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明溪县医院难治性贫血专家

简介:

明溪县总医院创建于1937年,原名县立卫生院,1963年2月随县名更名为“明溪县医院”,2017年7月因县域资源整合更名为“明溪县总医院”(在县医院现址设立明溪县总医院东区,在县中医院现址设立明溪县总医院西区并加挂明溪县中医院牌子),是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机构,承担全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救护等各项卫生工作任务。2017年9月,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明溪县总医院的分院一并纳入明溪县总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县域内紧密型管理体制的医联体组织体系。医院目前占地面积28053.13㎡(东区22364.85㎡,西区5688.28㎡),总建筑面积28758.54㎡(东区23873.54㎡,西区4885㎡)。其中:业务用房2.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控制数400张,现实际开放病床318张(东区:258张,西区:60张)。医院共设21个职能科室、19个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截止2017年9月底,医院在职职工总数446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304人,非编聘用职工142人,返聘人员4人,借用人员5人,见习人员19人。职工总数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9人,占76%,医师111人,护士172人,医技人员35人。医院拥有联影1.5T核磁共振、东芝16层螺旋CT机、奥林巴斯290电子胃肠镜系统、西门子DR机、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泰瑞MZ-08医用中心制氧系统、德国费森尤斯血液与血滤透析机、氧饱和度监测式体外反博装置等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标准化的净化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为完善医院的功能和提升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供有力保障。明溪县总医院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崇德、尚医、拓新、和谐”的院训,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难治性贫血,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临床以贫血为主,网织红细胞减少,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大多也是减少的。周围血中原始细胞极少见,不超过1%。骨髓细胞增生正常或亢进,红系增生多较明显,环形铁粒幼细胞少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多见。粒系和巨核系细胞也有一定形态异常,但通常较轻。骨髓内原始细胞不超过5%。,原因不明,全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通常是致死肿瘤细胞剂量的放化疗),有时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其他类型贫血,注意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不吃太冷或太热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如萝卜、豆芽、海带、洋葱、木耳等。,浆膜腔积液浆膜腔积液蛋白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腺苷酸激酶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去铁胺试验,。

卢淑华 副主任医师

小儿内科,呼吸,消化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矮小症及早发育

好评 100%
接诊量 15
平均等待 -
擅长:小儿内科,呼吸,消化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矮小症及早发育
更多服务
董晓婷 主治医师

慢性胃炎、失眠、月经病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6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慢性胃炎、失眠、月经病等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宝宝5个月大,医生诊断贫血,需补铁,体重发育迟缓。患者女性
37
2024-10-17 13:29:06
乏力,检查出中度贫血,询问治疗和饮食建议。患者女性
13
2024-10-17 13:29:06
五岁儿童,体重43斤,患有贫血,寻求用药建议。患者女性
27
2024-10-17 13:29:06
一岁半儿童,体重25斤,确诊缺乏缺铁性贫血,询问用药建议。患者女性
15
2024-10-17 13:29:06
14岁儿童,检查贫血,血压低压55。患者女性
56
2024-10-17 13:29:06
2岁儿童检查出缺铁性贫血,询问适合儿童的铁剂及饮食建议。患者女性
21
2024-10-17 13:29:06
妊娠哺乳期妇女贫血,想了解适合的药物治疗。患者女性
54
2024-10-17 13:29:06
慢性肾病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想咨询贫血症用药。患者女性
48
2024-10-17 13:29:06
气血亏虚,贫血严重,询问治疗建议。患者女性
15
2024-10-17 13:29:06
产后想咨询产后滋补品的作用及选择,是否有补气血、改善贫血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患者女性
8
2024-10-17 13:29:06

科普文章

#难治性贫血
1

难治性贫血又被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或者多系病态造血,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指的是骨髓中存在异常造血细胞,导致贫血的情况,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疗法、输血支持等方法进行合理治疗。

1.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特定类型的难治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这个过程涉及从供体或自体的骨髓或外周血中获得造血干细胞,并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2.免疫抑制疗法:对于自身免疫性难治性贫血,常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异常免疫反应。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用于抑制免疫系统对造血细胞的攻击,以促进正常造血。

3.输血支持: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输血可以提供红细胞来改善贫血症状。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窦性心律不齐,会导致心率快吗?

