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公众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病理学角度看,肺癌通常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这种分类的原因在于这两种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常见的胸腔恶性肿瘤,存在多种病理类型。尽管局限性恶性胸膜间皮瘤较为罕见,但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却十分常见。后者可进一步分为四种病理类型:上皮样间皮瘤、肉瘤样间皮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和双相型间皮瘤。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理学诊断依据。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理学分类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探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前天下午的门诊中,一位女士在儿子的陪同下前来就诊。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她的右肺门存在一个占位,初步判断可能是肺癌。由于肿瘤的位置不利于直接手术,建议她住院进行系统检查和规范治疗。家属坚持在本地接受治疗,医生要求他们进行核酸检测以安排床位。然而,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科室床位紧张,需要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医生通知家属在昨天晚上10点前收到床位信息,并告知如果今天上午9点未收到确认消息,床位将被分配给其他患者。遗憾的是,截至上午9点,家属未能给出回复,医生只能将床位留给下一位需要的患者。
一位中年女性在在线平台上向我咨询,她的最新胸部CT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变化不大,但她决心要处理这个问题。我查看了她的CT片子,初步判断这个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建议她进行手术切除。
她问我为什么不推荐消融治疗。对此,我解释说,虽然大多数中年人都可以耐受肺磨玻璃结节手术,且她的结节位置靠近外周,直径不大,手术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消融可以作为手术的替代治疗,但由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问题,不能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因此,如果可能,手术是更好的选择。
脑转移瘤是颅内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约占10~15%,主要由肺癌、肝癌等实体瘤转移而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癌症发生率的增加,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在增长。以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起病的脑转移瘤相对罕见,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偏瘫、失语和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癫痫症状或脑卒中。CT和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脑转移瘤,并了解其具体类型和位置。
对于脑转移瘤的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三种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适用于病人年龄适宜、全身状况良好、无严重神经系统症状且原发灶基本稳定或控制的情况。放疗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及术后放疗等,适用于多发灶脑转移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化疗常作为放疗后复发时的挽救性治疗和或辅助治疗手段。
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治疗态度对延长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以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起病的脑转移瘤,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肺癌,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词汇。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肺癌的形态仍是一个谜。今天,我们将带你探索肺癌的真实面貌,通过一个55岁男性患者的微创手术案例,揭示肺癌的狰狞本质。
这位患者有着30年的吸烟史,偶然在体检中发现了肺部的一个小结节。经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医生们发现这个小结节是实性的,并且周围有突出的刺。更令人担忧的是,胸膜处也出现了凹陷的现象,这被称为“胸膜凹陷”。
在手术中,医生们发现胸膜表面存在一个凹陷的病变,触感异常坚硬。经过切除并送往病理检测,结果证实了这是一种肺腺癌。这种胸膜凹陷的现象,正是肺癌的可怕面容。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肺癌的形态和特征。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威胁。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肺癌变得尤为重要。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精准医学是一个科学概念,源于临床医学与相关实验室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在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某些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当人们改变这些基因时,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或对其进行治疗。
在精准医学概念提出之前,医学模式主要有“4P医学模式”和“TIDEST模式”。而精准医学则是对这两种模式的兼收并蓄。早在2011年11月1日,美国医学研究院就对精准医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其核心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诊疗体系,通过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和“对症用药”,以创建生物医学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分型为基础。
精准医学的实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整合人类基因组学及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计算机生物学分析、医学信息学、临床信息学、疾病特异性动态标志物网络、精准药物研发、毒性敏感监测、疗效依赖性治疗预测预后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例如,在肺癌的精准医学中,需要掌握肺癌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以及肺癌患者临床表型等方面的信息,并验证药物治疗的机制、效果,制定出标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后推广应用。
