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20年,全球有220万人被诊断出肺癌,其中180万人因此去世。虽然肺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二,但其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中国的肺癌形势尤其严峻,2020年新增82万例,71万人因此死亡,分别占全球的37.0%和39.8%。
热消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肺癌治疗方法,通过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等类型。
热消融治疗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微波电磁场或激光等能量源,在肿瘤组织内产生高温,达到60°C以上时,会引起细胞凝固性坏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
然而,热消融治疗也存在禁忌症,例如肿瘤过大、位置不佳、患者有严重的合并症等情况。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我们感冒时,通常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症状。这些都是我们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告,提示我们可能生病了。肺癌也是一样,虽然它的症状表现与年龄无关,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体质相对较弱,可能会更明显地表现出肺癌的症状。
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位置、累及的器官、影响的组织和细胞。例如,如果肿瘤细胞侵犯到膈神经,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气短的症状;如果病变累及喉返神经,患者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的症状;如果病变累及气道,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如果病变累及胸壁,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腔积液,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此外,肺癌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例如,转移到脑组织可能会导致剧烈的头痛、抽搐、癫痫等症状;转移到肝脏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转移到骨头可能会出现骨性的疼痛。总的来说,肺癌的症状与病变的位置、累及的器官、影响的组织和细胞有关,而与年龄无关。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多学科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这些方法结合了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外科手术是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靶向治疗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而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某些晚期肺癌患者,可能会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组合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也会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全面的康复计划和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二甲双胍,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最经典的降糖药之一,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甚至是唯一可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然而,二甲双胍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近年来,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作用,包括肺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等。最新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可能对肝癌有预防作用,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期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肺癌位居榜首。中国在过去30年间,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已成为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肺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然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中,化疗的有效率及生存获益非常有限。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分子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或是通过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目前临床上主要分为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治疗和以肿瘤血管生成(VGFR)为靶点的治疗。相比于传统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具有个体化治疗、靶点专一、毒副反应轻、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和改善生活质量等优势。
然而,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问题也日益凸显。多种分子机制参与了耐药的产生,确切的耐药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针对其耐药机制制定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发现有效的预测耐药的标志物以及更好的选择用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然而,我的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因为我刚刚收到了一个令我心神不定的消息:肺上下叶间鳞癌。
我匆忙赶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希望能找到一丝安慰。医生问我是否有CT报告,我找了半天,终于在一堆文件中翻了出来。医生让我扫二维码查看,但我并没有关注医院的公共号,于是他让我拍全报告给他看。看着医生认真地研究着我的报告,我的心跳加速,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直跳。
“如果没有转移,是可以手术治疗的。”医生的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我问他这个位置可以做手术吗,医生说可以,但需要切除肺叶。我的心又开始不安起来,手术切除之后会痊愈吗?辅助放化疗之后会复发吗?医生告诉我要看淋巴结有没有转移,肿瘤一般不说治愈,只能说五年生存率。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既有希望又有恐惧。
医生建议我做增强CT,检查头部、胸部和腹部是否有远处转移。我问他淋巴结是不是验血,医生说不是,需要手术清扫。我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疑问和担忧,仿佛一只无形的巨兽在压迫着我。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我经常失眠,总是想着自己的病情,想着手术的风险和后果。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能活过十年该多好啊。有时候我又会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得这种病?
