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发表人:健康百科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首先,中医药的给药方式适合于肿瘤恢复期的长期伴随治疗。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日益突出,其中包括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形成,多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精神状态、不良的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缓慢作用的结果。中医药的多种给药方式,如口服、注射、外用等,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且大多数中药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其次,中医药的作用特点也适合于肿瘤治疗。中药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整体调理;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利于全身调节;补气养血类中药具有免疫增强剂的相似效果。这些特点使得中医药可以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最后,中医药对症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可以调节心理障碍,缓解癌症疼痛,预防便秘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中医药也可以与西医手段相结合,共同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腭肿瘤切除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腭肿瘤切除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增大,对周围的神经和血管施加压力。幸运的是,95%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然而,是否会复发取决于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细胞数量。对于年轻患者,尽可能在首次手术中将肿瘤完全切除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复发的风险。然而,对于老年患者,完全切除肿瘤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接受残留肿瘤细胞的存在,前提是它们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肿瘤的复发速度与残留的细胞数量有关。即使只残留了1%的肿瘤细胞,复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对于年轻患者来说,首次手术就要尽可能切除所有肿瘤细胞。手术医生需要清楚地知道切除了多少肿瘤,并在术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确保没有残留的肿瘤细胞。

    如果在首次手术中没有完全切除肿瘤,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残留肿瘤细胞的数量。对于老年患者,如果残留的肿瘤细胞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选择与肿瘤共存。然而,对于年轻患者,如果残留的肿瘤细胞数量较多,二次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以避免复发的风险。

    防止肿瘤复发的唯一方法是在首次手术中尽可能切除所有肿瘤细胞。日常生活、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对防止肿瘤复发的影响不大。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体检意识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那些离肛门口非常近的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5cm以内),传统的手术切除可能需要切除肛门,给患者带来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负担。然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内镜下切除术的出现,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不影响直肠结构和功能的治疗选择。

    该治疗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等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内镜下切除术。研究表明,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约60%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20%左右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即使不做手术也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这种情况被称为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

    专家们提出,在新辅助放化疗后立即对原肿瘤生长部位进行内镜下切除,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免除了患者的手术之苦,还保留了直肠和肛门的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内镜下切除术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既能治愈肿瘤,又能保肛、保功能。这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化疗的敏感性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多项研究表明,肾癌对化疗的反应并不理想。无论是单一药物还是联合用药,都未能在肾癌晚期治疗中取得显著的疗效。

    此外,肾癌对放射治疗同样不敏感。放射线不仅无法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还可能损伤正常的肾组织。然而,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疗在晚期肾癌治疗中开始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总的来说,肾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化疗和放射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使用,但其效果往往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对于改善肾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肿瘤标记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和酶类。这些标记物可以通过化学、免疫学以及基因组学等方法进行测定。然而,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不能作为肿瘤的确诊依据,只能作为参考。即使血液中肿瘤标记物检测升高,也不能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因为肿瘤标记物阴性者也可能患有肿瘤。同时,肿瘤标记物与肿瘤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

    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由于同一种肿瘤或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有一种或几种异常,而同一种肿瘤标记物又可能在不同肿瘤中出现,因此可以选择2~3项灵敏度与特异性高度互补的肿瘤标记物进行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高危人群的筛检意义上,例如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慢性乙肝病史等人群。

    肿瘤标记物的浓度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细胞总量、肿瘤质量、肿瘤扩散程度及肿瘤分级水平;肿瘤标记物合成与释放速度;个别肿瘤不携带或不表达肿瘤标记物;非分泌型肿瘤虽可表达肿瘤标记物,但不释放到人体液中;肿瘤血液供应较差;大量肿瘤细胞崩解;以及机体出现代谢障碍等。另外,一些非肿瘤因素也可能导致肿瘤标记物阳性,例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吸烟、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急性胆管炎、急慢性胰腺炎、胆汁淤积症、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月经期、心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妊娠、吸食大麻等。

    总的来说,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在诊断恶性肿瘤时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够高,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后才可初步诊断,而确诊往往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标记物阳性不能对肿瘤进行绝对定位,但少数肿瘤标记物,例如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针对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针对甲状腺癌的甲状腺球蛋白(TG)等对器官的定位具有一定价值。肿瘤患者治疗和随访中肿瘤标记物浓度变化与疗效有一定关系,可以用来判断肿瘤治疗的有效性、肿瘤残留和(或)肿瘤转移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

  • 微波消融(MWA)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技术,通过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使肿瘤组织内的水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产生高速振动,进而产生高温(60℃-150℃),导致细胞凝固性坏死,达到热消融肿瘤的目的。由于微波能被集中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辐射到所需靶区,避免损伤周围重要脏器。

