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SGLT-2抑制剂,最初作为降糖药物推出,然而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预后的显著改善引起了广泛关注。最新更新的欧洲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病指南强烈推荐此类药物,超越二甲双胍成为合并心血管病或伴随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DAPA-HF研究的结束,标志着达格列净的治疗作用从糖尿病患者扩展到心衰患者,实现了从降糖药物到治疗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药物的跨界转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人群面临着独特的口腔卫生挑战。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通常不如普通人,经常出现牙周炎等问题。因此,选择适合的牙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牙周疾病不仅会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牙周炎症会干扰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反过来,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牙周疾病,牙龈炎症也更难愈合。
针对这一问题,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含氟、具有抑菌和抗炎作用的牙膏。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例如薄荷味或茶香味。这样既能维持牙周的健康状态,又有助于控制血糖。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护口腔健康的方法:
近期,天气异常炎热,温度经常超过35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中,人们极易中暑。轻微的中暑可能导致头疼、头昏、恶心乏力等症状。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病情可能会恶化,导致大量脱水,进而引起更严重的症状,如极度乏力、反应迟钝、萎靡不振,甚至可能出现脑水肿、昏迷、全身痉挛、抽风,直至死亡。因此,中暑并非小病,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预防中暑的方法包括避免在烈日下直接暴晒,尽量不在阳光直射下工作。如果无法避免,应戴草帽并缩短工作时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上下班时也要戴遮阳帽,保持房间通风,并穿着宽松浅色的衣服。同时,避免赤膊暴晒,注意休息和饮食。多喝清凉饮料是非常重要的,夏季高温会导致出汗过多,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减少。因此,应勤喝凉开水或盐茶水,以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和盐分。喝盐水时,应少量多次地喝,才能有效预防中暑。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也是理想的消暑饮料。若出现不适,可以使用一些降温药品,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婴幼儿、孕产妇以及患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肺心病、糖尿病的人和身体虚弱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被认为是“中暑高危人群”。他们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在家中也要注意开窗通风、降温。
吃坚果是否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实际上,吃坚果的方式和时间对于体重的影响至关重要。
首先,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纤维,这些成分都可以帮助你增加饱腹感,延迟饥饿感的出现。因此,在用餐时适量地食用坚果,配合淀粉类食物,可以让你更容易控制食量,进而控制体重。
然而,如果你在三餐之外大量食用坚果,尤其是在晚餐后看电视时边吃边看,那么很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因为坚果的脂肪含量较高,过量摄入会使你一天的总能量摄入超标。
此外,虽然坚果有助于控制体重,但也不能过量食用。一次性吃太多坚果不仅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因此,建议在睡前1小时内避免食用坚果。
总的来说,吃坚果可以是控制体重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前提是要注意食用方式和时间。适量地在用餐时食用坚果,避免在三餐之外过量食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体重。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六大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日常饮食。
首先,饮食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其次,保持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第三,增加蔬菜、水果、奶制品和大豆的摄入量。第四,适量食用鱼、禽、蛋和瘦肉。第五,减少盐、油和糖的摄入,限制酒精的消费。最后,杜绝食物浪费,倡导新兴的环保时尚。
老王是一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近年来他开始经历手脚发麻和疼痛的症状。起初,他认为这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并未予以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麻木感逐渐演变成针刺般的疼痛,甚至在夜间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尽管他曾在多个科室就诊,但都未能找到病因,只能依靠止痛药来缓解症状。最终,医生诊断出他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这是一种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病变。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感觉障碍,如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远端的麻木、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肌无力、灼热、针刺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甚至需要截肢。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治疗,早期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高发病率和严重后果,国际最新治疗理念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如果患者在症状早期就用药物控制好,可以延缓症状的进程和程度,避免手足麻痹快速进展到疼痛甚至肌无力,并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降低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四肢远端麻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内分泌科或神经内科医生的帮助。只有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湖南,有一位曾经饱受多种疾病折磨的朋友。他的体重不断攀升,导致他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慢性肾炎、脂肪肝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生活中,他失去了所有的色彩。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了一位名叫陈笑梅的老师的访谈栏目,得知糖尿病居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虽然半信半疑,但他还是决定联系陈笑梅老师,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手术的信息。
在陈笑梅老师的帮助下,他最终决定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他的血糖、血压都恢复正常,不再需要服用降糖降压药物。经过一年的康复,他的体重减少了55斤,各项健康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尽管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但他仍然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喝酒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影响胰腺的分泌功能,并且容易导致体重反弹。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38岁的我,站在医院的门口,心中充满了忐忑。生孩子难吗?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回荡着。作为一个高龄产妇,我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这场挑战。手中紧握着一张转诊单,我深吸一口气,迈入了医院的大门。
