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肿瘤的恶性转变、癌细胞入侵血液循环、转移灶的发展和破裂都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1]。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快速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些药物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等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控和稳定作用,与细胞毒性药物有很大区别[2]。

恩度(endostar,YH-16)是一种人源化广谱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扩散,切断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使其营养缺失而萎缩、抑制、凋亡。与天然的血管内皮抑素相比,恩度在N端添加了9个氨基酸序列,半衰期延长,生物活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解决了蛋白质复性和纯化技术;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体系,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成本低,产品构象均一,质量稳定可靠。

临床试验显示,恩度与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癌症,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受益率(CRB)、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恩度被批准联合NP(长春瑞滨+顺铂)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连续3年被收入NCCN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恩度在临床上常与标准化疗方案联用,已被国内许多单位用于治疗头颈部、消化道、生殖系统肿瘤、以及恶性胸腹水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恩度具有低毒、高效、靶向性强的特点,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侵袭、复发、转移的目的。恩度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巨大进步,已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肺外肿瘤等多种实体瘤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应用于更多肿瘤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腭肿瘤切除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腭肿瘤切除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一名年轻女性患者因头痛和呕吐就诊,检查发现她患有右侧顶枕部巨大镰旁/窦旁巨大脑膜瘤,并且左下肢肌力有所减退。由于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手术风险较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损害,甚至偏瘫。但是,在本例中,患者不仅没有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原先因肿瘤受损的肌力也得到了恢复。

    这次成功的治疗归功于术前仔细的影像学评估和周密的手术计划;手术过程中,医生展现了足够的耐心和精细的操作技巧,尽可能避免了手术副损伤;此外,平日的思考和积累改善手术预后的操作技巧也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 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中,张仲景提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这款由大黄、附子和细辛三味药组成的方剂,传统上被认为是温下剂。然而,是否仅仅是寒积就可以直接使用巴豆温下?为何需要三味药同时使用?

    实际上,张仲景的原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一种单纯的温下剂。相反,温经汤、黄土汤等传统的温药方剂都包含了寒热并用的特点。这些方剂主要针对肿瘤的寒热胶结病机,而不是单纯的寒或热引起的肿瘤。肿瘤的寒热胶结病机具有复杂性和持久性,需要采取复杂的治疗方法,不能简单地处理。

    在大黄附子汤中,细辛的作用是利用其辛香走窜的特性,引导药物直达病灶。细辛和威灵仙在这方面的作用相似,都可以作为“导火索”来发挥作用。

  • 自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中医药已有治疗肿瘤的悠久历史。《周礼》记载的“疡医”即为古代肿瘤科医生。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难经》等也对肿瘤疾病及治疗方法有所记载。

    中医药不仅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复发和扩散,还能在手术前、中、后加入治疗,减轻放化疗和长期西药的毒副作用,帮助身体恢复,并治疗手术后遗留的后遗症。

    一位肿瘤患者的康复期治疗病例显示,仅一次治疗就治好了痤疮,化疗后增加的白发也得到了缓解,夜尿、睡眠、口气、咳嗽等症状也都有所改善。更为惊人的是肝囊肿也随之缩小,显示出身体机能向更好的方向转变。这些都是中医药抗癌治疗的“副作用”,并且非常明显。

    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在抗癌治疗方面的功效,提供给需要的人更多的选择和出路。让我们一起分享这篇文章,祝大家健康!

