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北京铁路总医院,世纪坛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霉样真菌病专家

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毗邻北京中华世纪坛,原为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创建于1915年,1989年通过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北京市属综合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及北京世纪坛医院医联体理事单位。 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占地面积7.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设有54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DRG评价学科齐全。编制床位1100张,在职职工约2500人,高级职称专家300余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员700余人,国内资深知名专家近百名。拥有精准定量高端 PET-CT、256排512层高端能谱CT,256层高端iCT、3.0T及1.5T磁共振成像仪、精准定位医用直线加速器、智能移动机器人DSA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多次承担国际医疗援助、精准扶贫与国内对口援助、大型医疗保障任务,先后荣获“北京市高危孕产妇抢救指定医院”、“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北京市全项目美容整形主诊医师培训(进修)基地、”“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健促会血栓防治示范基地”、“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等荣誉。 医院重点学科为肿瘤内科、中医内科、变态反应科、胃肠肿瘤及肝胆肿瘤外科、腹膜肿瘤外科、消化内科、医学检验科。重点发展学科为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科、妇产科、血管外科、结直肠肿瘤外科、神经与精神科、脊柱外科、呼吸内科、药剂科。淋巴外科、干部医疗科(老年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脑胶质瘤科为医院特色学科。 医院“十三五” 战略规划定位为全面建设“强专科,大综合”,以“肿瘤”为特色,以急诊急救为支撑,各学科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学院型品牌医院。近年来医院飞速发展,在夯实基础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学科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完善信息化建设、健全医院管理体系、推动文化建设,树立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肿瘤”特色品牌效应,凸显“强专科、大综合”的突出优势。医院肿瘤科为北京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立了涵盖“肿瘤外科治疗(微创治疗)、内科治疗(化疗、靶向治疗)、肿瘤营养治疗与支持、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肿瘤介入治疗、放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转化研究、肿瘤病理”的全方位肿瘤综合诊疗体系。在“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下,全面提升肿瘤诊治内涵质量。腹膜癌综合诊治技术国际领先,腹膜肿瘤外科为北京市唯一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为经腹膜癌国际联盟(PSOGI)认证的“腹膜癌国际联盟中国中心” 以及“欧洲外科肿瘤学会、欧洲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肿瘤营养代谢调节治疗项目获得 2017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支持,相关成果获得 2018年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头颈肿瘤、骨肿瘤、超低位直肠癌、乳腺肿瘤、脑胶质瘤、儿童实体瘤及淋巴瘤”等肿瘤诊治在国内亦形成特色。 医院在以“肿瘤”为核心发展的同时,其他学科也迅速发展,成绩斐然。变态反应科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花粉过敏症、食物过敏及过敏疑难症等方面的临床、科研与国际接轨,形成知名品牌。医学检验科通过CAP认可、校准实验室的国家ISO175025认可及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淋巴外科是国内首个专业化从事淋巴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学科,淋巴水肿和乳糜病诊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医院中医科依托“大中医”管理机制快速发展,“中医内分泌科”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重点学科”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中医糖尿病”列入北京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中医骨伤科“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中药质量评价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持承担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冠心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及血管内治疗、肥胖症及糖尿病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疾病及高危孕产妇的抢救治疗、老年病综合评估及高龄病人的麻醉手术治疗、脑积水的微创治疗、矫形骨科、中医肛肠”等形成国内知名特色治疗。 医院科研教学齐头并进。近3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年均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年均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百篇。围绕“肿瘤”诊疗特色,致力于构建肿瘤学科发展支撑平台。在“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肿瘤治疗性疫苗、转移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创新药研究、基因诊断”等方面深入肿瘤治疗前沿。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肿瘤治疗性疫苗实验室、尿液细胞分子诊断实验室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实验室)和国际合作基地(肿瘤免疫治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腹膜癌综合诊治新技术国际合作示范基地、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不断追求医学创新,以“肿瘤临床诊疗体系建立”为基础,初步建立“肿瘤创新诊疗转化研究、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精准诊疗、组织/细胞工程研究”三大特色创新体系。药物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为市属医院最大的药物临床研究中心,拥有国际标准化 FDA 联网合作实验室,重大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药物零期临床试验,加速了新药从研发到成果转化,为国家原研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持。临床基因与细胞工程中心完成多种多靶点CAR -T细胞的设计、合成,进行大量CAR-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肠癌、肺癌、胰腺癌的临床前研究,已启动相关临床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肿瘤精准化特异性疫苗研究。2019年,医院将建设研究型病房,发挥肿瘤特色优势,对标国际科技前沿,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条件优良、管理先进、示范新型的现代临床研究体系。 医院目前拥有博士培养点18个,硕士培养点3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14个。为北京市“十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实习基地以及北京市内、外科住培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点。 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任务并重”。医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敬业乐群,慈爱济人”的院训精神,始终保持“诚信、和谐、奉献、创新”精神,坚持“始于患者需求,追求患者满意”的服务理念,以“病人的生命、健康和满意高于一切”为服务宗旨,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生活的新要求,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T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不良环境,免疫异常,全身,增强患者免疫力,紫外线疗法,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不确定,无,血常规检查,X线,血钙检测,细胞免疫反应,。

