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肺癌靶向治疗:避免“盲吃”,合理应用才是关键

肺癌靶向治疗:避免“盲吃”,合理应用才是关键
发表人:中医养生之道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约80万,相当于每周有1万5千多人被确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过去十余年间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靶向治疗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方法。

靶向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对癌细胞的突变基因进行精确打击,实现特异性杀灭癌细胞而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这种治疗方式就像“生物导弹”,在突变基因的“GPS”引导下,对癌细胞实施“斩首行动”。然而,肺癌的靶向治疗并非单一药物适用于所有患者,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突变基因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

目前,针对肺癌不同突变基因的上市靶向药已多达十余种。自国内首个肺癌靶向药上市以来,靶向药已成为肺癌治疗的主流药物,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并改善了生活质量。然而,在开始靶向药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具有相应的靶点。这种检测虽然价格不菲,但对于确保靶向药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些患者可能会选择不进行基因检测,直接使用靶向药物,这被称为“盲吃”。然而,这种做法并不靠谱。首先,如果不进行基因检测,就无法确定患者是否有相应的靶点,导致靶向药物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其次,肺癌具有多种基因突变,每种突变都有特定的靶向药物,即使患者存在基因突变,由于不知道哪种靶向药最适合,也可能用错药物,导致治疗失败。

如果患者无法提供活检组织标本,新型的“液体活检”技术也可以对血液、胸水等进行基因检测,起到替代补充作用。基因检测的周期通常为一周左右,随着技术进步所需时间还在进一步缩短。即使再加上前期支气管镜或肺穿刺活检以及病理检查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几周,这种短暂间隔不会影响到靶向药的后续疗效。

总之,靶向药是治疗肺癌的强有力武器,但只有在合理应用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潜能。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基因检测,避免不科学的“盲吃”,才能为靶向药装上“火眼金睛”,最大限度地帮助肺癌患者恢复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肿瘤切除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肺肿瘤切除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肺癌的早期诊断的一些重要信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肺癌的高危人群。45岁以上且有吸烟史(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或肺癌家族史的人属于高危人群。

    其次,肺癌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血痰、胸痛、发热和气促。如果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需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症状,包括声音嘶哑、面部水肿、胸膜腔积液、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甚至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在体格检查中,虽然大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但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肺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需要引起注意。

    影像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B型超声检查、MRI检查和骨扫描检查等都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PET-CT检查虽然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在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较CT的敏感性、特异性高。

  • 在发现肺部小结节后,许多患者首先会问两个问题:这是否是肺癌?是否需要手术?然而,肺部CT扫描结果只能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并不能确定其良恶性。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以及家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结节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良性的肺部小结节,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例如活血化瘀、清肺解毒、软坚散结等。通过这种方式,许多患者的肺部小结节可以缩小或保持稳定。

    至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结节特征都不同,因此最终的治疗方案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 肺磨玻璃结节的发现率正在上升,这主要归因于人们进行胸部CT检查的机会增多。相比之下,胸片检查很难发现大多数磨玻璃结节。由于持续存在的肺磨玻璃结节与肺癌有一定的关联性,许多人在发现自己有肺磨玻璃结节时会感到紧张,希望有更好的检查方法来确定结节的性质。

    例如,一位50岁的天津女性在拍摄胸部CT时发现了肺部的磨玻璃结节。她的初步检查是平扫CT,她想知道是否需要进行强化CT来明确这个结节的性质。如果需要复查,下次复查时是否应该直接进行强化CT还是平扫CT?这些问题也困扰着许多其他人。虽然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强化CT比平扫CT更能清晰地显示病变,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但对于肺磨玻璃结节而言,在不以手术为目的的前提下,强化CT并不是必需的。由于肺磨玻璃结节的实体成分很少,强化CT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主要还是依靠肺窗来观察结节,而肺窗是否进行强化对结果影响不大。