在等待区,我环顾四周,看到许多和我一样的孕妇,各自怀揣着不同的故事和心情。我的目光落在一位年轻的护士身上,她正忙碌地整理着文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曾经也想过成为一名医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和选择,我最终选择了另一条路。
“转诊接诊。”一位医生出现在我面前,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站起身,跟随他走进了诊室。医生问我:“怎么了?”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我的担忧和疑虑。医生听完后,安慰我说:“38岁还可以生孩子,只不过是有点高龄。”
我点了点头,心中仍然有许多疑问。医生继续解释道:“高龄产妇确实面临一些风险,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概率会大一些。但是,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和管理,完全可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我听完后,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医生给了我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检查、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我认真地记下了每一条,心中充满了感激。
离开医院后,我回想起这次经历,感慨万千。生孩子难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温暖关怀,让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感到安心和支持。
如果你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不要害怕,勇敢地去寻求帮助。记住,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悲惨的病例。一个20岁的女孩儿在得了1型糖尿病后,通过胰岛素治疗和合理饮食控制血糖,情况良好。然而,她的母亲被一个虚假广告所欺骗,声称某诊所可以通过针灸按摩根治糖尿病,不需要吃药或打针。女孩儿停止了所有的治疗,转而寻求这个所谓的“根治”方法。结果,没过几天,她的血糖升高,意识不清,最后被送到医院急诊科,但最终还是不幸去世。
这起悲剧提醒我们,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可靠的“根治”方法。病人和家属应该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那些虚假的宣传。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我们必须相信医学,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共同抗击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公众对其预防和治疗的关注也日益增加。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想就心理因素在糖尿病防控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总结起来,糖尿病患者常常会陷入以下几种心理误区:
1. 对病情的忽视: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许多患者错误地认为自己很健康,于是不主动就医,完全漠视病情。然而,糖尿病被称为“隐形杀手”,并发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发展,严重影响健康。
2. 恐慌和焦虑: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病情可以得到长期有效控制。然而,部分患者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不够全面,认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这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
3. 悲观和失望: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接近退休年龄,辛苦了大半辈子,希望在退休后好好享受生活。然而,当被告知需要控制饮食并每天打针吃药时,原本美好的退休生活就蒙上了灰尘。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自拔。
4. 怨天尤人:有些患者了解到糖尿病与遗传的关系后,抱怨父母把糖尿病遗传给自己;患糖尿病的父母在得知子女确诊糖尿病后,感到自责。然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可能参与,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
5. 讳疾忌医:有些患者得病后,讳疾忌医,对治疗心理抗拒,不配合医嘱。这些不良心理状态时间久了可能发展成与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情绪对立,甚至拒绝治疗。
6. 虎头蛇尾:有些患者开始治疗时非常认真,100%坚持治疗,每天监测血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血糖控制到正常,误以为糖尿病得到治愈,逐渐放松饮食控制,甚至自行停药。过不了多久,血糖再次急剧上升,病情反复又从头治疗,殊不知多次出现病情反复会加剧病情恶化。
7. 顾此失彼: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好的药物固然重要,但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肯定是不行的。平衡饮食、控制体重、劳逸结合、调整心理、戒烟戒酒,这些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任凭服用再好的药物,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8. 过犹不及:有的患者为了追求快速降糖,选择一些过激的干预措施,过度节食,过度运动,甚至过量过频服用降糖药物,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
如果你也曾经历过以上情况,建议你勤学习健康知识,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及时调整心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许多人认为脂肪肝只是亚健康状态,并非真正的疾病,直到转氨酶升高才开始重视。然而,关于脂肪肝的误解仍然存在。
首先,瘦子也可能患上脂肪肝。即使外表看起来很瘦,但如果内脏脂肪过多或短期内快速减肥,会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另外,酗酒或患有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的瘦子也可能患上脂肪肝。
其次,很多人认为脂肪肝很常见,不用过于担心。然而,放任自流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单纯性脂肪肝虽然进展缓慢,但一旦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就会迅速加快,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在轻度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需要积极干预,扭转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第三,脂肪肝并非只有出现症状才需要治疗。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不能忽视病情的严重性。正确的做法是到医院进行专业的病情评估,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定期随访。
第四,轻度单纯性脂肪肝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主要应该依靠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如控制饮食、限制酒精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
最后,关于脂肪肝的运动方式也存在误解。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运动对脂肪肝帮助不大,而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可以使脂肪作为供能的来源而被分解。因此,脂肪肝患者的运动应该选择有氧和耐力训练,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4次有氧运动,总共累计时间应大于150分钟,即每次4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