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NMTC)是指在同一家庭中有两个或更多的亲属被诊断出患有非髓样甲状腺癌的现象。由于FNMTC的遗传性质,早期筛查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本科室在FNMTC筛查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讨论了FNMTC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学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我们了解到FNMTC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因此,针对这些基因的筛查方法可能是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
其次,我们探讨了不同筛查方法的优缺点。例如,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筛查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不如其他方法。相比之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测定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需要采集血液样本,可能会引起一些不便。
最后,我们总结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已经有多种筛查方法被提出和应用,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也期待能够开发出更精准的基因筛查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甲状腺疾病在沿海地区尤其高发,近年来呈现逐步增长趋势。特别是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许多患者需要在饮食中注意碘的摄入量,因为不同疾病的碘需求不同。碘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引起健康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碘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幼儿时期碘缺乏可能导致呆小症,而成人时期碘缺乏可能出现畏寒、精神不佳、食欲不振和粘液水肿等症状。因此,合理摄入碘至关重要。
正常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约150微克的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则需要约250微克。对于不同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碘的摄入要求也不同。例如,甲亢病人和甲状腺癌术后、行放射碘治疗之前的病人需要无碘饮食;桥本甲状腺炎病人需要低碘饮食;而正常人群及甲功正常的甲状腺结节人群则适合适碘饮食。
碘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水。近海地区的饮用水通常含有较高的碘,而山区的饮用水则含有较少的碘。不同食物中的含碘量也差异很大。海藻、海带是高碘食物,腌制食品、海鱼、海虾和贝类的含碘量次之。但是,三文鱼、带鱼、鲅鱼和黄花鱼等海鱼的含碘量相对较低。
对于需要低碘或无碘饮食的患者,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不吃加碘盐、海藻、海带、海鲜和腌制食品;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萝卜和卷心菜)因为它们富含硫苷,可能导致甲状腺肿;不吃豆制品(如酱油、豆奶和豆腐),但大豆油和卵磷脂可以食用;不吃蛋黄,蛋清可以食用。除非是无碘饮食的患者,其他人少量食用上述食物不会有太大影响,除非长期大量食用。
此外,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还需要每半年左右进行常规体检。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认为可以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进行预防和养护。首先,饮食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和新鲜蔬菜,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香燥的食品,以及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和发霉的食品。同时,建议多食用一些绿色有机食品。
针对水土因素,中医建议适量食用海带、海蛤、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并使用碘化食盐。但是,过量摄入碘也可能成为某些类型甲状腺癌的诱因,因此不应刻意补充碘。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戒烟戒酒、避免偏食、不科学烹调等不良习惯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喝酒会使人体呈现酸性状态,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此,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可以帮助维持弱碱性体质,远离各种癌症。
最后,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长期服用乙烯雌激素治疗可能会加重症状。特别是女性朋友,应避免使用雌激素,因为它可能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
总之,通过合理饮食、良好生活习惯和避免内分泌紊乱,可以有效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同时,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甲状腺疾病和良性肿瘤,也是预防甲状腺癌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女性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升至女性易发肿瘤的第五位,且发病率比男性高出3~4倍。专家指出,甲状腺癌的高发可能与碘的摄取异常、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颈部肿块时才就医。因此,专家建议每年定期进行一次超声甲状腺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同时,超声普查已成为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准确率接近90%,甚至可以发现直径仅0.2厘米的甲状腺癌。
在治疗方面,外科手术仍然是治愈甲状腺癌的唯一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均完全有机会得到治愈。乳头状癌最常见,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75%,治疗后其20年生存率可高达75%以上。
预防甲状腺癌的关键在于合理摄入碘。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150~200微克的碘,过高或过低的摄入量都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因此,专家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食用碘盐,并避免完全不摄入碘或大量摄入碘的极端情况。
热消融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与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热消融治疗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微创、恢复快、不留瘢痕等。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彻底消除病灶,还可以保护正常甲状腺功能,避免长期服用药物的不便和麻烦。
热消融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热凝固治疗过程,目的是将病灶彻底灭活;第二阶段是消融区的免疫吞噬过程,目的是使消融区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患者通常关心的是第二阶段的结果,即消融后结节什么时候才能消失,但实际上第一阶段结节的灭活是否彻底才是关键。这个关键阶段受消融医生的技术水平影响较大,通常需要全身介入超声治疗经验的超声医师集中学习3个月才能基本掌握消融治疗的技术方法与技巧。
消融治疗后,病灶会在原来的位置上发生坏死,并逐步缩小直至消失。这个过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别,快慢不一,受原病灶大小及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大部分结节经过1年的随访均会消失,个别患者的消融坏死区域吸收极其缓慢,存在数年之久,但是没有给患者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微波及射频都具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微波的作用相对更强。结节经消融后水分脱失,质地变硬,因此术后摸上去反而比治疗前硬了,这是正常且必然的术后改变。消融区的超声影像表现与术前不同,回声减低且较杂乱,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因而易被没有治疗经验的超声医师或临床医师误判为恶性肿瘤,甚至建议患者再行手术切除,造成没必要的手术创伤。
术前、术后均需对患者实施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让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评分量表的提示对自己的临床表现进行打分,对结节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结果。上述基础资料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的重要参数,用于客观反映治疗效果。术后随访时间节点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
充分的临床资料证实,热消融治疗可以完全治愈甲状腺癌的结论(不包括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主要指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尤其是微小癌)。术后我们会对每一位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及穿刺评估,一旦发现新生癌灶或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也完全可以通过消融的方法再次治疗。
