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一、病因
1. 感染性疾病:
• 细菌感染:如腹腔脏器的细菌感染,可引起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常见的有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等炎症蔓延至腹膜后淋巴结。
• 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可能导致全身淋巴结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结核感染:腹膜后淋巴结结核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2. 肿瘤性疾病:
• 恶性肿瘤转移:腹部及盆腔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卵巢癌等,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引起肿大。
• 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累及腹膜后淋巴结,导致肿大。患者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包括腹膜后淋巴结。
二、临床表现
1. 局部症状:
• 腹痛:可因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引起,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
•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
2. 全身症状:
• 发热:感染性疾病或肿瘤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热,热型不定。
• 消瘦、乏力:肿瘤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消耗症状。
三、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可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但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
• CT 和 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膜后淋巴结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病因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2.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 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 等,对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等有助于诊断腹膜后淋巴结结核。
3. 病理检查:对于病因不明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四、治疗方法
1. 针对病因治疗:
• 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 肿瘤性疾病: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 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
• 疼痛时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 发热时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
总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复杂,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 患者病情
患者,男,51岁,两年前因“原发性肝癌”于我院行“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肝脏病灶治愈,身体恢复良好。2天前于当地医院超声发现肝左叶下方低回声(考虑肿大淋巴结)。来我院超声介入就诊,超声提示:肝右叶稍高回声(考虑术后改变);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复查增强CT提示:“肝占位射频消融术后”改变;肝胃间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此患者的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群狼环绕,深可临骨,富可比肝”。超声所示:腹膜后淋巴结四周被肝脏、胰腺、门静脉、下腔静脉包绕,其后方紧邻胸椎椎体(见图1、图2、图3、图4)。而且该处肿大淋巴结血流极其丰富,行超声造影检查:动脉期比肝脏强化更明显(也就是血供更丰富,见图5)。
2️⃣ 如何治疗?这是一个难题!
此患者既往有肝癌病史,考虑为肝癌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手术不是适应症,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比较棘手,经综合考虑,决定经皮射频消融处理减轻肿瘤负荷,在尽可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进行根治性消融,术后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考虑靶向药物应用,密切监测,必要时再次消融,控制肿瘤生长。
3️⃣ 多方推演,制定方案
虽然该患者腹膜后肿大淋巴结位置深、血供多、治疗难,董刚教授团队总结大量超声引导下治疗腹膜后淋巴结的经验,认为具备一定超声引导下消融治疗的条件,不过风险极大。在充分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及治疗方法后,患者及家属表示对医生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强烈要求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4️⃣ 精雕细琢、张弛有道,各个击破。
手术治疗先行超声引导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病理回示:考虑肝癌浸润/转移。然后再行消融治疗。
“精雕细琢”:在超声的实时监测下将消融针穿刺至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内,避开“群狼”(肝内大血管、门静脉、胰腺、门静脉),需要极大耐心、坚定信心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张驰有道”:需要治疗的淋巴结很多,周边脏器血管环绕。消融治疗过程中最高可达100摄氏度的高温极可能引起周边组织热损伤,需要一些保护措施。位于“中心地带的肿大淋巴结”,射频针进入后直接进行消融。位于“边缘地带的肿大淋巴结”,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置管术”,向腹腔推入生理盐水形成隔离带,增加肿大淋巴结与脏器之间间隙,避免周围脏器热损伤,完美解决。
“各个击破”:位置不同,穿刺方法及路径略有差异。考虑到消融病灶过多,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设计路径时尽量减少进针次数,尽可能的为患者减轻术后痛苦。淋巴结消融顺序按1-3-4-2进行。首先经肝胃间隙进针,移动消融淋巴结1(见图6),此淋巴结相对独立,位置最深且靠近膈肌和下腔静脉,需单独穿刺消融。然后经肝脏实质穿刺进针,先深后浅,依次消融穿过淋巴结2、淋巴结3(图7)。完全消融淋巴结3后,将消融针退至淋巴结2内调整进针方向,进行淋巴结4消融(见图8,图9)。最后消融肝内穿刺针道,预防出血,结束手术(见图10)。
5️⃣ 针尖上的舞蹈,完美收官。
手术结束后,超声造影显示淋巴结内均无强化,提示成功完成消融治疗(见图11)。术后1天患者即正常饮食,无发热、无腹痛,未诉不适,术后3天办理出院,院外随诊。
此患者的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形态不一,多而分散,地形复杂,群狼环绕,血供丰富”,治疗难度极大。我们采用超声引导实时监测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操作简便、疗效明确,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腹膜后肿物的有效方法。
淋巴结是呈椭圆形或蚕豆形的淋巴组织小体,大小不一。全身都遍布淋巴结,正常情况下在颌下、腋窝等地方可以摸到。
淋巴结肿大的一般处理原则
三、根据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分类:
淋巴结肿大病因筛查最常用的一个无创性检查手段就是B超,它在区分良性和恶性淋巴结方面有独特优势,它可以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淋巴门结构,回声,边界,内部结构,周围软组织水肿以及内部的血流情况来综合判断淋巴结的性质(见下表)。 CT和MR在评估深部淋巴结方面有其独特优势。PET-CT可以根据SUV值非常直观地评估良性和恶性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一种免疫器官,当机体出现炎症等各种病变时,可导致局部淋巴结的增生肿大。临床上常见腋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以及锁骨上下淋巴结的肿大。那么,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哪些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腋下淋巴结是腋窝处的淋巴结聚集点,肿大的病因多种多样,根据肿大的腋下淋巴结活动度、边界及大小情况、触痛感等,结合自身基础疾病,可协助判断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二)感染性疾病所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
1.细菌感染。临床上同侧肢体的外伤、口腔、耳鼻喉、颜面及下颌等部位的各种细菌感染,均可以引起腋下淋巴结的肿大。
2.病毒感染。临床上EB病毒、麻疹病毒等感染所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疾病发生均可以引起腋下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3.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导致腋下淋巴结肿大也是临床常见病因之一。
(三)各种恶性肿瘤导致腋下淋巴结的肿大。临床上淋巴癌、胃癌、鼻咽癌、乳腺癌等多部位癌症转移均可以引起腋下淋巴结的肿大。
(四)增生性反应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上风湿性疾病、急性增生性淋巴结病、疫苗接种反应、血清病等也可以引起腋下淋巴结的肿大。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