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早期症状包括特殊姿势、运动迟缓和静止性震颤。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特殊姿势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全身肌肉受累,肌张力增高,病人会出现头前倾、躯干略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弯曲、腕略伸、指掌关节弯曲而指间关节伸直,拇指对掌,髋及膝关节轻度弯曲等特殊姿势。
运动迟缓是另一个重要的早期症状。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写字也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这在医学上称为“小写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表情呆板,好象戴了一副面具似的。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慌张步态”。
静止性震颤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在发病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一下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
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中老年人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出现任何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于大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分泌减少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僵直和运动迟缓。以下是一位54岁女性患者的病例,她在进行性肢体乏力、震颤和僵直10年后接受了立体定向右侧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该患者最初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并接受了口服美多巴和安坦治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的有效时间逐渐缩短,最大剂量达到了每天5片。入院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肢体震颤、乏力和僵直,伴有面部表情呆板、言语含糊、口角右侧歪斜和反应迟钝等症状。查体结果显示患者有典型的帕金森步态,包括行走困难、起步困难、步幅小、稍行走前冲、走路双上肢无前后摆动、停止困难和转弯困难。同时,患者的右侧肢体肌力为V级,左侧肢体肌力为IV级,双侧肢体肌张力稍高,双下肢体肌张力较高,左侧尤为明显。双侧指鼻、轮替实验慢,左侧更为显著。双侧肢体有轻微的震颤,直立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排除了特发性震颤和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和口服美多巴的有效性,确定了帕金森病的诊断。
在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后,医生决定采用立体定向右侧苍白球毁损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患者的帕金森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脑功能疾病,尤其是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PD)是DBS的主要适应症,全球已有超过14万患者接受了DBS手术。近年来,DBS设备的国产化使得中国的DBS植入中心数量大幅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DBS植入中心之一。DBS治疗PD的长期有效性和稳定性已经得到证实,且早期进行DBS治疗PD的优势也被证实。
在DBS治疗PD中,丘脑前核(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Pi)是最常见的靶点。虽然STN和GPi对认知的影响没有差别,但STN在改善运动症状方面更为有效。对于以中线症状为主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脑桥核(PPN)电刺激或进行STN+PPN联合电刺激。新的DBS靶点,如黑质、丘脑未定带和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也正在受到关注。基础研究方向上,刺激靶点的症状相关局部解剖、局部场电位变化和光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提升手术疗效。
除了PD,DBS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运动障碍疾病,如肌张力障碍(DT)、特发性震颤等。例如,丘脑腹中间核(Vim)和GPi DBS可以用以治疗原发性DT,而STN-DBS也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Vim DBS是治疗特发性震颤最广泛认同的方法,70%~90%的震颤患者可以得到控制。
DB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也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2014年,拉斯克医学奖授予了Benabid和DeLong教授,以表彰他们在DBS技术发明和机制研究上的贡献。随着美国脑计划和中国脑计划的启动,神经调控治疗脑功能疾病将成为整个神经外科的研究前沿。
总之,DBS技术在治疗脑功能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DBS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我坐在郑州医院的候诊室里,心跳如鼓。71岁的我,已经被冠心病和帕金森病缠绕多年。今天,我来这里是为了探讨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我的手不自主地颤抖着,仿佛在提醒我:时间不等人。
终于,医生叫到了我的名字。我走进诊室,看到一位年轻的医生正在翻阅我的病历。他抬起头,温和地问我:“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医生。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我的叙述:“我想问一下,现在我已经71岁了,想进行帕金森的手术。会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吗?手术成功率怎么样?有没有可能会有什么并发症?”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帕金森病有效的手术治疗有两种,一种是立体定向脑深部电刺激术;一种是立体定向毁损术。最早应用的是毁损术破坏脑内异常兴奋核团,主要是苍白球和丘脑腹外侧核,从而消除帕金森症状,它的治疗效果短时期比较好,但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由于帕金森病大多为双侧,单侧毁损术不能有效的并且永久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目前常采用的是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发动电脉冲来控制相关的核团,调节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控制帕金森病,它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不仅可以减少帕金森病的用药的剂量,也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我听得入迷,心中充满了希望。然而,医生接着说:“但是,手术的话对肢体震颤和肌强直效果不错,但是对姿势步态障碍没有明显效果。得评估一下您的心功能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可不可以手术。”