  • 肿瘤治疗不仅包括攻坚期的外源性治疗,如手术、化疗和放疗,还包括随访期。对于胃癌术后患者,随访期同样重要。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南指导我们在术后1-2年内每3-6个月进行全面的影像学和血液学检查。两年后,虽然随访和检查频率可能会降低,但仍需保持警惕。

    首先,通过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及时发现可能的转移情况。其次,定期使用内镜检查吻合口和原发灶切除部位,以便早期发现局部复发。最后,通过血液学检查,特别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动态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和转移。

    因此,肿瘤治疗是一个长期而规范的过程。我们应该养成术后随访的习惯,提前预警、全程管理、加强监控,尽早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和转移。

  • 在办理出院手续后,需要等待两周时间。然后在周二,携带身份证件到门诊一楼进行病历复印,并前往门诊二楼的九诊室,寻找相关工作人员协助完成以下事项:开具诊断证明、领取报销所需的表格和预约肿瘤科主任的签字时间。

    根据肿瘤科主任的安排,前往签字确认。随后,带上病历复印件、诊断证明、统筹结算单、已签字的表格、一寸照片两张以及医保证复印件,每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到住院服务大厅的20号窗口进行登记。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携带所有签字好的表格和文件,到政务中心楼的人社局窗口进行办理。最后,等待政务中心发送短信通知,安排查体事宜。

  •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刚刚做完肿瘤手术,身体还在恢复中,医生建议我服用转移因子来提高免疫力。可我对这个药物一无所知,担心会有副作用,或者长期服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一位内科医生。打开电脑,输入问题,很快就有医生回应了我。他的名字叫李医生,声音温和,像一位老朋友一样安慰我说:“别担心,我会给你详细解释的。”

    李医生问我有没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慢性病史。我告诉他我以前得过带状苞疹,医生开的就是转移因子。李医生说:“转移因子主要是用于提高抵抗力的,你可以口服一个月看看效果。”

    我问他能不能长期吃,李医生解释道:“不能长期吃,用于治疗和预防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2周一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其它免疫低下的疾病患者可长期间断服用,建议每个月服用1-2周。”

    我又问他肿瘤术后康复期能不能服用,李医生说:“可以适当使用的,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我松了一口气,终于明白了转移因子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李医生还建议我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少食生冷、避免偏食,适当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抵抗力。他还推荐了一款蛋白粉,里面含有乳清蛋白,比较容易吸收,也有利于提高抵抗力。

    我感激李医生耐心的解答和专业的建议。他的话让我安心了许多,也让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现在,我已经康复了,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不妨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一下。他们的医生都很专业,会给你最合适的建议。记住,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转移因子使用指南 常见症状 转移因子主要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经常感冒者、肿瘤术后康复期患者等。 推荐科室 内科、肿瘤科 调理要点 1. 转移因子每月服用1-2周,连续使用2-3个疗程,其他免疫低下的疾病患者可长期间断服用。 2.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少食生冷,避免偏食,适当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抵抗力。 3. 可以配合乳清蛋白等营养补充剂,帮助提高免疫力。 4. 在服用转移因子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如有不适或用药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或在线咨询专业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 PD-1/PD-L1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些药物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帮助机体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然而,随着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规律和管理方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类型的肿瘤对PD-1/PD-L1抑制剂的反应不同。例如,微卫星不稳定结肠癌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肿瘤类型通常对这些药物有较好的响应,而肺癌、卵巢癌等其他类型的肿瘤则可能需要更精准的患者筛选和治疗策略。

    在治疗过程中,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的第3-4周出现,症状在第6周左右最严重,但随后会逐渐减轻并在第10周时完全消失。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出现比例相对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多种眼部炎症、血细胞减少、肾上腺功能不全、重症肌无力、心包炎、系统性血管炎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

    对于这些不良反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不良反应可能在治疗结束后消失,但也有一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因此,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异常反应,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输液过程中,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10%),但仍需警惕。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寒颤、荨麻疹、面红、疲劳、头痛和呼吸困难等。如果出现轻微或中等反应,应减慢或停止注射,待症状消失后再以较低的速度重新开始注射。如果出现严重反应,则应立即停止注射,并根据症状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

  •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癌症是无法治愈的绝症。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癌症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控制和管理的慢性疾病。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癌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并强调了与癌症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虽然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但人们对它的恐惧程度远高于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这主要是由于公众对癌症的了解不足。事实上,癌症的特点是潜伏期长,结合现代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大多数癌症是缓慢发展的,通常需要2到3年甚至5到10年的时间从最初的细胞突变到出现症状。