胡秀芬 副主任医师

内科常见疾病

好评 100%
接诊量 371
平均等待 -
擅长:内科常见疾病
更多服务
王桐生 副主任医师

1.疝与腹壁外科疾病专家,擅长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白线疝,腰疝,膈疝等各型腹壁疝的腹腔镜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技艺娴熟。 2.胃肠肝胆胰等消化道肿瘤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腹腔镜与开腹胃癌与肠癌根治手术。 3.单孔腹腔镜手术专家,擅长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腹股沟疝修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等各种单孔腹腔镜手术。将患者腹壁损伤减小到极致。 4.普外科常见病与急诊的常规处理,理论与实践基本功扎实,技术成熟。 5.中国首批援助瓦努阿图医疗队外科专家,帮助受援国创立微创外科中心,并长期合作交流。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1.疝与腹壁外科疾病专家,擅长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白线疝,腰疝,膈疝等各型腹壁疝的腹腔镜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技艺娴熟。 2.胃肠肝胆胰等消化道肿瘤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腹腔镜与开腹胃癌与肠癌根治手术。 3.单孔腹腔镜手术专家,擅长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腹股沟疝修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等各种单孔腹腔镜手术。将患者腹壁损伤减小到极致。 4.普外科常见病与急诊的常规处理,理论与实践基本功扎实,技术成熟。 5.中国首批援助瓦努阿图医疗队外科专家,帮助受援国创立微创外科中心,并长期合作交流。
更多服务
邓秋英 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诊断治疗。偏瘫失语症康复。帕金森病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41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诊断治疗。偏瘫失语症康复。帕金森病诊治
更多服务
许光中 副主任医师

甲状腺肿瘤,肥胖及2型糖尿病,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间质瘤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甲状腺肿瘤,肥胖及2型糖尿病,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间质瘤
更多服务
李莹 副主任医师

产科领域的妊娠保健、高危妊娠、妊娠合并症、孕期营养、体重控制

好评 -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
擅长:产科领域的妊娠保健、高危妊娠、妊娠合并症、孕期营养、体重控制
更多服务
杨阿民 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男性不育症(少精、弱精、精液不液化);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欲低下、阳强、射精无力、不射精、逆行射精、射精疼痛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精囊结核、前列腺结石等);泌尿生殖系感染(尿道炎、血精症、睾丸炎、附睾炎);以及泌尿系结石、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男性乳房发育症、遗精、男性性早熟等男科杂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应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男性不育症(少精、弱精、精液不液化);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欲低下、阳强、射精无力、不射精、逆行射精、射精疼痛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精囊结核、前列腺结石等);泌尿生殖系感染(尿道炎、血精症、睾丸炎、附睾炎);以及泌尿系结石、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男性乳房发育症、遗精、男性性早熟等男科杂病。
更多服务
陈建飞 主任医师

保胆与切胆评判; 肝胆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骨髓移植后肝胆疾病的诊治; 腹膜后肿瘤的综合治疗; 胆道疾病的微创治疗; 胰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保胆与切胆评判; 肝胆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骨髓移植后肝胆疾病的诊治; 腹膜后肿瘤的综合治疗; 胆道疾病的微创治疗; 胰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更多服务
葛凤麟 副主任医师

