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7年,历经66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医院和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单位,同时也是重庆市城镇城乡、工伤生育医疗保险、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爱国拥军单位和区民政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规模:现有三个院区,即院本部、扩建项目(建设总投资30亿元)及礼嘉康养中心,下辖鸳鸯、翠云、人和、金山和天宫殿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辐射人口超过100万人。现有编制床位764张,康养床位316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至2024年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后,床位总数将扩展至1860张。现有总业务用房面积8万㎡,其中院本部业务用房面积6.2万㎡,康养中心等业务用房面积1.8万㎡。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后总用房面积将达33万㎡,总规模位居全市前列。人力资源:院本部(包含礼嘉康养中心)现有在岗职工122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00人(包含行政卫技职称人员),副高以上职称140人,中级职称41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43人。各类市级及以上医学专委会委员173人次,统计源期刊医学杂志编委多人。专科建设:医院现有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1个(消化内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1个(急诊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中医康复科),重庆市妇幼保健重点专科1个(产科)。区级重点学科6个(消化内科、内分泌肾内科、普外胸外科、泌尿肛肠外科、医学检验科、护理学),两江新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4个(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同时也是两江新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指定建设单位。近几年,医院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接连引进一批优秀卫生人才。目前胸外科、肝胆胰外科、骨科、肿瘤科、神经外科、肾内科等已达到新区的学科引领水平,并在全市具有一定的学科影响力。此外,医院还是重庆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实习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单位,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合作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专科诊治联盟成员,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呼吸系统远程医学联盟单位。“十四五”期间,医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依托单位,并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建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引领和带动区域内医疗水平发展,让市民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已开展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胆道取石术、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腹膜透析术等多项高难度诊疗项目,创下两江新区乃至全市多个“首例”。微创、内镜、造影、介入等诊疗技术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部分诊疗技术达到市级医院或“三甲”医院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区域领先。2021年门诊病人93.81万人次,出院病人近4万人次,其中开展三级以上医疗服务项目直接服务患者20万人次,开展三四级手术5580台次,占全院手术的52.64%,微创手术3574台,占全院手术的33.72%。医疗设备:现有MRI、CT、DSA、DR、口腔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平板数字胃肠机、三维立体定向系统、钬激光碎石系统、肺功能检测仪、产程三维导航系统等价值近2亿元的先进诊疗设备。医院在历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中表现优异,在新冠疫情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准有序推进市、区、院三级防控工作,为重庆市特别是两江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建立西南地区首个火眼实验室与移动检测方舱,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2000万人次;联合社区中心“定点+支线”创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完成超100万剂次;带领全区医疗机构有效应对多次区域疫情,承担市“两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等20多场大型会议活动的核酸检测和应急保障工作,做到“零差错、零感染”;逆行出征支援湖北孝感、重庆江津、贵州贵阳等地,收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医院被评为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党组织,140余人次荣获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表彰。根据重庆两江新区规划,我院将在5年内建设成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10年内打造“两院三中心”,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专科特色教学医院,临床医学转化中心、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和医养结合康养中心。届时医院将由A区、B区及C区3个院区组成,A区为新建院区,承担基本医疗、急救及科研教学工作,是重庆地区高精尖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B区为目前院区,今后主要承担体检及慢病康复项目;C区为礼嘉康养中心,主要为老人提供健康养老及介护服务。三个区域总业务用房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床位总数达到1860张,服务范围将延伸至全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简称“先心病”。,任何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都可以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出现发育停滞和异常。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85%以上可能是遗传因素与周围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脏,以手术为主,部分先心病可行介入治疗 一、手术方法可分为: 1.闭式手术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缩窄 2.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①术中使用体外循环机替代心、肺功能,将心脏停跳,修补完成后再回复心跳,回复心、肺功能。 ②介入治疗的心脏病(年龄>3岁) ③动脉导管未闭 ④房间隔缺损 注意: ①治疗先心病要以“三早”为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病情越严重患儿越需要尽早手术。 ②有些需要尽早手术,如大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婴儿期反复肺部感染、心衰,可于1岁内甚至半岁内手术。 ③小的缺损,临床症状不严重可2岁以后在决定手术。 ④法洛氏四联症的最佳年龄为3-6岁,但如果有缺氧发作便无年龄限制。 二、最佳手术时机先心病手术的最佳时间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而定。最常见的先心病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要视缺损的大小而定。如缺损大、分流大,经常伴有心衰、肺炎等并发症者,应及早手术,可在婴儿期(1岁以内)进行。常见青紫型先心病,如法洛氏四联症等患儿,6-10月就应外科手术。如经常有缺氧发作,即使<3个月也应作一期姑息手术。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早手术以免失去手术机会。 三、需要尽快手术及重症先心病 1.引起肺炎心衰的先心病大量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巨大动脉导管未闭、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房室通道、主肺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 2.引起缺氧发作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症、重度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 3.引起低灌注缺氧酸中毒的先心病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重度缩窄。 4.动脉导管依赖的先心病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主动脉重度缩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无,无,除了经典的体格检查、X线平片和心电图以外,超声心动图(UCG)、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心导管造影临床上广泛应用。 一、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 ①无创性; ②操作简便,甚至可在床旁、术中进行反复检测; ③能动态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心脏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情况; ④相对价格低廉等优点。 二、多排螺旋CT多排螺旋CT(MSCT)已由4排、8排发展到64排,且即将发展到128排。对于超声由于受到胸骨的阻挡和肺气的干扰而无法观察到的肺门处结构,MSCT可以清晰显示,不会漏过任何细小的段级肺血管分支。MSCT诊断复杂型先心脏病,尤其是肺动脉闭锁、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缩窄以及冠状动脉畸形等血管畸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电子束CT电子束CT(EBCT),又称超高速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原理及重建方法与MSCT相似。EBCT诊断的敏感性略优于MSCT,但是价格相对较贵,机器普及率不高。 四、磁共振成像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在硬件和软件技术方面的进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MRI不但可以进行形态学诊断而且可以进行功能诊断。MRI能显示肺动脉全貌,还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肺静脉异常引流,与导管检查或手术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甚至能够发现心血管造影以及超声心动图未探及的血管解剖异常。MRI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无创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能较全面地评价心脏、肺血管、主动脉的解剖形态,尤其是在评估复杂畸形的肺血管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心血管造影:金标准心导管造影可以直观地显示一些超声心动图难以显示的复杂心内畸形,如:复杂性心脏病肺动脉分支发育、肺静脉回流、腔静脉走行、门静脉回流等;冠状动脉起源、走向、类型;主动脉弓病变;周围动静脉畸形、走行;动静脉瘘及血管异常回流等。心导管造影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如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瓣膜狭窄的球囊扩张和血管狭窄的支架置入、房间隔的穿刺造孔、体肺侧枝的封堵等。并且造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多种生理功能检测,如:电生理检测、心腔内心电图、心音图、心腔及血管内超声心动图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