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武大中南医院胰岛素治疗专家

简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于1956年,坐落在武昌东湖之滨,毗邻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医院编制床位330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坚持党建引领,注重科技创新和转化。医院的综合实力位列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百强,科研学术影响力跃居全国30位,王行环教授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际最新Nature指数跻身全国医疗机构前十,入选全国进步最快医院榜单。医院连续3年位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前100名,2016年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牵头单位,依托中南医院建设了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 医院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医院承担着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生、“5+3”一体化、八年制(含中法班)学生以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和20多个国家留学生的临床课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任务。与法国洛林大学合作创办“中法医学实验班”17年、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试点班”8年。获批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首批“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八年(最高等级)。 在湖北省率先推出预约诊疗,实现扫码支付,将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贯通就医全过程,为就诊患者带来了便捷高效的线上全流程就医服务体验。 医院积极响应医改政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45家基层医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与河南、新疆等地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将影像、检验、病理平台建设深入社区。 医院推行“以患者为中心 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把“及时去治疗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的人文医学理念贯穿于日常医疗活动中,注重培育医务工作者关爱病人、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人文精神,承载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就医体验和执业体验”。医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文化熏陶,为医护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涌现出了以“人民医学家”桂希恩教授、“国之大医”叶啟发、“国之名医”周云峰教授、“国之名医”王行环教授为代表的“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 在新冠肺炎抗疫工作当中,医院勇于担当,采取1+3模式,先后接管了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最高峰时统筹安排了4个医疗点近5400张床位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是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率先出版了防疫指南,为国家和国际防疫做出了贡献,获得了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创新争先奖。 医院先后被国家卫计委授予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先进集体、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文明单位、为湖北省医保异地就医转诊定点医疗机构、武汉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定点医院、AAA级新农合省级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医学院或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法国南锡大学、洛林大学、里尔大学、里昂大学、图卢兹第三大学等学术交流频繁。自2001年起,学院与法国南锡大学、法国洛林大学先后开展合作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八年制学生项目,中法班至今共招收学生400余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向国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目标稳步迈进!。

卢静 副主任医师

擅长妇产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例如优生遗传咨询、备孕指导、胎停育、先兆流产、早孕保胎、孕期保健、孕期用药,避孕、白带异常、阴道炎等相关问题。在优生优育、孕期保健、及妊娠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胎儿异常的孕期筛查与优生指导、妇科病的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 100%
接诊量 434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妇产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例如优生遗传咨询、备孕指导、胎停育、先兆流产、早孕保胎、孕期保健、孕期用药,避孕、白带异常、阴道炎等相关问题。在优生优育、孕期保健、及妊娠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胎儿异常的孕期筛查与优生指导、妇科病的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更多服务
姜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对老年衰弱、老年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老年人多种疾病并存的综合性诊治、老年人慢病管理,慢病康复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对老年衰弱、老年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老年人多种疾病并存的综合性诊治、老年人慢病管理,慢病康复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孕妇,30岁,确诊糖尿病,使用诺和平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
29
2024-11-18 16:47:35
12岁儿童,糖尿病,医生建议用药,医院无药。
44
2024-11-18 16:47:35
糖尿病,咨询胰岛素替代品辅助治疗
30
2024-11-18 16:47:35
血糖控制问题,询问甘精胰岛素使用及针头选择。
59
2024-11-18 16:47:35
糖尿病,想了解胰岛素治疗的详情。
63
2024-11-18 16:47:35
糖尿病五年,想换药甘精胰岛素,安徽买不到。
65
2024-11-18 16:47:35
患者询问门冬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的区别,并希望得到用药和生活上的建议。
26
2024-11-18 16:47:35
48岁男性患有二型糖尿病,正在使用德谷门冬胰岛素治疗。
1
2024-11-18 16:47:35
8岁女孩,患有糖尿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咨询用药注意事项。
28
2024-11-18 16:47:35
糖尿病患者询问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2024-11-18 16:47:35

科普文章

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主要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通过胰岛素泵导入,其中最常见的是皮下注射。大多数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住院,可以在家中自行注射。那在家注射胰岛素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注射前要了解胰岛素的含量

