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伤性周围神经病专家

简介: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坐落于江西南部、赣江源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创办于1958年,是江西省唯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本科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直属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也是赣州市唯一一家省直省管三级甲等医院,江西省第三周期医院评审首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几代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六十余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医院现已发展成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医疗、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医疗中心,全国医院百强院。2018年、2019年DRGs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岁月的年轮承载着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医院的发展是赣南红土地医学事业进步的见证,为赣南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院现有黄金、章贡两大院区,编制床位3000张,2019年出院人数10.87万人次,门急诊人数130.32万人次。2019年5月正式全面启用的黄金院区坐落于交通便捷的赣州经开区金岭路西侧,占地面积165亩,设有主医疗区、康复保健区和教学科研区三大功能区。黄金院区主体建筑气势恢宏、环境优美、医疗功能布局合理、设施齐全。黄金院区建有直升机标准停机坪,是赣州市空地一体化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赣州市120急救直升机唯一固定起降点。黄金院区的正式全面启用为赣南及周边地区百姓提供了更舒适、更优质、更高端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一院两区”犹如腾飞的双翼,正承载着全院职工共筑健康中国的梦想展翅翱翔。 医院大力推进“人才强院”战略。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博士及博士后70余人,硕士8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名,硕士研究生生导师85名。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入选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专家2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等。 医院拥有一批优势学科群和科研平台,区域内综合优势明显。临床医学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系江西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泌尿外科、疼痛医学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围科室、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泌尿外科为中华医学会县级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泌尿外科腹腔镜培训基地、江西省尿路结石现代治疗中心;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普通外科、消化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神经内科、口腔科、儿科、急诊科为省医学学科省县共建计划项目援建学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眼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心脏介入学、超声科、心内科、妇科、皮肤科、病理科、临床检验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疼痛科被确定为赣州市医学领先学科。各学科努力探索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创新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涌现出以享誉国内外的泌尿外科NOTES、LESS及重症医学ECMO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精、尖技术,填补了众多省市及国内、国际空白,吸引了众多同行敬佩的眼光。泌尿外科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医学学科影响力百强行列,名列江西第一。 医院拥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江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西省结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脉管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医学院院士工作站(程京院士)、江西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赣州市人体音频信号智能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疼痛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国家、省、市级学科平台。 医院崇尚学术,不断强化科研理念,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取得了跨越式提升。近年来共获5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市、厅级课题20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3项;省卫生厅技术创新奖2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7项,赣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47项。通过省、市级鉴定的成果100余项,验收的新技术项目200余项,在《European Ur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充分发挥培育功能,着力打造人才孵化高地。医院作为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设置有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为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位江西省一流(特色)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儿科学等5个专业为一本批次招生;自2011年以来,由医院教师组成的教官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创造了江西省医学院校在该项重要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获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华东分区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和三等奖3次。医院于2018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共有专业基地25个。医院现为美国林肯纪念大学临床实习基地,同时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教育基地和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等,通过辛勤教学为全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分级诊疗政策,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医院诊疗设备先进,拥有全国省会城市外第一台最新一代达芬奇Xi型手术机器人,高档磁共振仪5台、螺旋CT机 6台、DSA、ECT、直线加速器等大批先进医疗设备,整体配套齐全,达国内同类医院先进水平。单位注重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智慧型医院,以HIS、EMR、PACS、LIS、OA系统为主导的高效信息系统,构筑起达国内先进的数字化医院信息平台。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学装备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先进单位”、“江西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江西省省级群众满意医院”、“江西省平安医院”、“赣州市文明单位”、“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状”等众多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新征途上,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体职工将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继续竭诚为病友提供最优质服务,谱写医院发展崭新篇章!是指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炎症性或血管炎,感染等多种因素,周围神经系统,急性期重症病例,尤其累及心肌者必须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理疗,周期性瘫痪,亚急性联合变性,急性脊髓灰质炎,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生冷食物,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定量感觉检查,肌电图,。

马晓霞 副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擅长高危妊娠的诊治及产前诊断、产前筛查;妇科内分泌疾病、异常子宫出血、宫颈疾病及妇科肿瘤。

好评 99%
接诊量 1590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擅长高危妊娠的诊治及产前诊断、产前筛查;妇科内分泌疾病、异常子宫出血、宫颈疾病及妇科肿瘤。
更多服务
陈美花 主治医师