最终,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没有远处转移,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虽然我知道手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我还是决定去做。因为我不想让这只无形的巨兽继续压迫我,我要和它斗到底。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手术,正在恢复中。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我已经不再感到那么恐惧和无助。因为我知道,我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我有医生的帮助,我还有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所以,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面对它,战胜它。
最近,我们遇到了一位特殊的病人。CT扫描显示,右上肺存在一个大型的混合磨玻璃结节。这个结节的中心部分是陈旧性疤痕,很可能是由结核引起的。经过多年,原本白色的疤痕开始恶变,并逐渐出现周围的磨玻璃成分,且这种成分不断增多。
我们绘制了一张示意图来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恶性磨玻璃结节不断扩散,甚至转移到纵隔淋巴结。最大的气管旁淋巴结超过3厘米,并且有5个以上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更令人担忧的是,病人还出现了脊柱转移。
如果在10年前进行CT检查,很可能就能发现白色疤痕周围出现少许磨玻璃成分的迹象。早期手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生存率并减少肺功能损失。然而,目前肿瘤已经进展到晚期,生存期大大缩短。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了我手中的CT报告单。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上面写着“肺错构瘤”,我不懂这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我立即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选择了在线问诊。几分钟后,一位医生接了我的咨询。他的头像显示他是一位中年男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
我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担忧,他耐心地听完后,开始解释肺错构瘤的性质和治疗方法。他的语气温和而专业,让我感到安心。然而,我的心中仍然充满了疑问和恐惧。
“医生,这种病会不会恶化?”我问道,声音有些颤抖。医生回答说,肺错构瘤通常是良性的,不会恶化,但如果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他建议我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一些润肺止咳的食物。
我听完后,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我还需要面对未知的未来,但至少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医生还提醒我,如果有任何不适,随时可以再次咨询他。
在结束问诊之前,我向医生表达了我的感激之情。他只是简单地回复了一句:“祝您健康愉快!”然后就结束了问诊。虽然他没有说太多,但我知道他已经尽力帮助我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在线问诊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自己的病情,还让我感受到了医生们的专业和关怀。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一切。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要犹豫,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吧。他们的医生们会给你最专业的建议和帮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患者通常会关注抗纤维化药物的疗效。从多个文献角度出发,我们将客观地分析和讨论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人群等方面的信息,以期为IPF患者和家属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吡非尼酮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IPF的药物。它在四个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轻至中度IPF患者的病情进展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尼达尼布也被证实对IPF有疗效,且已获得批准。然而,两者在重症IPF中的疗效和最佳治疗疗程仍不明确。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需要纳入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其有效性。由于IPF患者的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加重和肺癌,药物治疗不仅应关注疾病进展的减缓,还应关注这些风险的降低。因此,研究联合治疗的疗效是非常必要的。
IPF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涉及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和死亡、异常的损伤修复和过度的纤维化等过程。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目前唯一能有效减缓IPF进程的药物。吡非尼酮的主要副作用是光敏反应和胃肠道症状,尼达尼布的主要副作用是腹泻。PDE4B抑制剂BI 1015550是近期的研究热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能延缓IPF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虽然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已被批准用于治疗IPF,但它们的疗效远未达到“治愈”的水平。目前尚不清楚在哪个疾病阶段和哪种类型的患者中使用这些药物最为适宜。轻度IPF患者可能首先需要观察。同时,急性加重和肺动脉高压是影响IPF预后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抗纤维化药物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综合治疗策略的建立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大气道狭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其病因多样,包括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炎症、气道的物理和化学损伤等良性病变,以及手术和外伤后气管损伤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狭窄等。
近年来,随着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例的增加,手术和外伤后气管损伤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狭窄也日益增多。纤维组织增生通常是由长期气管内插管及气管造口术后并发症所引起的。
在治疗方面,气道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技术使用可弯曲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二氧化碳冷冻、APC氩气刀等国际先进设备,对各种类型的气道内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包括异物摘除、良恶性增生切除、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瘘口封堵等技术。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
免疫治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的第五大疗法,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早在十年前,国外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临床试验。今天,我们将回顾一下这些早期试验的结果,并探讨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006年,全球首个PD-1单抗的临床试验确定了nivolumab(O药)在人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008年开始的nivolumab(O药)最早的CA209-003研究证实了nivolumab在恶性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抗肿瘤作用。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的I期,剂量递增的扩展队列研究,旨在评估nivolumab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透明细胞癌(RCC),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总生存(OS)率黑色素瘤为42.3%(95%CI,32.7%-51.6%),总生存(OS)率RCC为40.1%(95%CI,23.6%-56.0%),总生存(OS)率NSCLC为18.4%(95%CI,11.9%-26.0%)。
KEYNOTE-001(ClinicalTrials.gov,NCT01295827)是一项Ib期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多种晚期癌症,包括5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中位随访60.6个月时,18%的患者(100例)仍生存。未经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经治者为15.5%。PD-L1表达水平较高提示生存时间更长。
免疫治疗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用药及经验总结。比如,什么样的患者合适免疫治疗?来自国际及国内指南观点(ESMO/ASCO/NCCN)提供了指导。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肾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都有相应的免疫治疗方案。
PD-L1表达高、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高、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即MSI-H、POLE / POLD1突变、患者肿瘤大小较小、年龄较轻、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等都是选择免疫治疗的重要因素。
然而,免疫治疗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统一名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缩写为irAE)。大约有2/3的患者会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大约有1/7的患者会发生至少一种≥3级的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疲乏、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针对这些不良事件,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