    肺癌作为当前第一位的肿瘤杀手,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方法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CT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的新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靶区范围变化,并根据CT扫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微波消融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1)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心肺功能差或拒绝手术治疗;(2)肺部转移瘤,单侧≤3个(双侧肺≤5个),单侧单发转移瘤最大直径≤5cm,多发转移瘤最大直径≤3cm,且无其他部位转移;(3)姑息性消融,肿瘤最大径大于5cm或单侧肺病灶数目大于3个(双侧肺>5个),可行多针、多点或多次治疗。

    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11个月的CT扫描结果来观察和评估。

  •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其中,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年来,肿瘤介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新型介入设备的研发、治疗技术的改进等多个方面。

    首先,新型介入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精度和安全性。例如,高频超声刀、射频消融器等设备可以精确地定位和消灭肿瘤细胞,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这些设备还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也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比如,经皮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肺癌微波消融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原本需要开腹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段完成治疗,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

    此外,介入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例如,介入治疗可以与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总的来说,肿瘤介入治疗的进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肿瘤介入治疗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一位曾经接受过肿瘤手术的佛教徒,在B超检查中发现了甲状腺结节。这些结节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周围有短棒状血流信号,引起了甲状腺癌的疑虑。

    经过49天的中药治疗,瘤体缩小了一半,血流信号消失。同时,患者的耳鸣、潮热和嗝气等症状也基本消失了。

    这位患者的经历表明,中药散结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抗甲状腺结节癌变。

  • 本研究旨在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所有12例患者均接受了显微手术治疗。其中,8例采用颧弓翼点入路,2例采用颅眶颧入路,2例采用翼点入路。手术中,我们从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病变。结果显示,5例患者的肿瘤被完全切除,4例患者的肿瘤被次全切除,3例患者的肿瘤被部分切除。幸运的是,没有一例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例患者的视力有所改善,4例患者出现了动眼神经麻痹,6例患者出现了面部麻木。

    我们认为,从中颅底硬膜下暴露并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全切肿瘤的方法。通过经硬膜下入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可以近距离达到供血动脉,更有效地减少出血。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一种源自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据了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这种肿瘤类型包括了以前所称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但作为间叶组织发生的肿瘤,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的概念并未被排除,只是它们在当前的临床病理诊断中仅占少数。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程可能短至数天或长达20年。恶性GIST的病程相对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而良性或早期者可能无症状。主要症状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常见的症状包括胃肠道出血、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能导致腹水,恶性GIST还可能伴随体重减轻和发热等症状。

    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局部切除或楔形切除来去除肿瘤。然而,高危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达55%~90%,其中80%在术后1~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半数患者同时出现肝转移。即使再次手术切除,生存率也难以提高。原发灶切除彻底无转移灶者的5年生存率为54%,而不能彻底切除或转移者的5年总生存期则小于35%,不能切除者的总生存期为9~12个月。

    对于复发或合并转移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伊马替尼作为选择性kit/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不可切除及转移性病例的治疗。伊马替尼的使用使得GIST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然而,伊马替尼的耐药发生率高达63%,10%~3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表现出原发性耐药。舒尼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替代药物,能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包括VEGFR1-3,CD117,KIT,PDGFRA和PDGFRb,并且可以抑制对伊马替尼耐药的突变类型。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肿瘤术中是否完整切除、组织学类型、免疫组织化学类型、增生抗原表达、增生倍数、性别年龄、突变类型等。目前,尚无统一的预后标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最大直径和有丝分裂比率与形态学和预后密切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也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KIT外显子9和外显子11突变的胃肠道间质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部位已成为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预后通常良好,对人体寿命影响不大。因此,过于激进的扩大切除并非必要,反而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危害。对于早期阶段的微小癌,微创的热消融方式可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避免了传统手术切除可能带来的副损伤和并发症。

    在面对可能患有甲状腺癌的情况下,病人的反应各异。一些人可能出于恐癌心态而急于手术切除,而另一些人则会更理性地考虑疾病的阶段、治疗手段和可能面临的问题。然而,很多病人在初次面对肿瘤时可能缺乏理清问题的冷静思考。

    外科手术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大量早期癌灶被提前发现并提前治疗,但这并不总是正确的选择。外科手术本身是一种带有毁损性的操作,可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副损伤和并发症。同时,许多惰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可能表现得像良性肿瘤一样无害。因此,在权衡手术创伤和肿瘤潜在危害时,理智和冷静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列腺癌和肺磨玻璃结节等疾病普遍存在过度手术的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早期肿瘤,传统手术切除可能更多地是为了缓解病人的心理焦虑和恐慌,而非真正根治肿瘤。相比之下,热消融治疗提供了一个折衷的选择,可以在处理肿瘤的同时避免手术带来的过度损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