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低:处理方法和预防策略

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低:处理方法和预防策略
发表人:医疗之窗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可能引起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根据骨髓抑制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骨髓抑制分度标准,骨髓抑制分为0度至IV度,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对于I度白细胞减少且无继续降低趋势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营养、密切观察和口服恢复血象的药物来处理。II度白细胞减少的处理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既往化疗周期中骨髓抑制的特点来决定是否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干预。对于III度和IV度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常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必要的。

除了在出现骨髓抑制后进行治疗外,预防性使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预防性使用造血生长因子的目的是在维持化疗强度的同时,避免化疗药剂量减低。预防性使用G-CSF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前者适用于预计会出现骨髓抑制的化疗方案,后者适用于先前化疗周期引起粒缺性发热的患者。

粒缺性发热是指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热,通常被定义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一定标准且同时存在发热症状。不同化疗方案引起粒缺性发热的风险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选择升白针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长效或短效升白针。短效升白针主要用于治疗骨髓抑制,长效升白针则用于预防骨髓抑制。

总之,乳腺癌化疗期间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降低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处理和预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骨髓抑制的风险,保障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乳房皮肤原位癌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的心情却像被乌云笼罩一般,沉重而压抑。刚刚从医院回来,手里攥着一张B超报告单,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医生温和的声音从电脑屏幕中传来,打断了我的沉思。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是乳腺癌患者,已经进行了全切手术和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进行了AC-T共8期化疗,目前已进行了4期。最近做B超时发现两侧腋窝出现肿大淋巴结回声。”我尽量保持冷静,但内心的不安还是溢于言表。

    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后,要求我发送B超结果。等待的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我的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终于,医生回复了:“看描述倾向于反应性肿大。”

    “反应性肿大?”我不解地问道,“左侧淋巴结已经清扫没了,还会有淋巴结肿大吗?”

    医生解释说:“是的,有的。即使淋巴结被清扫,身体仍然会有反应,导致其他淋巴结肿大。”

    我松了一口气,但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我继续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有一些肝损害,后续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除继续补充高蛋白外还有什么需要吗?

    医生建议我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和蛋白质,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摄入。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的建议,但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感到更加安心和有信心。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体会到,面对疾病,除了医学治疗外,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他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害怕,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同时,也要记得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乳腺癌化疗后淋巴结肿大指南 常见症状 乳腺癌化疗后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在腋窝区域。这种情况可能是反应性肿大,也可能是癌症转移的迹象。需要密切关注并定期进行检查。 推荐科室 乳腺外科、肿瘤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进行B超检查,监测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2. 如果淋巴结肿大伴有疼痛、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和高蛋白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摄入。 4. 如果化疗引起肝损害,应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和食物,例如酒精和高脂肪食物。 5.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完成放疗和内分泌治疗,避免中断治疗。

  • 在门诊中,我们经常遇到两种极端情况:一是病人在手术后不再进行复查,直到出现复发或转移才来就诊;二是病人过度担心复发,要求频繁进行检查。那么,对于乳腺癌术后的病人来说,多久进行一次复查才是合适的呢?

    过于频繁的复查会浪费医疗资源,而过于稀少的复查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根据《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09年中国版的推荐,以下是适当的复查时间表:

    • 每4-6个月进行一次病情随访和体格检查,持续5年,此后每12个月进行一次。
    • 每12个月进行一次乳腺钼靶X线摄片,保乳手术者放疗后每6-12个月进行一次。
    • 如果病人仍保留子宫并接受他莫昔芬治疗,每12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 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病人,应在基线状态之后定期监测骨密度。
    • 评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并鼓励病人坚持治疗。

    遵循这个复查时间表,可以在保证病人健康的同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因素,尤其在40至60岁的高发年龄段。每个女性都应重视乳房健康,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专业体检。每月在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查;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专科医院体检;4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接受临床和仪器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嗜好,规律的生活和工作是预防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正确对待乳腺疾病,发现肿块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积极配合治疗。每个女性都应关注自己的乳房,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

  • 晚期乳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脑转移,尤其是在HER-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乳腺癌中更为常见。放疗技术的进步使得立体定位放疗(如X刀)能够直接聚焦射线到脑转移病灶,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对于单个或有限个数(小于5个甚至更多)的转移瘤,通过立体定位放疗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副作用小,对正常脑组织的功能影响很小,且对治疗的脑转移病灶控制时间长。

    对于不适合做立体定位放疗的脑转移病灶,例如更多个数的脑转移,十个甚至更多,也可以通过全脑放疗加肿瘤同步推量来治疗脑转移,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乳腺癌的脑转移,也适用于其他恶性肿瘤如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的脑转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放疗方案。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存机会。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中国每年有约30.4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十年来,城市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增长了约39%,而且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普遍偏低,高峰年龄仅为35-49岁。