精准医学的成功与否与创新能力、成果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为攻克当前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提出的医学方向,还有面对21世纪的医学发展,要整合各种高精尖技术,去解决人类需要面对的医学问题。然而,精准医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区别使得推广一项新技术或新方法变得非常复杂。其次,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关联也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肺部磨玻璃结节可能是肺癌的征兆,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人对手术的疼痛和可能的并发症感到担忧,特别是是否会出现严重的咳嗽和喘息症状。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不会出现严重的咳嗽和喘息,甚至是整个肺的切除也不会对手术前正常心肺功能的患者产生太大影响。只有少数患者可能会经历这些症状,通常情况下,轻微的咳嗽和喘息是可以接受的。
一个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的案例显示,一位53岁的女性在半年前进行了肺磨玻璃结节切除手术,手术方式为肺叶部分切除术。尽管她在手术后出现了较重的咳嗽和喘息症状,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手术后的恢复期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康复措施来缓解可能出现的不适。
我舅舅的肺癌诊断像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从县城医院到市里,再到北京,舅舅的病情一路被确认为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只能活两年,这个消息让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恐惧中。
我记得那天,舅舅的脸色苍白,双眼无神,仿佛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声音颤抖着问:“还有希望吗?”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默默地陪伴他,感受着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在等待报告的日子里,舅舅的状态越来越差。他的咳嗽声日夜不停,呼吸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全家都在为他祈祷,希望奇迹能够发生。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报告出来后,舅舅的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我决定带舅舅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我们通过视频连线与一位资深的肿瘤专家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医生告诉我们,肺癌分为多种类型,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虽然舅舅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但仍有可能通过靶向治疗、化疗等方式延长生命。
听完医生的解释,舅舅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决定积极配合治疗,尽力延长自己的生命。我们全家也在这个过程中团结一心,给予舅舅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现在,舅舅正在接受治疗。虽然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都相信,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心存希望,总能找到一条出路。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放弃。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去寻找支持和鼓励。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都应该珍惜并尽力延长它。愿每一个面临困境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重获生活的希望和美好。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和胸部CT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型肺癌被发现。其中,许多病灶的直径小于1厘米,磨玻璃影也越来越常见。这种类型的病灶通常生长缓慢,甚至可能在两三年内保持不变。
对于这些小型肺癌,传统的肺叶切除手术可能会过度切除健康组织。同时,如果病灶位于肺的非外周区域,楔形切除可能无法完全切除病灶,并且难以进行对应区域的淋巴结切除和取样,这可能会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肺叶由多个肺段组成,肺段是肺的最小功能单位。相比之下,标准的肺段切除可以更精确地切除肿瘤,避免过度切除健康组织,并且可以更好地清除淋巴结,提高手术的根治性。
PET-CT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显像方法,它将代谢功能图像与结构图像融合,提高了肿瘤诊断和分期的准确度。PET-CT可以准确定位转移淋巴结,识别肿瘤对周围胸壁、血管或纵隔等的侵犯,鉴别肿瘤和瘤周炎症或肺不张等,使诊断分期更准确。
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18F-FDG PET对肺孤立性结节诊断的灵敏性高达93%,但特异性较差。PET在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CT高。PET-CT比单纯PE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能够更多地发现更小的病灶,降低了假阴性率。
在肺癌分期中,PET-CT可以对淋巴结分期和远处转移进行准确判断。对于PET分期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明确分期。PET-CT对远处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99%。在骨转移、脑转移和肾上腺转移的检测中,PET-CT也显示出较高的检出率。
在肺癌放化疗中,PET可以鉴别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与肿瘤的区别,确定原发灶范围、划定合理的放疗范围。PET还能及时、客观地反映肿瘤增值、代谢状况,评估化疗疗效的灵敏度很高。18F-FLT是新近开发的PET细胞增殖显像剂,能被用来进行评估肺癌对化疗的疗效。
总之,PET-CT在肺癌的诊断、分期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新型示踪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PET在肺癌诊治上的作用会更加重要。
肺癌的确切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了,但已有多项与其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被证实。首先,吸烟是目前与肺癌发病相关度最高的因素。虽然并非所有吸烟者都会患上肺癌,但吸烟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要比普通人群高出大约20倍。并且,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概率也就越高。
其次,某些职业环境也可能增加肺癌的风险。例如,长期接触石棉、铬、镍、铜、锡、砷、铀等放射性元素的工业生产及矿区职工肺癌的发病率较高。
第三,空气污染是近年来肺癌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大气质量下降,煤和石油等工业燃料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如3,4-苯丙芘)可能导致肺癌。因此,我们观察到工业发达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工业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近郊高于远郊。另外,室内装修引起的氡气污染也被认为是不吸烟人群中引发肺癌的首要因素。
最后,一些基础的肺疾病,如尘肺、陈旧性肺结核等,可能会增加癌变的风险。这些疾病对正常肺组织产生刺激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及肺内瘢痕等,都可能促使癌变率增高。
需要强调的是,肺癌并不会传染。肺癌细胞在排出体外后,由于缺乏生长环境,会迅速变性、坏死。癌细胞若要在体外环境中生长繁殖,需要特定的营养和条件,因此肺癌是不会传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