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治疗手段和高新科学技术的先进治疗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这种治疗方法不需要开刀暴露病灶,而是通过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者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创伤小的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的原理是从根源直击病灶,杀伤实体肿瘤。首先,在影像设备导向下,将导管通过动脉插入病灶血管通道,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有机结合,一起注入靶动脉。然后,栓塞剂堵塞肿瘤供血血管,切断肿瘤营养供应,超微粒药物停留在肿瘤内,迅速发挥作用消灭肿瘤。最后,肿瘤内部药物浓度较高,肿瘤细胞在被“毒害”的基础上再遭受“饥饿”的打击,直至消亡。
微创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多种作用。首先,它可以切断肿瘤细胞营养供给,延缓生长。其次,它可以缩小瘤体,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再者,它可以损伤小,药物直达病灶降低毒副作用。最后,它可以靶向“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转移。
微创介入治疗适用于早、中、晚期各期实体肿瘤的患者,以及不愿意或不适合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进行根治性微创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解决许多难题,并且结合严谨的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技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位66岁的女性患者因剧烈头痛和双眼视力明显减退而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发现她患有鞍结节脑膜瘤。这种肿瘤的位置使得手术后很可能会对视力产生影响,但医生仍然决定进行手术,采用侧方额下入路,成功摘除了肿瘤并确保其他神经不受损伤。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肿瘤供血丰富,质地稍软,压迫视神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显示肿瘤已被完全切除,病理检查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我深知治疗肿瘤的艰难。从心血管方向的研究生到肿瘤科内科医生,我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接受的过程。面对晚期肿瘤患者,我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但我也明白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努力。
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微创、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然而,选择哪种方式并不总是明确的。医生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白色巨塔》中财前对误诊患者实施手术的案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医学、人体和疾病本身都非常复杂,临床患者的病情也不能简单地按照书本上的描述来处理。因此,现代医学提倡在规范化治疗下的个体化治疗,这与中医的辨证论治不谋而合。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不可切除的肿瘤可以通过新的外科手术切除,或者通过新辅助化疗或放疗得到切除。
对于肿瘤科医生来说,评价一个患者治疗成果的最重要指标是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然而,在中国,规范化治疗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时候,基于国情等因素,我们很难做到规范化治疗。一个患者去了外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手术;去了内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化疗。去了其他科,发现晚期肿瘤,可能就不治疗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评价这样的治疗是否正确,因为疾病往往是复杂的。
多学科合作治疗(MDT)是肿瘤未来的发展趋势。它让不同学科的医生坐在一起,商议一个案例,最后综合各方意见,给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然而,临床上往往没有最佳答案。对于患者来说,基于国情、经济背景、社会背景、家庭伦理以及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家属会经历从焦虑、挣扎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心理过程。
信任是相互的,也是有回报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生的发心是好的,治疗建议也是正确的。心态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曾经有一个乳腺癌晚期合并心包积液的患者,心态很乐观,重来没有担心过疾病本身的问题,对医护充分信任,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期超过了4年多。心态真的很重要。
在这个美丽的四月,为了庆祝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周的到来,各位朋友将有机会参与一项特殊的活动——千人徒步走。这个活动由多个单位共同举办,旨在提高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识和关注度。
在这次活动中,您将有机会与其他患者和家属一起亲近大自然,享受户外的乐趣。同时,您还可以与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更多关于肿瘤防治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活动将于4月20日下午13点30在中山公园民韵广场举行。我们已经精心准备了半袖和小白帽作为活动服装,希望您能积极参与,遵守活动要求,确保安全和秩序。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迈向健康的未来!
