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黏膜病毒性感染专家

简介:

鹰潭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本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总编制床位数1200张,总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医院目前呈“一院两区”布局---鹰潭市人民医院南院区、鹰潭市人民医院北院区(含鹰潭市传染病医院、市儿童医院、市精神康复中心)。2020年医院挂牌南昌大学附属鹰潭医院,2021年医院挂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鹰潭医院。【学科人才】目前在职职工134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3人,高级职称235人。医院学科门类齐全,设有39个临床一级学科,9个医技一级科室,55个专科门诊。6个省市共建学科,1个市级重点学科,8个市级领先学科,4个市级领先学科建设计划项目。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7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7大专业OSCE考站建设,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室。【服务能力】医院成功创建鹰潭地区唯一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省级2级创伤中心,省级2级卒中中心、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鹰潭市癌症中心等。充分发挥本地区医联体龙头医院作用,与4家上级医院,48家下级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成立4个专科联盟。【获得荣誉】医院系国家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主要联系单位、国家医保局定点机构信息报告制度建设试点市主要联系单位、国家医保局医保资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专家组成员单位、江西省首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单位。近几年先后获得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党组织、全国院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五一奖状单位”等多项荣誉。【发展前景】鹰潭市人民医院与南大二附院签订省市共建协议,目前总投资28.8亿,用地面积约172.23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鹰潭医院建设项目,已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重点工作。未来三至五年间,鹰潭市人民医院按照鹰潭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共同推进鹰潭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双方合作共建向着打造辐射赣东北区域、省内领先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目标前行。病毒性感染(viralinfections)指病毒侵入人体,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宿主发生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染是由病毒侵入人体而引发,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眼、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如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等)感染机体。病毒主要通过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和对机体免疫环境的损害两个方面导致疾病的发生。,黏膜,部分病毒性感染为隐形感染或能够自愈,而一些病毒感染需要进行治疗,针对病毒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毒选择不同的药物。,细菌性感染,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病毒流行期间,患者出时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查、病毒镜检、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毒核酸检测、超声、CT、核磁共振(MRI)、心电图等检查。,。

王慧珍 副主任医师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白内障青光眼斜弱视,近视,眼底病,眼表疾病等的诊治。

好评 99%
接诊量 2.5万
平均等待 -
擅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白内障青光眼斜弱视,近视,眼底病,眼表疾病等的诊治。
更多服务
姜静 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

好评 99%
接诊量 6.4万
平均等待 -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
更多服务
吕志力 主任医师

擅长风湿免疫科疾病的诊治。

好评 99%
接诊量 4.5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风湿免疫科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徐双红 副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脑梗,胃病等

好评 99%
接诊量 147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高血压,糖尿病,脑梗,胃病等
更多服务
赵强德 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实体瘤的诊断及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4.1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各种实体瘤的诊断及治疗
更多服务
陈琳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

好评 99%
接诊量 2.1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内分泌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
更多服务
何化林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结节及肿瘤,乳腺增生,乳腺结节及肿瘤,胃肠肝胆胰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及规范化治疗,肛肠疾病的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甲状腺结节及肿瘤,乳腺增生,乳腺结节及肿瘤,胃肠肝胆胰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及规范化治疗,肛肠疾病的治疗
更多服务
邹党华 副主任医师

妇科肿瘤,普通妇科,妇科内分泌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妇科肿瘤,普通妇科,妇科内分泌等
更多服务
姚昊 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

好评 100%
接诊量 1.8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普外科
更多服务
郑建平 副主任医师

耳鼻喉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耳鼻喉疾病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膝盖摔伤后渗液,询问可用外用药治疗。患者女性
23
2024-09-15 11:11:03
我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可能是感冒或其他疾病,主要症状是轻微的发热和咳嗽。请问医生,我该怎么办?患者男性44岁
27
2024-09-15 11:11:03
父亲在当地医院治疗,需要阿兹夫定,但当地医院没有该药物。想在京东健康上开具处方并购买。患者男性68岁
30
2024-09-15 11:11:03
患者在京东健康上查询某药品时发现无货,询问医生解决方案并寻求等待期间的生活建议。患者女性34岁
42
2024-09-15 11:11:03
我连续四次发烧,可能是新冠感染,应该如何治疗?患者女性52岁
38
2024-09-15 11:11:03
咳嗽伴有痰,想了解痰培养结果多久能出来。患者女性18岁
56
2024-09-15 11:11:03
23岁男性,风热感冒三四天,声音嘶哑、偶尔头疼和咳嗽不厉害,求治疗和生活建议。患者女性
32
2024-09-15 11:11:03
我父亲感染了新冠肺炎,想使用Paxlovid进行治疗,但不知道如何获取和使用。患者男性85岁
53
2024-09-15 11:11:03
高危行为后12周HIV检测阴性,近日出现发烧、上吐下泻,疑虑是否为急性期症状。患者女性
16
2024-09-15 11:11:03
患者想了解维生素B族的作用、用法和与其他品牌的区别,担心是否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患者女性
11
2024-09-15 11:11:03

科普文章

正畸后嘴唇会变薄吗?

