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于2008年由创建于1943年的原重庆市胸科医院和1945年的原重庆市传染病医院合并成立,是重庆市唯一的国家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重庆市传染病诊断及治疗权威机构,重庆市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同时也是重庆市结核病、艾滋病、呼吸道传染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肝炎研究中心临床基地,以及西南大学附属公卫医院、陆军军医大学教学医院、遵义医科大学教学基地/研究生实践基地。中心总占地面积690余亩,编制床位共3550张(含临时应急床位2250张)。目前有在职职工11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530人,研究生学历16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1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4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名。中心主要拥有联影320排640层CT、GE64排128层CT、GE3.0TMRI、联影1.5TMRI、DSA(“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全自动GeneXpert分子诊断系统、BD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监测系统、罗氏全自动核酸提取及荧光定量PCR仪、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TwinStream高频喷射呼吸机、胸阻抗断层成像仪、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ND-YAG激光治疗仪、3D腹腔镜、超高清电子支气管镜、E-BUS(“超声电子支气管镜”)、超高清电子胃肠镜、高清电子胸腔镜、消化氩气刀、双能X线骨密度仪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中心集医、教、研、防为一体,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中华传染病医院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感染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研究中心、重庆市艾滋病专病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传染科)、重庆市重点学科(传染病学、中医传染病学),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感染科、呼吸科(结核)、影像科),重庆市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传染病防治);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生物样本库等。先后主持并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各类立项科研项目100余项。“十三五”至今,中心累计获批科研经费约47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980余篇,其中SCI160余篇。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中心已形成歌乐山院区、平顶山院区和南彭院区“三区一体”新格局。歌乐山院区毗邻空气清新、风景秀美的歌乐山森林公园,主要承担传染病医疗救治任务和公共卫生传染病应急工作,在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诊断治疗上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可快速确诊、有效治疗结核病和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并开设相关临床科学研究;平顶山院区交通便利,邻接小龙坎平顶山森林公园,主要承担综合性医疗救治任务,并作为传染病急危重症救治的重要支撑;南彭院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主要应对当前及今后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中心曾在历次传染病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中表现突出,分别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殊荣。中心正以“人才建院、依法治院、科技强院、文化兴院”的治院方针,向着以传染病为特色,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重庆权威、西南前列、全国一流、影响全球的省级感染病救治中心目标前进。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脑,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最典型的是锂盐、碳酸锂以及这种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有这种抗躁作用,患躁郁症的患者,治愈后维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渐停药,无需抗复发治疗。但是发现复发的症状,如睡眠减少,说话多,活动多,必须立即重新开始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躁郁症患者,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必须遵循复发的规律。,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