运用葛氏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腱鞘炎、滑囊炎、骨折、脱位等各类骨伤病、筋伤病;头晕、失眠、头疼、神经衰弱、胃脘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内科病;以及痛经、乳腺炎、小儿先天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夜尿等妇儿疾病以及部分疑难杂症。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运用葛氏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腱鞘炎、滑囊炎、骨折、脱位等各类骨伤病、筋伤病;头晕、失眠、头疼、神经衰弱、胃脘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内科病;以及痛经、乳腺炎、小儿先天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夜尿等妇儿疾病以及部分疑难杂症。
更多服务
戴悦 主任医师

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更多服务
赵海洋 副主任医师

创伤骨折,小儿骨科,关节骨科,脊柱外科,显微外科!拇外翻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7
平均等待 -
擅长:创伤骨折,小儿骨科,关节骨科,脊柱外科,显微外科!拇外翻等!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女性阴道偶尔瘙痒,想了解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患者女性
6
2024-10-17 01:23:46
孕早期可能的霉菌感染,如何安全用药?患者女性
34
2024-10-17 01:23:46
我有中耳炎的症状,看到很多霉菌,想知道如何治疗。患者女性
66
2024-10-17 01:23:46
我最近下体瘙痒和不适,怀疑自己可能患上了阴道炎,想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双唑泰阴道膨胀栓进行治疗。患者女性
2
2024-10-17 01:23:46
我有霉菌性阴道炎,出现豆腐渣样的分泌物,想知道这款产品是否适合我使用?患者女性
37
2024-10-17 01:23:46
我最近感觉下体瘙痒和分泌物增多,担心是阴道炎。患者女性
55
2024-10-17 01:23:46
哺乳期妇女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怀疑霉菌感染,如何治疗?患者女性
15
2024-10-17 01:23:46
我有霉菌性阴道炎,想用恩威双唑泰阴道泡腾片治疗,已经用了一盒消糜栓,外阴偶尔有点痒,白带基本没有。请问还需要注意什么?患者女性
17
2024-10-17 01:23:46
外阴痒,白带像豆腐渣一样,反复发作的霉菌性阴道炎如何治疗?患者女性
6
2024-10-17 01:23:46
20岁女性,出现阴道炎症状,怀疑是霉菌性阴道炎,想了解治疗方法。患者女性
43
2024-10-17 01:23:46

科普文章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战,更是在外出旅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课题。

外出是调剂身心,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而作为糖友家属,可能会有些许担忧:如何确保在外出时依旧能保持健康和安全

事实上,只要准备充分,糖友不仅可以外出游玩,而且可以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旅游。

首先,家属要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1、经医生检查后,确定糖友血糖控制稳定,体力可以支持外出旅游。

2、准备足够的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最好要准备双份胰岛素,并记得携带针筒、酒精棉片等。同时,携带血糖监测设备,以便随时监测血糖水平。如果是乘坐飞机,还应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医疗证明以顺利度过安检,并注意胰岛素要随身携带,不要办理托运,托运途中温度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胰岛素失效。

3、提前计划饮食:

紧急糖分的补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糖果、小饼干等,以防患者发生低血糖(比如头晕、出虚汗、心慌等)时,可及时补充糖分。

选择适合的食物:外出时,家属应选择适合糖友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尽量选择谷物、蔬菜和瘦肉。

控制食物分量:注意控制食物份量,不要因为一时嘴馋吃多。

注意隐形糖分:如果是去陌生的地方享受当地美食,要注意避免含有隐形糖分的食品,如含糖较多的酱料和自制饮料等。

注意补充水分:如果是远距离旅游且当地温度较高,为防止脱水,应多补充水分,以免因血液粘稠度高,增加脑中风的危险。

4、准备糖友医疗信息卡,包含姓名、联系方式、糖尿病类型、用药情况和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5、提前了解当地气温。气温较高时,胰岛素吸收较快,要小心低血糖的发生;另外,糖友的皮肤易受损,如果是高温且日晒多的天气,要注意准备防晒用品,以免晒伤;也要避免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是去低温干冷的地区,则准备润肤乳液,以免皮肤干裂,并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6、外出时应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足部受伤。家属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足部卫生,勤洗脚,并注意检查足部有没有受伤。