乙肝母婴传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阻断:
 
一、孕期管理
 
1. 乙肝病毒载量检测:
 
• 孕妇在怀孕早期应进行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检测,以确定乙肝感染状态和病毒复制水平。
 
• 如果乙肝病毒载量较高,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母婴传播的风险,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2. 抗病毒治疗(必要时):
 
• 对于乙肝病毒载量高(通常 HBV DNA≥2×10⁵IU/ml)的孕妇,在妊娠中后期(28 周左右)可以考虑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酯等。
 
• 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但用药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权衡利弊后决定。
 
二、分娩过程管理
 
1. 分娩方式选择:
 
•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剖宫产可以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因此,应根据产科指征来选择分娩方式,而不是单纯为了阻断母婴传播而选择剖宫产。
 
2. 严格无菌操作:
 
• 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胎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和体液,减少感染的机会。
 
三、产后处理
 
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 新生儿出生后 12 小时内,应尽快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可以刺激新生儿产生乙肝抗体,从而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
 
• 乙肝疫苗通常需要接种三针,按照 0、1、6 个月的程序进行接种。
 
2. 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 新生儿出生后 12 小时内,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高效价的乙肝抗体,可以迅速中和新生儿体内可能感染的乙肝病毒。
 
• 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要注射一次。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同时,乙肝妈妈在产后也应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胎儿唇腭裂
0

唇腭裂宝宝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唇部裂开、口鼻腔相通,口腔内不能或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结构而无法形成有效吸吮所必需的负压环境;由于腭部裂开,口内无法形成腭咽闭合,造成口、鼻腔相通,导致吸吮等功能的障碍,或使乳汁从鼻孔溢出。有些综合征如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的腭部形态可以完全正常,但功能却十分低弱,这些都影响了宝宝的正常母乳喂养,迫使有些家长改成人工喂养,既增加了喂养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营养状态以及健康成长。

1.唇腭裂宝宝喂养特点

喂养过程中容易出现:① 喂养时间长;② 宝宝容易疲劳,变得烦躁不认真进食;③咽下过多空气引起胃部不适而将食物吐出;④食物容易从鼻腔溢出;⑤ 食物易进入气道,造成呛咳;⑥摄入食物不足引起体重增长缓慢或者营养不良。

2.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及合并牙槽突裂宝宝的喂养方式

一般情况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及合并牙槽突裂的宝宝有正常的吸吮功能,不影响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的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的需要,含有多种免疫因子,有助于增强婴儿的抗感染能力,也不容易发生过敏,既方便又经济。美国儿科科学院和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建议6个月内的新生婴儿使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唇腭裂宝宝时应注意体位,妈妈可取坐位,哺乳一侧的脚稍垫高些,斜抱宝宝角度呈45°;宝宝的头靠在妈妈的前臂,脸侧向妈妈胸部,这样使宝宝的嘴与妈妈的乳头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宝宝容易咬住乳头。妈妈用对侧的手指托起乳房,将乳头和部分乳晕送人宝宝口内,切忌平卧喂奶,以免引起宝宝呛咳和逆行性中耳炎。即使宝宝失去部分的吸吮力,吸奶时妈妈可用手指堵住唇裂处,帮助唇部闭合,使宝宝顺利吸吮。哺乳后应将宝宝轻轻抱起,头靠在妈妈的一侧肩部,背向外,轻拍宝宝背部,使哺乳时吞入的空气排出,防止平躺后溢乳。

溢乳在普通的婴儿中虽也常见,而唇腭裂宝宝由于哺乳时会吞入大量的空气,因此家长更应小心乳汁从鼻子中反流,如出现这种现象,应停止喂哺,将宝宝置于前倾位,便于清除鼻子和口内的乳汁,防止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等,休息一会儿后再重新喂哺。

