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是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长期承担全省乃至华东地区儿科医疗、科研、教学、儿童保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任务,创始人和首任院长为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厉矞华教授。2019年以来,浙大儿院成功获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全国首批、长三角首个同时拥有两个国家中心的儿童医院,实现了浙江省儿科国家中心“零”的突破,也是首届浙江省“十佳医院”。现运行滨江和湖滨两院区,核定床位1900张,在建的莫干山院区(开放床位1000张)和义乌院区(开放床位600张)计划于2024年竣工,医院一体四翼双中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浙大儿院是首批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单位,拥有儿科领域全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生儿、小儿呼吸、小儿消化、儿科重症、血液肿瘤等多个专科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尤其在危重新生儿救治、出生缺陷防治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儿童器官移植、儿童ECMO等儿科高精尖技术创新运用方面引领全国。医院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在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儿童医院第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儿童医院第2,共有14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1年度医院排行榜中,儿外科排名跃升为全国前5,儿内科蝉联全国第4。恪守患者至上,医疗规模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门急诊量334万人次,住院人数8.30万人次,开展手术3.81万人次。在最新国考“成绩单”中,浙大儿院公立医院门诊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2项指标均获得满分。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33.8万例,启动新生儿基因筛查,筛查病种扩大至86种,为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奠定了基础。做强多学科诊疗团队(MDT),34个MDT团队全年共开展MDT1093例,诊疗量和病种覆盖面不断扩大,疑难罕见病和未诊断疾病诊治水平进一步提升。获批全国首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的儿童医院,提高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与杭州市120联动开展危重患儿转运工作,累计转运危重患儿1126例,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应急救援工作。立足创新驱动,科研学术产出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医院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均创历史新高,共获科研项目168项。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以及省级各类计划项目62项。全年发表SCI论文387篇,最高IF51.598,创历史新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成功转化“肾病综合征足细胞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开发”项目。医院自主创办的国际期刊WorldJournalofPediatric最新IF达到9.186,期刊学科排名进入Q1区,获“第31届浙江树人出版奖”“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成立35周年‘卓越科技期刊奖’”,入选202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WorldJournalofPediatricSurgery被PubMedCentral数据库收录,入选202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作为浙江大学教学医院,医院坚持立德树人,开展一流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打造吸引优质生源和培育人才的“金字招牌”,构筑儿科医学人才孵化基地,2022学年完成本科生见习759人,招收博士生21人,硕士生58人。医院还是国家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儿外科重点住培基地等国家级教学基地,卓越儿科毕业后教育成绩斐然,多年来为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儿科专业人才。不断拓展海外“朋友圈”,与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续签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与日本静冈县立病院机构静冈县立综合病院签署灾害时医疗互助合作协议,与印度尼西亚国家血管病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完善国际化医疗服务,并获得杭州市国际化医院授牌。未来,浙大儿院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健康浙江”战略部署,对标一流、聚焦前沿,高水准建设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儿科发展、助推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病因尚不明确,动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期间,应坚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治疗,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保证治疗计划得到落实。应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等。 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大动脉炎的基础药物。 可选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活动性重症者可试用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 若临床症状缓解并稳定,可以遵医嘱减量、停药。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感染、骨质疏松、胃肠道出血、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增强治疗效果。 常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 在治疗中应注意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以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生物制剂 近年来有报道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和白介素6(IL-6)抑制剂可使大动脉炎患者症状改善、炎症指标好转,但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其他药物 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药β受体拮抗药等。 手术治疗 多数血管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因此不建议过早进行血管干预治疗,且应尽可能不在疾病活动期手术。 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血管严重狭窄或动脉瘤。 可对血管狭窄或动脉瘤进行旁路手术,主动脉严重反流者可行主动脉瓣置换,对肾动脉狭窄造成严重高血压者可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纤维肌发育不良 相同点:年轻女性多见,常累及肾动脉和颈内动脉,均可表现为高血压、心悸、乏力、头晕等。 不同点:纤维肌发育不良是一种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动脉血管病。典型的血管造影表现为“串珠样变”。结合超声、CTA、血管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 相同点: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之后可出现头晕、胸闷等表现。 不同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相当程度,尤其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年长者有血脂异常,且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贝赫切特综合征 相同点:均可出现心脏、肺及血管损害症状。 不同点: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以口腔和外阴溃疡、眼炎为临床特征,并可累及肠道、神经等多个系统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和针刺反应试验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结节性多动脉炎 相同点:均可出现心脏、肾脏损害症状。 不同点:结节性多动脉炎常见于50~60岁男性,多累及四肢、胃肠道、肝、肾的中等动脉,肺和肾小球多不受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相同点:均有患肢缺血、疼痛、间歇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不同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多见,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IgG4相关性主动脉炎 相同点:均可出现主动脉和主动脉周围炎症、狭窄等表现。 不同点:IgG4相关性主动脉炎血清IgG4水平升高,病理学检查有丰富的IgG4阳性浆细胞和席纹状纤维化改变。,无,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查等。 血常规检查:急性期或疾病活动期可出现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 活动期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 自身抗体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主动脉抗体阳性。 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少数可出现血管扩张或血管瘤。超声对血管远端分支探查较困难。 CT血管造影(CTA) 可提示肾动脉主干及一、二级分支管腔的狭窄与扩张。 肾动脉管壁出现钙化、夹层、斑块和出血等。 腹主动脉及分支的解剖以及是否存在副肾动脉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助于发现动脉狭窄、闭塞、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但对于脏器内小动脉显示不清。 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受累血管壁的水肿情况,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活动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有助于观察管壁对同位素的摄取情况,可用于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活动程度。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胸-腹主动脉的狭窄与扩张,亦可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分支近段的狭窄。 眼底检查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眼动脉缺血造成的眼底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