在进行皮下注射前,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清楚自己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剂量。通常,一瓶10毫升的胰岛素注射液含有400单位的胰岛素,即每毫升含40单位。但也有一些规格是3ml的注射液,含有300单位胰岛素。因此,患者在注射前必须弄清楚所使用的胰岛素每毫升中含有多少单位,以避免因剂量计算错误而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二、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注射器

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注射器主要有两种:

  1. 普通注射器:这种1毫升容量的注射器上标注的是“ml”,患者需要根据胰岛素注射液的浓度进行单位换算。
  2. 胰岛素笔式注射器:如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笔式注射器,专为胰岛素注射设计。患者使用这种注射器时无需进行胰岛素单位的换算,操作更为简便。

三、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糖尿病患者有多种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壁、上臂外侧、臀部和大腿外侧。不同注射部位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一般来说:

在腹壁注射吸收最快;

上臂外侧次之;

臀部和大腿外侧吸收较慢。

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会降低局部组织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此外,反复在同一位置注射还可能引起皮下脂肪营养不良,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因此,患者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确保皮肤健康,避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四、注意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1. 注射前半小时将胰岛素取出: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待药液温度接近室温再注射。
  2. 注射前要洗手:准备好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用品,确保操作的卫生。
  3. 使用短效胰岛素时:用酒精棉球消毒瓶盖,抽取与所需剂量相等的空气注入药瓶,然后倒置药瓶抽取药液。
  4. 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先将药瓶平放在手心,双手夹住药瓶滚动10次左右,确保药液充分混匀,然后按前述方法抽取药液。
  5. 混合两种胰岛素时: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避免将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的药瓶中,否则该瓶胰岛素将不能再使用。
  6. 选择注射部位后消毒: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待酒精干后,用一只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约1寸,另一只手将针头以45度角刺入皮下,推注药液。针头应在皮下停留10秒钟后再拔出,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7. 轮换注射部位:腹壁(肚脐周围10厘米内除外)、上臂外侧、臀部和大腿外侧都是适合注射的区域。即使首选腹壁注射,患者也应定期变换注射位置,以避免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7

临床上,糖尿病被分为1型和2型。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仍能分泌部分胰岛素,通常可以通过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常见的情况包括:

  1. 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逐渐减弱;
  2. 对口服降糖药出现过敏反应;
  3. 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妊娠、严重感染等;
  4. 存在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口服降糖药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5. 合并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或结核病等。

在这些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转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减轻并发症风险,并安全度过危急状态。那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应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呢?

1. 计算胰岛素的日用量

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胰岛素时,需要计算每日的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空腹血糖计算:空腹血糖(mml/L)×1.8。如空腹血糖为10mmol/L,则日用量为18单位。

根据血糖值换算:空腹血糖(mg/dL)÷10。如空腹血糖为200mg/dL,则日用量为20单位。

根据体重计算:体重(kg)×0.5。如体重为75kg,则日用量为37.5单位。

2. 合理分配胰岛素用量

一日三次注射:根据“日量除以3,中减2加早”的原则分配。例如,日用量为30单位,分配为早晨12单位、中午8单位、晚上10单位。

一日两次注射:早餐前注射日用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量的1/3。

一日一次注射:白天口服降糖药,晚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2单位。

3. 监测血糖变化

患者应在使用胰岛素后3~5天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以评估夜间和白天血糖的控制情况。当空腹血糖稳定在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在10毫摩尔/升时,可以每周测一次血糖。不同时间测定的血糖反映了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控制情况,建议在餐后2小时、晚餐前、早晨空腹时分别测量血糖。此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近两个月的血糖水平。

4. 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时间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空腹血糖水平选择适当的注射时间:

空腹血糖在7~10mmol/L时,宜餐前15分钟注射,并可适量多进餐。

空腹血糖在10~15mmol/L时,宜餐前30分钟注射,进餐量应适当减少。

空腹血糖大于15mmol/L时,宜餐前60分钟注射,且主食摄入量减半。

使用速效胰岛素时,应在进餐前注射;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时,注射时间可更灵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6

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那么,这些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呢

