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21年,前身是一所比利时公教医院,名为归绥公教医院,198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并沿用至今。医院创建于烽火遍地的战争时期,成长壮大于热火朝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腾飞发展于繁荣昌盛的改革开放新时代,经过百年的励精图治与锐意进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预防、急救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市近350万人口的主体医疗保健任务。目前,医院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04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53人,占职工总数的81.02%;管理人员291人,占职工总数14.26%;工勤人员96人,占职工总数4.7%;博士研究生学历2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46人,本科学历1307人。医院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工作者”“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及其子工程培养人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青年领军人才”以及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等国家或省级荣誉及人才计划入选者15人。医院已形成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业务精良的人才梯队。医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以“学科、平台、人才”三大战略为引领,“十三五”以来,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医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临床技能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国内、省内各高校、院所建立科研教学合作,医院教学与科研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建设学科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重点建设专科3个;自治区级质控中心1个,市级质控中心14个。医院拥有首府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学科4个,分别为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及变态(过敏)反应科,相关学科聚焦于“老(高龄)、大(重大操作)、难(疑难危重)”等群体救治,独立并稳定实施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与消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左心耳封堵、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呼吸内镜下介入治疗等高精尖技术。启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高质量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五大中心的优势,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衔接,为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使患者得到更加高效、及时的救治。完善的医疗设备为医技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促进了高难度、较复杂手术与业务的开展。医院配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施,手术室分别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百级、千级、万级层流净化技术和万级负压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手术时感染几率,满足各类手术需求;另有介入手术室3间,其中1间为杂交手术室(百级层流、可行负压切换),是国内一流杂交手术室,实现了微创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开放式手术相结合,从而解决各类复杂手术,降低手术风险,节省手术时间。变态反应中心拥有一台uicap1000—过敏原检测仪,是自治区唯一一台“金标准”体外过敏原检测仪器。近年来,医院与北京世纪坛医院、清华一附院、天津肿瘤医院、浙大二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众多国内知名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外请专家坐诊、手术指导,选送我院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建立专科联盟等形式,大力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带动科室发展。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可以与国内外2000余家医院16000余名专家进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手术转播等工作,基本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影像等专业。2019年建立呼和浩特市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连接呼市5个旗县区33家医疗机构,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偏远地区患者就医。2022年9月2日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设有60个临床科室、专病门诊,共有232位医生在线执业,可实现在线开检查单、检验单、处方,患者可在线挂号、缴费、查询报告等功能。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医院是内蒙、呼市两级职工医保、呼市城乡居民医保、异地医保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业务已实现全国联网即时报销。医院具有内蒙、呼市、异地医保的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慢病统筹、大病统筹、公务员补贴、医疗救助等多项统筹功能,并管理市本级离休人员与伤残人员的就医统筹工作。目前可实现诊间支付、在线支付报销、自助机支付报销、窗口支付报销等多种结算方式。医院以DIP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不断提高医保管理水平及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心衰中心建设单位”“内蒙古文明单位”“内蒙古卫生应急规范医院”“内蒙古自治区援外医疗工作先进承派单位”“首府百姓最满意的品牌”“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对外宣传示范基地”“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按照“科技兴院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逐步以科学教研为发展目标,重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努力向精准化医疗方向迈进”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自治区一流综合医院,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责任,为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脑,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最典型的是锂盐、碳酸锂以及这种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有这种抗躁作用,患躁郁症的患者,治愈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停药,无需抗复发治疗。但是发现复发的症状,如睡眠减少,说话多,活动多,必须立即重新开始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躁郁症患者,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必须遵循复发的规律。,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