擅长女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排卵障碍、月经失调、异常子宫出血等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疗,擅长复发性流产保胎治疗,优生优育指导等;擅长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擅长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宫颈病变等女性妇科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820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女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排卵障碍、月经失调、异常子宫出血等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疗,擅长复发性流产保胎治疗,优生优育指导等;擅长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擅长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宫颈病变等女性妇科疾病。
更多服务
钱彪 主任医师

1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精索静脉曲张、隐匿性阴茎等。2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

好评 99%
接诊量 1927
平均等待 -
擅长:1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勃起功能障碍(ED)、早泄、精索静脉曲张、隐匿性阴茎等。2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
更多服务
黄走方 副主任医师

擅长淋巴系统疾病,骨髓瘤,白血病,出凝血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淋巴系统疾病,骨髓瘤,白血病,出凝血
更多服务
张小玲 主任医师

小儿慢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便血,牛奶蛋白过敏等过敏性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9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小儿慢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便血,牛奶蛋白过敏等过敏性疾病
更多服务
刘克华 主任医师

擅长牙齿缺失的修复,特别是种植修复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牙齿缺失的修复,特别是种植修复
更多服务
朱海兵 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 帕金森病 焦虑抑郁

好评 -
接诊量 58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病 帕金森病 焦虑抑郁
更多服务
肖丽霞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甲亢,肾上腺及垂体疾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15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糖尿病,甲亢,肾上腺及垂体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黄樱 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帕金森,癫痫,痴呆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癫痫,痴呆
更多服务
刘金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1.慢性胃炎、结肠炎、腹胀便秘、肝炎、消化不良等脾胃肝胆疾病,失眠、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冠心病、面瘫、头晕、月经不调等内科常见病;2.胃癌、结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副反应的中医中药治疗;3.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膝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肌肉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3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治疗:1.慢性胃炎、结肠炎、腹胀便秘、肝炎、消化不良等脾胃肝胆疾病,失眠、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冠心病、面瘫、头晕、月经不调等内科常见病;2.胃癌、结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副反应的中医中药治疗;3.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膝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肌肉疾病。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患者的伴侣经常咬她同一个地方,导致皮肤和组织受损,引起疼痛和不适。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和留下深的齿印。
17
2024-10-16 20:29:29
一位患者手臂被女朋友咬后出现肿胀,虽然疼痛已经消失,但包块仍然存在,患者担心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
60
2024-10-16 20:29:29
31岁男性突发头晕、右侧肢体麻木,疑似脑梗死,但核磁共振未见病灶,求助于医生。患者女性31岁
10
2024-10-16 20:29:29
27岁患者四肢麻木一年的症状,想知道是否可以用胞磷胆碱钠片治疗?患者女性
25
2024-10-16 20:29:29
我有小腿冰凉麻木的症状,尤其在天气转凉时更明显,做了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受损,正在服用甲钴胺片,但效果不明显。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患者女性
19
2024-10-16 20:29:29
我在做完泡诊后一直感到疼痛,尤其是在夜间,想知道如何缓解疼痛?
41
2024-10-16 20:29:29
手指压迫后麻木,持续不消。患者男性34岁
9
2024-10-16 20:29:29
我从10月1日开始感到胳膊无力,无法抬起,10月3日左右空手能缓慢抬起,但手里拿东西时仍然有明显的活动受限。最开始的早上,刚醒来时有麻木感,但一会儿就消失了。请问这是什么情况?患者男性22岁
21
2024-10-16 20:29:29
患者眉骨撞伤两个月后仍有小疙瘩,网上查到可能是血肿肌化,求助于医生。患者信息:无明显病史,近期没有服用任何药物。
18
2024-10-16 20:29:29
患者因局部伤口神经炎寻求治疗建议。医生介绍了红外线和电磁波在治疗中的不同应用,并回答了患者的疑问。患者女性
70
2024-10-16 20:29:29

科普文章

#创伤性周围神经病#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心境[情感]障碍
4

经常听到家长跟我抱怨,我的孩子特别叛逆,是不是有什么病啊?关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的确有一种病,医学称之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属于抑郁障碍的一个亚型。