    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至关重要,以下是六大早期症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1. 肿块:95%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房肿块,可能是单个或多个,形状不规则,质地比正常腺体硬,活动度有时好有时差。
    2. 皮肤改变:肿块生长可能会引起皮肤下陷,形成小“酒窝”,或皮肤增厚,类似“橘皮”样改变;肿块周围皮肤颜色较红,质地硬的小结节;肿块向外生长,撑破皮肤形成类似“菜花”样的破溃面,偶尔表面会有血水流出,甚至脓血水流出,有时会有臭味。
    3. 乳头乳晕改变:乳头深部的肿块可能会引起乳头变平、凹陷、回缩,甚至乳头陷入乳晕下,导致乳晕变形;乳头表面湿疹一样改变,反复糜烂、结痂、再次糜烂、结痂这样的长期慢性变化,有时伴有乳头瘙痒或者疼痛,时间长了,乳头会逐渐越来越平,甚至乳头消失,整个乳晕都是一种“湿疹”样改变。
    4. 乳头溢液:部分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尤其血性溢液要高度警惕!溢液量大时会不用外力直接从乳头流出来,量不多时,需要挤压乳头或者无意中发现内衣有血渍或者液渍才会被发现。
    5. 疼痛:乳腺癌早期多数不伴有疼痛,但当肿块生长影响神经时会引起胸壁疼痛或者腋窝疼痛,甚至肩膀后背疼痛,一般乳腺癌引起疼痛时,病期多不算早。
    6. 腋淋巴结肿大:乳腺癌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会转移,尤其转移到重要脏器,如:大脑、肝脏、肺脏及骨头等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生命。腋窝的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一站,也是最早的一站,乳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时,说明病期不早。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任何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和专业检查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记住,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 在女性中,乳房肿块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然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所有的乳房肿块都意味着乳腺癌。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乳房肿块有多种可能的原因,包括良性肿瘤、囊肿、乳腺增生等。只有少数情况下,乳房肿块可能是乳腺癌的征兆。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乳房肿块,不要惊慌。首先,你应该去看医生进行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一些测试,如乳腺X光摄影、超声波或磁共振成像,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如果肿块被诊断为良性,通常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它被认为是恶性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方法。

    预防乳房肿块的最佳方法是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和定期接受专业的乳腺检查。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吸烟等,也可以帮助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 乳腺癌的高峰年龄段在45-59岁之间,绝经前患者占有较高的比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早期患者通过长期内分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与预后。但是,每个患者的分期分型不同,其复发风险不尽相同。因此,了解复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科学地理解乳腺癌的复发风险。乳腺癌根据HR和HER2等免疫组化情况分为5种亚型,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出现复发转移的几率不同。即便是同一亚型的乳腺癌,例如HR+/HER2-这类预后较好的类型,由于患者的年龄和分期不同,HR阳性率和肿瘤增殖快慢不同,其复发风险也有高有低。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针对每一个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状况,对复发风险高低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次,坚持定期随访复查是预防乳腺癌复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提高依从性并减少停药发生比例。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术后2年内,一般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随访1次,直至终身;如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就诊。

    最后,针对高危和中危复发风险的早期乳腺癌,通常需要进行强化辅助治疗。绝经前HR+(ER和或PR阳性)的早期乳腺癌强化内分泌治疗,除了需要长期口服内分泌治疗药物,还需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这种卵巢抑制联合内分泌治疗的适应患者是绝经前(有卵巢功能),同时HR阳性并且复发风险中高危的患者。研究表明,接受了5年口服内分泌治疗药物联合卵巢功能抑制这种强化的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期HR+/HER2-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特别是曾经接受过化疗以及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获益。

  • 冯奉仪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第二任肿瘤内科主任,拥有40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和头颈部及泌尿系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冯教授不仅是中国肿瘤内科治疗领域的首席专家,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并担任国家和卫生部抗癌药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之一,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癌症杂志编委、中华新医学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杂志顾问、全国肿瘤期刊评阅员等多个重要职务。

    冯教授将于2014年6月27日(周五)上午在我科门诊出诊,号源有限,提前预约挂号。下午2:30,冯教授将与其他专家一起参加“生物靶向治疗专家研讨会”,探讨最新的肿瘤治疗进展。

  • 对于40岁及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以排除乳腺病变。若有乳腺癌家族史,应采用钼靶加核磁共振的筛查方式。对于40岁以下的女性,应根据乳房密度和病情考虑是否进行钼靶检查;在B超筛查中发现可疑钙化时,需进一步行钼靶射线检查;对于需要保乳的腺癌患者,钼靶摄片可用于明确是否存在多中心、多灶状病变。

  • 医学领域充满复杂性,诊断和治疗都存在风险。虽然网络就医无法取代实际的医院就诊,但它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获得诊治建议,避免走弯路。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提示,旨在帮助您在网上寻求医学建议时更有效地获取信息。

    1. 如果您想询问关于乳腺增生疾病的信息,除了描述当前的症状外,还需要提供您的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哺乳史、流产史、乳腺疾病手术史和乳腺癌家族史等详细信息。

    2. 如果您想询问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肿块的信息,建议提供最近的B超、钼靶或磁共振报告,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情况。上传相关图片会更有帮助。

    3. 对于乳头溢液的询问者,需要说明是单侧还是双侧,单孔还是多孔,以及溢液的颜色等详细信息。

    4. 如果您想了解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意见,需要提供详细的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淋巴结、ER/PR、Her-2等)和实施的化疗方案等信息。

    5. 如果您打算预约来院就诊或手术,务必在患者资料中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手机最佳)。

    6. 本网站采用留言式问答的方式,不是聊天室。我们通常会在48小时内回复您的提问,请不要每天等待。

    7. 我们将回答每个患者的提问。请勿更换姓名一问再问,或多个家属、朋友为同一个病人重复提问。

    感谢您对本网站的关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