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核工业415医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衡阳,是国家卫生部授予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卫健委共建附属医院、省域医疗中心。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急危重症疾病而享誉省内外。医院所属核工业卫生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唯一的公办卓越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紧缺型护理人才培训基地。医院占地380余亩,现有床位2000张,在岗职工1700余人。医院在2020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中全省第五,连续3年进入国家监测指标等级“A”方阵。医院挂牌为国家首批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国家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胸痛中心、国家房颤中心、全国老年健康急救一体化示范基地、国家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首批CAAE一二级癫痫中心。湖南省卒中中心,湖南省直创伤救治中心、湖南省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衡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卫生部认定爱婴医院”“全国工人先锋号”“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湖南省卫生应急突出贡献集体”,“湖南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综治维稳优秀单位”“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省卫生健康财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先进集体”“湖南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湖南省医改宣传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平安医院创建示范单位”等。医院拥有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仪器,包括64排128层CT(全球最新、超高端CT)、湘南地区首台GE宝石能谱CT、3.0T核磁共振、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直线加速器、大孔径CT、大型C臂机、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流式细胞仪、彩色多普勒B超、血透机等在内的各类各型现代高、精、尖诊疗设备3000多台(件)。有干细胞实验室、动物显微外科实验室等多个临床医学实验室。医院坚持“人才强院”发展战略。采取不拘一格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尽其所能用人才、倾情服务留人才等措施,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其中高级职称300余人、硕士和博士500余人,医师队伍研究生占比7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拥有省杰青、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省“双千计划“人才、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首批海智计划特聘专家等近20人。近三年来,新增博士48人、国家级、省级人才13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等国家级、省级有影响力协会/学会主委、候任主委和副主委54人。医院学科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专业分科日益精细,学科集群效应明显。医院设有40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8个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专科。其中,神经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湖南省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湖南省卒中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手足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湖南省重点临床专科和湖南省重要的手外科、显微外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有50项填补湘南地区空白、95项填补湖南省空白;70余项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6项达国际领先水平;累计完成5000余例断指(断肢)再植,2000余例游离组织瓣移植,成活率均列国内前茅,现有亚专科足踝畸形矫形、糖尿病足MTD、淋巴水肿、脂肪医学等;急诊科为衡阳首个蛇伤中毒专科病区,先后成为湖南省蛇伤救治定点医院,湖南蛇伤中毒中心联盟主席单位,湖南省急诊医学重点专科;核医学科甲癌治疗病房是湖南省第二大规模标准化甲癌治疗病房,年核素治疗人次居湖南省首位,是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单位,湖南省核学会核医学会主任委员单位。肝胆外科先后开展高难新技术40余项,有10余项达市内领先水平。介入血管外科为湖南省重点专科、衡阳市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能够熟练开展多种血管性病变的综合微创介入治疗,对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得到了省内外专家和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医院拥有教研室1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9个。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5人。近三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组织培训的南华大学临床技能代表队和护理代表队分别获得华中赛区技能大赛“特等奖”和护理专业赛道总决赛全国“金奖”。医院大力实施“科技兴院”策略,现有省级临床医学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临床研究所1个,临床药学研究所1个,质控中心5个。近三年,新增省级临床医学中心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在NatureCommunications、Hepatology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48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南省医学科技奖1项。医院认真贯彻“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主动承担大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无论是非典来袭还是汶川地震、南方冰冻灾害,亦或是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突发公共危机面前,南华医院从未缺席,越是艰险越向前。近年来参加汶川地震救援、抗击禽流感疫情等大型紧急救援活动10余次。同时医院积极开展援疆、援藏、援外等对口支援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作为省、市两级新冠肺炎感染和疑似患者集中收治医院,发挥了“守一幢楼、护一座城”的中流砥柱作用。多次派遣人员支援北京、新疆、海南、上海和省内其他医院。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成效突出,中央电视台连续6次专题报道医院。医院创新办院模式,与七县五区113家医院组建医联体,与5家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省市级专科联盟100余个;搭建了"远程心脏诊疗中心”等4个平台,为医联体单位提供服务,南华医院专家扎根基层、惠及基层。未来,医院将继续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秉承“厚德、博爱、精业、创新”的院训,大力推进“人才强院、科技兴院、质量建院、特色立院、文化铸院”战略方针,以更高的质量、更深的内涵、更快的速度、更稳的步伐,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省内领先”的高水平现代化大学附属医院。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血液,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贫血伴有骨髓红系造血旺盛和网织红细胞增生或贫血伴有黄疸的疾病可与溶血性贫血混淆,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