另外要注意,不论是开车、动车或者乘飞机外出,糖友都必须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最好不要让糖友单独运动,家属可以跟糖友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果外出运动量比平常增加许多,要特别小心低血糖的发生。运动之前,要先补充一些点心,运动之后也要防止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病友不管是外出观光或者远距离旅游,出发前家属一定要有充分周全的准备,通过以上这些准备工作,能使外出活动对血糖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外出时糖友也能保持健康,安心享受美好时光。

开方必要条件——询问用户确认以下信息【不强制要求患者提供线下资料,交互明确患者满足以下信息即可开具】

——需确认用药人身份、年龄、度数、眼压,确认复诊已有线下医嘱指导,并排除用药禁忌

(处方盒数应不超过3盒)

注意:如若患者主动提供线下资料,必须审核资料和患者口述是否一致,资料是否符合用药条件

 

参考话术如下:

  • 请问您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如果是家属,请说明与患者的具体关系。——【若患者未成年(18岁及以下),需由监护人陪同问诊,若无监护人陪同不允许开具药物】
  • 目前阿托品药品开方要求患者年龄为6-12岁,视光及眼压参数要求近视度数为100-400度,散光≤150度,双眼度数差异≤150度,眼压在10-21mmHg,请问以上信息是否全部满足?如果是请说“确认”——【需得到患者明确回复确认】
  • 请问是否在线下医院就诊过,有线下医生指导用药?如果是请说“确认”——【需得到患者明确回复确认】
  • 请问用药人是否存在弱视或青光眼情况?——【弱视或青光眼患者禁用本品】
  • 请问用药人是否存在以下过敏史和疾病史:对阿托品或著类生物碱过敏,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青光眼或有青光眼倾向、调节力低下、伴有畏光症状的眼病(如角膜炎);低色素者(如白化病)、颅脑外伤、心脏病(特别是心律失常、充血性心理衰竭)——【存在任一过敏条件/疾病史禁用本品】

【以上所有问题 必须 得到患者明确回答;建议将问题设置为快捷话术,方便快速询问】

 

特别注意:

如果是未按要求开具处方,但患者符合使用情况,无医疗安全风险,属于违规处方,所有服务下架15天;

如果是未按要求开具处方,且患者不符合使用条件,产生客诉或健康损害,属于专业三级+违规处方,合并处理下架30天。

如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平台保留追责医生的权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检查是管理病情的重要环节。家属不仅是陪同者,更是协助者,帮助糖友合理安排和记录检查结果。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可以如何更好地配合患者进行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通常包括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眼底检查等。这些检查的频率不一样,根据病情轻重有所差别,下表提供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检查要求

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制定一个详细的检查时间表,定期进行检查,同时避免影响糖友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检查时尽量穿方便穿脱的衣服,在心电图、足部检查时更加方便,空腹血糖、TC、HDL-C、LDL-C、TG、血肌酐、尿素氮、肝功能这些检查,需要提醒患者空腹。

检查项目

针对的并发症

针对的合并疾病

频率 b

体重、身高

/

超重 / 肥胖

每月 1

腰围

/

超重 / 肥胖

每月 1

血压

/

高血压

每月 1

空腹 / 餐后血糖

/

/

每月 2(1 次空腹 ,1 次餐后 )

糖化血红蛋白 a

/

/

在治疗之初每 3 个月检测 1 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 6 个月检查 1

尿常规

糖尿病肾脏病

/

6 个月 1

TCHDL-CLDL-CTG

/

血脂异常

每年 1

尿白蛋白 / 尿肌酐 a

糖尿病肾脏病

/

每年 1

血肌酐 / 尿素氮

糖尿病肾脏病

/

每年 1

肝功能

/

肝功能异常

每年 1

心电图

心脏、大血管并发症

/

每年 1

视力及眼底 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每年 1

足外观、足背动脉搏动

糖尿病足

/

每年 4

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

周围神经病变

/

每年 1

 

1.TC 为总胆固醇; 2.HDL-C 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LDL-C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 TG 为甘油三酯; 5. 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 - 谷氨酰转移酶; 6. a 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 ; 7. b 除身高、体重、腰围外检查异常者应适当增加检测频率。