心衰病人到后期怎么走的?病程发展与关怀建议心衰

室间隔增厚是什么意思?病理解释与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超过多少危险?了解危险值,预防风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强化治疗,才能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那糖尿病患者如何强化治疗呢?

什么是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是指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糖尿病相关病因的针对性治疗。

一、消除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疾病常被比作同一“藤”上的“苦瓜”,其共同的根源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持续高负荷运作,逐渐导致其功能衰退,并引发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衡,最终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二、严格控制血压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脂血症,这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痛风、肝胆疾病及胰腺疾病的风险,并与糖尿病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复杂且难以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结合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控制血脂。

四、降低血液黏稠度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高黏滞血症,这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应多吃一些如黑木耳、鱼类、大豆制品、大蒜、生姜等低糖食物,同时坚持有氧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

通过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有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一切都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糖尿病性心肌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
0

糖尿病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微血管病和自主神经心脏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那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应如何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呢?

1.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磺脲药受体结合,关闭钾通道,打开钙通道,促进钙离子进入B细胞,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起到降糖作用。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的过程,从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对心、脑、肝、肾等组织器官无不良影响。其降糖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餐后高血糖。

3.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还有减轻体重和改善血脂的作用。二甲双胍对心肌无直接损害,因此适用于部分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然而,由于可能引发恶心、腹胀、疲乏等副作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格外谨慎。

4.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是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患者的常用药物,通常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用。虽然这些药物对心脏无直接损害,但它们可能增加机体的血容量,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对于合并心绞痛、肺心病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时,应根据个体病情的特点,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对心脏的潜在影响。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不会加重心脏病情的目标。

#糖尿病性单神经病#糖尿病
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糖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密切相关。因神经受损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表现多种多样。

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各部位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较为常见,而中枢神经病变则较少见。

1. 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主要负责传递冷、热、疼痛等感觉信息;运动神经则控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使机体完成各种动作。

感觉神经病变:早期糖尿病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出现感觉异常,或感觉减退,甚至感觉过敏。这些症状主要发生在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

运动神经病变:当运动神经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运动无力,严重时可能出现瘫痪。

2. 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自主神经控制心跳、血压、胃肠蠕动、膀胱排尿和腺体分泌等不随意的生理活动。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异常。

心血管系统症状:包括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当支配心脏的神经受损时,心率调节失常,可能导致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发生猝死。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受损时,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起立时头晕、心悸、眼前发黑,严重时可晕厥。

消化系统症状:胃的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胃轻瘫,表现为胃部胀满、恶心、呕吐。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则可能引起顽固性便秘或腹泻,甚至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膀胱自主神经受损可导致膀胱收缩功能减弱,出现尿潴留。男性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导致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则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等问题。

腺体分泌异常:汗腺自主神经受损可导致出汗异常,如有些患者在温度不高的环境中大汗淋漓,而有些患者则出现汗腺功能减退。例如,原本“汗脚”的患者变成了“干脚”,这种变化也可能提示神经病变的存在,应及时就医。

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

1. 控制病因治疗

高血糖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主要诱因。因此,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当口服降糖药无效时,应考虑胰岛素治疗。

2. 扩血管治疗

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可以增加神经细胞的氧供,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

3. 营养神经治疗

以下药物常用于营养和修复神经

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与普通维生素B12不同,它能渗透到神经细胞中,帮助修复神经。

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减轻肢体疼痛症状。

托瑞司他(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减缓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细胞损害。

4. 其他辅助治疗

按摩、高压氧疗法等也可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症状。

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主要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通过胰岛素泵导入,其中最常见的是皮下注射。大多数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需要住院,可以在家中自行注射。那在家注射胰岛素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注射前要了解胰岛素的含量

