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肺癌的早期治疗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实现治愈。然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可能不再是一个选项,只能依靠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例如脓胸的发生,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
一位肺癌患者的家属最近向我咨询,他的父亲被诊断出中心型肺癌,并且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近期,患者出现了高热和胸腔积液等症状,经检查被诊断为脓胸。经过抗炎治疗,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脓液。家属询问是否还可以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
肺癌出现脓胸的情况并不常见,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胸腔中明显存在大量脓液,并且伴有感染,那么在解决脓胸问题之前,抗肿瘤治疗可能无法进行。因此,首先需要解决脓胸问题,然后再考虑抗肿瘤治疗的可行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癌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最大的健康威胁。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如何将癌症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病。实际上,许多癌症类型都可以通过早期检测和治疗,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成功管理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些疾病在早期阶段往往无明显症状,需要通过定期体检来发现。同样,许多癌症也在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但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
以肺癌为例,最新研究表明,85%以上的肺癌患者并非因吸烟而患病,而是由于环境污染、遗传等因素。这些肺癌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通常需要十几年才可能致命。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这十几年中更早地发现肺癌,完全可以通过手术等治疗手段控制病情,甚至实现十年以上的生存期。
消化道肿瘤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这些肿瘤,并通过微创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部分病例甚至可以在内镜下完成治疗。
要将癌症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进行合适的体检。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对于40岁以下的人群,每五年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其次,定期复查。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监测都非常重要。最后,坚持治疗。只有通过持续的治疗和管理,才能将癌症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病。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定期进行CT扫描可以显著降低肺癌的死亡风险。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这项发现强调了早期检测在预防和治疗肺癌方面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那些高风险人群来说。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80%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其中50%以上的患者无法手术,且5年生存率仅为10%。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呼出气冷凝液(EBC)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简单易操作、可反复进行的新型手段,具有巨大的潜力在高危人群中筛查早期肺癌、辅助肺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等方面发挥作用。
EBC检测的原理是通过特殊的冷凝装置将呼出气体转化为液态,即EBC。目前已有多种装置可用于EBC的收集,包括RTUBE便携装置和Ecoscreen电动制冷装置等。EBC为一种高度稀释的体液,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可以测到多种物质,包括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物质、蛋白质、多肽、核酸和脂类代谢物等。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下呼吸道内衬液,反映了气道和肺实质的病理生理状态。
研究表明,EBC中的一些生化分子或pH值等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氧化损伤、炎症等气道状态。目前,EBC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可检测因子及pH等的变化,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寻找影响EBC检测的可能因素,如收集设备、收集方法、检测方法等来进行EBC检测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EBC中的一些特异性标记物,如氧化应激或炎性标记物等,已显示出在肺癌筛查、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然而,EBC检测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EBC中所检测到的物质来源的具体解剖定位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其次,EBC的稀释度在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尚缺乏确定EBC稀释度统一的方法,从而可能会影响对检测结果的评估。最后,应用该手段进行肺癌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度仍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总之,虽然EBC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和挑战,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在中国,癌症已成为首要的死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2016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我们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
吸烟和空气污染是肺癌高发的主要诱因。据统计,中国去年约有430万人确诊癌症;280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7500人。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有关;熬夜会造成生物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就容易找上门来;久坐的人比经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高40%到50%;长期处于亢奋和紧张状态,是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