一些检查,特别是专科检查如眼底检查或肾功能评估,可能需要提前预约。作为家属,我们要了解糖友常去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悉哪些医院可以做哪些检查,提早预约,避免糖友等待过长时间。

检查时间的前几天,我们可以提醒一下糖友,如有条件最好可以陪同糖友一检查。许多糖友在面对频繁的检查时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家属的陪伴能为糖友带来安全感。

检查完成后,我们要妥善保管和记录检查报告的结果。可以与患者一起讨论检查的结果,共同制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增强糖友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

每次检查后的报告,我们可以帮忙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如果纸质文件太多,我们可以拍照或扫描保存,电子的记录一定要做好备份。特别是对于病程长的糖友,保留完整的检查记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追踪病情变化。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某些指标异常,如糖化血红蛋白上升或肾功能不正常,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记录每次异常的详细情况,如医生的处理意见、建议的调整方案等,有助于在日后的复查中更好地掌握治疗进展。

有些糖友可能会因为短期内未出现明显症状而忽视检查的重要性,不想做检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劝导他们,告诉检查的重要性,许多并发症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糖尿病的控制不仅仅是糖友的任务,也是整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我们的参与和行动都在帮助糖友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幸福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就像是一面“魔法镜子”,它能时刻反映出你体内血糖的变化情况。不管是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运动、情绪如何变化,甚至是身体的疾病或药物,都会通过血糖监测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自我血糖监测(SMBG),糖友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血糖控制状态,还能帮助医生随时掌握病情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计划,让糖尿病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建议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但具体监测的频率可不是”一刀切“的。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血糖监测的频率既要依据病情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监测的方便性。

你可以根据下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监测方案

时间

监测范围

餐前

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餐后2小时

空腹血糖已得到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者;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睡前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

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怀疑有夜间低血糖

其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后宜监测血糖

 

对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参考下表: 

不同治疗方案人群

监测原则

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患者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

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

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决定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方案,一般可每周监测3天,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短期强化监测

生活方式治疗的患者

建议每周测5~7点血糖谱,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监测要更加积极。除了早上空腹时监测血糖之外,当你感觉可能出现低血糖时(比如感到头晕乏力、心慌出汗、饥饿、异常烦躁、视力模糊等),一定要随时测量,及时掌控情况。

对于那些处于特殊时期的人群,如围手术期的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或是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患者等,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血糖监测。

最后,别忘了把每次的血糖测量结果都记录下来!当你定期复诊时,医生会根据这些数据,给你更精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建议,让你对血糖的控制更加游刃有余!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长期用药、规律就诊对于不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来说,不仅不方便,也会增加经济开支和心理负担。于是,坊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非常符合患者心理需求的“妙方”:比如不吃米饭就能不打针,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等等。但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正确的做法,希望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误区一:胖人才会得糖尿病

肥胖确实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许多正常体重甚至偏瘦的人也可能患上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因此家属应该保持警惕,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肥胖人群才会患糖尿病。

误区二:糖尿病能通过药物完全治愈

目前,糖尿病尚无治愈方法,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为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对于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同样重要。虽然通过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达到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甚至不需要药物,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被完全治愈,他们仍需持续监测和管理血糖水平。

误区三:长期用胰岛素会上瘾

有些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会有排斥心理,认为长期用药会令人上瘾。事实上,人体自身就能分泌胰岛素,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降糖激素。“打了之后需要一直打下去”,是因为疾病本身的特点,即患病的根源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注射胰岛素对人体肾脏、肝脏的代谢负担相对较低。应用药品带来的健康收益远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家属应该关注病情的发展态势并引导患者遵医嘱执行用药。

误区四:糖尿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家属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适当的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误区五: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天然的糖分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属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低GI(血糖生成指数)水果,如苹果、草莓、蓝莓、橙子等。关键是要控制总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导致血糖骤升。在吃水果时,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或与其他含蛋白质的食物一起食用,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作为家属,您的支持和理解对患者的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请鼓励患者遵循医嘱,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记住,糖尿病管理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和监测血糖水平。然而,有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需要及时就医的紧急情况。了解这些情况不仅能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治疗,也能减轻家属的担忧。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血糖异常