本周末,我们将举办一场关于南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高峰论坛,聚焦于保肢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策略。会议将于2015年3月21日在广州市南峰酒店会议厅举行,届时将有多位知名专家分享他们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在本次论坛上,参会者将有机会了解到各种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包括股骨肿瘤、肩胛带肿瘤和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等。通过病例分享和讨论,专家们将深入探讨不同肿瘤类型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
此外,会议还将提供交通图和周六中午的工作餐,方便参会者更好地参与和交流。我们热忱欢迎所有对骨与软组织肿瘤感兴趣的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家属参加本次论坛。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对于一位进展期胃癌患者,传统的根治性手术已不再适用。然而,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式,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明显缩小,创造了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手术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其带来了第二次生存的希望。
在治疗前后,通过对比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肿瘤的变化情况。化疗前,肿瘤体积较大;而在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表明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2021年5月23日,中国肿瘤消融论坛(CCTA)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济南成功落幕。这场顶级盛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包括滕皋军、吴沛宏、梁萍等人。他们带来了最新的视听学术成果,分享了各自在微创治疗领域的研究和经验。
在这次论坛上,专家们就肿瘤消融治疗的最新进展、技术创新以及临床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们不仅可以聆听名师授课,还有机会与权威专家面对面交流,共同推动肿瘤消融治疗领域的发展。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中国肿瘤消融治疗事业的新里程碑,也为全球肿瘤消融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多样化。放射治疗,包括外放射治疗和内放射治疗(如粒子植入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前列腺癌的发展。相较于外放射治疗,内放射治疗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更小的放射毒性损害,因为它可以将大剂量的放射线直接照射到前列腺内的癌细胞上,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小化。
然而,粒子植入手术的效果需要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来评估。虽然这项技术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但由于放射范围的限制,有时可能会有少量肿瘤细胞未被完全摧毁,甚至在排尿时可能会将粒子排出体外,导致肿瘤的复发或进展。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期等因素。
总的来说,粒子植入手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或外放射治疗的患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这项技术将会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多见于20-40岁的成年人。它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能够破坏骨质并形成软组织包块。这种肿瘤通常出现在骨骺,尤其是长骨的末端,例如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他部位如桡骨远端、腓骨小头、股骨近端和肱骨近端也可能受累。值得注意的是,手部、脊柱和骨盆等非长管状骨也可能发生骨巨细胞瘤。
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可以显示骨端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甚至呈现肥皂泡状。CT和MRI扫描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
诊断骨巨细胞瘤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活检是确定病理诊断的重要步骤。对于可疑病灶,推荐进行带针芯穿刺活检。切开活检虽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标本,但可能会引起肿瘤污染和对再次手术的要求更高。
治疗骨巨细胞瘤主要依靠手术,包括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和内固定等方法。对于无法保留关节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肿瘤关节假体置换。地舒单抗是一种抗RANKL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少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减少骨质溶解,适用于不可切除或手术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使用地舒单抗也可以辅助手术,尝试保留关节及降低手术风险。
步某,女,1岁,左侧臀部肿瘤,行肿瘤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为肌内脉管畸形,以静脉为主,伴有出血钙化及血栓形成。手术中取出的灰褐色组织大小为5*3*2.5cm和3.5*3.5*2.5cm,表面部分有包膜,切面呈灰褐色和灰白色,质地中等。该病变属于良性范畴,术后无需特别治疗,但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建议定期复查并进行外科随诊。
对于类似病例,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若发现异常肿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的有效手段。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肿瘤标志物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其变化,避免误判和恐慌,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有效的肿瘤治疗会导致相应的肿瘤标志物下降。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小细胞肺癌和基因突变敏感性肺腺癌等,肿瘤标志物可能会在治疗后一过性升高。这并不意味着治疗失败或肿瘤复发,而是因为治疗有效后肿瘤相关代谢产物释放入血,暂时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因此,在评估肿瘤疗效时,必须结合影像学检查,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对于术后定期复查或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如果肿瘤标志物呈进行性升高,需要警惕生物学复发的可能性。例如,部分卵巢癌患者的CA125进行性升高可能预示着生物学复发。相比于影像学检查发现复发或进展,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能提前三个月以上。因此,在动态监测中,进行性升高者需要缩短复查周期,以便早期发现微小转移或复发的迹象。对于这些患者,适时的局部治疗尤为重要。
此外,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幅度也需要引起注意。单次升高幅度较大者,近期应密切监测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肿瘤进展或复发的可能性。
总之,正确理解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需要动态、全面认识,并结合患者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准确评估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