我的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冠心病,这个老伙计,似乎又要成为我治疗帕金森病的绊脚石了。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日常生活:每天早上起床,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洗漱;走路时,步伐不稳,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甚至连吃饭都成了一种挑战。这些都是帕金森病带给我的困扰。
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安慰我说:“手术的话对手抖,胳膊僵硬强直这些效果不错,但是走路步态可能效果一般。所以还是要结合药物同步治疗。”
我点了点头,心中仍然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回到家后,我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手术,真的值得一试吗?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人,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关爱无微不至。他们会陪伴我度过这个难关的。
几天后,我再次来到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显示,我的心功能尚可,冠心病的影响可以控制。医生告诉我,手术是可行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我深吸一口气,决定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
手术的那一天,我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然而,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手不再颤抖,步伐也变得稳健了许多。虽然还有很多康复工作要做,但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现在,我每天都在努力恢复,希望能够早日重返正常生活。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也让我明白,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我的故事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勇敢面对疾病,积极寻求治疗的机会。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
帕金森病是一种具有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性的治疗态度。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问,例如为什么药物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或者为什么DBS手术治疗一开始效果很好,但后来又出现了震颤或运动并发症。这些问题并非是因为药物或手术无效,而是由于帕金森病的本质特点。
在帕金森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来延长药物的“蜜月期”。这个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进展。对于不同阶段的帕金森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在病程早期,应该单独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并在必要时联合使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到了病程进展期,可能需要采用更强的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晚期患者,DBS手术治疗可以打破恶性循环,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避免等到症状严重才开始治疗。同时,患者和医生都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理性的治疗态度,不能指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疗策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但随着时间推移,药物的效果可能会减弱,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这种情况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电刺激大脑深部的特定区域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控制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然而,选择何时进行手术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当药物治疗效果开始下降或出现运动并发症时,就是考虑手术的最佳时机。
在进行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电极精准地植入大脑深部的治疗靶点中。手术后,医生会调整最佳的参数,以使脑起搏器能够以最小的刺激强度,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的来说,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方法,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可能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择。
如果不及时治疗,帕金森病可能会恶化,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患上帕金森病后,应该如何处理?
专家指出,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不能根本治愈帕金森病。无论选择哪种药物,都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效果或出现副作用的剂量。突然停止药物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对于伴随抑郁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对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锥体外系副反应小的抗精神病药物。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减退,出现“开关现象”、“异动症”和“剂末现象”等副作用,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有效的手术包括毁损术和脑起搏器手术。其中,脑起搏器植入术(DBS术)是最先进的治疗方式。DBS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只是使其暂时处于电麻痹状态,改善神经功能。术后可以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节,以长期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