近90%的癌症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控制吸烟可以减少23%-25%的癌症相关死亡;对于胃癌、肝癌和宫颈癌来说,控制慢性感染可减少29%的死亡。早期筛查可使女性宫颈癌的死亡率降低80%,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以上。
生活中,哪些人患癌风险大?常见癌症如何预防?专家强调,癌症早诊断、早治疗尤为关键。预防癌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直面癌症、正确认识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诊早治,并为他们获得高质量的诊疗营造好的环境氛围。
除了预防,正确认识、面对癌症,也是战胜癌症的关键。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已成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癌症的治疗目的也从单纯的将癌细胞“赶尽杀绝”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
目前有多个肺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旨在帮助那些不能接受手术或处于晚期的患者。这些试验提供了免费的治疗和检查,包括以下四种: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符合条件,欢迎参加这些试验,获取免费的治疗和检查。
我是88岁的老人,身体一向硬朗,直到那天,医生告诉我肺部有肿瘤。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就像被打翻的五味瓶,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无法平静。气短、失眠、胸闷,这些症状像一群无形的恶魔,日夜缠绕着我,折磨着我。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凌晨一点多才勉强入睡,结果两点多就醒了。这种痛苦的循环让我感到绝望。我开始寻找解决办法,听说阿普唑仑可以帮助入睡,于是决定试一试。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告诉他我的情况。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然后告诉我阿普唑仑属于精神科用药,需要转诊到精神科才能得到专业的建议。我有些失望,但也理解医生的考虑。
医生建议我去线下医院呼吸内科做雾化治疗,可能会让我感觉舒服一些。他还提醒我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分焦虑和紧张,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这些话虽然简单,但对我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建议。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虽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在慢慢好转。每天晚上,我都会花一些时间放松自己,听听轻音乐,做做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有时候,我也会和家人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可以减轻一些压力。
我知道,我的病情可能无法完全治愈,但我也明白,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去享受和珍惜。我会继续努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我的治疗经验和心路历程。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或者对我的经历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共同成长和进步。
国际抗癌联盟(UICC)最新版恶性肿瘤的TNM分期标准计划将于2009年颁布实施,这一全球肿瘤研究和治疗领域的重要事件将推动新一轮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新分期标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2009年发布。自1968年首次颁布TNM分期以来,30余年间肺癌的TNM分期先后进行了6次改版,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UICC第6版肺癌TNM分期标准是2002年颁布的,但业界对于现行的TNM分期仍然存在较多的意见和分歧。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相同TNM分期的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存在很大差异。一些TNM分期较早的病人术后短时间内死亡,另一些TNM分期较晚的病人也不乏较长期生存的情况。这些现象说明目前的肺癌TNM分期并没有完全反映肺癌的本质生物学行为,尚存在许多不足,新的分期指标和分期技术亟待出现。
建立一个能够比较客观反映患者现状、预后的分期系统,进行准确的临床和病理分期,可以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个体化治疗,有效地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危害。已经应用了十余年的现行TNM分期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重新修订现行的TNM分期以进一步指导肺癌临床治疗。
随着全球肺癌研究合作的不断增多,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于1998年就提出应当重新修订肺癌TNM分期的建议。新分期的修订工作不仅有全球肺癌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参与,还有验证和方法学研究人员参与,从研究设计、病例资料收集到相关因素分析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操作流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此次新分期共收集了1990—2000年间来自欧洲、北美洲、亚洲等19个国家46个研究中心的6772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临床病例数远远超过前6版总的病例数,且不只是局限于欧美国家。在得出结论后,利用已有数据库资料对结果进行严格地验证。因此,新分期系统将更加完善,更具广泛性和权威性。
第7版的大体结构仍与第5、6版相似,但细节方面做了一些改动,较以前的各个版本更具有科学性及说服力,能够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肺癌新TNM分期(详见附表)变更的主要内容包括:T1分为T1a(≤2cm)和T1b(>2cm且≤3cm);T2分为T2a(>3cm且≤5cm,或合并其他因素且≤5cm)和T2b(>5cm且≤7cm);原T2肿瘤最大直径>7cm者归为T3;原T4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转移结节者归为T3;原M1原发肿瘤所在肺叶以外的同侧肺叶出现转移结节者归为T4;原T4恶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胸膜转移结节者归为M1;M分期分为M1a和M1b,即恶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胸膜转移结节、对侧肺出现转移结节者为M1a,胸腔以外远处转移为M1b;T2bN0M0由IB期改为ⅡA期;T2aN1M0由ⅡB期改为ⅡA期;T4N0-1M0由ⅢB期改为ⅢA期。
