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生提醒:猝死不容忽视,警惕这些疾病和症状

医生提醒:猝死不容忽视,警惕这些疾病和症状
发表人:家庭医疗小助手
近期,一医生在手术前突然死亡的事件使“猝死”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张忠德医生提醒,猝死往往猝不及防,一向身体貌似健康的业务骨干们,如果经常出现胸口不适、心跳不规则等,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仅仅是疲劳、熬一熬就能挺过去,因为这些可能就是猝死的先兆。另外,冠心病病人和呼吸道疾病病人在秋冬季节要特别保养,尤其要注意保暖。

突然剧烈运动易猝死

许多人往往把猝死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联系在一起。张忠德医生说: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病人本身服食控制的药物相当于一种预防猝死手段,而且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会积极到医院治疗,因此这类人的猝死反而较少。

张医生总结出了猝死高发人群的特点:年龄30岁至55岁,往往是公司的业务骨干,长时间像机器一样干活、不懂休息,偏肥胖,缺少适当的规律的运动,“这部分人长时间承受较大工作压力,不知道自己身体有病,即使感到胸口不舒服也觉得是疲劳引起、熬一熬就能挺过去,因此相比之下更容易发生猝死。”

张医生还提醒要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人到40岁选择爬山、游泳、打高尔夫球等较为缓和的项目。他举例说,上个月某单位一名45岁的中层干部,不顾自己身体疲劳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篮球比赛,结果2分钟不到就倒下了,“不运动就一个月不去运动,一去运动就很剧烈,这样同样不行。”

他提醒具有猝死危险因素的人们,千万不要仗着自己还年轻就觉得什么都能撑过去,“胸口不舒服、或者心跳不规律、起床和上厕所时感到头晕,都可能是猝死的前兆,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脑血管疾病、是否血糖过高。”

冠心病病人 起夜要注意保暖

秋冬季节是冠心病高发期,张医生表示受气温变化影响,这段时间人体血压的波动也比较大,有冠心病的人,一定要留意血压变化。“再就是要注意保暖。一些冠心病发作在凌晨,就是因为病人晚上起床上厕所时,突然间从被窝里出来受凉,使血管收缩。另外还要注意作息规律,随身一定要带备急救药物。”

呼吸病患者 出门戴口罩避开大风

天气多变也容易引起各类呼吸道疾病发作。张医生提醒:“南北对流的风是最伤人的,老人和小孩不要当风吹。如果本身患有慢性肺病、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出门尽量避开刮大风的时候,而且要戴上口罩注意保暖。”

张医生强调,保暖不只是多穿衣服,有句话说“寒从脚起”,因此秋冬季节一定要穿袜子为脚保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引发情绪波动,其中生气是常见的情绪之一。然而,生气并非无害,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生气对健康的危害:

    1. 诱发心血管疾病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期生气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2. 加速衰老

    生气会加速皮肤老化,使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皱纹、色斑等问题。此外,生气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加速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加速衰老过程。

    3. 影响消化系统

    生气会抑制胃肠道蠕动,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长期生气还可能引发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4. 增加患癌风险

    生气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增加患癌风险。

    如何调节情绪?

    1. 深呼吸

    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可以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情绪失控。

    2. 运动放松

    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泳等。

    3. 寻求心理支持

    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情绪。

    4. 学习放松技巧

    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正念等,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5. 及时就医

    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 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一、生理因素:运动、情绪波动、睡眠不足等生理因素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例如,剧烈运动后,心脏跳动频率加快,可能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此外,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等,也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二、病理因素:心脏疾病、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病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例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此外,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操作也可能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三、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生素、抗抑郁药物等,也可能导致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四、遗传因素:部分心脏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五、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此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也有助于预防心脏窦性心律不齐。

    六、治疗建议:对于心脏窦性心律不齐,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选择。对于生理因素引起的心脏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对于病理因素引起的心脏窦性心律不齐,应根据具体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心脏瓣膜病,可能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对于冠心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搭桥手术。

