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第三人民医院(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市唯一的一所集精神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教学、科研、戒毒戒酒、精神康复、心理危机干预和司法鉴定等为一体的国家精神专科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研究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项目“中国精神障碍队列研究”协作基地、北京回龙观医院协作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呼伦贝尔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精神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教学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教学实习基地、呼伦贝尔学院心理学教学基地、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医院始建于1980年,时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建工局精神病疗养所”,只收治林业建工局本系统内的精神病患者。198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投资30万元,将精神病疗养所扩建为拥有50张病床的小型精神病专科医院,医院名称改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建工局职工医院精神病分院”。1989年,医院诊治范围正式对社会开放,收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盟地区的精神病患者,成为呼伦贝尔盟唯一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1990年,医院改名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建工局精神病院”。1993年,医院更名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精神病院”。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批复,同意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精神病院增挂“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名称。此后,医院对外正式称为“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同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机构编制委员会将医院设为副处级单位。2008年,医院划归呼伦贝尔市。2009年,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研究,同意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精神病院与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为隶属于市卫生局相当于副处级的事业单位。2012年,医院迁入新址牙克石市兴安西街。2019年,呼伦贝尔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研究,同意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机构名称为呼伦贝尔市第三人民医院(挂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牌子)。其职责任务、人员编制、内设机构、分类类别不变。2022年,呼伦贝尔市第三人民医院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院区成立。经过40余年的发展,医院已经由单纯治疗型转向预防、治疗、康复、回归社会一体化;从单纯药物治疗转向药物、心理、行为、物理、音乐、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从重视对患者服务转向既对患者服务,又为全社会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从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管理的新格局。医院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拥有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实际开放床位820张,本着“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定位,医院开设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院区、门诊(牙克石门诊、海拉尔门诊、扎兰屯门诊)、儿少精神科、急性精神科、慢性精神科、精神康复科、药物依赖科、老年精神科、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科、健康体检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功能检查治疗科、无抽治疗室等临床和医技科室。医院现开展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多动症、睡眠障碍、心理减压、不良情绪宣泄、心理测试、青春期心理问题调理、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体检、康复训练等精神(心理)专业服务,同时承担呼伦贝尔市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卫生学会、心理健康援助热线等社会公益性工作。医院现配备有核磁共振、全身螺旋CT、移动DR、床旁彩超诊断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全自动血药浓度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常规设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脑功能分析仪(脑ET)、睡眠分析仪、心理CT系统、精神压力分析仪、脑诱发电位仪、眼动检测仪、超声骨密度分析仪等专科诊断设备,智能音乐放松系统、认知损害矫正系统、经颅磁刺激仪、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智能宣泄放松系统等专科治疗设备和百余台康复器械。医院曾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星火燎原奖、中国医师协会“人文爱心医院”、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优秀奖、全区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百姓口碑金奖单位、自治区卫生单位、自治区医师协会优秀会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健康促进医院、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呼伦贝尔市文明单位标兵、呼伦贝尔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呼伦贝尔市卫生系统创建“三好一满意”活动先进集体、呼伦贝尔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呼伦贝尔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称号。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非器质性失眠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使用的术语,指一组情绪因素作为原发病因或主要诱因的睡眠障碍。目前,随着对失眠的研究进展,已有多种新的分类。失眠是临床实践中很常见的一个主诉,在一般人群中也非常常见,有1/3以上的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失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多见于妇女、老年人及心理功能紊乱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群体。,1.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咳嗽、喘息、夜尿、吐泻等。 2.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声和光的刺激等。 3.生物因素,如咖啡、浓茶及中枢兴奋剂和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等。 4.遗传因素。 5.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脑,对失眠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延长睡眠时间,而是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作为失眠症治疗的基础方案,目标是矫正患者关于睡眠的不良认知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1)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睡眠常识健康教育,要点是帮助患者认识到睡眠时间需要的个体差异,建立并坚持符合“昼醒夜眠”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行程不良睡眠习惯等。 (2)认知行为治疗是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失眠症有效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知矫正训练配合刺激控制、放松治疗、反意向控制、睡眠限制等行为治疗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急性期的痛苦、提高心理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尤其慢性失眠患者,长期用药往往无效,还可导致药物依赖。部分长期用药者还会出现催眠药物性失眠。 常用的药物主要为:短、中效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对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可首选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或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短效类药物。对睡眠浅、易醒的患者,可使用艾司唑仑等。对经过仔细临床评估后判断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可使用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有一定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剂量一般较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时偏低。,1.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的睡眠发作是无法抗拒的,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每次不超过15~20分钟,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精神振奋,常伴有一种或多种附加症,如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夜间睡眠时间缩短。而嗜睡症的睡眠发作常能通过患者的努力而阻止,发作后睡眠持续时间长,无附加症状,夜间睡眠延长,在醒转时可呈酩酊状态。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症引起的嗜睡症除有日间睡眠过多的症状外,还有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肥胖、高血压、阳痿、认知缺损、夜间多动及多汗,晨起头痛与共济运动不良的病史。 3.器质性嗜睡症 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代谢障碍、中毒、内分泌异常、放射后综合征等,可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躯体及相应实验室检查找到肯定的器质性致病因素。,无,睡眠脑电图检查可见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REM睡眠期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