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创始主席。
吴双,医师,医学博士,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于北京协和医院完成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研究方向房颤抗凝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生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发表SCI 9篇,总IF近30分,参与课题研究4项。
吕思奇,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毕业后留院工作,于北京协和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及房颤治疗,曾获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总IF超50分)、核心期刊十余篇,参与课题研究多项。
姚民,男,冠心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教授,1982年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1995年留学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心血管内科,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师从著名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光藤和明先生,研修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及治疗技术。2000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工作三十余年。关于中国人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变异)的研究结果被国内重要专著多次引用。擅长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已成功施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20000多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000多例。特别在造影导管及引导导管的改良、选择和经桡动脉径路操作技术改进方面取得了许多独特的开创性经验,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讲习班上进行学术交流和举行多种形式的演示及技术培训,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推动了经桡动脉径路冠心病介入性诊疗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博士 2012年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袁贤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抢救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一直从事心内科急诊临床和研究工作,掌握了射频消融,安装永久起搏器等技术,承担过多项科研研究工作。先后发表第一作者文章42篇,曾三次获全国征文奖,多次获得医院科研成就奖,并参加了《现代心脏病学》等6部专业著作的编写工作。 获奖荣誉 三次获全国征文奖 多次获得医院科研成就奖 科研成果 承担了多项科研工作。特别是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其用药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先后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作者的文章42篇。 参加了《现代心脏病学》等六部专业著作的编写工作。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科研、教学与临床新药研究,掌握心血管新技术新理论,擅长处理心血管科疑难重症,特别对老年性高血压、妇女更年期高血压、高血压所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中西医治疗有自己独到的治疗经验,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常见病的中西医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孙超,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诊疗和教学工作,专业方向为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2012年北大医学部优秀教师,2013-2014年美国UC Davis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擅长心律失常诊疗、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2017年作为亚太地区遴选心电生理医生赴美培训,研修起搏和导管消融术。发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电生理作用的差异》《起搏器在心房颤动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植入房室同步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患者随访报告及最佳适应症分析》等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 《中国心律学2016》,参与翻译《心力衰竭: Braunward 心脏病学姊妹卷》《心电图实例精解》《奈特心脏病学》等译著
何立芸,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担任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女性心血管病学组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急危重症学组委员。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称号。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3项科研基金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交流。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危重症学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