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每天喝红酒糖尿病风险降低50%

每天喝红酒糖尿病风险降低50%
发表人:家庭医疗小助手

近年来,葡萄酒的益处受到了广泛关注。最新研究表明,适量饮用红酒,尤其是每天坚持饮用,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达到50%的降幅。

研究人员发现,红酒中含有一种名为白藜芦醇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和降低血糖等作用。白藜芦醇可以改善血糖和血压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红酒中的白藜芦醇还可以降低卡路里摄入,有助于减肥和控制体重。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代谢综合征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改善血糖水平、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和肝脏指标等。在为期30天的试验观察中,11名志愿者的上述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红酒具有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好处,但过量饮用酒精仍然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适量饮用红酒才是关键。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饮用红酒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不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晨间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血糖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饮食摄入和胰岛素等糖尿病药物的使用。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是指患者在进餐和服药前测量的血糖值。然而,除了这些主要因素外,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也可能对血糖产生影响。

    例如,刮胡子时如果不小心刮破皮肤,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可能升高血糖。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血糖监测的干扰,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起床后立即进行血糖测量。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潘慧指出,空腹血糖值的高低是调整降糖药物用量及方案的重要依据。许多糖尿病患者白天血糖控制尚可,但早晨血糖却较高,这被称为“黎明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患者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并调整用药方案。无论空腹血糖值偏高还是偏低,都应详细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在下次复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药物调整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等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定期到医院内分泌科进行复查,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晨间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监测血糖水平,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调整用药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 女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症状与男性糖尿病相似,但女性在生理上存在一些差异,使得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更加复杂。

    多尿是女性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小时尿量可达5000~10000ml。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能不明显。

    多饮是糖尿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多食也是女性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此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视力下降是女性糖尿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体重下降是女性糖尿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

    女性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和其他的糖尿病一样,都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由于女性朋友在性别上的差异,她们更需要保护和关心。很多女糖尿病患者,在得病初期总是情绪激动、易发怒,希望病人家属能够理解和包容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急躁和乱发脾气。

    对于糖尿病,我们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免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女性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并发症。
    •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并发症。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那么,如何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呢?答案是:多做运动。

    运动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降低糖尿病风险:

    1. 降低血糖:运动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水平。长期坚持运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 降低体重: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预防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运动减轻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4. 改善心血管健康:运动可以降低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5. 改善心理健康: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改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包括:

    1.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2. 力量训练:如举重、做俯卧撑、深蹲等。

    3. 灵活性训练:如瑜伽、太极等。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

    2. 运动前应进行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3. 运动过程中应监测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 运动后应进行拉伸,缓解肌肉疲劳。

    总之,多做运动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有效方法。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 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能否将其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标准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糖化血红蛋白,顾名思义,是指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形成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波动较大,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稳定,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许多医生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糖尿病的指标。

    然而,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标准还存在一些争议。首先,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使用的设备和试剂不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其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种族、生活方式等,因此不能完全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那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根据1999年WHO和IDF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典型症状,如“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2. 没有典型症状,但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需重复检测确认。

    3. 没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

    4. 糖耐量低减(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不属于糖尿病,但属于糖尿病前期,需要加强监测和干预。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辅助指标,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结合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并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也非常重要。建议患者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以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和低骨骼肌质量(SMM)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低骨骼肌质量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和肾病。而低骨骼肌质量则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会导致患者肌肉力量下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肪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可能与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NAFLD患者更容易发生肝纤维化,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而低骨骼肌质量与NAFLD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骨骼肌质量与T2D和NAFLD患者肝纤维化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在患有NAFLD的个体中,低骨骼肌质量与临床相关肝纤维化和晚期肝纤维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即使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低骨骼肌质量可能是T2D和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关注患者的骨骼肌质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降低T2D和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风险:

    •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控制血糖:按时服药,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 控制血脂:合理用药,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2024年9月5日上午8点49分,和平区的王先生来到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他的妻子担忧地向医生描述了丈夫的症状:尿糖高、血糖14,转氨酶也异常高。医生耐心地听完了王太太的叙述,开始了详细的询问和分析。经过一番沟通,医生得知王先生已经患有糖尿病多年,并且最近在服用达格列净和二甲双胍。医生解释说,达格列净通过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所以尿糖高是正常现象。同时,医生也指出,单靠二甲双胍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糖,需要继续使用达格列净。对于转氨酶高的问题,医生建议王先生首先排除肝损害的可能性,例如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以及自免肝炎等因素。考虑到王先生有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医生推测脂肪肝可能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医生建议王先生戒酒,并开具了易善复和双环醇的处方来保护肝脏。王太太表示感激,称赞医生的专业和耐心。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只是与体重、饮食和运动有关,却忽略了颈围这一关键指标。

    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学会专家指出,颈围粗细可以反映上半身脂肪分布情况,进而影响血糖水平。研究表明,颈围过大的人更容易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

    北京同仁医院袁申元教授的研究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围与体重指数、腰围、代谢综合征等指标呈正比。

    那么,如何正确测量颈围呢?首先,被测者应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者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前面于喉结下方进行测量。男性颈围大于等于38厘米,女性颈围大于等于35厘米,就是超重的临界值;男性颈围大于等于39厘米,女性颈围大于等于35厘米,则是代谢综合征的临界值。

    如果您发现颈围达到临界值,请务必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除了颈围,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1.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 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食物。

    3.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保持良好的睡眠:缺乏睡眠会影响血糖水平。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压力和焦虑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并发症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尽管SGLT2抑制剂在降低血糖、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其对心肌血流储备(MFR)的影响尚不明确。

    近期,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发表了一篇关于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MFR影响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探究恩格列净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MFR的影响。

    研究纳入了9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恩格列净组(25mg,每日一次)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3周的治疗。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第13周时的MFR变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静息率-压力乘积调整后的MFR变化、静息和应激期间心肌血流的变化以及可逆的心脏缺血。

    研究结果发现,恩格列净治疗并未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MFR,两组患者的MFR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恩格列净治疗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增加血细胞比容。

    该研究结果表明,恩格列净并不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MFR,因此,不能将MFR的短期改善作为解释SGLT2抑制剂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理论依据。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除了SGLT2抑制剂外,还有许多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与医生密切沟通,根据自身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草药被发现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众多中草药中,丹参以其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丹参煎剂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并持续5小时之久,同时还能降低血脂和血黏稠度。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花粉、葛根、黄芪、五味子、忍冬藤、玄参等中草药配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等并发症。

    地黄(生地、熟地)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研究表明,地黄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并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上升。临床应用中,地黄常与天冬、枸杞子、黄芪、淮山药、知母、葛根、石膏、牡蛎、元参、枸杞子、苍术、茯苓、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连等中草药配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玉米须也被证实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应用中,玉米须常与黄芪、白术、猪胰等配伍,制成食疗方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除了上述中草药外,知母、枸杞子、人参、黄芪、淮山药、菟丝子、茯苓、黄连、石膏、乌梅、苍术、白术、玉竹、玄参、仙鹤草、地骨皮、苍耳子、麦芽、泽泻、桔梗、黄精、冬桑叶、仙灵脾等中草药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也非常重要。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绿叶蔬菜,少吃淀粉及高脂类食物,适当增加户外运动。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倾向于内向、被动、感情不易冲动,但也有人认为与A型性格有关。不少患者遇到烦恼时压抑自己,不愿求助或找人倾诉,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不良情绪通过“免疫—内分泌”环节又成为患病的诱因。

    当一段时间内麻烦事特别多时,更应注意检测血糖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情绪不好,应及时就诊,进行心理咨询,辅以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持久的行动来配合治疗。

  •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既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

    局部因素主要包括:

    1. 牙结石和牙菌斑的长期刺激,导致牙齿周围的炎症反应。

    2. 充填物悬突,压迫牙龈,引起炎症。

    3. 牙合创伤,如咬合不正、牙齿撞击等。

    4. 牙列拥挤,食物嵌塞,导致细菌滋生。

    全身因素主要包括:

    1. 吸烟,降低口腔黏膜的抵抗力,加重牙周炎。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发生率较高,且症状较重。

    治疗牙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

    1. 局部治疗:清除牙结石、牙菌斑,进行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

    2.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等。

    3. 日常保养: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牙周炎: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3. 戒烟限酒,避免口腔黏膜受到刺激。

    4. 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对牙周炎的影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