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 病)。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 CT 扫描未找到原因者。
病因中粟粒样动脉瘤约占 75%,年发病率 6/10 万;动静脉畸形约占 10%,多见于青年人,90%以上位于幕上;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 病)占儿童 SAH 的 20%;原因不明占 10%。一般认为 30 岁以前发病者,多为血管畸形,40 岁以后发病者多为颅内动脉瘤破裂,50 岁以上发病者,则往往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脑肿瘤引起。
另外,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国外动物实验证明形成动脉瘤有 3 个因素: Willis 环压力、高血压和血管脆性增加。吸烟能影响这 3 个因素,引起血压急性升高,在 3h 后逐渐回落,与临床所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几率在吸烟后 3h 内最高相吻合。吸烟还可激活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水解酶释放,可引起肺损害与脑血管脆性增加,从而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率。大量饮酒可能引起高血压或其他包括血凝机制和脑血流之改变,可加速促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人报道,过量饮酒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是非饮酒者的 2 倍。
淀粉样发作的诊断方法
对于大多数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检查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阅片经验的医生可以识别,部分淀粉样发作(TFNE)病例的影像,可提示脑实质高密度出血灶、脑回强化。CT平扫对症状发生后48 h内的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敏感度高达95%。而针对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查,CT平扫的敏感度低于磁共振(MRI),并且在少量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中,CT平扫的可信度较低。因此,建议在这类淀粉样发作后的24~72 h内,完成MRI检查。而进一步的磁敏感序列MRI,对于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诊断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最终不漏诊任何一例可疑患者。值得强调的是,淀粉样发作表现类似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或癫痫发作等发作性疾病,脑电图及脑血管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及进一步的抗栓治疗决策非常必要。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是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患者常将头痛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头痛不能缓解或者进行性加重,多半一过性意识障碍和恶心呕吐,约 1/3 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前数日或者数周出现轻微头痛的表现,这是小量前期出血或者动脉瘤受牵拉所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痛可持续数日不变,两周后逐渐减轻,如头痛再一次加重,常提示动脉瘤再次出血。动静脉畸形畸形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常不严重,局部头痛常可提示破裂动脉瘤的位置。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动脉瘤:囊性动脉瘤可能与遗传和先天性发育缺陷有关,尸检发现大约 80%的患者为 Willis 环动脉壁弹力层以及中膜发育异常或受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动脉壁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血流涡流冲击等因素影响动脉壁弹性减弱,管壁薄弱处逐渐向外膨胀突出形成囊性动脉瘤,体积从 2 毫米到 3 厘米不等,平均 7.5 毫米,炎症动脉瘤是由动脉炎或者颅内炎症引起的血管壁病变。
第二、脑动静脉畸形:是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血管团,血管壁薄弱处属于破裂临界状态,激动或不明显诱因可导致破裂。
第三、其他:如肿瘤或转移癌直接侵蚀血管,引起血管壁病变,最终导致破裂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囊性动脉瘤占绝大多数,还可见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以及感染所致的真菌性动脉瘤等。
第二,血管畸形,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10%,其中动静脉畸形占血管畸形的 80%。多见于青少年能,90%以上位于幕上,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的分布区。
第三,其他如烟雾病,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此外,约 10%的患者病因未明。
蛛网膜出血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较为严重,约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可出现死亡,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5%或更高,再出血的病死率约为50%,具体存活时间因病情而异。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较多,常见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及夹层动脉瘤等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等。另外,年老体弱者较年轻患者预后差,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要差。
治疗期间应注意安静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尽量避免再次出血等,有利于延长生存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实算是一种出血性卒中。当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动脉瘤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并扩散到整个大脑表面,形成“血洗大脑”的画面。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先要寻找病因,如果是高血压引起,需要降压治疗。如果有动脉瘤,要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是凝血功能障碍所致,需要止血治疗。其次要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个月,服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如果出现颅高压要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服用抗癫痫药物防治癫痫发作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时多伴有剧烈头痛,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患者要及时就诊急诊神经内科,尽快完善颅脑ct等辅助检查,明确病因,住院治疗。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机动,避免过度劳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导致颅压升高,每晚定时睡觉,保证睡眠质量,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累及大脑皮层时可以出现症状性癫痫,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有时可继发全面性发作,需要及时予抗癫痫治疗,以免因颅内压升高再次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上治疗均需在专业神经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用力排便,避免用力咳嗽。住院期间应积极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早期开展床边康复训练,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证夜间睡眠质量,不听信谣言,乱用民间偏方,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大脑镰钙化在ct检查上都呈高密度灶,可以通过ct值进行鉴别,前者的ct值大约在50~60左右,后者的ct值可达1000以上,如果前者出血量较少,比较难以辨别,可以借助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进行区分,前者脑脊液可以检出红细胞,由此明确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患病后需保持冷静,因为情绪的波动可以增高颅内压,有再度诱发出血的风险,不听信谣言,乱用民间偏方,保证每日食物的正常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升高颅内压,患病期间需绝对卧床,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