1. 每日一次中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的作用持续约12小时,因此通常需要每天注射两次。如果患者的胰岛功能较好,仅白天三餐后的血糖偏高,而夜间空腹血糖控制较好,则可在早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反之,如果白天血糖控制良好但夜间空腹血糖偏高、晚餐进食较多或清晨血糖明显升高,可在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剂量按每千克体重0.2单位计算,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可在清晨达到作用高峰,有助于控制早晨的高血糖。

2. 睡前中效胰岛素,白天口服降糖药

体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容易增加体重。如果血糖水平不太高,可以在白天口服3次双胍类降糖药,以帮助降糖、降脂和控制体重,并在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用于控制清晨高血糖。

3. 每日两次中效胰岛素

适用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这种使用方法有助于控制全天的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餐后血糖仍偏高,可以改用诺和灵30R,每日两次注射。

4. 每日两次人胰岛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人胰岛素吸收性好,作用强,一般只需每日注射两次。该方法对午餐后的血糖控制不佳,因此午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可能需要额外使用一次口服降糖药。

5. 每日三次短效胰岛素

适用于血糖水平较高且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或有严重感染及术后恢复的患者。患者可以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调整胰岛素剂量,用药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但这种方法对夜间和清晨高血糖的控制效果有限。

6. 早餐和午餐前短效胰岛素,晚餐前人胰岛素

适用于使用两次人胰岛素效果不佳的患者。这种方法能减少胰岛素使用量,提高疗效,并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短效胰岛素控制两餐后的血糖,人胰岛素控制晚餐后及夜间的血糖,更符合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节律。

7. 三餐前短效胰岛素,睡前中效胰岛素

适合老年患者、生活作息不规律的患者以及早餐前和午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后仍有清晨高血糖的患者。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睡前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维持夜间基础胰岛素水平,帮助抑制夜间肝糖原的转化,保持夜间血糖平稳,降低低血糖风险。

8. 每日四次短效胰岛素

即在三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短效胰岛素。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或有酮症且暂时无法住院的患者。注意,睡前的胰岛素剂量不应超过10单位,以避免低血糖。

9. 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吸收稳定,可避免传统长效胰岛素吸收不稳定带来的高血糖问题,有效控制基础血糖,并降低低血糖的风险。患者每天注射一次来得时,并在三餐前使用速效胰岛素,可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其降糖效果接近胰岛素泵。

10. 每日六次短效胰岛素

适用于有特殊需求的1型糖尿病患者。

在进行治疗时,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积极的血糖监测和治疗管理。

#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5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只要血糖无法得到良好控制,就需要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但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对胰岛素存在一些误解,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

误区一:2型糖尿病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此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许多人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因此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事实上,临床实践表明,在以下几种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1. 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可以先用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接近正常后再改用口服降糖药;
  2. 经过饮食调整、运动和口服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无法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3. 患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
  4. 有严重感染、刚做过手术或遭受外伤的患者;
  5. 怀孕的糖尿病患者。

误区二:使用胰岛素后就不能再改回口服降糖药

很多患者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就再也不能改回口服降糖药了。事实上,这取决于具体的病情:

  1. 如果患者体内完全缺乏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治疗后很难再改用口服降糖药;
  2. 如果高血糖暂时抑制了胰岛B细胞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胰岛功能恢复正常后,患者可以重新使用口服降糖药。患者可以通过检测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来判断自己的情况。

误区三:胰岛素治疗费用很高

一些人认为胰岛素治疗的费用较高,对于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仅能节省费用,还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误区四:注射胰岛素的次数越少越好

一些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的次数越少越好。事实上,研究表明,每日注射3次以上的胰岛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而少于2次的注射往往难以达到这一目标。有些患者在仅注射1~2次胰岛素后,发现空腹血糖接近正常,便以为血糖控制良好。其实,空腹血糖的正常并不代表全天血糖水平都处于良好控制状态。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检测餐前、餐后的血糖水平,并每2~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所有指标接近正常,才说明血糖控制良好。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胰岛素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降糖药之一,不仅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通过正确认识胰岛素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治疗
17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糖尿病患者每天使用胰岛素后,血糖水平仍未达到理想状态。那当使用胰岛素后血糖依然不达标时,该如何处理呢?