3.双侧唇裂或唇腭混合裂宝宝的喂养方式

对于双侧唇裂或唇腭混合裂等畸形程度严重、不能正常吸奶的宝宝,母乳喂养困难较大,妈妈可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再用奶瓶喂给宝宝,也可选择奶粉进行奶瓶喂养。奶瓶选择原则:能有效地降低吸吮阻力,使乳汁更容易流出,保证唇腭裂宝宝能顺利吸到乳汁,但也不能速度过快,要让宝宝在吸的间隙能调整呼吸,防止呛咳。奶瓶种类包括:① 奶嘴孔带“十”字切口的硬质奶瓶;② 带快流速奶嘴的奶瓶;③ 特殊奶瓶(根据唇腭裂患儿特点设计的软质、可挤压、带或滴管的奶瓶)。

奶瓶喂养方法:唇腭裂宝宝采用奶瓶喂养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喂养姿势。根据唇腭裂畸形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坐卧姿势,角度的选择以宝宝吞咽时不发生呛咳为标准,一般采取45°的半坐卧位至90°的坐位。将宝宝抱在腿上,把奶嘴沿一侧面颊放入口内,这样奶汁借重力作用沿咽部进入胃内,而不是流入鼻腔或耳道,并减少喂奶时呛咳、奶汁从鼻腔内溢出及耳道感染的机会。同时,要尽量使宝宝的下颌贴向胸部,以改善吸吮效果,减少吸人胃内的空气。喂奶时,不要把奶嘴放置在裂孔的一边,更不能放置在裂孔处,要让宝宝的舌去适应、寻找奶嘴,这样可减少宝宝呕吐。喂奶要有规律,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喂奶速度要根据宝宝的吞咽速度加以调整。每次喂奶时间尽量在30~45分钟内完成。唇腭裂宝宝吸吮时比正常儿更加用力,容易疲倦,有时吮吸时消耗的能量多于从奶中得到的能量。

对于唇腭裂畸形程度较重、唇腭裂术后的宝宝可以采用汤匙喂养。汤匙应选择圆钝的、大小合适的软质制品,避免使用质薄的、过大的成人汤匙,以免碰伤宝宝唇部,或者因汤匙过大匙内流质过多而引起呛咳。对于因手术需要而改成汤匙喂养的宝宝,为了减少奶瓶不适应程度,可选用连匙奶瓶,这种奶瓶的奶嘴部分被一个软质小匙所替代,即可达到汤匙喂养的要求,又可让宝宝看到奶瓶,得到心理安慰。另外,唇腭裂宝宝跟正常婴儿一样,在4~6个月后,应该添加辅食,品尝不同质地和味道的食物,使口腔和面部得到正常的发育。在喂给宝宝半流质、软食和块状食物时可用汤匙喂养。喂食时要抱起宝宝,注意将匙子放在健侧唇部,贴近下唇,避免接触唇裂处,养成这样的喂食习惯在术后喂食时也可避免接触伤口,然后将汤匙内流质喂人宝宝口内,待宝宝咽下后再喂入第二匙,喂食速度根据宝宝的情况而定,应避免在宝宝哭闹时或入睡时喂食,防止引起呛咳。汤匙喂养能避免把太多的空气吸入胃里,打嗝及呛咳发生率低,另外还能加强唇部的运动。
 
在一起吃饭一般不会感染乙肝。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
 
1. 血液传播:
 
• 这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如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或者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物品,容易通过血液接触而感染乙肝病毒。
 
• 此外,在一些不正规的美容、纹身、穿耳洞等场所,如果使用的器具未经严格消毒,也可能传播乙肝病毒。
 
2. 母婴传播:
 
• 患有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时,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如果母亲乙肝病毒载量高、e抗原阳性等情况,母婴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
 
• 不过,现在通过对乙肝孕妇进行母婴阻断措施,如孕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抗病毒治疗,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等,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3. 性接触传播:
 
• 与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会通过性器官的接触而感染乙肝病毒。尤其是多个性伴侣、不安全性行为等情况,感染风险会增加。
 
二、一起吃饭为何一般不会感染乙肝
 
1. 乙肝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有限:
 
• 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需要特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在日常的饮食环境中,乙肝病毒很难长时间存活。
 
• 一般的餐具清洗、消毒过程,以及食物的烹饪过程等,都可以有效地杀灭可能存在的乙肝病毒。
 
2. 消化系统的屏障作用:
 