  • 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张某某,因体检发现左肺上叶存在异常包块而就医。经过精心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们成功地进行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包括左肺上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手术。

    这项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医生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还得益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心设计的治疗方案。整个过程中,医护团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手术后,患者张某某得到了周到的护理和恢复指导。通过合理的营养和运动计划,她逐渐恢复了健康,并重返了正常生活。

    这次手术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现代医学的强大和精湛。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

  • 近年来,中老年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据统计,每年新增病例约50万。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和代谢变化,以及部分患者和家属对肺癌的认识不足,导致老年患者接受积极治疗的难度增加,治疗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然而,专家指出,尽管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采取消极治疗。个体化治疗措施可以帮助中老年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随着基因学和蛋白组学的发展,特别是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可能,EGFR基因突变在TKI疗效预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开启了个体化治疗的大门。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65岁以上的肺癌病人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0%,约30%的非小细胞肺癌和25%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70岁以上。由于老年肺癌患者通常伴有各种慢性病,心脏、肺、肾脏、肝脏、骨髓等功能较差,因此在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上与年轻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纯的外科手术治疗已无法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应推广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特别是老年肺癌的治疗应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手术仍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没有扩散转移又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应考虑进行根治性放疗;局部晚期的老年患者应尽量接受正确的化疗或放疗。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治疗原则是在保证生存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个性化治疗。可以考虑接受单药化疗、非铂联合化疗、含铂联合化疗、以及靶向治疗。新一代止吐剂的广泛应用使得老年肺癌患者的化疗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治疗;而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案。

    最后,专家强调,肺癌的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肿瘤分期、病理分型等来进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对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患者采用完全不能治愈的姑息化疗进行治疗是不正确的;另外,过度治疗,尤其是过度化疗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危及生命,造成人财两空的不当治疗也应该避免。

  •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精准医学是一个科学概念,源于临床医学与相关实验室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在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某些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当人们改变这些基因时,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或对其进行治疗。

    在精准医学概念提出之前,医学模式主要有“4P医学模式”和“TIDEST模式”。而精准医学则是对这两种模式的兼收并蓄。早在2011年11月1日,美国医学研究院就对精准医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其核心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诊疗体系,通过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和“对症用药”,以创建生物医学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分型为基础。

    精准医学的实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整合人类基因组学及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计算机生物学分析、医学信息学、临床信息学、疾病特异性动态标志物网络、精准药物研发、毒性敏感监测、疗效依赖性治疗预测预后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例如,在肺癌的精准医学中,需要掌握肺癌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以及肺癌患者临床表型等方面的信息,并验证药物治疗的机制、效果,制定出标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后推广应用。

    精准医学的成功与否与创新能力、成果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为攻克当前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提出的医学方向,还有面对21世纪的医学发展,要整合各种高精尖技术,去解决人类需要面对的医学问题。然而,精准医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区别使得推广一项新技术或新方法变得非常复杂。其次,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关联也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 近年来,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攀升,许多人在体检中意外发现了这种情况。肺结节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因此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那么,医生是如何诊断肺结节的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肺结节诊断的秘诀。

    肺部肿瘤按照恶性度从高到低,可以分为浸润性癌、微浸润性癌、原位癌和非典型增生。医生会根据肺结节的大小、平均密度、毛玻璃成分的多少和一些典型的良性或恶性特征,来给出初步判断。一般来说,肺结节越大,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高。结节的直径决定了恶性度的上限,而大于5mm的结节,其密度(CT值)则决定了恶性度的下限。毛刺征、空泡征往往提示浸润癌可能性大,而钙化、脂肪密度提示良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并不是一锤定音的,医生还会根据肺结节的生长速度和随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患者的临床信息、随访情况以及其他检查结果也是医生诊断的重要参考。例如,年龄越大、吸烟史越长的人群,出现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在面对肺结节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建议,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恶性病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 肺部多个结节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担忧,尤其是当这些结节被诊断为癌症时。那么,如何区分这些结节是多中心原发性肺癌还是肺内转移癌呢?