1、高血糖

当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极度口渴、频繁排尿、乏力、头痛、恶心或呕吐。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血糖明显升高,特别是超过13.9 mmol/L,需立即就医,以防止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2、低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出汗、心悸、头晕、颤抖、乏力、饥饿感。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意识模糊甚至失去意识,应立即带领至附近就医(在意识尚清楚时,患者可快速补充葡萄糖或糖类,以避免情况恶化)。低血糖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二、感染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感染。以下是需要带领患者及时就医的感染症状:

1、足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足部溃疡和感染,如果发现足部有伤口或红肿,且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时疼痛,下腹部不适或疼痛,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伴随发热,应尽早就医,以免感染扩散。

3、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热痛,水泡或脓疱,发热,及时就医可以防止感染加重。

三、其他紧急症状

1、心血管问题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呼吸急促或头晕、乏力,应立即就医。

2、视力变化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视力模糊、重影或失明,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表现,应尽快就医。

3、神经系统症状

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如出现突然的肌肉无力,语言不清或面部不对称,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糖尿病并发症或其他疾病,需要紧急评估。

四、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如果患者出现:极度口渴,频繁排尿,呼吸急促或气味特殊的呼吸,恶心、呕吐,应立即就医。DKA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往往由感染、胰岛素缺乏或应激反应诱发,需立即住院治疗。

2、超高血糖状态(HHS)

若患者出现极度虚弱、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是超高血糖状态,需紧急就医。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并及时就医是保护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患者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以上提到的症状,立即带患者去医院就诊,以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过上健康的生活。

女性尤其要注意。

我国糖尿病患者近1亿人,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有10个人患有糖尿病,而这些患者中能有效控制血糖的人群不到三分之一。

通过血糖记录,我们可以掌握糖友当下的血糖水平,更能了解糖友的生活习惯和药物对血糖的影响。血糖控制不好也容易引发相关合并症,如脑中风、心肌梗塞、神经病变等。因此,血糖记录不但有助于稳定控制血糖,预防严重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那么,作为家属,我们应该如何协助患者进行血糖记录呢

首先,帮助糖友建立规律的血糖记录习惯至关重要。您可以和糖友制定一个简单的日常计划,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固定的时间测量血糖,例如早晨空腹时和餐后两小时。

记录血糖的工具有很多选择,包括手动记录本、手机应用程序或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糖友的习惯和偏好,选择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工具:

  • 手动记录本:可以画一个简单的表格,记录测量血糖的日期、时间、血糖值、饮食、运动等信息。这种方式直观且易于使用。
  • 手机应用程序:如今有许多健康管理应用可供选择,如手机自带的健康软件、keep、薄荷健康等,这些应用有便捷的记录功能和数据分析,能够生成图表和报告,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血糖变化。

在记录时,除了血糖水平,建议家属也要(提醒)记录糖友每餐的饮食和运动情况。这可以帮助了解哪些食物和活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也可以给医生作为治疗及调整药物的参考。

另外,不光要记录,也要定期回顾分析血糖记录。注意把血糖的高值和低值标注出来,对应检查糖友的饮食和运动记录,分析是否有某种改变造成了血糖的升高或者降低。比如额外多吃了食物、运动量减少、药物的减少都可能造成血糖升高。家人陪伴糖友讨论血糖变化情况和感受,对血糖控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设定小目标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也可以提高糖友记录血糖的积极性。例如,如果患者在一周内坚持记录血糖,可以奖励他们一次小的放松活动或他们喜欢的食物(在无禁忌的情况下)。这些小的激励措施可以让糖友保持动力,继续进行记录。

糖尿病管理往往伴随着压力和焦虑,作为糖友的家属,您的支持对糖友的血糖管理非常重要,家庭成员要支持、关爱糖尿病患者,帮助糖友保持积极的心态。

糖尿病是终身性的慢性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陪同就医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陪同家人就医时需要做到哪些能让我们跟医生的沟通更高效,更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呢?

