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放射生物物理学是研究放射线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放射线作用于生物体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首先,放射线会与生物大分子发生物理学过程,导致电离和激发;其次,放射线会引发化学过程,形成自由基;最后,生物体会出现生物反应阶段,可能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甚至在长期后形成第二肿瘤。
在生物大分子效应中,放射线会引起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是电离,会使分子产生电离,形成不成对的特殊离子—自由基离子。化学变化主要是自由基的生成,自由基具有极其活跃的化学性质,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正常的分子结构,导致细胞损伤。
放射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有单/双链断裂、氢键断裂、分子交联、AP位点和环胞和嘧啶衍生物生成等。脂质过氧化作用也会对细胞造成影响,包括膜脂改变、膜酶损伤和脂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对细胞的毒性效应。蛋白质也会受到放射线的影响,包括氢键断裂、肽键断裂、硫基氧化和二硫键还原等,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功能出现异常性变化。
当DNA受到损伤时,细胞会启动修复机制。修复方式主要有化学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四种。化学修复适用于轻微的DNA损伤,切除修复适用于严重的DNA损伤,重组修复发生在DNA复制后,SOS修复是在细胞处于危急状态下发生的一种修复方式。
放射线对细胞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在细胞损伤上。细胞有三种归宿:继续进入增殖周期、不再增殖、经分化、衰老至死亡,或者暂时不进入增殖周期。细胞死亡的随机性使得细胞存活曲线呈半对数的关系。细胞存活曲线的类型包括指数性存活曲线和非指数性存活曲线两种。非指数性存活曲线的数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细胞的平均致死量、外推数和准阈值等参数。
放射线对肿瘤的治疗中,需要考虑到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周期内细胞时相的再分布、乏氧细胞的再氧合和再群体化等因素。分割照射方式包括超分割、加速治疗和加速超分割三种,目的是保护正常组织、抑制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或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张某,一个8岁的男孩,被诊断出患有右侧胸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在接受化疗后,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病理检查显示,切除的组织存在弥漫变性、坏死和灶性钙化,局部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并伴有组织细胞浸润。偶尔可以看到少量异形细胞。肿瘤的大小约为6*2.5*1.2cm,颜色为灰红色,无包膜,切面呈现灰白色、灰黄色和灰红色,且可见坏死区域。
根据病理结果,医生诊断该肿瘤为恶性,并建议患者在手术后继续接受化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肿瘤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位32岁女性患者因胸闷气促就诊,CT和PET-CT检查显示右胸存在巨大肿瘤。多家医院因肿瘤广泛侵犯肋骨、纵膈及胸壁而拒绝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为梭形细胞肿瘤,放化疗均不敏感。患者最终来到我们这里求治。
我们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进行了两次手术,消灭了大部分肿瘤。然而,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第三次手术中,我们使用微波消融治疗,避免了神经损伤。最后一次手术中,我们采用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骨转移灶及肺尖残余肿瘤,避免了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右上肢肌力正常,能够正常工作生活。
这例成功的治疗案例证明了氩氦刀、微波消融和粒子植入等介入及消融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期待更多医务人员掌握这些精准的治疗技术,帮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介入治疗是一种以影像诊断为基础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方法。它在放射诊断学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
对于需要内科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用量和副作用。对于需要外科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无需开刀暴露病灶,只需局部麻醉,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将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介入治疗的常用技术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血管内介入是指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进行治疗。非血管内介入是指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介入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其中,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肿瘤介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新型介入设备的研发、治疗技术的改进等多个方面。
首先,新型介入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精度和安全性。例如,高频超声刀、射频消融器等设备可以精确地定位和消灭肿瘤细胞,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这些设备还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也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比如,经皮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肺癌微波消融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原本需要开腹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段完成治疗,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
此外,介入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例如,介入治疗可以与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总的来说,肿瘤介入治疗的进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肿瘤介入治疗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2019年12月,患者接受检查后被诊断出患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肿瘤大小约为2.2*1.3cm。外院建议进行手术切除,但患者拒绝了手术,选择定期复查。到了2020年8月,复查结果显示肿瘤明显增大,大小约为2.8*1.7*1.4cm。外院再次建议手术切除,但患者依然拒绝,转而寻求中医药治疗。
经过辨证论治,患者接受了中药治疗,并按时服药、定期调整方剂。4个月后,2020年12月的复查结果显示,胰腺肿瘤明显缩小,大小约为2.2*1.3cm。患者目前仍在继续中药治疗,以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肿瘤治疗领域,精确性至关重要。德国西门子医用高能直线加速器是一种先进的设备,旨在提供高效、安全的肿瘤治疗方案。该设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能够精确地定位和照射肿瘤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
西门子医用高能直线加速器的设计理念是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放在首位。其操作界面简单直观,医务人员可以轻松地进行设置和调整。同时,该设备配备了多种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治疗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设备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治疗,包括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等多个部位。它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德国西门子医用高能直线加速器是一种革命性的肿瘤治疗设备,它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体验和预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部分胰腺、十二指肠、胆管下端、部分胃及空肠上端,并进行胆总管、胰管、胃与空肠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70%以上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减少出血、缓解患者痛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在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制生长和侵袭周围组织的特性,若不加控制,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衰竭,威胁生命。对于早期手术切除的患者,化疗可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再次出现;而对于晚期或复发的患者,化疗可以减少肿瘤细胞数量,阻止其继续破坏身体,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近日,一名患者因长期右下肢疼痛而求助于专业医疗团队。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们发现患者的疼痛源自于一个7*6*5cm的巨大肿瘤,位于骶骨前方。由于肿瘤的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且血管丰富,手术切除成为了唯一的治疗选择。
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心合作下,医生们采用了微创手术技术,成功地摘除了肿瘤。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周围的组织,避免了大出血,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完全消失,并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医生们的高超技术和精心治疗,也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医生们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刘某,14岁女孩,患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复发伴转移。经过后腹膜肿瘤及肠系膜肿瘤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为实性假乳头状瘤,伴有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内未见明显肿瘤细胞,但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后腹膜肿瘤大小为8.5*5*4cm,部分区域伴坏死;肠系膜肿块大小为0.8*0.6*0.4cm;肠系膜淋巴结大小为1*0.5*0.5cm。KI-67检测结果显示为少量+,表明该肿瘤为恶性肿瘤,术后建议进行化疗,并定期复查以防复发及转移。
建议患者在恢复期间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不适或问题,应及时就医。同时,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和防止疾病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