    首先,CT扫描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多中心原发性肺癌通常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结节或亚实性结节,边缘不光整,可能呈分叶状,并且部分结节可能具有毛刺征。而肺内多发的转移瘤则多数表现为多发的实性结节,边缘较光整。

    然而,仅凭CT扫描结果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病理学显微镜下的差异是明显的。多中心原发性肺癌在多个癌灶中都可以找到原位癌的区域,而肺内转移癌的癌灶多数位于肺膜下的结构中,边界清楚,周围通常有纤维间质反应,脉管内可见癌栓,并且不会出现肿瘤与邻近肺泡上皮之间的变化移行过程。

    基因检测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理论上,对多个肺结节进行基因检测,分别检测EGFR、KRAS、HRAS、NRAS、BRAF、PIK3CA、AKT1、ERBB2、MEK1等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多中心原发性肺癌和肺内转移癌。多个癌灶如果具有相同基因突变可以诊断为肺内转移癌,如果多个癌灶具有不同基因突变则可以诊断为多中心原发性肺癌。然而,这样的检测费用较高,因此通常只检测最大的那个结节。

  • 对于中国的肺癌患者来说,免疫治疗与化疗的结合是必须了解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然而,单独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联合化疗是最简单且受益最大的方式。国内已经有多个PD-1单抗药物上市,选择时应考虑适应症、疗效、安全性和价格。

    在选择使用免疫治疗时,需要谨慎对待一些特定患者群体,包括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脑转移、HIV/HBV感染者。这些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免疫治疗的兴起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根据美国FDA的审批结果,这些患者可以一线直接使用免疫治疗或联合化疗,效果都比单独使用化疗好,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PS评分和免疫治疗禁忌症来决定。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免疫治疗单用可能比化疗好,但这只占少数病例。联合化疗可以让绝大多数病人受益,不需要查TMB,且不管PD-L1指标的高低或不表达,联合化疗都有受益。

    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单用免疫治疗的效果不如化学治疗,但联合化疗后是否有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EGFR驱动基因阳性病人,在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和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后,OS有很大的改善。

    免疫治疗一定要在患者的基础免疫功能状态好的时候使用,否则效果可能不佳。免疫治疗往前推肯定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可以用于三期或者手术后病人的辅助治疗。病人状况越好,免疫功能越强,免疫治疗的效果越好。

    一旦免疫联合化疗针对肺癌的适应症在国内获批,意味着大部分无EGFR/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可以尝试此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PD-L1高表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用免疫治疗,而一些特定患者群体在使用免疫治疗时需要谨慎。

    在选择PD-1单抗药物时,首先要看适应症是否获批,然后看疗效、安全性和价格。进口PD-1单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大部分基于欧美患者的临床研究,用于中国患者时,临床数据可能会有差别,但总体来讲差别不大。

  • 肺癌的症状通常被认为是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憋气和胸疼等。但是,是否有可能是肺癌引起的吃东西时的梗塞感和吞咽困难?让我们看一下一个病例。

    这位患者是一位不到60岁的男性,居住在江西省南昌市。他的两个女儿通过在线问诊平台联系到我,希望听取我的治疗建议。最初,这位患者在吃东西时感觉有梗塞感,误以为是上消化道出了问题。于是,他到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部没有问题。然而,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医生发现食管有粘膜下的凸起,初步考虑是食管平滑肌瘤。随后,CT扫描显示肺门占位,并且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融合,隆凸下的淋巴结增大压迫了食管,导致了吃饭时的梗塞感。最终,通过支气管镜取病理,确诊为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这位患者虽然还不到60岁,但他抽烟的时间很长,每天抽烟也很多。他之前从未进行过肺部体检,只是在当地社区医院做过抽血的体检。因此,我们提醒所有长期吸烟的朋友,每年都应该做胸部CT排查肺癌。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