那么这个病有哪些特征,是不是叛逆就是病呢?我们说疾病就有诊断标准,在这儿给大家科普一下:

  • 严重的脾气爆发,有可能是言语上的,也可能有行为异常;
  • 脾气爆发与发育阶段不一致;
  • 每周发作 3 次及以上;
  • 几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会这样;
  • 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一年,没有超过 3 个月的间歇期,这里面要着重提一下,有些孩子因为家庭变故,或者搬家,换学校,这样的不算;
  • 这些情况在家,学校,与同伴交往三种场景中出现两种,换句话说如果只在家跟父母发脾气,这个不算;这种诊断 6 岁以前,18 岁以后不做诊断,主要针对青少年,大多数在 6-10 岁就表现出来了。

我把患者的提问都总结出来了,发在这里面,大家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咨询我,我给大家逐一回复。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战,更是在外出旅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课题。

外出是调剂身心,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而作为糖友家属,可能会有些许担忧:如何确保在外出时依旧能保持健康和安全

事实上,只要准备充分,糖友不仅可以外出游玩,而且可以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旅游。

首先,家属要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1、经医生检查后,确定糖友血糖控制稳定,体力可以支持外出旅游。

2、准备足够的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最好要准备双份胰岛素,并记得携带针筒、酒精棉片等。同时,携带血糖监测设备,以便随时监测血糖水平。如果是乘坐飞机,还应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医疗证明以顺利度过安检,并注意胰岛素要随身携带,不要办理托运,托运途中温度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胰岛素失效。

3、提前计划饮食:

紧急糖分的补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糖果、小饼干等,以防患者发生低血糖(比如头晕、出虚汗、心慌等)时,可及时补充糖分。

选择适合的食物:外出时,家属应选择适合糖友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尽量选择谷物、蔬菜和瘦肉。

控制食物分量:注意控制食物份量,不要因为一时嘴馋吃多。

注意隐形糖分:如果是去陌生的地方享受当地美食,要注意避免含有隐形糖分的食品,如含糖较多的酱料和自制饮料等。

注意补充水分:如果是远距离旅游且当地温度较高,为防止脱水,应多补充水分,以免因血液粘稠度高,增加脑中风的危险。

4、准备糖友医疗信息卡,包含姓名、联系方式、糖尿病类型、用药情况和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5、提前了解当地气温。气温较高时,胰岛素吸收较快,要小心低血糖的发生;另外,糖友的皮肤易受损,如果是高温且日晒多的天气,要注意准备防晒用品,以免晒伤;也要避免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是去低温干冷的地区,则准备润肤乳液,以免皮肤干裂,并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6、外出时应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足部受伤。家属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足部卫生,勤洗脚,并注意检查足部有没有受伤。

另外要注意,不论是开车、动车或者乘飞机外出,糖友都必须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最好不要让糖友单独运动,家属可以跟糖友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果外出运动量比平常增加许多,要特别小心低血糖的发生。运动之前,要先补充一些点心,运动之后也要防止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病友不管是外出观光或者远距离旅游,出发前家属一定要有充分周全的准备,通过以上这些准备工作,能使外出活动对血糖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外出时糖友也能保持健康,安心享受美好时光。

开方必要条件——询问用户确认以下信息【不强制要求患者提供线下资料,交互明确患者满足以下信息即可开具】

——需确认用药人身份、年龄、度数、眼压,确认复诊已有线下医嘱指导,并排除用药禁忌

(处方盒数应不超过3盒)

注意:如若患者主动提供线下资料,必须审核资料和患者口述是否一致,资料是否符合用药条件

 

参考话术如下:

  • 请问您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如果是家属,请说明与患者的具体关系。——【若患者未成年(18岁及以下),需由监护人陪同问诊,若无监护人陪同不允许开具药物】
  • 目前阿托品药品开方要求患者年龄为6-12岁,视光及眼压参数要求近视度数为100-400度,散光≤150度,双眼度数差异≤150度,眼压在10-21mmHg,请问以上信息是否全部满足?如果是请说“确认”——【需得到患者明确回复确认】
  • 请问是否在线下医院就诊过,有线下医生指导用药?如果是请说“确认”——【需得到患者明确回复确认】
  • 请问用药人是否存在弱视或青光眼情况?——【弱视或青光眼患者禁用本品】
  • 请问用药人是否存在以下过敏史和疾病史:对阿托品或著类生物碱过敏,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青光眼或有青光眼倾向、调节力低下、伴有畏光症状的眼病(如角膜炎);低色素者(如白化病)、颅脑外伤、心脏病(特别是心律失常、充血性心理衰竭)——【存在任一过敏条件/疾病史禁用本品】