新的TNM分期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研究数据来源于全球19个国家的46个研究中心,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的监测较为有限。纳入研究计划的病例的分布也不均衡,尚没有数据来源于非洲、南美及印度次大陆;一些人口巨大的国家其所提供的数据占总体的比例太小,不具有代表性。各个研究机构的治疗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了治疗的结果的差异,对最终统计患者的生存率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此研究收集的数据是1990~2000年间的数据,而第7版修订计划始于1998年,主要为回顾性研究。而各个研究中心在提交数据时难免会有所侧重,影响到了统计结果的随机性和客观性。此外研究者还认为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修订内容的可靠性。尽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然而修订后的第7版还是较第5、6版取得了很大进步,成为2009年新版UICC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制订的主要依据。
我们相信,利用新的TNM分期系统,可以使肺癌分期更加准确,更加适于临床需要,从而精确指导肺癌的综合治疗和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更好地为广大肺癌患者提供帮助。
肺癌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手术或化疗,它需要一个全面的管理计划。最近,一位59岁的男性患者来到我们这里就诊,他在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头晕症状,虽然胸部没有不适,但在常规检查中发现了肺部阴影。进一步的PET-CT和肺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左肺门有一个占位,左侧纵隔淋巴结也已经增大,初步诊断为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对于这样的晚期肺癌患者,手术意义不大,主要依靠内科治疗。我们强调肺癌的全程管理,包括早期发现、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定期随访。每个患者都需要一个专门的主管医生来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家属可以直接到肿瘤内科就诊,预约床位并接受正规治疗。
肺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我们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了解肺癌的知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共同抗击这个疾病。
在肺结节领域,特别是磨玻璃肺癌领域,目前的诊疗指南过于笼统,混淆了传统肺癌和磨玻璃肺癌的处理方法。这种情况导致了临床上的不一致和混乱。许多时候,医生和患者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沟通、解释、权衡和共同选择,但这恰恰是许多顶级大医院所缺乏的。
今天分享的病例是在国内一家极其著名的几家顶级医院之一做的手术。由于是多发结节,切除了右侧部分病灶,但左侧仍有多处结节。医院建议再次手术,但笔者认为可能不需要手术,即使2020年右侧的结节也是危险性并不高的。
这位66岁的男性患者在2020年9月进行了右肺上叶尖后段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肺腺癌1A期两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一个。双肺剩有多发结节仍在随访观察中。患者主治医生建议左上肺尖后段等结节再次手术切除,担心有转移风险,但北京、上海等几大医院专家会诊持随访观察意见,认为再次切除后一定会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无法决择,于是来寻求帮助。
在分析了患者的病例和影像资料后,笔者认为没有一处结节是值得开刀的。即使是术后报告的浸润性腺癌和不典型增生,也都是密度低、风险小、能随访的。其他淡磨玻璃密度结节大概以肺泡上皮增生可能性大;不典型增生可能性大;慢性炎伴纤维增生或肺泡上皮增生可能。关键是切了右侧尖段与后段并没有解决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问题,仍在纠结与焦虑中,因为两肺仍有多处结节。
对于今年3月份的影像资料,右侧未见明显有风险的病灶。左侧的结节也多是淡而模糊的影像,基本上即便非良性也只是肺泡上皮增生而已,最危险的也就是桔色圈起来这处,有微小血管进入,整体轮廓清楚,但肿瘤成分的密度仍低,大概率仍是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应该没到微浸润性腺癌。当然了,就算到微浸润性腺癌,也没啥,没有实性成分仍能安全随访。再加上肺功能欠佳,右侧手术后不适感明显,针对目前这些都风险还小的病灶再手术是不可取的,肯定要先随访,真有哪处进展并具有危险性了,再考虑楔形切除或消融都可以。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若右侧没手术,大概率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进展的。因为都没有显著实性成分,风险都低、发展都慢的。因此,对于这样的多发的磨玻璃结节,介入干预切除的时机选择是最佳的吗?显然个人觉得这又值得商榷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部结节。这种情况往往引起恐慌和担忧,许多人会问:“我有肺结节,会不会是肺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肺结节并不一定是肺癌。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常见的良性肺结节包括肺炎结节、结核结节和纤维增生等。而恶性肺结节通常就是肺癌,还有小部分是其他恶性肿瘤。据统计,所有肺结节中约85%为良性,15%为恶性。因此,从概率上来说,肺结节十之八九是良性的,恶性只占十之一二。
如果发现肺结节,即使是肺癌,也大概率是早期甚至是原位癌(良性)阶段。就此而言,得了肺结节这个“病”应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到医院就诊,不用过度紧张恐慌。但是完全忽视它则更是不可取的,因为早期肺癌往往就是靠CT上的肺结节发现的。
对于肺结节的治疗,首先需要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来解读CT片子。虽然最有经验的专家也不能仅仅靠CT片子告诉你良性还是恶性,但他们可以根据结节的生长方式、边缘形状、密度强度、周围血管结构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对于观察稳定的可以视为良性,有增大趋势的则建议穿刺或者手术治疗。穿刺有引起恶性肿瘤播散的风险,一般不优先考虑。而手术则可以选择微创的方式进行,这种手术方式既安全、有效,同时又痛苦小、美观,一般术后3到5天即可恢复出院。
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增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避免感冒或肺部炎症。锻炼心、肺功能,延缓肺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尽量不要在雾霾天、污染环境的户外运动。不要在新装修房子中居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然后必须戒烟,避免二手烟接触。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肺负担,加大手术风险。控制好血压、血糖;有胸闷胸痛,怀疑冠心病时,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排除。
总之,肺结节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时就诊和正确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