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患者未能严格控制饮食(如进餐时间不固定、进食量不稳定);

②使用降糖药物的剂量不足或未坚持联合用药;

③使用降糖药物的剂量过大,导致频繁出现有症状或无症状的低血糖,进而引发反应性高血糖;

④用药时间与进餐时间不匹配。

通常,患者在纠正了上述问题后,血糖水平能够达标。如果依然无法达标,则可能意味着胰岛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或伴有胰岛素抵抗。

首先,要明确血糖升高的时段,并进行不同时段的血糖监测,分别为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和凌晨3点的血糖,共五个时段。再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一、5个时段的血糖均升高

如果糖尿病患者每天注射两次诺和灵30R仍无法使血糖达标,表明病情较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差,且伴有胰岛素抵抗。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对策:

早餐和午餐前使用诺和灵R,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

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三餐前口服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

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和罗格列酮各一次。

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更精细的胰岛素管理。

二、三餐后的血糖升高

如果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三餐后血糖持续升高,这通常是因为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损伤,且存在胰岛素抵抗。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肥胖患者可以每天服用三次二甲双胍、拜糖平或罗格列酮,消瘦患者则每天服用三次拜糖平或罗格列酮。

睡前使用诺和灵N,三餐前使用诺和灵R。

早餐和午餐前注射诺和灵R,晚餐前注射诺和灵30R。

三、空腹血糖升高

如果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所致:

1. 糖尿病”黎明现象“:这是指糖尿病患者通常在凌晨3点左右血糖升高,并持续到上午8~9点。可以让患者在晚10点入睡,并在零点和7点分别测量血糖。如果7点的血糖比零点高出1毫摩尔/升,即可判断为“黎明现象”,其原因多为体内生长激素在凌晨时分泌过多。针对该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每日三次诺和灵R注射,睡前使用诺和灵N。早餐前的胰岛素注射时间提前至早6点,早餐在7点后进行。

早餐和午餐前各一次诺和灵R,晚餐前一次诺和灵30R,睡前服用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

早餐和午餐前各一次诺和灵R,晚餐前一次诺和灵30R,睡前服用12-16毫克的赛庚啶。

2. “苏木杰效应”:这是指患者在发生低血糖后出现反弹性高血糖。此时,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3. 睡前高血糖的延续:部分患者的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由于睡前血糖水平过高引起的,这通常是白天血糖控制不佳的结果。此时,可以参考三餐后血糖升高的调整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若糖尿病患者在进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但由于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可能导致下次进餐前发生低血糖。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在餐后3小时适量加餐或吃些水果,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目前糖尿病的分类方式更新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现在所说的2型糖尿病,主要是指由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尿病,其中包括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成年期发病的糖尿病。那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何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呢?

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以下七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需要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 空腹血糖持续高于10毫摩尔/升,且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
  • 服用口服降糖药后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 已经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或神经病变;
  • 已经怀孕的患者;
  • 因合并其他疾病需使用不利于糖尿病控制的药物;
  • 需要手术或发生严重感染的患者;
  • 对口服降糖药过敏。

当2型糖尿病患者具备上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时,就需要考虑胰岛素治疗。患者在决定使用胰岛素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

临床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血糖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呢?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达标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严格控制饮食,比如进餐不按时、不定量;

2.降糖药剂量不足或没有坚持联合用药;

3.使用剂量过大,导致反复发生低血糖,进而引发反应性高血糖;

4.服药时间与进餐时间不匹配。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许多患者的血糖情况会得到改善。但若血糖仍无法达标,则可能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或者伴有胰岛素抵抗。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如何通过血糖监测和个性化调整方案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要找到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进行不同时段的血糖监测。关键的监测时段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以及凌晨3点的血糖。通过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哪个时段的血糖升高导致总体血糖失控。根据不同的血糖升高时段,糖尿病患者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5个时段的血糖均升高:若患者在空腹、三餐后、睡前及凌晨的血糖都偏高,说明病情较为严重。此类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同时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对于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 调整胰岛素类型和时间
  • 加入长效胰岛素: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睡前注射,以平稳控制夜间血糖,同时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来管理餐后血糖。
  • 结合口服降糖药物: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胰岛素,还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药物如双胍类(如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如果患者仅在早餐前血糖较高,还可以服用格列美脲等药物。
  • 使用胰岛素泵: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胰岛素泵能够提供更加精准和持续的胰岛素输注,有效改善血糖控制。

