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运动心理齐治糖尿病

医运动心理齐治糖尿病
发表人:健康解码专家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草药被发现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众多中草药中,丹参以其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丹参煎剂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并持续5小时之久,同时还能降低血脂和血黏稠度。临床应用中,丹参常与花粉、葛根、黄芪、五味子、忍冬藤、玄参等中草药配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等并发症。

地黄(生地、熟地)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研究表明,地黄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并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上升。临床应用中,地黄常与天冬、枸杞子、黄芪、淮山药、知母、葛根、石膏、牡蛎、元参、枸杞子、苍术、茯苓、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连等中草药配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玉米须也被证实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应用中,玉米须常与黄芪、白术、猪胰等配伍,制成食疗方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除了上述中草药外,知母、枸杞子、人参、黄芪、淮山药、菟丝子、茯苓、黄连、石膏、乌梅、苍术、白术、玉竹、玄参、仙鹤草、地骨皮、苍耳子、麦芽、泽泻、桔梗、黄精、冬桑叶、仙灵脾等中草药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也非常重要。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绿叶蔬菜,少吃淀粉及高脂类食物,适当增加户外运动。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倾向于内向、被动、感情不易冲动,但也有人认为与A型性格有关。不少患者遇到烦恼时压抑自己,不愿求助或找人倾诉,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不良情绪通过“免疫—内分泌”环节又成为患病的诱因。

当一段时间内麻烦事特别多时,更应注意检测血糖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情绪不好,应及时就诊,进行心理咨询,辅以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持久的行动来配合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尿糖阳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尿糖阳性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与医生在线咨询的过程中,患者就自己尿糖偏高但血糖正常的问题向医生进行了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并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提醒患者要多运动控制体重,同时也给出了详细的饮食建议。在沟通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友善和耐心,让患者感到非常舒心。最终,医生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给出了合理的治疗建议,让患者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自身疾病的重要环节。除了日常的血糖监测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是评估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手段。糖化血红蛋白,又称糖基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的物质。当血糖浓度较高时,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应增加。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的血糖水平,而非单纯一次血糖检测的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越低。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呢?一般来说,非糖尿病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4-5.5%。而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控制在8.1%以下,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频率。如果血糖控制稳定,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或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除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自身血糖水平变化;

      2. 坚持规律用药,按照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饮食控制,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通过以上措施,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发表在《内科学文献》上的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和负重锻炼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这项研究对超过32,000名男性健康专业人士进行了调查,发现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的男性,发生血糖紊乱的风险只有不进行有氧运动的男性的一半。而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或更长时间负重锻炼的男性,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三分之一,无论是否进行有氧运动。

    研究认为,负重锻炼可以增加肌肉质量,降低腹部肥胖,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运动,饮食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糖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早期干预,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总之,运动、饮食和体检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孕妇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更影响着胎儿的发育。在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成为了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HbA1c,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其原理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对于孕妇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与普通人群相似,一般在4.0%-5.5%之间。但是,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可能略有不同,建议孕妇定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

    孕妇血糖控制不良,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增加胎儿畸形、早产、胎儿死亡等风险。因此,孕妇应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血糖稳定。

    孕妇控制血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饮食管理:孕妇应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合理搭配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适量运动:孕妇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3. 定期监测:孕妇应定期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监测,及时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

    4. 药物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良的孕妇,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如胰岛素等。

    5. 心理调节: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 二甲双胍,这一常见的糖尿病药物,近年来在癌症预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项由麦克吉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降低细胞突变率和DNA损伤累积,从而降低癌症风险。

    研究指出,二甲双胍能够减少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ROS是导致DNA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二甲双胍还能选择性预防线粒体中ROS的产生,尤其是那些存在致癌突变的线粒体。

    尽管二甲双胍在降低癌症风险方面具有潜力,但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在人体组织中的累积浓度以及是否适用于非糖尿病人群。

    此外,除了降低癌症风险,二甲双胍还具有其他潜在益处,例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总的来说,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癌症预防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仍需更多研究来证实其效果和适用人群。

  •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紧张地坐在沙发上,等待着医生的到来。医生***温和地微笑着,让我感到一丝安心。

    “您好,能告诉我您最近有什么症状吗?”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

    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鼓起勇气说:“医生,我最近尿色有点黄,还有点尿频。”

    医生认真地点了点头,继续询问:“这种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多饮多尿多食的情况?”