  • 通常情况下,10点睡觉到5点起床并不被视为熬夜。熬夜通常指的是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晚上11点后不睡觉,或者凌晨2、3点才入睡,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情况。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6到8小时的睡眠,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脏病、猝死等健康问题。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至关重要。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助于睡眠,而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慢跑、打球等,也能增强体质。

  • 猝死往往没有痛苦,但后果严重。本文通过一位年轻剪辑师猝死的过程,揭示了猝死前的心脏疼痛症状,并分析了高血压、心源性猝死、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四大风险因素。文章还提供了预防猝死的四招方法,包括了解猝死症状、适量运动、调节情绪和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猝死风险。

  • 2006年8月24日,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在军训期间不幸猝死。猝死是指患者在没有明显先兆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疾病或功能异常导致突然死亡。运动猝死是指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应激性改变,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运动猝死前的征兆可能包括心绞痛加剧、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频繁的早搏、显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等。预防运动猝死的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 近日,广州一名的哥李国山在凌晨上夜班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临终前还打开双闪灯确保乘客安全。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猝死的关注。那么,什么是猝死?哪些人群容易发生猝死?我们该如何预防猝死呢?

    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指看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自然死亡。最常见的猝死类型是心源性猝死,约占猝死的80%。

    猝死的高危人群

    以下6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猝死:

    1.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2. “三高”患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3. 吸烟者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 不良饮食习惯者

    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饮食,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5. 不良生活方式者

    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6. 精神压力大者

    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源性猝死。

    如何预防猝死?

    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病。

    3. 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心脏症状,及时就医。

    4. 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

    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预防猝死的发生。

  • 熬夜时间与猝死风险密切相关,具体时长取决于个体身体素质和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熬夜会削弱免疫力,损害心脏、肺脏等器官,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哮喘等疾病风险。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占80%以上。健康人连续熬夜1至2周可能猝死,而有基础疾病者可能仅需1至2天。长期熬夜者属于猝死高危人群。因此,为保障健康,应避免熬夜。

  •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在工作中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近日,一名年仅16岁的女服务员在陪酒过程中不幸猝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过度饮酒、过度劳累是导致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过度饮酒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对肝脏、心脏和大脑。肝脏是人体代谢酒精的主要器官,长期饮酒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心脏则是人体重要的循环器官,饮酒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饮酒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除了饮酒,过度劳累也是导致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长时间工作、熬夜、缺乏休息等都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了预防猝死,年轻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年轻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案例频发,令人震惊。据调查,我国每年有55万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其中不乏年轻群体。

    24岁的杭州淘宝店主艾珺,因连续熬夜工作,最终不幸猝死。她的离世再次敲响了年轻人健康的警钟。

    那么,为何年轻人猝死高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过度劳累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2. 心理压力

    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3.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生活习惯不规律,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4. 先天性疾病

    部分年轻人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导致猝死。

    如何预防年轻人猝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注意饮食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当运动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心态

    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总之,年轻人要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的发生。

  • 近年来,大学生猝死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高校应建立定期体检制度,以预防此类悲剧的发生。然而,费用问题却成为制约体检制度形成的主要障碍。

    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学生人数激增,定期进行严格正规的体检,所需费用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许多高校的医疗经费本身就十分紧张,难以承担额外的体检费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校长表示:“我们学校还有许多教师的医药费都无法报销,学生的体检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认为,通过社会化运作,费用问题并非不可克服。她指出,收费是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国家全包是不现实的。只有打破僵化体制,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解决费用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表示,学生猝死是任何学校都无法承受的损失,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他认为,发达国家通常将个人风险交由社会承担,例如通过购买健康保险或意外事故险。学校曾考虑过这一方案,但担心学生不理解,认为是在乱收费。

    如何寻求保护大学生权益和健康的最佳办法,媒体可以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这一讨论中,共同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