诊断是治疗的前站,清晰、正确的诊断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基础,而病理诊断不仅是金标准,更是循证医学的要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安全、微创、便捷,已成为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肿瘤术前病理诊断的常用方法。无论是粗针活检还是细针活检,只要穿刺都是有创的,都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沿着穿刺针道发生脱落、播散,但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穿刺导致的转移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是全球范围内大样本统计的结果。
有些甲状腺结节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位置深或者是与重要的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等相距甚近,不适合一次性消融治疗。或者有些患者的结节虽然具备一次性消融的条件,但是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这样那样不能耐受的情况,为了安全起见,医生会适时中止治疗,如果结节还没有全部消融完,那么就会留待下一次继续消融。因此,分期消融主要是由患者的病情决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甲状腺癌在早期阶段往往难以察觉,通常是因为颈前肿块较小而被忽视。这种肿块摸起来硬且凹凸不平,随着时间推移,肿块会逐渐增大,吞咽动作时上下移动幅度减小。如果疾病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压迫食道、呼吸道和神经,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因此,预防甲状腺癌非常重要。
以下是五类易患甲状腺癌的人群:
以下是预防甲状腺癌的几点建议:
总之,甲状腺癌虽然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癌症,但如果恶性程度高,对人的生命健康也会构成威胁。因此,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一些预警和调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甲状腺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据统计有超过3亿人受到影响。其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中增长最快的一种。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然很高。为了预防复发,TSH抑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服用甲状腺激素来抑制TSH的产生,从而避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发。
TSH抑制治疗需要持续5到10年,并且需要定期监测TSH水平、骨骼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患者在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期间,应注意每4周左右测定TSH,直到达到目标范围。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还需要关注一些可能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症、心律紊乱等。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对于绝经后妇女,定期服用钙片预防骨质疏松症也非常重要。
总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复发的方法,但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密切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风险。
甲状腺微创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四种不同的术式:颈部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经口腔途径甲状腺手术、经腋窝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和经胸乳途径甲状腺手术。每种术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颈部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但缺点是颈部仍有切口,可能影响美观。经胸乳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可以避免颈部疤痕,将疤痕转移到胸乳,美容效果好,但在清扫颈部淋巴结时可能会遗漏部分区域。经腋窝甲状腺手术和经口腔腔镜甲状腺手术都能实现无颈部疤痕的效果,前者适合双侧甲状腺切除的患者,后者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彻底安全,但可能会有下巴口唇麻木的副作用。
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式非常重要。病友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主要归因于健康体检制度的完善和超声等检查手段的普及,而非环境污染或长期食用碘盐所致。超声检查是鉴别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TI-RADS分类系统可以帮助非专业人士快速了解结节的风险程度。然而,TI-RADS并未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无法完全取代专科医生的审读。CT和磁共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是确诊结节性质的金标准,但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并考虑“假阴性”的可能。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新的治疗理念主张综合评估,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但绝非不闻不问、任其进展。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甲状腺结节患者,尽管结节体积不大,但伴有钙化。对这类患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首先,需要了解钙化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钙化较少,主要是由于炎症、血肿吸收机化后形成的结节壁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相反,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钙盐沉积。
其次,甲状腺钙化的分类方式是什么?目前将其分为两类:1) 粗大钙化:超声检查中钙化结节的直径大于2mm,超声表现为强光团、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钙化灶。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形态不规则。2) 微小钙化:钙化结节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mm,超声表现多呈针尖样、颗粒样、点状、砂粒样。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圆形或砂粒体样直径60~100um。超声检查中小于或等于2mm的钙化点反映的就是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的微钙化,但超声检查的微小钙化发现率相对较低。
最后,了解钙化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至关重要。甲状腺良性病变出现钙化的几率约为6%~14%,其中大多为粗大钙化,而微小钙化发生率较低。甲状腺恶性肿瘤总钙化率为37%~75.7%,其中微钙化发生率为55%~68%,比粗钙化发生率高。一般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癌组织分化越好。其钙化阴影特点与癌分类可能有以下关系:1) 砂粒样钙化几乎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所共有,常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2) 粗大的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性甲状腺癌所占比例大。3) 髓样癌粗大颗粒和砂粒样钙化常相混合。4) 一般甲状腺良性肿瘤钙化影像多为粗大钙化,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则阴影淡而模糊。目前普遍认为,微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文献报道为83%~90.3%,对乳头状癌则可达93%~95%。
因此,如果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结节伴有钙化,应及时就诊。尤其对于发生微钙化者,更不能掉以轻心,要警惕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总体而言,对于这类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
甲状腺功能复查时,是否应该在早上吃优甲乐(左甲状腺素,L-T4)一直是一个争议性话题。一些专家和科普文章建议可以在复查当天吃优甲乐,而其他人则认为不应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甲状腺激素的吸收和代谢过程,并参考相关的科研文献。
首先,甲状腺激素药物包括优甲乐(L-T4)、雷替斯(L-T4)、加衡(L-T4)和甲状腺素片(含T4和T3)。在本文中,优甲乐泛指所有的左甲状腺素药物(L-T4)。
甲状腺激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口服L-T4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志愿者中,吸收高峰出现在2小时,而甲减患者延后至3小时出现。甲状腺激素的吸收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其他药物、服用时间和胃肠道疾病等。
研究表明,口服L-T4后,血液中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总甲状腺素(TT4)水平会在半小时后开始迅速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10-12小时后又缓慢下降回到基线水平。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医生对甲状腺功能复查结果的判断,尤其是对于需要TSH抑制性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更为重要。
因此,为了准确评估甲状腺功能,建议在早上空腹时抽血复查,并在抽血后再服用优甲乐。这样可以避免因口服L-T4引起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短暂升高,导致对甲状腺激素补充剂量的错误判断。同时,医生在解释复查结果时也应考虑到抽血时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