌研有明医院消化中心胃外科部长布部创也医生为自己提供指导。
02日本专家咨询内容分享
在充分了解了项女士的病情信息和全部资料后,布部创也医生给出了如下指导建议:首先,患者此前接受的是普通CT而非增强CT,胃镜也没有清晰展示食道上肿瘤具体侵犯的程度,因此很难得出精准的分期判断。
后面患者来癌研有明医院就医时,医疗团队会在治疗前为她做一套非常精细、全面的检查,此后就可以明确肿瘤情况了。届时如果发现患者的分期、肿瘤侵犯的范围确实和现在的结果相同,那么可以通过一个腹腔镜微创手术实现根治,损伤会非常小;如果届时发现肿瘤侵犯食道过多,则需要消化道联合食道外科共同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患者都可以耐受手术,并且保留一部分胃。癌研有明医院是一家极为擅长肿瘤微创手术的知名癌症专科医院。在胃癌方面,2005年,医院开始导入腹腔镜,2019年又引入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了。如今,癌研有明医院98%的外科手术都采用微创。
受益于此,很多在别的医院需要胃全切的胃癌患者,到癌研有明后可以保留一部分胃,还能兼顾临床治愈。这对于术后患者的长期营养摄入和体重维持都很有帮助。布部创也医生所在科室的主要目标之一,正是在做到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之下,将原本的胃全切术式变为次全胃切除术,尽可能为患者保留一些胃,让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那么项女士的糖尿病问题,会不会影响到手术呢?对此,布部创也医生认为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对于这类患者,癌研有明医院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且有专业团队介入,从生活方式调整和专业治疗入手,帮助患者控制好血糖,让血糖水平达到符合手术的标准,从而降低术后愈合不良风险。
关于肺部的1.2厘米结节,布部医生认为可以暂不处理,无论它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因为这枚结节属于纯磨玻璃结节,即便是恶性,进展也非常缓慢,并不会快速出现转移扩散。而胃癌根治手术虽然会采用微创方式,但依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担,如果同时处理肺结节,会导致负担过重、患者难以承受。所以当前蕞好的处理办法,是先集中精力解决胃癌肿瘤,术后安排呼吸科专家为患者进行肺结节诊断,给出随访或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的建议。
03项女士术后,是否需要化疗来降低复发风险、争取更大治愈希望?
对此,布部创也医生表示,是否化疗现在还不能判断。因为术后患者能获得蕞精准的分期判断,有可能患者术前被认为是2期,但实际上术后成了1期(无需化疗);有时也可能患者术前是1期,但术后成了2-3期。假如是2-3期,则患者术后需要坚持1年的辅助化疗,大概可以降低10%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