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前身为濉溪县政府门诊所,始建于1950年,历经几十年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一所设施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濉溪县医院是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是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淮北卫校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是皖南医学院的实习基地,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医联体成员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02亩,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编制床位1329张,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2个,设有120急救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2022年门急诊患者54.6万余人次,住院患者5.1万余人次,手术2.9万余例次(其中三、四级手术1.07万余例次)。医院现有职工1539人,其中高级职称169人,中级职称655人,“安徽好医生”1名,“江淮名医”1名,“淮北名医”5名,1人入选安徽省“第一届卫生健康杰出人才培养对象”,8人入选“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医院拥有1个安徽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2个安徽省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2个淮北市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呼吸内科),2个淮北市临床特色专科(耳鼻喉科、新生儿科)。6个市级质控中心挂靠我院,分别是医疗文书质控中心、临床路径质控中心、普外科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中心、结核病质控中心、老年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医院目前拥有6个名医工作室,分别是杨广顺名医工作室、单春雷名医工作室、卢洪洲名医工作室、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工作室、安徽省儿童医院名医工作室、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名医工作室,国内知名专家定期前来坐诊、手术,濉溪广大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国内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设备较为先进、齐全,拥有螺旋CT6台(含1台256排螺旋CT)、MRI2台以及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直线加速器等大型设备。医院秉持“仁爱、敬业、和谐、创新”的精神,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对医院进行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以临床路径管理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建设。2020年11月,医院被国家脑防委评为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2020年12月,医院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基本资格。2022年被安徽省脑防委评为“五星防治卒中中心”。2020年通过电子病历4级评审,实现5G网络+4K图像传输系统区域协同手术。2021年4月,“濉溪县医院互联网医院”获省卫健委批准并投入使用,目前诊疗科目有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病内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泌尿外科、妇科等专业。医院出台文件《关于人才引进及培养的规定》,博士研究生给予50万元人才引进补助,享受副高职称待遇。临床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享受人才引进8万-10万元补助,享受中级职称待遇,当年毕业的报销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费;院外在读的临床等相关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除上述待遇外,学习期间每月补助2000元。鼓励本院在职人员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期间每月补助2000元,毕业后给予8万--10万元补助、报销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费,取得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人员给予5万元补助。规培医师给予8万元人才引进补助,享受中级职称待遇。医院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医院紧跟国家医改步伐,成立了濉溪县医院医共体,体内有12家乡镇卫生院,163家卫生室。医院积极帮扶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疗资源下沉,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濉溪县医院医共体工作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及各界同仁的高度评价。2019年9月25日,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现场会在濉溪县召开,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及全省各地市、县领导等到濉溪县医院进行调研;2021年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赴我院调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分级诊疗工作;2021年10月21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司司长聂春雷前来我院进行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专题调研;2022年7月10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前来我院调研疫情防控和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医共体建设)等工作;全国各地政府、卫健委或医院组团前来交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2021年11月30日,时任院长杨发武赴国家卫健委参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进展情况发布会,现场回答记者提问。2023年5月19日,被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确定为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医院。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牵头医院”、“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市医疗和医改工作优秀单位”、“淮北市‘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无烟医院”、“健康促进医院”、“第十一届濉溪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亚急性肝衰竭是指急性肝损害或慢性肝损害急性发作,并在发病2~26周内出现的肝衰竭综合征。,1.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在中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 2.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 3.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异烟肼、利福平、抗代谢药、化疗药物、乙醇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4.严重或持续感染,如败血症、血吸虫病等。 5.自身免疫性肝病。 6.其他,如休克、充血性肝衰竭、创伤等。6周,肝,1.治疗原则 (1)识别并去除肝衰竭的病因。 (2)改善内环境和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为肝脏再生提供条件。 (3)积极防治并发症。 (4)及时进行肝移植,提高手术成功率。 2.内科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加强病情监护,予以高糖、低脂、适量蛋白饮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病因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应尽早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对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应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再给予相应治疗。 (3)免疫调节:可用胸腺素等免疫调节剂,以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4)其他: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减少肠道细菌移位或内毒素血症等。 3.人工肝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联合使用,包括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持续性血液净化等。 4.肝移植 适用于经内科和人工肝治疗效果欠佳者。 5.并发症防治 亚急性肝衰竭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颅内高压、感染等。 (1)肝性脑病:应去除诱因,如感染、出血等;适度限制蛋白质摄入;服用乳果糖等酸化肠道,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使用支链氨基酸纠正氨基酸失衡。 (2)颅内压增高:应用高渗性脱水剂。 (3)合并感染:先联合应用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血小板减少显著者可输注血小板并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1)急性肝衰竭:①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期及以上肝性脑病;②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③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④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⑤肝进行性缩小。与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鉴别是发病特点不同,后者多于起病2~26周内出现肝衰竭综合征,伴或不伴有肝性脑病。 (2)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有失代偿性腹水,可伴有肝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体格检查 伴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可有神经活动迟钝、嗜睡、躁动、扑翼样震颤等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 (2)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3.组织病理学检查 (1)急性期(发病约2周):表现为肝脏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坏死局部改变与急性重型肝炎一致,可见坏死区肝血窦扩张,内含红细胞。 (2)进展期(发病4周后):肝组织内同时存在新旧坏死灶,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少量胶原纤维沉积。坏死范围大者,肝组织内形成宽窄不一的纤维性间隔,部分或全部分割残存肝细胞,后者呈不同程度增生或形成结节状团块。新生或残留肝细胞团周缘带可见细、小胆管增生,腔内有胆汁淤积,管周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再生结节形成和肝内明显胆汁淤积是亚急性肝衰竭的突出特点,同时可见强烈的再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