【以上所有问题 必须 得到患者明确回答;建议将问题设置为快捷话术,方便快速询问】

 

特别注意:

如果是未按要求开具处方,但患者符合使用情况,无医疗安全风险,属于违规处方,所有服务下架15天;

如果是未按要求开具处方,且患者不符合使用条件,产生客诉或健康损害,属于专业三级+违规处方,合并处理下架30天。

如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平台保留追责医生的权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检查是管理病情的重要环节。家属不仅是陪同者,更是协助者,帮助糖友合理安排和记录检查结果。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可以如何更好地配合患者进行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通常包括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眼底检查等。这些检查的频率不一样,根据病情轻重有所差别,下表提供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检查要求

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制定一个详细的检查时间表,定期进行检查,同时避免影响糖友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检查时尽量穿方便穿脱的衣服,在心电图、足部检查时更加方便,空腹血糖、TC、HDL-C、LDL-C、TG、血肌酐、尿素氮、肝功能这些检查,需要提醒患者空腹。

检查项目

针对的并发症

针对的合并疾病

频率 b

体重、身高

/

超重 / 肥胖

每月 1

腰围

/

超重 / 肥胖

每月 1

血压

/

高血压

每月 1

空腹 / 餐后血糖

/

/

每月 2(1 次空腹 ,1 次餐后 )

糖化血红蛋白 a

/

/

在治疗之初每 3 个月检测 1 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 6 个月检查 1

尿常规

糖尿病肾脏病

/

6 个月 1

TCHDL-CLDL-CTG

/

血脂异常

每年 1

尿白蛋白 / 尿肌酐 a

糖尿病肾脏病

/

每年 1

血肌酐 / 尿素氮

糖尿病肾脏病

/

每年 1

肝功能

/

肝功能异常

每年 1

心电图

心脏、大血管并发症

/

每年 1

视力及眼底 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每年 1

足外观、足背动脉搏动

糖尿病足

/

每年 4

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

周围神经病变

/

每年 1

 

1.TC 为总胆固醇; 2.HDL-C 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LDL-C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 TG 为甘油三酯; 5. 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 - 谷氨酰转移酶; 6. a 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 ; 7. b 除身高、体重、腰围外检查异常者应适当增加检测频率。

一些检查,特别是专科检查如眼底检查或肾功能评估,可能需要提前预约。作为家属,我们要了解糖友常去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悉哪些医院可以做哪些检查,提早预约,避免糖友等待过长时间。

检查时间的前几天,我们可以提醒一下糖友,如有条件最好可以陪同糖友一检查。许多糖友在面对频繁的检查时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家属的陪伴能为糖友带来安全感。

检查完成后,我们要妥善保管和记录检查报告的结果。可以与患者一起讨论检查的结果,共同制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增强糖友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

每次检查后的报告,我们可以帮忙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如果纸质文件太多,我们可以拍照或扫描保存,电子的记录一定要做好备份。特别是对于病程长的糖友,保留完整的检查记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追踪病情变化。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某些指标异常,如糖化血红蛋白上升或肾功能不正常,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记录每次异常的详细情况,如医生的处理意见、建议的调整方案等,有助于在日后的复查中更好地掌握治疗进展。

有些糖友可能会因为短期内未出现明显症状而忽视检查的重要性,不想做检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劝导他们,告诉检查的重要性,许多并发症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糖尿病的控制不仅仅是糖友的任务,也是整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我们的参与和行动都在帮助糖友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幸福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就像是一面“魔法镜子”,它能时刻反映出你体内血糖的变化情况。不管是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运动、情绪如何变化,甚至是身体的疾病或药物,都会通过血糖监测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自我血糖监测(SMBG),糖友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血糖控制状态,还能帮助医生随时掌握病情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计划,让糖尿病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建议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但具体监测的频率可不是”一刀切“的。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血糖监测的频率既要依据病情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监测的方便性。