糖友的血糖水平、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和情绪等都会影响病情的变化,医生需要准确的信息来调整治疗方案,而病情记录就是最可靠的依据。

家属们要监督糖友记录好每日血糖监测结果,记录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的血糖值,可以向医生提供准确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糖友还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高血压每次的血压测量也应一起记录。另外,糖友的饮食和运动也应该做好记录。

如果有任何低血糖或高血糖发作的紧急情况,我们家属要记录发作时的详细信息,包括症状、当时的用药、饮食或活动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以便追溯原因方便医生治疗,并且预防这些情况的再次出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做好记录,我们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如下的通用表格作为参考,也可以根据医生的血糖监测要求,对表格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手机上也有一些专门开发的APP和小程序可以进行记录,可以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月份

血糖监测情况

备注

日期

星期

空腹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晩餐前

晚餐后

睡前

 

 

 

 

 

 

 

 

 

 

在就医过程中,医生通过问诊来了解病情,糖友有时会因为紧张或记不清而漏掉一些关键信息,这就需要家属在旁及时补充,从而决定维持还是调整治疗方案。上述的病情记录在就诊时一定要提供给医生。

此外,陪同看病前,我们可以与糖友一起列出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比如,饮食和运动方案是否需要调整?目前的用药遇到了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记下来,在就诊时向医生询问,做到高效沟通。

就诊中医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案,我们要及时把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记录下来,方便回忆并避免遗漏重要的治疗指示。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用药,可以向医生提问再次确认,确保自己和糖友都理解了医生的意思。比如,当医生建议调整胰岛素的注射方案时,可以再确认一下具体的用量和注射时间。

每次看完医生后,我们可以跟医生聊聊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问清楚下一次复诊的时间和项目,或者是不是要调整血糖监测的频率。

看完病后,我们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更关键的是帮助患者落实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按时吃药、遵守饮食要求和进行运动,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执行。多留意糖友的日常状况,及时提醒和鼓励,帮助他们把医生的嘱托变成生活中的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把治疗效果落实到位。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血糖,更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因此,了解常见的糖尿病感染及其护理措施,对家属来说也很重要。

一、家属需要关注以下几种糖尿病感染的常见类型

足部感染:糖尿病患者常常因血糖控制不良、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不良而容易引发足部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足部的红肿、疼痛和溃疡。

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尿路感染的风险增加。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皮肤感染:高血糖会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感染风险增高。常见的皮肤感染有癣、脓疱等。

口腔感染: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口腔干燥,这会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牙龈疾病,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常见的口腔感染包括念珠菌感染(口腔真菌感染),症状可能包括口腔黏膜的红肿、疼痛或白色斑块。

二、家属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感染护理的基本原则

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感染的基础。监督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师的饮食和用药指导。

注意个人卫生: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足部和口腔的清洁。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足部,尤其是有糖尿病足溃疡史的患者,注意是否有伤口、红肿或感染的迹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适当护理:对于足部伤口,要协助患者保持清洁并用无菌敷料包扎。若出现红肿或流脓,应及时就医。

三、足部感染的具体护理

足部清洁:督促患者每天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清洗双足,擦干后可涂抹润肤霜,防止干裂。切记避免使用过热的水,以防止患者因感觉迟钝而烫伤。

选择合适的鞋袜:帮助患者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摩擦和压迫,保持足部干燥。

注意修脚:提醒患者修剪指甲时要注意,避免剪得过短,以免造成伤口。

四、尿路感染的具体护理

增加水分摄入: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但注意,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过多饮水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需与医生具体请教喝水量。

注意排尿习惯:告知患者及时排尿,避免憋尿,保持尿道的清洁。

定期检查尿液:可定期带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监测是否有感染迹象。

五、皮肤感染的具体护理

保持皮肤干燥:及时处理患者出汗和潮湿的部位,使用抗菌洗剂清洗皮肤。

观察皮肤变化:定期检查患者皮肤,注意是否有红肿、发热、疼痛等异常情况。

避免抓挠:如患者有皮肤瘙痒,应注意监督避免抓挠,以防感染加重。

六、口腔感染的具体护理

定期口腔检查:督促患者应每半年去牙科检查一次,预防牙龈炎和龋齿。

保持口腔清洁:提醒患者每天刷牙两次,使用无糖漱口水,保持口腔湿润。

糖尿病患者感染的风险较高,因此家属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可以降低感染风险,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