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盈康护理院,隶属于海尔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经上海市卫生局、民政局批准建设,是一家以“医患合一”为理念,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非营利的社会专业护理养老机构。医院是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为适应上海市老龄化趋势,缓解老年病人住院难,利用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所组建的,于2010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2012年2月,根据护理院发展与需求的增加,升级为医保定点单位,支持异地住院结算。2013年10月通过上海市卫生局批准增加300张床位,现护理院核定床位680张,根据护理床位的需求日益增加,于13年4月经民政局及卫生局批准增加医养结合床位140张。盈康总占地50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目前,盈康护理院设有住院病区7个,辅助科室6个。院内医疗设备齐全,拥有资深医护专家团队,可收治:老年内科;由于骨、外科等各类疾病导致的失智失能需要医疗、护理、康复的病人;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各类骨关节病、老年精神神经交流疾病、气管切开病人、长期卧床至重度褥疮及癌症晚期舒缓疗护等病人。2015年经上海市卫生协会及上海老年基金会评选,荣获“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2017年与2019年经上海市老年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评选,盈康护理院一号楼三楼被评为上海十大护理示范病区;2019年“石氏伤科”正式挂牌,成为曙光医院骨伤科专科联盟单位;通过24小时医养结合,抓住“医的痛点”,依托三甲医院技术资源,针对老年慢性难治性病症成立多个中西医结合的分中心。2017年上半年开设老年骨关节病分中心,聘请医院詹红生为分中心主任,教授师从石氏伤科第五代传人石印玉,致力于慢性筋骨病损防治研究。2018年8月成立心衰分中心,引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中医治疗技术,推进心衰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心衰分中心参与完成的心衰文章《可溶性基质裂解2和脑利钠肽对HFpEF诊断的临床意义》,并投稿核心期刊,于2020年5月正式在《中国医药导报》发表。2019年3月成立肿瘤康复分中心,对本源老年肿瘤患者姑息治疗、护理及肿瘤康复,特供特色诊疗技术支持。2019年4月成立呼吸分中心,针对治疗老年人的顽固性咳嗽、肺癌、COOD、哮喘、肺间质病、呼吸衰竭等症状。2020年9月成立神经内科分中心,引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新治疗技术,更好服务住院患者。随着上海长护险的推出,居家网养作为护理院发展及时代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于2018年1月起逐步启动“9073”项目,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入家家户户,发扬传统中医适宜技术,实现个体化的健康需求:预防、保健和诊疗,普及“未病先防”的中医健康理念。2019年已成功通过香花桥街道医院的公开招标为居家患者提供中医适宜技术。为了全面的服务老年人,盈康针对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提供温馨服务,于2019年盈康养老院成功开办认知中心,引入物联网+医养结合的理念,逐步将优质的老年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老年医护养网络。2019年6月盈康通过青浦区白鹤镇政府的公开招标,托管“上海青浦区白鹤养护院”,2019年8月正式运营,2020年6月其护理院取得医保资质成功开业。2020年9月通过青浦区徐泾镇政府的公开招标,托管“上海青浦区徐泾镇养护院”,2021年3月正式运营,2021年6月其护理院取得医保资质成功开业。针对养护院的特点,盈康从单一重护理的模式,转型为护理养老相结合的模式,结合物联网的技术为老人提供物联网+医养结合的场景体验;从聚焦失能老人的治疗护理,迭代至失智老人介护,盈康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技术提高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并入选ISO/TC314标准案例库。上海盈康护理院以“医患合一”为理念;以“老年护理”为特色;“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所有盈康人肩负的使命。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2]。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脑,心理治疗 1.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3]。 2.系统脱敏治疗应用较多,它可以分为实景脱敏和想象脱敏。第一个阶段,是进行放松训练。第二个阶段,请患者按引起恐惧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次列出相关诱发社交恐惧的情境的清单,然后从引起最弱的恐惧反应的情境开始,逐一让病人身处其中,或由其想象身处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骤做到病人适应,感到彻底放松为止,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较令人紧张的情境,直至最强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惧为止。 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单纯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但可用苯二氮卓药物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缓解恐惧带来的躯体焦虑反应,降低植物神经反应。SSR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对恐惧症也有疗效,但药物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应用。 其它治疗 松弛疗法、冥想、气功等对患者也有帮助。,1.正常人的恐惧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2.与其它神经症性障碍鉴别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的焦虑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这类患者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3.抑郁障碍某些抑郁障碍伴有短暂的恐惧,某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惧症与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惧。诊断则根据当时每一个障碍是否达到诊断标准。若恐惧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 4.颞叶癫痫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无,1.符合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 2.以恐惧为主,同时符合以下4项症状: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3.对恐惧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为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病程持续1月以上。 5.导致个人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 6.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症、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排除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