你可以根据下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监测方案

时间

监测范围

餐前

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餐后2小时

空腹血糖已得到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者;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睡前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

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怀疑有夜间低血糖

其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后宜监测血糖

 

对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参考下表: 

不同治疗方案人群

监测原则

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患者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

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

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决定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方案,一般可每周监测3天,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短期强化监测

生活方式治疗的患者

建议每周测5~7点血糖谱,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监测要更加积极。除了早上空腹时监测血糖之外,当你感觉可能出现低血糖时(比如感到头晕乏力、心慌出汗、饥饿、异常烦躁、视力模糊等),一定要随时测量,及时掌控情况。

对于那些处于特殊时期的人群,如围手术期的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或是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患者等,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血糖监测。

最后,别忘了把每次的血糖测量结果都记录下来!当你定期复诊时,医生会根据这些数据,给你更精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建议,让你对血糖的控制更加游刃有余!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长期用药、规律就诊对于不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来说,不仅不方便,也会增加经济开支和心理负担。于是,坊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非常符合患者心理需求的“妙方”:比如不吃米饭就能不打针,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等等。但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正确的做法,希望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误区一:胖人才会得糖尿病

肥胖确实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许多正常体重甚至偏瘦的人也可能患上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因此家属应该保持警惕,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肥胖人群才会患糖尿病。

误区二:糖尿病能通过药物完全治愈

目前,糖尿病尚无治愈方法,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为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对于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同样重要。虽然通过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达到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甚至不需要药物,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被完全治愈,他们仍需持续监测和管理血糖水平。

误区三:长期用胰岛素会上瘾

有些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会有排斥心理,认为长期用药会令人上瘾。事实上,人体自身就能分泌胰岛素,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降糖激素。“打了之后需要一直打下去”,是因为疾病本身的特点,即患病的根源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注射胰岛素对人体肾脏、肝脏的代谢负担相对较低。应用药品带来的健康收益远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家属应该关注病情的发展态势并引导患者遵医嘱执行用药。

误区四:糖尿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家属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适当的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误区五: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天然的糖分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属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低GI(血糖生成指数)水果,如苹果、草莓、蓝莓、橙子等。关键是要控制总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导致血糖骤升。在吃水果时,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或与其他含蛋白质的食物一起食用,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作为家属,您的支持和理解对患者的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请鼓励患者遵循医嘱,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记住,糖尿病管理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和监测血糖水平。然而,有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需要及时就医的紧急情况。了解这些情况不仅能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治疗,也能减轻家属的担忧。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血糖异常

1、高血糖

当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极度口渴、频繁排尿、乏力、头痛、恶心或呕吐。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血糖明显升高,特别是超过13.9 mmol/L,需立即就医,以防止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2、低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出汗、心悸、头晕、颤抖、乏力、饥饿感。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意识模糊甚至失去意识,应立即带领至附近就医(在意识尚清楚时,患者可快速补充葡萄糖或糖类,以避免情况恶化)。低血糖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二、感染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感染。以下是需要带领患者及时就医的感染症状:

1、足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溃疡和感染,如果发现足部有伤口或红肿,且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时疼痛,下腹部不适或疼痛,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伴随发热,应尽早就医,以免感染扩散。

3、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热痛,水泡或脓疱,发热,及时就医可以防止感染加重。

三、其他紧急症状

1、心血管问题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呼吸急促或头晕、乏力,应立即就医。

2、视力变化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视力模糊、重影或失明,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表现,应尽快就医。

3、神经系统症状

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如出现突然的肌肉无力,语言不清或面部不对称,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并发症或其他疾病,需要紧急评估。

四、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如果患者出现:极度口渴,频繁排尿,呼吸急促或气味特殊的呼吸,恶心、呕吐,应立即就医。DKA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往往由感染、胰岛素缺乏或应激反应诱发,需立即住院治疗。

2、超高血糖状态(HHS)

若患者出现极度虚弱、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是超高血糖状态,需紧急就医。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并及时就医是保护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患者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以上提到的症状,立即带患者去医院就诊,以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过上健康的生活。

女性尤其要注意。

我国糖尿病患者近1亿人,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10个人患有糖尿病,而这些患者中能有效控制血糖的人群不到三分之一。

