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真菌感染和肛门湿疹的区别主要包括诱发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等。
1. 诱发原因不同:肛门真菌感染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可发生在肛门周围。而肛门湿疹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主要考虑为各种内外因素而导致,如过敏、遗传等。
2. 临床表现不同:真菌感染肛门部位皮肤,可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环形红斑、色素沉淀、瘙痒等不适症状。肛周湿疹症状一般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有时可累及到会阴部位,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糜烂、渗出、剧烈瘙痒等。
3. 治疗方法不同:肛门真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常见的酮康唑软膏、特比萘芬软膏等,可起到抑制和杀灭真菌的作用。
肛门湿疹患者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瘙痒比较剧烈,必要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等。不管是肛周真菌感染还是肛门湿疹,都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出现肛门周围长痘的现象是肛门湿疹,也有可能是肛瘘或尖锐湿疣等原因导致的。
1.肛门湿疹:一种发生于肛周皮肤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因自身免疫或外部摩擦等因素导致,皮损形态多样,可表现肛门周围长痘、瘙痒剧烈的症状。
2.肛瘘:大部分因肛管或直肠周围脓肿引起,外口多可以表现为皮肤组织隆起改变。若外口不在炎症期可呈现出肛门周围长痘的现象。
3.尖锐湿疣:若机体感染尖锐湿疣,可出现疣状病变为主的皮肤黏膜赘生物,故而可能会出现肛门周围长痘的情况。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切勿盲目治疗、用药。
肛门湿疹,这种情况湿疹就会反反复复,肛门湿疹、手部湿疹就是局限性的湿疹。湿疹是有内外因素,包括一些遗传的易感性,还有局部的状况菌群。如果是肛门的湿疹可以外涂点莫米松,再用联苯苄唑再加点莫匹罗星,每天涂一次,然后再口服奥洛他定,不要去搔抓它,看看用一个星期,不好再调整用药,一般是这样来进行处理。
肛门附近干燥,起皮泛白还特别痒,多数是肛门瘙痒症或者是肛门湿疹。治疗肛门湿疹可以涂比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一天一次即可,连续用药大概1-2周,就可以考虑停药。因为激素的副作用,所以尽量希望能够减少它的使用。但是这类疾病比较慢性,可以考虑加他克莫司、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非激素药膏来治疗,当然还有中医中药的办法。
肛周湿疹会传染吗?
肛门瘙痒用什么药
视频简介:患痔疮后经常感到肛门瘙痒是怎么回事
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曹锡本
主要内容:患了痔疮以后,由于痔疮内痔的突出引起肛门收缩,炎液流出肛门潮湿,长期潮湿以后就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了肛门的瘙痒,就形成了肛门湿疹,中医称为银疮。这种情况治疗起来要费很长的时间,还容易复发,所以一旦发现肛门有潮湿、瘙痒情况,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什么情况下适用粘合剂?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丙肝的治疗周期是多长?
情志内伤
情志内伤主要指七情过激。在一般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傢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生理现象,不足为病。但当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则可引起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功能失调而致病。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外在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有关的内脏,才能表现出情志变化。对男科疾病而言,情志因素大都导致功能病变,少数可致器质性病变。
(一)突受惊恐
平时遭受惊恐,或性交时意外受吓,或初婚时性交痛而畏惧,久久不能自解,以致出现阳痿、遗精、射精不能等。如《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萎厥,精时自下。”《临证指南医案》谓:阳痿“亦有因恐惧而得者。盖恐则伤肾,恐则气下也。”
(二)所愿不遂
失恋失意,思虑过度;或情志抑郁或夫妻不睦,精神紧张;或性欲不一致,同房不协调,忍精不泄,可见性欲淡漠、阳痿、早泄、悬痈、疳疮等。如清•俞震说:“少年新婚,欲交媾,女子阻之,乃逆其意,遂阴痿不举。”(《古今医案按•卷八•阳痿》)吴谦说:“疳疮多由欲火未遂瘦淋难。”(《医宗金鉴外科•卷九•下部•疳疮》)清•许克昌说:“悬痈多有忍精提气而成。
所谓欲泄不泄,化为脓血是也。”(《外科证治全书 卷三•悬痈》)
(三)悲哀太甚
遇有严重痛心之事,悲哀欲绝,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和其他病变。如《素问•痉论》曰: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瘦血也。”
(四)恼怒太过
口角斗殴,怒发冲冠;或郁怒于中,未得发泄,以致阴纵、阴缩、淋证等。如《血证论》说:
“前阴属肝,肝火怒动,茎中不利,甚则劑痛,或兼血淋。”(卷大•淋浊)
情志之误有“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两种情况。以不育症为例,可因各种情志因素导致不育(因郁致病);反之,长期不育,又可出现各种情志变化(因病致郁)。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致病因素,尤宜引起医者和病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