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疗方法与新进展

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疗方法与新进展
发表人:癌症防治先锋

在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姿势中,马蹄内翻足是最常见的并且对行走功能的影响最大。这种畸形通常由肌肉力量失衡引起,涉及的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足内肌。临床检查和动态肌电图(肌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详细了解这种畸形的产生原理。治疗方法包括向相关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以及在必要时通过石膏或外科手术解决软组织物理长度缩短的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先天性马蹄外翻足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男性发病率较高。这种畸形在出生时就能被发现,因此大多数病例都能及时治疗,效果也较好。然而,畸形有可能复发,需要定期随访直到骨骼成熟,通常是14岁以后。目前,病因仍不清楚。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蹠屈位,内翻、内收畸形;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增长,畸形会逐渐加重,严重者甚至会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可能出现滑囊和胼胝;X线摄片显示,患足正侧位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蹠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2)测量第一蹠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蹠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蹠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诊断依据包括: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蹠屈内翻畸形;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蹠屈,跟骨内翻蹠屈,跟腱,蹠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站立行走时蹠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蹠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蹠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治疗原则包括: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不同;手法矫正法适用于6个月以内或较轻型者;石膏管形外固定矫正适用于3月—1岁每2—3月更换一次;手术治疗适用于6个月以上,手法无法矫正者。术式按年龄而异;用药原则上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无特殊药物治疗,如手术治疗患儿,术后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辅助检查包括X线摄片和血常规等三项常规检查;疗效评价标准为治愈、好转和未愈。

  • 近年来,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治疗方法不断创新。其中,Ilizarov技术和微创手术的结合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矫正各种类型的马蹄内翻足畸形,还能大幅缩短术后器械调整的治疗时间,避免了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矫形手术难以治疗的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也能通过这种新技术得到成功矫治。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良好。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和推广。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talipes varus/club foot)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问题,主要表现为踝关节马蹄、跟骨内翻、前足内收以及足的轴向旋转。这种畸形可能会导致患足和小腿三头肌小于对侧,下肢不等长(〉0.5cm)。单侧马蹄内翻足的发生率约为18%,其中89%的病例伴随着胫骨短缩,43%的病例伴随着股骨短缩;双侧马蹄内翻足的发生率约为4%。

    潘塞缇方法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9个月以内的婴儿,早期开始治疗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对于9到28个月的婴儿,虽然治疗效果略有下降,但仍然可以矫正大部分畸形;28个月以上的儿童,潘塞缇方法仍然有效,但可能需要结合手术治疗。

    潘塞缇方法的治疗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通过数周的手法治疗,逐步将足部各块骨头整复到接近正常的位置;其次,在每次手法治疗后,给足和小腿打上石膏,保持5—7天,以固定足的位置;第三,重复以上两个步骤直到足部被矫正到正确的位置;最后,为了完全矫形足部,医生可能需要切断跟腱,进行一个小手术,仅需10分钟。

    在完成上述治疗步骤后,需要为孩子配备一个可以穿戴的支具,并坚持穿戴3个月,每天穿戴23个小时。之后的2到4年中,每次睡眠时也需要穿戴支具,以防止足部再次畸形。即使在矫形超过两年半以后,仍然需要定期穿戴支具,以维持治疗效果。

  • 在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姿势中,马蹄内翻足是最常见的并且对行走功能的影响最大。这种畸形通常由肌肉力量失衡引起,涉及的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伸肌和足内肌。临床检查和动态肌电图(肌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详细了解这种畸形的产生原理。治疗方法包括向相关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以及在必要时通过石膏或外科手术解决软组织物理长度缩短的问题。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出生畸形,新生儿中每1000人就有1人患病,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该疾病的病因尚未确定,可能与遗传、环境和胎儿在子宫中的位置有关。患儿出生时就表现出足部畸形,包括足下垂、足尖内指、足心内翻和内侧软组织挛缩,严重者可能出现“蟹钳样”畸形。由于症状明显,诊断并不困难。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患儿满6个月后进行手术,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并用钢针和石膏固定足部于正常位置。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破坏足部的正常结构,导致复发、足部发育不良、距骨头坏死和行走疼痛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近年来,早期连续石膏矫形加经皮跟腱切断术再配合矫形支具治疗的方法(即Ponseti方法)被认为是最好的治疗选择。这种方法可以在患儿出生后5天就开始,通过逐步恢复足部各骨间的正常解剖关系,完全保留了足部的肌肉和韧带,避免了大手术的创伤和高昂的费用。

