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前身系宝安县卫生院,解放后更名为宝安县人民医院,亦称“留医部”,1979年更名为深圳市人民医院。1994年被评为深圳首家“三级甲等”医院,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年升格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8年挂牌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目前共有院本部、龙华分院、坂田院区、一门诊和大鹏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现已发展成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677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3041平方米,开放床位2992张,在岗员工511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990余人,中级职称1782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157人。2022年出院病人13.3万人次,诊疗人次335.3万人次。2018年6月,医院获广东省政府遴选为全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医院连续多年进入艾力彼全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并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屡创佳绩,连续三年获评等级A+。202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首次入选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综合百强,15个学科提名复旦华南区专科声誉排行榜,其中,健康管理科进入全国专科综合、全国专科声誉双榜前10,华南地区健康管理科声誉排行榜第1名。医院目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7个(普通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拥有17个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及多个支撑平台。2003年率先引进中国大陆第一台“宙斯ZEUS”手术机器人,并于2004年4月完成了中国大陆第一例机器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13年介入微创诊疗中心被评为亚洲冷冻治疗培训基地。2014年胸外科完成了世界首例单孔全胸腔镜肺段袖式切除术,该项技术在SCI的发表标志着肺癌根治术,早期肺癌根治手术跻身国际水平。2015年9月获批“中国胸痛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获批人类辅助生殖中心。2017年1月被认定为“广东省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指导中心”、“广东省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广东省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单位”。2019年成功引进TOMO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和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均为深圳首台)。2023年1月成功获批认定为“广东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国家首批专培基地。医院现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24个教研室。已培养硕士生1160余名、博士生80余名,本科生450余名。每年招收临床实习生200余名,进修生200余名。医院拥有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研究所、6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实验室、5个深圳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国家医疗器械试验机构。医院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呼吸疾病团队等25家知名学科团队签订“三名工程”合作协议。2021年国自然立项31项,其中面上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8项,资助经费达1172万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第一。2021年医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学术论文总数426篇,其中中科院一区59篇,中科院二区159篇;以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自然指数期刊9篇。2022年以我院为第一或通讯SCI论文共497篇,总影响因子3638;其中,中科院1区论文77篇,2区论文177篇,自然指数期刊4篇,在LANCETMICROBE,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Molecularcancer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医院定期选送专业技术骨干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和康奈尔长老会医院、美国哈佛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疗卫生机构及大学进修学习。医院与德国纽伦堡大学医学院、不莱梅港中心医院、英国伦敦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加拿大西大略大学器官移植中心、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法国里尔大学医疗中心、韩国全南大学校病院、韩国大田宣医院、南非开普敦大学格鲁特舒尔医院建立起长期合作与交流平台,缔结友好医院。未来,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医院将坚持实施“124488”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立足大湾区、面向全球化打造专科特色鲜明、品牌优势突出、优质人才集聚、温情服务凸显、特色文化浓厚的国际化、智慧化、研究型的高水平现代化医院。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脑,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最典型的是锂盐、碳酸锂以及这种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有这种抗躁作用,患躁郁症的患者,治愈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停药,无需抗复发治疗。但是发现复发的症状,如睡眠减少,说话多,活动多,必须立即重新开始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躁郁症患者,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必须遵循复发的规律。,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