• 人体的消化系统具有一定的屏障功能。即使食物中含有少量的乙肝病毒,经过口腔、食管、胃、肠道等部位时,会受到胃酸、消化酶等的作用,乙肝病毒很难突破这些屏障而进入人体血液引发感染。
 
3. 完整的口腔和胃肠道黏膜:
 
•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和胃肠道黏膜是完整的,能够有效地阻挡病毒的入侵。除非口腔或胃肠道有明显的破损、溃疡等情况,才有可能为乙肝病毒的进入提供通道,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三、特殊情况需注意
 
虽然一起吃饭通常不会感染乙肝,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要谨慎:
 
1. 双方都有口腔破损:
 
• 如果一起吃饭的人中,乙肝患者和非乙肝者都有明显的口腔破损,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并且在吃饭过程中有食物的交叉污染,理论上存在极小的感染风险。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2. 共用餐具且餐具未消毒:
 
• 如果共用餐具且餐具未经严格消毒,而乙肝患者的唾液中含有少量乙肝病毒,虽然这种病毒量通常很低,难以导致感染,但如果长期反复如此,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总之,一般情况下,在一起吃饭不会感染乙肝。为了预防乙肝感染,可以采取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等措施。如果对乙肝感染有疑虑,可以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了解自己的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和免疫情况。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0

口交是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的,但相对无保护的阴道交和肛门交,传播风险较低。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口交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

1. 存在风险的原因

• 当一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时,如果其生殖器或口腔有破损、溃疡、出血等情况,在口交过程中,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就可能进入另一方的口腔,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 口腔黏膜相对较薄,容易出现微小的破损,这些破损可能不易察觉,但却为艾滋病病毒的进入提供了通道。

2. 风险程度的影响因素

• 性行为中是否有射精:如果在口交过程中有射精,并且精液进入口腔,那么感染的风险会相对增加。因为精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艾滋病病毒。

• 口腔是否有伤口或炎症:如果口腔内有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等炎症或伤口,感染的风险会明显提高。这些炎症和伤口会破坏口腔黏膜的完整性,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进入人体。

• 性行为的频率和时长:频繁的口交行为和较长时间的口交过程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降低口交传播艾滋病风险的措施

1. 使用安全套

• 男用安全套可以用于覆盖阴茎,防止精液进入口腔。同时,安全套也可以减少阴茎与口腔黏膜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 女用安全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口腔,但使用相对较少。在进行口交时,确保安全套的正确使用,避免破损和滑脱。

2. 避免口腔接触精液和血液

• 在口交过程中,尽量避免让精液进入口腔。如果无法避免,可以在射精前及时停止口交行为。

• 同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生殖器是否有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应立即停止口交,以降低感染风险。

3. 保持口腔健康

•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如溃疡、牙龈炎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使用漱口水等,可以减少口腔黏膜的破损和炎症。

4. 了解性伴侣的健康状况

• 在进行性行为之前,了解性伴侣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等性传播疾病。如果性伴侣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或避免性行为。

总之,口交虽然不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但仍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在进行性行为时,应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保持健康的性行为习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如果有高危性行为,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气传播
 
1. 飞沫传播:
 
•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排出大量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非常微小,直径通常在5微米以下,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很长时间。
 
• 当周围的人吸入这些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特别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拥挤的房间、公共交通工具等,飞沫浓度较高,传播风险更大。
 
• 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如家人、同事、同学等,由于长时间处于同一空间,更容易吸入含有病菌的飞沫,感染的几率也相应增加。
 
2. 尘埃传播:
 
• 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在空气中干燥后,会形成微小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可以随着空气流动飘散到更远的地方,并且可以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 当人们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尘埃时,也可能被感染。例如,在打扫卫生、翻动床铺、清理旧物等活动中,可能会使沉积在物体表面的尘埃飞扬起来,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消化道传播(较为少见)
 
1. 食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
 
• 如果食物被肺结核患者的痰液等分泌物污染,而又未经充分清洗和加热处理,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例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若奶牛患有结核病,其奶中可能含有结核分枝杆菌。
 
• 但这种传播途径相对较少见,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有限,且大多数食物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会经过一定程度的消毒处理。
 
三、其他传播途径(极罕见)
 
1. 皮肤伤口接触传播:
 
• 在理论上,皮肤有破损的人接触到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脓液等分泌物时,有可能被感染。但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极为罕见,因为皮肤本身具有一定的屏障功能,而且结核分枝杆菌一般不易通过完整的皮肤侵入人体。
 