在进行皮下注射前,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清楚自己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剂量。通常,一瓶10毫升的胰岛素注射液含有400单位的胰岛素,即每毫升含40单位。但也有一些规格是3ml的注射液,含有300单位胰岛素。因此,患者在注射前必须弄清楚所使用的胰岛素每毫升中含有多少单位,以避免因剂量计算错误而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二、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注射器

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注射器主要有两种:

  1. 普通注射器:这种1毫升容量的注射器上标注的是“ml”,患者需要根据胰岛素注射液的浓度进行单位换算。
  2. 胰岛素笔式注射器:如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笔式注射器,专为胰岛素注射设计。患者使用这种注射器时无需进行胰岛素单位的换算,操作更为简便。

三、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糖尿病患者有多种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壁、上臂外侧、臀部和大腿外侧。不同注射部位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一般来说:

在腹壁注射吸收最快;

上臂外侧次之;

臀部和大腿外侧吸收较慢。

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会降低局部组织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此外,反复在同一位置注射还可能引起皮下脂肪营养不良,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因此,患者应定期更换注射部位,确保皮肤健康,避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四、注意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1. 注射前半小时将胰岛素取出: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待药液温度接近室温再注射。
  2. 注射前要洗手:准备好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用品,确保操作的卫生。
  3. 使用短效胰岛素时:用酒精棉球消毒瓶盖,抽取与所需剂量相等的空气注入药瓶,然后倒置药瓶抽取药液。
  4. 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时:先将药瓶平放在手心,双手夹住药瓶滚动10次左右,确保药液充分混匀,然后按前述方法抽取药液。
  5. 混合两种胰岛素时: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避免将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的药瓶中,否则该瓶胰岛素将不能再使用。
  6. 选择注射部位后消毒: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待酒精干后,用一只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约1寸,另一只手将针头以45度角刺入皮下,推注药液。针头应在皮下停留10秒钟后再拔出,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7. 轮换注射部位:腹壁(肚脐周围10厘米内除外)、上臂外侧、臀部和大腿外侧都是适合注射的区域。即使首选腹壁注射,患者也应定期变换注射位置,以避免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0

临床上,糖尿病被分为1型和2型。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仍能分泌部分胰岛素,通常可以通过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常见的情况包括:

  1. 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逐渐减弱;
  2. 对口服降糖药出现过敏反应;
  3. 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妊娠、严重感染等;
  4. 存在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口服降糖药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5. 合并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或结核病等。

在这些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转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减轻并发症风险,并安全度过危急状态。那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应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呢?

1. 计算胰岛素的日用量

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胰岛素时,需要计算每日的用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空腹血糖计算:空腹血糖(mml/L)×1.8。如空腹血糖为10mmol/L,则日用量为18单位。

根据血糖值换算:空腹血糖(mg/dL)÷10。如空腹血糖为200mg/dL,则日用量为20单位。

根据体重计算:体重(kg)×0.5。如体重为75kg,则日用量为37.5单位。

2. 合理分配胰岛素用量

一日三次注射:根据“日量除以3,中减2加早”的原则分配。例如,日用量为30单位,分配为早晨12单位、中午8单位、晚上10单位。

一日两次注射:早餐前注射日用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量的1/3。

一日一次注射:白天口服降糖药,晚餐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2单位。

3. 监测血糖变化

患者应在使用胰岛素后3~5天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以评估夜间和白天血糖的控制情况。当空腹血糖稳定在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在10毫摩尔/升时,可以每周测一次血糖。不同时间测定的血糖反映了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控制情况,建议在餐后2小时、晚餐前、早晨空腹时分别测量血糖。此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近两个月的血糖水平。

4. 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时间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空腹血糖水平选择适当的注射时间:

空腹血糖在7~10mmol/L时,宜餐前15分钟注射,并可适量多进餐。

空腹血糖在10~15mmol/L时,宜餐前30分钟注射,进餐量应适当减少。

空腹血糖大于15mmol/L时,宜餐前60分钟注射,且主食摄入量减半。

使用速效胰岛素时,应在进餐前注射;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时,注射时间可更灵活。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