三餐后血糖升高:有些患者的血糖问题主要集中在餐后,通常反映出胰岛β细胞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这类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延迟,导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应对策略包括:

  • 优化胰岛素方案:在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以保持稳定的基础胰岛素水平,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以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 口服药物辅助:肥胖患者可以增加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的使用,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消瘦患者则可以考虑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 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

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黎明现象:糖尿病患者在凌晨时段,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引发黎明现象,导致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对此,患者可以通过晚10时至次日7时分别测量血糖,若7时的血糖明显高于0时的血糖,则表明存在黎明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可以在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并调整早餐前的注射时间到早上6点,以更好地控制早晨的血糖上升。另外,还可以睡前服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帮助平稳夜间血糖。
  • 苏木杰效应:苏木杰效应是指患者由于夜间发生低血糖,身体通过反应性升高血糖来应对,导致清晨血糖反常升高。此时,需要减少夜间胰岛素的剂量,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 睡前高血糖延续:部分患者由于白天没有很好控制血糖,导致睡前血糖偏高,进而引发次日的空腹血糖升高。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参考三餐后血糖升高的调整方案,以更好地控制日间和夜间的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血糖仍然不达标的情况并不少见。通过全面的血糖监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血糖波动的原因,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
14

胰岛素是什么?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贾育梅

要确诊胰岛素抵抗,患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胰岛素检测、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胰岛素抑制试验等,必须结合各项检查结果来判断疾病。第一、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判断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也就是60pmol/L,可以初步判断存在胰岛素抵抗。第二、血压增高。胰岛素抵抗主要发生在有高血压及高血脂家族史者,患者有血压明显增高的现象,通常大于140 /90mmHg。第三、血浆甘油三酯增高。胰岛素抵抗患者还有血浆甘油三酯增高的现象,一般会大于1.7mmol/L。男性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0.9mmol/L,女性患者则低于1.09mmol/L。第四、向心性肥胖。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这也是判断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依据。男性患者的腰臀比通常超过0.9,女性则超过0.85。第五、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胰岛素抵抗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会超过200μg/min,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超过30mg/g。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除了血清胰岛素抵抗增高,还有其他至少两个附加条件,就可以诊断为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治疗
26

1:胰岛素储存在什么温度范围内合适?

一般来讲,尚未开封的胰岛素产品储存时的推荐温度是 2℃~8℃;

而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产品应在室温下(不超过 25℃)保存。

2:胰岛素如果被冷冻,是否还能应用?

注意:胰岛素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冷冻。

冷冻过的胰岛素会变性,失去活性。注射之后不仅对身体不产生作用,还会威胁健康。因此,冷冻过的胰岛素绝对禁止继续使用。

3:未开封的胰岛素在冰箱中应该如何放置?

应放在冷藏位置,4℃左右。

放置时请注意:避免放置在冰箱后部(离冷冻层较近的位置),千万不要让胰岛素冻住。

4:正在使用当中的胰岛素是否需要放入冰箱?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产品应在室温下不超过 25℃保存,不需要放入冰箱。

问题 5:如果环境温度过高,胰岛素已经在这种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还能够再应用吗?

温度过高会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高温时,胰岛素因蛋白质发生变性,可能形成某些结晶、沉淀等。因此,如果发现外观异常则应停止使用;

当室温高于 25℃时,应该准备冰袋或保温瓶等装置进行保存。

6:出门旅行时怎么保存胰岛素?

乘飞机旅行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千万不可随行李托运;

出门时可以带一个保温箱,保证胰岛素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即可。

7:胰岛素常温保存超过 6 周,是否可用?

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保存一个月左右。瓶装的胰岛素在室温下(大约 25°C ),可以安全存放六周左右。胰岛素笔芯常温下可以保存约四周。超出上述保存期,都不能再应用。

8:胰岛素冷藏保存,可以保存多少时间?

保存在冰箱冷藏部位的胰岛素(4℃,范围 2℃-8℃),是否能够应用以所标识的使用期为准,超出使用期限不能使用。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