    我回答:“大概有几个月了,没有多饮多尿多食。”

    医生又问:“您还有其他检查吗?”我拿出报告单,说:“这个是昨天查的,您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

    医生接过报告单,仔细地看了起来,然后说:“这个提示尿糖升高,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摇了摇头,医生耐心地解释:“就是尿里面有糖,正常是不会有的,可能是糖尿病。”

    我顿时感到紧张,问:“那我要做糖尿病的检查吗?”

    医生回答:“是的,您要控制血糖才行。”

    我看着报告单上的血糖值,有些担忧,医生却安慰我说:“血糖不高不用吃药,平时不要太剧烈运动。”

    我接着问:“尿里有糖会不会是因为早上喝了甜的?”

    医生回答:“我查尿是吃过东西后,有影响。”

    我担忧地问:“目前来看是糖尿病吗?”

    医生回答:“不能诊断,要复查,如果下次早晨不吃喝验尿还是高就需要做糖尿病方面的检查。”

    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临走前,医生还特别提醒我:“那这个尿糖对做人流有影响吗?”我摇了摇头,医生说:“复查才知道。”

    我感激地点了点头,对医生的服务表示满意。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病情。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更准确地诊断GDM,国际糖尿病和妊娠研究组协会(IADPSG)提出了更严格的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新标准规定,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如果一次空腹血糖异常,测定值在92~126mg/dL之间,或者妊娠24~28周时,初次检测空腹血糖正常,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即可诊断为GDM。此外,如果空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92mg/dL,1小时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80mg/dL,或2小时血糖值达到或超过153mg/dL,也可诊断为GDM。

    一项意大利的研究发现,使用新标准评估GDM的660名孕妇与使用旧标准评估的3950名孕妇进行比较,新标准导致GDM的患病率增加了137%。这引发了对新标准的争议和讨论。

    新标准的使用受到一些专家的支持,他们认为新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诊断GDM,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然而,也有专家担心,新标准可能导致GDM的过度诊断,增加孕妇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对于GDM的治疗,除了饮食和运动控制外,部分孕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其他药物。此外,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糖和胎儿发育情况。

    总的来说,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的使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新标准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健康。

  •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绝大多数病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为了有效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的用药讲究‘早、联合、安全’六个字。

    一、早期干预,延缓病情发展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异常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二、联合用药,全面控制血糖

    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单一用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全面控制血糖。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

    • 双胍类药物:抑制肝糖输出,降低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安全性高,价格低廉。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对长期血糖控制有较好的作用。
    • 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的患者。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 胰岛素:适用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

    三、安全用药,关注副作用

    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长期用药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双胍类药物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导致水肿和体重增加,磺脲类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个体化治疗,关注患者需求

    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2型糖尿病的用药讲究‘早、联合、安全’六个字。通过早期干预、联合用药、安全用药和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63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784亿。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达到1.164亿。糖尿病患者的增加,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饮食结构的改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至关重要。关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坊间流传着许多说法,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真的不能喝粥呢?以下是一些关于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科普知识。

    一、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粥吗?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并非不能喝粥,但需要控制粥的量和烹饪方式。粥经过长时间的熬煮,淀粉会分解成糊精,容易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材,并控制粥的烹饪时间,避免煮得太烂。

    二、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

    1.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如糖果、甜点、油炸食品等。

    2. 部分水果的升糖指数较高,如大枣、龙眼、椰子、凤梨、猕猴桃、熟香蕉等,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3. 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影响糖代谢,糖尿病患者应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

    4.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血糖控制。

    三、糖尿病患者饮食建议

    1.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材,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

    2.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豆制品等。

    3. 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

    4. 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5. 控制饮食总量,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 血糖与尿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两项检查指标。许多患者认为,这两项检查没有太大区别,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扎针,常常只关注尿糖。然而,尿糖并不能完全代表血糖水平,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糖与尿糖的定义。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而尿糖则是指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会将大部分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因此尿液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葡萄糖。当血糖超过肾小管的吸收能力时,就会产生尿糖。

    尿糖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糖浓度、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尿糖并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即使血糖超过正常范围,也可能不出现尿糖。

    尿糖阳性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血糖增高,如糖尿病、类固醇性糖尿、应激性糖尿等;二是血糖正常,如肾性糖尿、妊娠糖尿、药物性假糖尿等。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尿糖来诊断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进行血糖和尿糖的同步检查,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糖分摄入。
    • 规律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血糖的利用率。
    •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血糖波动。
    • 遵医嘱用药,控制病情。
    •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