    在这个长期的“潜伏”过程中,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成为可能。然而,人们对癌症的态度也会对疾病的进展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患者在被诊断为癌症后,会因压力过大而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出现抑郁症状,这些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不放弃也不盲目自信,努力学习医学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中有1/3是可以预防的,1/3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治愈,另外1/3虽然不能治愈,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来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带瘤生存”。如果不幸没有及早发现,那么到了晚期和肿瘤共存,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提倡“与癌症共存”,而不是治疗。相反,我们应该在积极与医生合作的基础上,调整我们的生活状态,以达到相对正常的生活。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与癌症共存的信息,可以参考相关的健康杂志和网站。例如,美国癌症协会的网站上有专门的文章讨论如何与肿瘤共存。首先,了解哪些癌症可能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其次,找出癌症的“正常状态”,即生活中需要做出哪些改变;最后,尝试用以下方法调节情绪,克服恐惧,与癌症和平共处:说出恐惧,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敞开你的心;在你想做之前,先做你没做过的事;以积极的态度工作,花更多的精力做一些健康的改变。

  • 脐尿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切除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放化疗效果不佳。因此,对于脐尿管良性肿瘤,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人建议是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脐尿管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未完全退化的脐尿管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如果未退化的脐尿管与膀胱相通,会不断受到尿液的刺激,引发炎症甚至肿瘤,并可能恶变成癌症。即使未与膀胱相通,脐尿管腺体也会分泌液体,形成囊肿或炎症,反复刺激后可能形成肿瘤或癌症。因此,及时切除这些良性病变可以预防脐尿管癌的发生。

    手术切除只涉及脐尿管和与肿瘤相邻的膀胱壁,对日常生活并无明显影响。因此,建议及时进行手术切除,以防止良性肿瘤恶变成癌症。

  • 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是指细胞膜表面的分化抗原群或分化抗原簇。通过聚类分析,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被归为同一个CD。自1982年首次国际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The Human Leuc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workshop,HLDA)以来,人CD的序号已从CD1命名至CD350(2009年)。CD抗原主要是跨膜蛋白或糖蛋白,少数为碳水化合物半抗原,参与了机体的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免疫应答、造血、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组织修复、细胞生长、分化、迁移以及肿瘤的恶化和转移等。

    在基础免疫学研究中,CD抗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CD抗原的基因克隆、新CD抗原及新配体的发现、CD抗原结构与功能关系、细胞激活途径和膜信号的传导、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以及细胞亚群的功能研究。同时,在临床免疫学研究中,CD抗原也被广泛用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白血病、淋巴瘤的免疫分型、免疫毒素用于肿瘤治疗、骨髓移植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CD的流水编号并不总是连续的,例如CD129暂缺;CD67和CD66b是重复的;CD187-190、CD211、CD237、CD341-343、CD345-248暂未编号。此外,CD中带有w的抗原或抗体如CDw12、CDw198、CDw199、CDw293尚需继续进行全面鉴定。有些CD抗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成员,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但情况有所不同。例如,CD1可以分为CD1a、CD1b和CD1c,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高度同源的基因所编码;CD45至少可以分为CD45RA、CD45RB、CD45RC和CD45RO,它们是同一基因的不同异型/同种型(isoform);CD2和CD2R是识别同一个分子上不同的表位;CD49已进一步划分为CD49a、CD49b、CD49c、CD49d、CD49e和CD49f,它们的基因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CD抗原的组划分的特异性是相对的,实际上,许多CD抗原的组织细胞分布较为广泛。例如,IL-2受体a链CD25是活化T细胞的标记,也属于细胞因子受体;某些属于T细胞、B细胞、髓细胞或NK细胞组的CD抗原实际上也是粘附分子,等等。因此,在使用CD抗原进行研究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判断。

    总的来说,CD抗原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功能基因组计划研究以及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逐渐被人类细胞分化分子(HCDM)所替代。了解CD抗原的定义、意义和应用对于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