通过血糖记录,我们可以掌握糖友当下的血糖水平,更能了解糖友的生活习惯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血糖控制不好也容易引发相关合并症,如脑中风、心肌梗塞、神经病变等。因此,血糖记录不但有助于稳定控制血糖,预防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那么,作为家属,我们应该如何协助患者进行血糖记录呢

首先,帮助糖友建立规律的血糖记录习惯至关重要。您可以和糖友制定一个简单的日常计划,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固定的时间测量血糖,例如早晨空腹时和餐后两小时。

记录血糖的工具有很多选择,包括手动记录本、手机应用程序或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糖友的习惯和偏好,选择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工具:

  • 手动记录本:可以画一个简单的表格,记录测量血糖的日期、时间、血糖值、饮食、运动等信息。这种方式直观且易于使用。
  • 手机应用程序:如今有许多健康管理应用可供选择,如手机自带的健康软件、keep、薄荷健康等,这些应用有便捷的记录功能和数据分析,能够生成图表和报告,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血糖变化。

在记录时,除了血糖水平,建议家属也要(提醒)记录糖友每餐的饮食和运动情况。这可以帮助了解哪些食物和活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也可以给医生作为治疗及调整药物的参考。

另外,不光要记录,也要定期回顾分析血糖记录。注意把血糖的高值和低值标注出来,对应检查糖友的饮食和运动记录,分析是否有某种改变造成了血糖的升高或者降低。比如额外多吃了食物、运动量减少、药物的减少都可能造成血糖升高。家人陪伴糖友讨论血糖变化情况和感受,对血糖控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设定小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也可以提高糖友记录血糖的积极性。例如,如果患者在一周内坚持记录血糖,可以奖励他们一次小的放松活动或他们喜欢的食物(在无禁忌的情况下)。这些小的激励措施可以让糖友保持动力,继续进行记录。

糖尿病管理往往伴随着压力和焦虑,作为糖友的家属,您的支持对糖友的血糖管理非常重要,家庭成员要支持、关爱糖尿病患者,帮助糖友保持积极的心态。

糖尿病是终身性的慢性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陪同就医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陪同家人就医时需要做到哪些能让我们跟医生的沟通更高效,更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呢?

糖友的血糖水平、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和情绪等都会影响病情的变化,医生需要准确的信息来调整治疗方案,而病情记录就是最可靠的依据。

家属们要监督糖友记录好每日血糖监测结果,记录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的血糖值,可以向医生提供准确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糖友还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高血压每次的血压测量也应一起记录。另外,糖友的饮食和运动也应该做好记录。

如果有任何低血糖或高血糖发作的紧急情况,我们家属要记录发作时的详细信息,包括症状、当时的用药、饮食或活动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以便追溯原因方便医生治疗,并且预防这些情况的再次出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做好记录,我们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如下的通用表格作为参考,也可以根据医生的血糖监测要求,对表格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手机上也有一些专门开发的APP和小程序可以进行记录,可以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月份

血糖监测情况

备注

日期

星期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晩餐前

晚餐后

睡前

 

 

 

 

 

 

 

 

 

 

在就医过程中,医生通过问诊来了解病情,糖友有时会因为紧张或记不清而漏掉一些关键信息,这就需要家属在旁及时补充,从而决定维持还是调整治疗方案。上述的病情记录在就诊时一定要提供给医生。

此外,陪同看病前,我们可以与糖友一起列出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比如,饮食和运动方案是否需要调整?目前的用药遇到了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记下来,在就诊时向医生询问,做到高效沟通。

就诊中医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案,我们要及时把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记录下来,方便回忆并避免遗漏重要的治疗指示。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用药,可以向医生提问再次确认,确保自己和糖友都理解了医生的意思。比如,当医生建议调整胰岛素的注射方案时,可以再确认一下具体的用量和注射时间。

每次看完医生后,我们可以跟医生聊聊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问清楚下一次复诊的时间和项目,或者是不是要调整血糖监测的频率。

看完病后,我们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更关键的是帮助患者落实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按时吃药、遵守饮食要求和进行运动,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执行。多留意糖友的日常状况,及时提醒和鼓励,帮助他们把医生的嘱托变成生活中的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把治疗效果落实到位。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