总之,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了预防肺结核的传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肺结核,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也可通过其他途径传播。以下是梅毒的传播途径详细介绍:
 
一、性接触传播
 
1. 性行为方式
 
• 异性性行为: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染后的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其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扁平湿疣等皮损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在与感染者进行阴道性交、肛门性交等性行为时,双方生殖器黏膜直接接触,梅毒螺旋体很容易通过微小的破损处进入对方体内而导致感染。
 
• 同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者之间的性行为方式如肛交,由于肛门黏膜较为脆弱,容易出现破损,增加了梅毒传播的风险。此外,口交也可能传播梅毒,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口腔有破损,接触到感染者的皮损或分泌物也可能被感染。
 
2. 多性伴行为
 
• 拥有多个性伴侣会显著提高感染梅毒的几率。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接触到梅毒感染者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多性伴行为往往伴随着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如不使用安全套等,进一步加大了感染风险。
 
二、母婴传播
 
1. 宫内感染
 
•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染给胎儿。一般在妊娠4个月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的先天性梅毒。
 
• 孕妇感染梅毒的时间越早,对胎儿的危害越大。早期梅毒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几率较高,可导致胎儿流产、死胎、早产或先天性梅毒儿的出生。
 
2. 分娩过程传播
 
•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梅毒的产道时,可接触到母亲的生殖器病变部位,如硬下疳、扁平湿疣等,含有梅毒螺旋体的分泌物可感染胎儿。此外,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可能出现微小破损,也为梅毒螺旋体的侵入提供了机会。
 
三、血液传播
 
1. 共用注射器
 
• 静脉吸毒者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是梅毒血液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其中一人感染了梅毒,注射器内残留的血液可能含有梅毒螺旋体,其他人使用该注射器时就容易被感染。
 
• 非法采血、供血行为也可能导致梅毒通过血液传播。一些不正规的采血机构在采集血液时,没有严格的检测和消毒措施,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可能被输入到其他人体内。
 
2. 医源性传播
 
• 在医疗过程中,使用被梅毒螺旋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如果未经严格消毒,可能会将梅毒传播给患者。例如,在手术中,如果器械上残留有梅毒患者的血液,而又未进行彻底消毒,就可能在后续的手术中传染给其他患者。
 
• 医护人员在为梅毒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时,如果发生意外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也有感染梅毒的风险。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方法,感染的几率可以大大降低。
 
四、其他少见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
 
• 极少数情况下,与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毛巾、浴巾、内裤等个人物品,可能会因接触到患者的皮损分泌物而感染梅毒。但这种传播方式的几率非常低,因为梅毒螺旋体在体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存活一定时间。
 
• 接触被梅毒螺旋体污染的公共设施,如马桶、浴缸等,理论上有传播的可能,但实际发生的概率极小。一般来说,梅毒螺旋体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难以存活,而且公共设施通常会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降低了传播风险。
 
总之,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做好孕期保健和血液管理等,以减少梅毒的传播和感染。如果怀疑感染梅毒,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测和治疗。
#艾滋病伴多发性感染
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HI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一、性接触传播
 
1. 异性性行为传播:
 
• 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HIV感染者进行阴道性交或肛门性交,容易感染HIV。性行为过程中,双方的生殖器黏膜可能会出现微小的破损,HIV可以通过这些破损处进入未感染者的体内。
 
• 性伴侣越多,感染的风险越高。频繁更换性伴侣会增加接触HIV感染者的机会,从而加大感染风险。
 
2. 同性性行为传播:
 
• 男男性行为者之间的肛门性交更容易导致黏膜破损,使得HIV传播的风险增加。同时,男男性行为者往往有较多的性伴侣和不固定的性行为模式,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感染的可能性。
 
二、血液传播
 
1. 共用注射器:
 
• 静脉吸毒者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是HIV血液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使用了被HIV污染的注射器后,注射器内残留的血液可能含有HIV。如果另一个人接着使用这个注射器,就很容易被感染。
 
• 一些非法药物注射场所卫生条件差,缺乏消毒设备,增加了共用注射器传播HIV的风险。
 
2. 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 在一些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可能存在非法采血、供血的情况,这些血液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就有可能含有HIV。输入这样的血液会直接导致感染。
 
• 某些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等,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病毒灭活处理,也可能成为HIV传播的媒介。
 
3. 医源性传播:
 
• 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被HI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且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可能会将HIV传播给患者。
 