便秘是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综合症。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神经源性结肠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便秘和排便功能障碍。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能会影响结肠的运动能力,导致便秘的发生。例如,在脊髓损伤的患者中,结肠蠕动时间延长可能是由于结肠活动减少、结肠收缩和肠管内压力等原因。对于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来说,结肠通过时间延长可能是由于结肠运动减少或排泄障碍。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便秘可能与小肠神经系统的神经病理性异常有关,例如多巴胺能的肠肌层神经元明显减少。治疗方法包括维持粗纤维饮食、流质饮食和体育锻炼等非药物治疗,以及抗胆碱能类和肌松剂等药物治疗。然而,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策略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复杂的疾病,其中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神经细胞内的蛋白质异常沉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其中,Tau蛋白是一种关键蛋白,它在神经元的骨架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Tau蛋白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引起细胞毒性作用,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中断。Tau蛋白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皮质基底节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慢性创伤性脑损伤/脑病以及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各异,但都与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有关。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是Tau蛋白在大脑皮层形成神经纤维缠结,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则表现为Tau蛋白在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中异常沉积。
目前,对于Tau蛋白病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然而,随着对这些疾病的深入研究,人们对Tau蛋白的功能和异常沉积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希望。
帕金森病的出现常常是悄无声息的,早期症状可能被忽视。然而,当出现特定的症状时,需要警惕可能的帕金森病。长期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疗效减退和症状波动,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症(运动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个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仍需药物治疗,但可以减少剂量。
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非原发性PD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是禁忌证。手术主要针对肢体震颤和/或肌强直,效果显著,但对姿势步态异常、平衡障碍等躯体性中轴症状无明显疗效。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起搏器)是主要的选择,相对无创、安全和可调控性高于神经核毁损术。
帕金森病的分期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0级表示无疾病体征,1级表示单侧肢体症状,1.5级表示单侧肢体加躯干症状,2级表示双侧肢体症状但无平衡障碍,2.5级表示轻度双侧肢体症状且后拉试验可恢复,3级表示轻至中度双侧肢体症状伴有平衡障碍但仍保留独立能力,4级表示严重障碍但在无协助的情况下仍能行走或站立,5级表示病人限制在轮椅或床上且需要人照料。分级越高,疾病越严重。1-2.5级为早期,3级为中期,4-5级为晚期。
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方法植入脑深部电极及脑起搏器装置可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脑起搏器治疗需要注意适应证和时机的选择。它主要用于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的“蜜月期”过后出现长期药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如运动波动(如剂末现象)和异常运动等难治性症状。此外,脑起搏器治疗对于药物抵抗性严重震颤以及冻结步态、频繁跌倒等症状也有效。
并非所有的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植入脑起搏器。一旦帕金森病进展合并痴呆、严重神经精神障碍时,就已经错过了植入脑起搏器的时机,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也会增加。因此,植入脑起搏器并非可以无限期地等下去。
路易体痴呆(DLB)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认知和运动功能。其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临床和生物标志物标准。以下是DLB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
诊断标准
1. 必要条件: 患者必须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且其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社会和职业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早期阶段并不一定出现显著或持续的记忆功能障碍,但随着疾病进展会变得明显。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视觉功能的损害可能早期出现。
2. 核心临床特征: DLB的核心临床特征包括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反复出现的视幻觉、快速动眼期(REM)睡眠行为障碍和帕金森综合征核心症状(如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前三者可能早期出现且持续整个疾病病程。
3. 支持性临床特征: 对抗精神病药物高度敏感、姿势不稳、反复摔倒、晕厥或其他短暂性意识丧失、严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嗜睡、嗅觉减退、其他类型的幻觉、系统化妄想、淡漠、焦虑和抑郁等都可能是DLB的支持性临床特征。
4. 提示性生物标志物: 通过SPECT/PET显示的基底节多巴胺转运体摄取下降、123I-MIBG心肌扫描成像异常(摄取减低)和多导睡眠图证实快速眼动期肌肉弛缓消失等都可能是DLB的提示性生物标志物。
5. 支持性生物标志物: CT/MRI扫描显示内侧颞叶结构相对保留、SPECT/PET灌注成像/代谢扫描显示普遍低灌注或低代谢、FDG-PET成像显示枕叶活性下降、伴或不伴有扣带回岛征(指后扣带回活性异常增高)和EEG出现显著的后部慢波,且出现前α波和θ波之间周期性波动等都可能是DLB的支持性生物标志物。
治疗方法
DLB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方面。非药物治疗如锻炼、认知功能训练和针对看护者的教育有助于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药物治疗方面,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可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总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喹硫平较为安全,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症状;而DLB患者的运动症状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反应较差,需要对有潜在摔倒风险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估,并进行骨密度筛查,评估维生素D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