    如果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仍然有其他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包括晚期的石膏矫形、软组织松解术、距下关节完全松解术、肌腱矫形术、二关节固定术、三关节固定术和足踝支架矫形术等。虽然这些方法也能矫正畸形,但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并且可能会导致一些远期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早期治疗仍然是首选。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是一种常见的小儿骨科畸形,发病率约为2-3‰。这种疾病的特征包括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和胫骨内旋。出生后,医生通常会根据足的外观和性别来进行诊断。如果不及时治疗,CCF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和行走困难。

    目前,全球公认并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是Ponseti石膏矫形法。该方法通过连续的石膏矫形来逐步纠正前足内翻和跟骨内翻,随后进行经皮跟腱切断以纠正马蹄畸形。最后,使用Denis-Brown支架逐步矫正胫骨内旋畸形,以恢复足的最佳形态和功能。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1000,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两倍,单侧发病稍多于双侧。其发病原因不明,但与骨骼、肌肉、神经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患儿家长可能是先天高弓足或轻度马蹄内翻,但没有就医,认为与遗传无关。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出生后即出现单足或双足马蹄内翻畸形,足跟小、足跟内翻、前足内收内翻,各足趾向内侧偏斜,并常合并小腿内旋畸形。随着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尤其在负重行走后,由于足背外侧缘着地,常出现局部胼胝。

    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原则上,年龄小、松软性适合保守治疗,而大龄、僵硬型,保守治疗无效者则适合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手法按摩和石膏固定两种方法。手法按摩可以在生后即进行,石膏疗法适合出生后一个月进行。手术治疗大致可分为四种:软组织松解、肌腱移位及骨融合手术、微创外固定支架矫正术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石膏护理,并且要坚持随访看医生直至术后约2年,以防止畸形复发。若能坚持治疗,一般均能够得到满意疗效。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男性发病率较高,可能为单侧或双侧性。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环境因素、胚胎发育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从胚胎发育的角度看,胎儿足在胚胎内的发育过程中逐渐由马蹄、内收、内翻位向正常位发展,如果在此演变过程中出现某种原因或胚胎的原发性缺陷,就可能产生畸形。这种畸形主要包含四部分:前足内收内旋、后足内翻、踝关节下垂和胫骨内旋。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主要在跗骨,尤其是距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畸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软组织也会发生挛缩,使畸形更加固定。

    临床上,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表现主要包括: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蹠屈位、内翻、内收畸形;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会逐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X线摄片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不同。早期的ponseti矫形石膏方法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马蹄内翻足疗效满意。手法矫正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带领患儿进行。对于早期延误治疗或者晚期复发、石膏无法矫正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式按年龄而异,包括足内后侧软组织松解术、足外侧柱缩短术和三关节融合术等。

  • 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主要分为生理性和先天性两种类型。生理性马蹄内翻足是由于胎儿在宫内的姿势等因素引起的,特点是足部没有僵硬,可以通过按摩手法恢复到正常位置。每日进行3-5次、每次10-20分钟的反复按摩,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不明,足部呈现僵硬状态,手法按摩无法完全恢复正常位置,或者仅能轻度恢复。这种情况下,需要到专业的儿童骨科机构进行正规诊治。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Ponseti惯序石膏疗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在治疗后的恢复期,按摩手法也可以作为巩固治疗的一种方式,防止复发。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马蹄内翻足,家长都应该首先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按摩手法仅供参考,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先天畸形,发病率约为1‰。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两倍,多数情况下为双侧发病,并可能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多指、并指等。该病的具体成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神经肌肉变性、宫内体位不正引起的机械压迫、发育受阻或足部软组织挛缩等因素有关。

    患儿出生后即可显示足尖、足跟小,前足内收(即各足趾向内侧偏斜),跟腱紧张,背伸受限,有些还合并有小腿内旋。双侧患病时,两足尖相对。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加重,尤其是在患儿开始行走负重后,畸形将变得更加僵硬,患侧足较正常足发育小,小腿肌肉出现萎缩;足部病理变化也更加复杂,并可出现骨与关节的病理改变,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治疗原则是早治、耐心、持续、认真。出生后就应开始治疗,因为这时畸形较为柔软,骨性变化较轻,易于矫正。治疗时间较长,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不能草草行事或断断续续。过分疼爱孩子,怕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受苦而不认真对待治疗,也会延误治疗时机。错误的观念是认为孩子小等长大后再治或“树大自然直”。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不同而有所区别。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扳正、石膏矫正和手术治疗。手法扳正适用于刚出生到半岁的患儿,通过轻柔的手法矫正前足内收和马蹄及内翻畸形。石膏矫正适用于2~3个月以上的患儿,经手法扳正效果不理想,跟腱挛缩较重,足背伸不能改善的情况。手术治疗适用于经保守治疗后仍存在畸形的患儿,手术的种类较多,应根据不同的畸形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总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复杂的畸形,治疗上并非某种方法可以根治,有时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早期干预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