• 医护人员在为HIV感染者进行治疗或护理时,如果发生意外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也有感染HIV的风险。
 
三、母婴传播
 
1. 宫内感染:
 
• 感染HIV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在怀孕期间,HIV可以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导致胎儿感染。
 
2. 分娩过程传播:
 
•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接触到母亲含有HIV的血液和分泌物,从而被感染。例如,当胎儿的皮肤或黏膜出现破损时,更容易感染HIV。
 
3. 母乳喂养传播:
 
• 感染HIV的母亲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也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婴儿。母乳中可能含有HIV,如果婴儿口腔或胃肠道黏膜有破损,就容易被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品等,不会传播HIV。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支原体感染
0
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主要通过以下传播途径传播:
 
一、性接触传播
 
1. 性行为方式
 
• 异性性行为:在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中,生殖支原体可以通过直接的生殖器接触传播。例如,在阴道性交过程中,男性的阴茎与女性的阴道黏膜接触,若其中一方携带生殖支原体,就有可能将其传染给对方。
 
• 同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者之间也容易传播生殖支原体。肛门性交等性行为方式使得直肠黏膜更容易受损,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此外,口交也可能传播生殖支原体,虽然口腔感染生殖支原体相对较少见,但仍有一定的可能性。
 
2. 多性伴行为
 
• 拥有多个性伴侣会显著增加感染生殖支原体的风险。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意味着接触到病原体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其中一个性伴侣感染了生殖支原体,而其他性伴侣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就很容易在性行为中被传染。
 
二、母婴传播
 
1. 宫内感染
 
• 孕妇感染生殖支原体后,病原体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虽然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能发生。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患有生殖支原体感染,且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生殖支原体可能突破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 分娩过程传播
 
•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生殖支原体的母亲的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而被感染。例如,如果母亲患有宫颈炎或阴道炎等生殖支原体感染相关疾病,胎儿在经过产道时,就有可能被感染生殖支原体。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母亲未进行及时治疗或未采取适当的分娩预防措施的情况下。
 
三、间接接触传播(可能性较小)
 
1. 共用卫生用品
 
•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共用卫生用品如毛巾、浴巾、内裤等可能会传播生殖支原体。如果一个人使用了被生殖支原体污染的卫生用品,然后另一个人再使用,就有可能被传染。然而,这种传播方式的概率相对较低,因为生殖支原体在体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有限,且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存活。
 
2. 公共设施接触
 
• 接触被生殖支原体污染的公共设施,如公共马桶、浴缸等,理论上也有传播的风险,但实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这是因为生殖支原体在外界环境中难以长时间存活,且公共设施通常会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降低了传播的可能性。
 
总之,性接触传播是生殖支原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也有一定的发生概率,而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为了预防生殖支原体的传播,人们应保持健康的性行为习惯,如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等,同时孕妇应及时进行产前检查和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如果怀疑感染生殖支原体,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艾滋病伴多发性感染
0
《关于艾滋病的详细介绍》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自1981年首次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一、病原学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呈球形,直径约100 - 120nm。病毒核心由两条相同的单股正链RNA、核衣壳蛋白、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组成。病毒最外层为包膜,其中嵌有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HIV分为HIV - 1型和HIV - 2型,其中HIV - 1型是主要流行株。HIV基因组全长约9.7kb,含有多个基因,其变异率较高,尤其是env基因。
 
二、传播途径
 
1. 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都可能导致血液传播。
 
3.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以通过胎盘、分娩和哺乳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三、发病机制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 + T淋巴细胞。病毒进入人体后,选择性地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然后,病毒RNA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DNA(cDNA),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随着病毒的不断复制,CD4 + T淋巴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四、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IDS期。
 
1.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后的2 - 4周,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 - 3周后自行缓解。
 
2. 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 - 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
 
3. AIDS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多<200/μL。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真菌感染、带状疱疹、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五、诊断
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感染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检测、CD4 + T淋巴细胞检测、HIV核酸检测等。
 
六、治疗
目前,艾滋病尚无治愈方法,但通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ART是艾滋病治疗的核心,一般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即同时使用多种抗HIV药物。
 
此外,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肿瘤治疗等。
 
七、预防
预防艾滋病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地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3. 拒绝毒品,避免共用注射器。
 
4. 加强血液管理,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
 
5. 预防母婴传播,对孕妇进行HIV检测,对感染HIV的孕妇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6. 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减少病毒的传播。
 
总之,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控制其传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应对艾滋病的挑战。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